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我和隋唐、中亚史研究
第13课  欧洲、日本经济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
从唐圭璋先生的两封信看
最新热门    
 
从唐、日本及新罗典籍中有关的称谓看三国对渤海的认识

时间:2009-7-24 13:55:13  来源:不详
个值得注意的提示,但问题是,唐既然对前述朝鲜半岛三国君主所封爵号均取汉代朝鲜半岛或东北地方的名称,为何惟独对大祚荣选了远在内地的渤海郡呢?对此,西嶋定生没做解释说明,而因为没有把这一点说清、说通,其主张的可信度就得大打折扣。
  现在再来看赵评春的说法。《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颜师古注曰,汉代的渤海郡王“在渤海之滨,因以得名”,赵氏受颜师古影响,认为这一观点起码间接反映了唐王朝加封粟末部的原因之一[20],粟末靺鞨部亦“依粟末水以居”(《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九“渤海传”),唐因此而封粟末靺鞨部为渤海;又根据《淮南子》卷四“地形训”注等记载[21],指出汉唐时代的渤海并不是一个特指的地理概念,局限于某一海域,而泛指东部大海。故而渤海国号的名源,当是因东濒大海,至于取先朝旧名再命新地,则在客观上反映了唐王朝开拓疆域的政治抱负。
  且不说唐王朝是否有过借册封大祚荣而抒发其开疆拓土之壮怀,单就地理概念而言,即使“渤海”在汉唐时期确实可泛指东部大海,相当于今天松花江的“粟末水”,无论如何也称不上大海,而充其量不过“大水”。当然,赵评春的如上分析是基于他对唐王朝册封大祚荣是以扩大疆域的策略的认识为出发的。开疆拓土是任何中原王朝的政治抱负,可是在对各蕃国的封号上是否也要有所体现就不一定了。例如前面提到的高句丽、新罗和百济王封号就很难解释。因为汉四郡历来被看作“中土”,不存在开拓的必要。既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中原王朝自然无需借一隅夷狄述怀。实际上,唐王朝招降大祚荣,是出于解决其北方来自突厥的威胁,利用渤海从后方牵制突厥这一战略目的。这样一来,赵评春说赖以成立的两点依据都失去了基础。
  与上述几家支持地理关联说相对,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朴时亨则认为,渤海郡乃渤海沿岸唐的一个郡名,本与靺鞨、高句丽并无任何关系。如果一定要找出两者的关联的话,也不过是因为渤海郡地处渤海国及其他各种族集团入唐朝贡的必经之路,唐在该地设置过接待机构而已[22]。问题是,渤海郡为汉代时所设,至唐代已无渤海郡而只有渤海县,在棣州管内。既然于唐代求渤海郡已经无理。则朴氏的朝贡道说也就显得很牵强了。
  以上诸说,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概而言之,音韵方面,目前还无法确认“靺鞨”与“渤海”间的亲近性;地理概念方面,诸家之说也都没能提供足够的令人信服的依据。唐朝以某地为号封王,王并不领有此地,即“设土无爵,署官不职”“崇以爵等,食其租封而已”(《唐会要》卷四十六)。所以,册封某王于某地,并不意味着该王已经获得了该地的管辖权。至于大祚荣是否曾经把势力拓展到渤海湾附近,那又另当别论了[23]。不过,大祚荣建国后主要的任务是巩固其“旧国”的势力,而第二代王大武艺即位后首要的发展方向是东北部诸靺鞨而不是西部(《新唐书》卷二一九“渤海传”)。目前没有史料可以确证大祚荣时期渤海势力到达过渤海湾一带。
  这样一来就得回到最初的问题,即唐王朝何以将“渤海郡王”号赐予大祚荣这个问题上来。朴时亨也认为此番册封史无前例。他推想,如果唐封大祚荣“靺鞨郡王”,则大祚荣很可能不会接受;而爵号最后所以落在“渤海郡王”上,恐怕还是因为,对大祚荣来说,受唐册封,总还是有利于其在东方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取他国的一郡名为国名倒也无碍大局[24]。至于为什么会是“渤海郡王”号则没有具体说明。   

  3,渤海郡王号的由来

  上述诸论点中,金毓黻先生与西嶋定生两人均言及汉代以来的渤海郡与渤海国间的关系。较之于单纯根据字面意思进行推测的西嶋定生,金先生则更具体地提到了渤海郡望,虽然同样没有解释为什么就是渤海郡而非其它,并且金氏本人也承认此说“只姑备一说,未可视为定论”但他谈到了渤海郡王号,启发人们从这个称号本身来作些考释工作。
  前已提到,许多拥有渤海关系爵号之诸高氏,均为汉代以来渤海郡王的高氏大姓,或承袭先代封爵的王公。这些事实表明渤海郡王号不仅的确通行于汉唐,而且可以从中看到唐廷封爵的确对郡望有所考虑,换句话说,唐王朝不会兴由所至地赐某人某王以渤海郡王号的。唐王朝授大祚荣以渤海郡王必事出有因。那么接下来就必须考虑封号后面的动机了。既然唐廷所封渤海郡关系爵号均与郡望有关,那么,在唐王朝看来,大祚荣与渤海郡望之间又有着怎样的瓜葛呢?
  下面首先回顾一下两唐书有关大祚荣建国关系史料。《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九下“渤海靺鞨传”载:

  渤海靺鞨大祚荣者,本高丽别种也。……万岁通天年,契丹李尽忠反叛,祚荣与靺鞨乞四比羽各领亡命东奔,保阻以自固。尽忠既死,则天命右玉衿卫大将军李楷固率兵以讨其余党,先破斩乞四比羽,又度天门岭以迫祚荣。祚荣合高丽、靺鞨之众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