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耶律楚材在蒙元时期
试论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
试论民族因素对苏联调停
试论冯友兰的“释古”
试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
试论中西方上古社会的平
试论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
试论顾颉刚先生的疑古思
试论唐武宗灭佛的原因
试论明代的州县吏治
最新热门    
 
试论晚唐五代的客将、客司与客省

时间:2009-7-24 13:55:36  来源:不详
书省的外交职能》之三,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371—373页。
[5] 《五代节度使的支配体制》,《史学杂志》61卷4、6期,1952年4、6月;《关于五代节度使牙军的考察》《东洋文化研究所纪要》2,1951年9月。
[6] 《客司与归义军的外交活动》,《敦煌学辑刊》1999年1期,第72—84页。
[7] 本文所用敦煌文书均转录赵和平《敦煌表状笺启书仪辑校》,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以下不再说明。
[8] 《北梦琐言》卷三“李太师光颜”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12-13页。
[9] 《北梦琐言》卷三“薛能尚书镇郓州”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15页
[10] 《全唐文补遗》第五辑《大吴越国明周州故汝南郡袁府君(从章)墓铭并序》,三秦出版社,1998年,第446页。按十将乃藩镇武将职名之一,此处为客将所带军职。参见齐陈骏、冯培红:《晚唐五代归义军政权中“十将”及下属诸职考》,载《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第25—35页;贾志刚:《从唐代墓志再析十将》,《’98法门寺唐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408—412页。
[11] 以上分见《旧五代史》卷二○、卷六六、卷九○,第274页、880—881、1181页。
[12]中华书局,1958年,25页。又如《云溪友议》卷下《杂嘲戏》:“麻衣黎瓘者,南海狂生也,游于漳州,频于席上喧酗,乡饮之日,诸宾悉赴,客司独不召瓘。”与此类似。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77页。
[13]《新五代史》卷三九《刘守光传》,第426—427页。
[14] 参见《资治通鉴》第8534页,《旧五代史》卷二○《刘捍传》,第271页。按据传记“光化三年六月,太祖北伐镇、定,至常山,而王鎔危慑,送款于太祖,命捍入壁门传喻。时两军未整,守门者戈戟千匝,捍持旗而入,竟达其命”;是捍为其间主要联系人。
[15]《资治通鉴》卷二九○,第9465页。
[16]《新五代史》卷六九《南平世家》,第859页。
[17] 《资治通鉴》卷二八六天福十二年,第9335—9336页。
[18] 《五代会要》卷二四《建昌宫使》长兴四年正月,上海古籍标点本,第380页。
[19] 《旧五代史》卷一一○《周太祖纪》,第1450页。
[20] 范延光任客将见《旧五代史》卷三五《明宗纪》,同光四年四月乙未条下,第492页。景延广事见《旧五代史》卷八八本传,第1143页。
[21] 按据宋敏求《长安志》卷七(四库全书本,第587册120页)“承天门街之西宫城之南,第二横街之北,从东第一中书外省,次西四方馆(隋曰谒者台,即诸方通表通事舍人受事之司)”所说,四方馆是在宫城之外的中书外省;而内客省所在的延明门,距太极宫正殿太极殿和中书内省较近,与四方馆尚不在一处。
[22] 见《隋书》卷二八下《百官志》,中华书局标点本,第798页。并参石晓军《隋唐四方馆考略》,《唐研究》第七卷2001年,第311—325页。
[23] 黎虎《汉唐外交制度史》一书(第371—373页)认为,客省的主要功能是收留两部分人员:国内的和蕃国的。后者与鸿胪寺相类。“但是鸿胪寺所居蕃客是一般的外交人员,客省所居是因故尚未能及时报答的一部分特殊的外交人员”。笔者认为,唐后期客省职责内重于外。代宗以后,在对外方面负责的主要是相关礼仪之务。
[24] 见《唐会要》卷六六《鸿胪寺》:“(天宝)十三载二月二十七日,礼宾院,自今后,宜令鸿胪勾当检校,应缘供拟一物以上,并令鸿胪勾当。”疑此礼宾院已代替客馆。
[25] 见《考古与文物》,1983年4期。
[26] 参见《新唐书》卷二一一《藩镇镇冀》,第5950页;《旧唐书》卷一三七《郑云逵传》,第3770页。
[27]参见《桯史》卷四《一言悟主》,影印四库全书本,第1039册438页。《文忠集》卷六十一《资政殿大学士赠银青光禄大夫范公(成大)神道碑》,影印四库全书本,第1147册645—646页。
[28] 陆游《南唐书》卷三《后主本纪第三》,影印四库全书本,第464册第403页。
[29] 见《唐宋变革期之军政制度——官僚机构与等级之编成》第三章之贰,第127页。
[30] 分见《旧五代史》卷九六,卷八三《少帝纪》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