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十六国北朝时期五行帝德
民族歧视对胡人汉化之影
十六国北朝的钱币问题
中国北方游牧业的起源问
夏至战国中国北方长城地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形
十六国北朝佛教史学述略
十六字方针是『三个代表
中国北方干燥地区出土糟
中国北方第一座蒙古族生
最新热门    
 
十六国北朝的五德历运问题

时间:2009-7-24 13:55:47  来源:不详
质上却有意识地高举地域标准,从而模糊并忽略了华夷之辨,诚为中古政治文化的新变局。从此,胡族政权纳入到华夏历史序列中,就成为既成事实,是历史而不再仅仅是现实政治。这为北方胡族政权的华夏化,奠定了合法性方面的基础。后秦承前秦之木德为火德,就是这一新传统的健康延续。
  大概在十六国中期,出现了“五胡次序”的说法。《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下》,苻坚被姚苌俘虏以后,姚苌向苻坚求传国玺,自称“苌次膺符历,可以为惠”,遭到苻坚叱骂:“……图纬符命,何所依据?五胡次序,无汝羌名。”胡三省注释,苻坚与姚苌所谈论的,是谶书文字,“姚苌自谓次膺历数,坚故亦以谶文为言”[20]。陈寅恪、周一良先生都认为,“五胡次序”是图纬符命之一种,五胡之中,当然是包括羌族的,只是谶文中并没有姚苌的名字[21]。据此,至迟到前秦时候,社会上流行的谶书中,有一种是讲“五胡次序”的。这就是说,出现了一种预言当时北方各主要少数族都将建立政权、并且认可这种政权合法地位的学说。
  只有在胡族政权合法性问题得到解决的历史条件下,五胡次序的学说才能广泛流传。这个条件是到了前燕和前秦的时候才成熟的。五胡次序的建立,为胡族政权的合法性寻找到了具有传统学术面貌的新理论,是服从于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内在需求的。
  从刘渊依傍汉室,到刘曜、石勒自立门户,再到前燕和前秦确立胡族兴替的历史合法性,中原地区本已崩溃的法统秩序终于建立起来了。这是深具历史意义的变化和发展。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北魏及随后的北齐、北周和隋朝,才能把北方的历史演奏为中国中古时期的主流历史。

三、北魏国统问题的考察及其意义

  北魏肈基于云、代,即在夺取中原之后,仍长期都于平城,以云、代地区为立国根本。北魏建立之初,对于历运行次问题,是什么态度呢?《魏书》卷二《太祖纪》天兴元年十二月:“诏百司议定行次,尚书崔玄伯等奏从土德,服色尚黄,数用五,未祖辰腊,牺牲用白,宣赞时令,敬授民时,行夏之正。”《魏书》卷一○八之一《礼志一》也说:“群臣奏以国家继黄帝之后,宜为土德。”有学者相信这一说法,迳以魏居土德归于黄帝之后这一原因[22]。五行历运学说强调循环次序,仅仅黄帝之后尚不足以构成居位的条件,还要看是否适应了循环次序。既然讨论的是历运行次,便存在五行生胜的问题。依据西汉末年以来的历运行次理论及实践,五行相生才是法统传承的合理轨道。既然北魏自居为土德,火生土,那么北魏之前的正统政权就是火德了。这是指哪一个政权呢?
  从《魏书》中找不到直接的说明文字。联系我们前面所讨论的十六国时期的行次情况,现在我们来看看,北魏初年自居土德所继承的政权是哪一个?以我们上文所述,北魏以前居火德者,只有两个:汉(包括西汉、东汉、刘备的蜀汉和刘渊的汉国);姚氏后秦。案后秦虽然立国称帝早于北魏十余年,但当拓跋珪称帝议国号行次时,两国处于敌对的并立关系。这种情况下,北魏君臣断断乎不可能把自己政权合法性的源头指向后秦。那么,会不会是汉呢?
  康乐先生在《从西郊到南郊》一书中说:“石赵承晋,为水德,慕容燕承赵,为木德,苻秦承燕,为火德,拓跋魏继秦而起,故为土德。”[23]这个说法出自《魏书》卷一○八之一《礼志一》中高闾的一段话[24]。
  何德章《北魏国号与正统问题》一文[25],创造性地指出,拓跋珪天兴时期的“代”、“魏”国号争论,以崔宏为代表的“汉魏衣冠”之族,力主称魏,居土德,根本上是为了以拓跋魏接续汉晋之间的曹魏。因此,北魏所居的土德,就是曹魏的土德,承续的是汉朝的火德。这篇文章在论述北魏前期的政治形势方面,颇具启发力[26]。但是,主张拓跋之魏,即曹魏之魏,仍嫌证据不足。田余庆先生已经指出拓跋珪以魏为国号,还是基于更为切近的现实利害的考虑[27]。从历运行次的角度,我们也可以对拓跋魏土德即曹魏土德的观点,提出驳正。       
  《魏书》的《礼志》记载了孝文帝太和十四年(490)八月关于德运行次问题的一场重要讨论[28]。这场讨论是孝文帝一系列激烈改革中的一环。所谓改革,就是拋弃拓跋旧俗中不合于华夏传统的那些东西,使社会发育和文化素质本来较低的拓跋集团及北魏政权,从礼乐形式到政治理念各个方面,都迅速靠拢并融入汉魏传统,“斟酌前王,择其令典,朝章国范,焕乎复振”[29]。参与讨论行次问题的各人,自然都多少能够体会孝文帝的这一意图。照理,辩论双方应当围绕着坚持还是放弃拓跋珪时代确定的行次原则而展开,也就是围绕着魏居土德是否合理来发表意见。反对土德的,必须说明拓跋魏并非曹魏的延续;坚持土德的,要说明拓跋魏续于曹魏之后承汉火德的合理。如果讨论是这样展开的,那么拓跋珪改国号为魏乃是意在直接接续曹魏(如同刘渊之称汉)的主张,就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