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全球化时代世界历史的重
述论希腊古典时期的战争
论希腊古典文化繁荣的城
古希腊、古中国、古印度
古希腊文明特征新论
部落联盟模式与希腊罗马
西方古典作家对古希腊城
希腊精神真的是西方文明
古希腊“英雄时代”辨析
古希腊人的“神话—古史
最新热门    
 
希腊化时代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时间:2009-7-24 13:56:25  来源:不详
社会集团大大扩展了,文化中心增多了,已经到了“绿叶成荫子满枝”的时代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就是文化中心发生了转移。亚历山大及其继承人都热心于奖掖希腊文明,在整个亚历山大帝国中到处都分布着希腊式的剧院、希腊式的庙宇、希腊的文学与艺术、希腊的商业以及希腊式的城市。这些新的希腊城市逐渐取代了雅典的文化中心地位(这时的雅典只是一个哲学、戏剧意义上的文化中心),而成为新的希腊艺术、文学和科学的中心。我们可以列举出最卓越的四个来:尼罗河口的亚历山大里亚、小亚细亚的帕加马、叙利亚的安条克和小亚细亚海岸外的罗得岛。(注:海斯:《世界史》(上),三联书店1974年版,第182页。)从广义上来讲这并不是古希腊文明的衰落,只是古希腊文明向外辐射,相对消耗了自身的元气,从而迈向完成古希腊文明使命的第一步罢了。只不过这些被希腊文明辐射的地区,在那些以雅典为中心的人看来是“蛮族”地区而已。尽管这些地区在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尤其是自然科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大,但“雅典中心主义者”还是对此有视无睹。自然这一地区也就成为格罗特视而不见的地方。
    其次,晚期希腊作家大都认为,晚期希腊文化成就未能达到公元前5-前4世纪的高度,而古希腊文明最辉煌的时代是伯利克里时代。受希腊人恩泽过多的罗马人也接受了这种观点。随着希腊-罗马文明在欧洲各地的传播,欧洲人自然也采纳了这种观点。(注:M.Hadas,Hellenistic Culture,New York 1959,p.2.)他们认为,在这个时期“整个欧洲没有产生任何可以同雅典和爱奥尼亚的创造性时期的作品媲美的富于个人天才的作品”。(注:鲍桑葵:《美学史》,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04页。)由此可见,人们大都不能公允地对这一时期作出评价。虽然希腊化时代有名可查的学者达1100多人,(注:W.W.Tarn,Hellenistic Civilization,London 1930,p.238.)但那丰富多彩的作品仅有少部分保存下来,这就和从伯利克里时代所传下来数量众多的文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雅克比(F.Jacoby)的宏伟选集《希腊历史学家断片》(Die Fragmente der griechischen Historiker)出版于1923-1958年间,该书包括800多位已“丢失”的在希腊化时代进行写作的希腊历史学家的片段。希腊化时代历史材料主要靠波里比阿的著作保存下来,而波里比阿的《历史》只有前5卷完整地留承于世,其余部分只是零星片段,并且他著作目的总是为他的同辈希腊人解释罗马兴起的原因。(注:F.W.Walbank,Polybius,Berkeley 1972.)至于其他的历史材料我们只能依靠查士丁(Justin)对庞培·特罗古斯(Pompeius Trogus)作品的摘要,约瑟夫斯著作中有限且有时带有偏见的报道以及其他的残存片段。如仅凭这些有限的证据过分地指责一个时代未免过于苛求了。无论如何,现代人的趣味是在贬低晚期希腊的气氛中形成的。
    多数史家写古希腊史喜欢以亚历山大大帝作为结尾,也有其客观原因。亚历山大大帝所开创的广阔而复杂的希腊化世界使人们难以从整体上把握这一时期的历史。这一广袤地域不仅有三大君主国——马其顿、塞琉古和埃及,而且还有100多个在很大程度上相对独立的城市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为自身利益不断互相结盟来反对敌手,则加剧了这一地区的复杂性。况且各地区、各民族在社会结构、生活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诸方面都有巨大的差别,在历史上又都有各自独立行动的传统,更使这一历史时期扑朔迷离,让人很难作出综合研究。(注:关于这一地区的复杂性,请参阅W.Durant,The Life of Greece,New York 1939,p.537.)
    错综复杂的联姻、结盟、竞争甚至战争交织在一起,从而使得这一时期的国际关系极其复杂,犹如近代早期欧洲列强之间的关系一样。然而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使得人们不能忽略希腊化时代的历史:这一时期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对罗马有持续而久远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通过罗马一直延续到近代西方世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