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全球化时代世界历史的重
述论希腊古典时期的战争
论希腊古典文化繁荣的城
古希腊、古中国、古印度
古希腊文明特征新论
部落联盟模式与希腊罗马
西方古典作家对古希腊城
希腊精神真的是西方文明
古希腊“英雄时代”辨析
古希腊人的“神话—古史
最新热门    
 
希腊化时代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时间:2009-7-24 13:56:25  来源:不详
基督教就是以这个时代为背景兴起的;在本质上这个时代也是近代西方殖民帝国者所效仿的榜样。不幸的是人们一直忽略了对这一时期的研究。
    德罗伊森(J.G.Droysen,1808-1884年)最早改变了这一传统,开创了希腊化时代学术研究的“激情时代”。他是普鲁士著名的政治人物、普鲁士历史学派的创始人,毕业于柏林大学,在校学习期间深受黑格尔和伯克的影响。1835-1840年在柏林任古典语言学教授,这期间他的思想和方法深深地影响着后来的文化史大家布克哈特(Burckhardt,1839-1843年在此学习)。1848年成为法兰克福议会议员,并任立宪委员会秘书。1849年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拒绝当德国皇帝,使他大失所望,随即退出政界。1850年与桑威尔(C.Samwer)合编《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与丹麦关系史》,晚年编写《普鲁士政治史》(14卷,1855-1886年出版)。(注:参《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2卷),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85年版,第507页。)他所宣传的观念是:德国的统一只有在普鲁士的领导之下才能实现,故在他所有的著作中都散发着一种强烈的实际政治目的。亚历山大成了他的代言人——坚决主张用“铁血”政策从上而下实现国家的统一。(注:Great SovietEncyclopedia,vol.8,Macmillan,Inc.1978,p.420.)
    这位历史学家在24岁时就已经沉醉于亚历山大大帝的光辉事业,是他最先揭示出亚历山大大帝对全世界的影响,也是他开创了希腊化时代的历史研究。他的《亚历山大大帝传》(Geschichte Alexander der Grossen)于1833年在汉堡出版。在这本书里,他所强调的不是亚历山大的破坏方面,而是他的创造方面;他极高地估计了亚历山大个人的作用,倾全力为他的政策辩护;东方与西方之间的相互影响被说成是一个更丰富的历史生活的开端。在写了《亚历山大大帝传》之后,德罗伊森进而研究了他的继承者的命运,于1836年在汉堡出版了《亚历山大的继承人》一书。在这本书中,他首先赋予“hellenism”一词以新意,认为是“古希腊政治、教育制度在东方民族中的扩散”,但他忽略了社会经济因素。以后的学术界就采用了这个术语——“希腊化”。
    他试图证明,只有在军国主义的马其顿王国的领导下才能把希腊各分散的城邦统一起来并把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他固然未曾直指德国的局势,但如果同当时德国的民族情况作对比,就会使人一目了然其用意所在。(注:《近代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人名资料汇编》,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661-662页。)他原想要概括这一整个时代,既写它的战争和统治者,又写它的文化和宗教,但他以政治史作为开端后,并未更向前跨进一步。此时他写信给朋友说:“在我看来,没有任何重要的时期像我冒昧称作‘希腊化时代’的时代受到这样的忽视”。(注:古奇:《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下),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749页。)1843年于汉堡他又出版了《希腊政治制度形成史》。至此,他完全奠定了希腊化时代历史的研究基础。后来,德罗伊森在进行其他研究的余暇还对这三本著作进行了仔细的修订,因而迄今还有它的地位。(注:德罗伊森的这本德文著作没有翻译成英文。A.Momigliano对德罗伊森在其著作中论述的独特的文化情景以及他所遇到的问题做了精辟的论述,见J.G.Droysen between Greeks and Jews,刊Essays in Ancient and Modern Historiography,Wesleyan University Press,1977,pp.307-324.)这三本书在1877-1878年间于哥达出第2版时合并为一部,取名为《希腊化史》(Geschichte des Hellenismus)。(注:汤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