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心忧天下,魂系史学——
略论马克·布洛赫的封建
近代史;语境;语词——略
中国留学生与辛亥革命后
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
略论古代世界的早期国家
略论中国封建政权的运行
略论唐代的南朝化倾向
略论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及
略论西汉前期刍、稿税制
最新热门    
 
略论辛亥革命时期知识妇女群的解放心态

时间:2009-7-24 13:57:18  来源:不详
为战,雌雄可立决须臾”(注:《申报》1911年11月13日。),表达了誓灭清廷的革命决心。当时女子军事团体“军纪风纪肃然可观,由帼须眉中外特色。”战斗时“勇猛异常,一洗柔弱之习。”(注:《申报》1911年11月26日。)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交口称赞。
    辛亥革命时期,知识妇女群的备战心态渐趋完善。她们认为直接征战沙场还需以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体魄为后盾。为此,“同盟女子经武练习队”确定了“练习武学,扶助民国”的宗旨。“女子尚武会”确定“以养成女子尚武精神,灌输军事学识为宗旨。”此外,知识女性还组建了各种革命后援团体。这些团体的募捐活动颇具声势。伍延芳夫人率先发起“上海女界协赞会”,除由会员直接劝募外,还委托各学校各报馆代收捐款,很快为革命募得2万余。同期,苏州、 无锡等地均成立了女界协赞会。这时,留美女博士史风宝、史风珠在上海张园举办音乐演唱会,为北伐军募捐。上海竞化女学校长沈钦苓等人还组织了劝捐手工御寒品会,动员苏、浙等地的女界人士或赶制或购买绒手套、围巾等,分送北征将士。唐群英、张汉英等人成立的女子后援会则一面派人往各处调护革命军受伤士兵,一面在各省筹款(注:以上资料散见于上海社科院历史所编:《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在知识女性爱国热情的感召下,全国形成了同仇敌忾的革命形势。
    辛亥革命时期,知识妇女群投身革命、共赴国难的爱国情结受到了孙中山的高度肯认:“女界多才,其入同盟会奔走国事百折不回者,已与各省志士媲美。至若勇敢从戎,同仇北伐,或投身赤十字会,不辞艰险;或慷慨助饷,鼓吹舆论,振起国民精神,更彰彰在人耳目。”(注:谈杜英:《中国妇女运动通史》,第15、63页。妇女共鸣社1 936 年版。)此论委实不过。

  组织社团、勇争参政的女权心境
    辛亥革命时期,知识妇女群已开始形成了集结意识。秋瑾即曰:“欲脱男子之范围,非自立不可;欲自立,非求学艺不可,非合群不可。”(注:《秋瑾集》,第32页,中华书局1960年版。)为达此目的,早在留日期间,秋瑾就同陈撷芬等对留学女生中的“共爱会”进行了重组,改名为“实行共爱会”,并自任“招待”。希冀将此会发展为“结二万万女子之团体。”(注:《秋瑾集》,第32页,中华书局1960年版。)回国以后,她又艰苦创办《中国女报》。除用以宣传外,亦欲据此来“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妇人协会之基础。”(注:《秋瑾集》,第10页,中华书局1960年版。)这些宏愿虽未能实现,却鲜明地标示出她对“合群”的渴望。张竹君亦指出“要而论之,欲言救国……女子所宜先者,则首自立自爱,次则肆力学问,厚结团体。”(注:《记张竹君女士演说》,《警钟日报》1904年5月2~3日。 )吕碧城还专门著文《女子宜急结团体论》,阐述结群之要义,表达了“故吾深望同胞,急结成一完备坚固之大团体,一人倡而千百人附”的急切心愿。(注:吕碧城:《女子宣急结团体论》,《中国女报》第2期,1907 年。)
    基于上述“合群”的心理认知,辛亥知识女性共组织了约35个妇女团体,大体上可以分为五类:1.与政治运动有关的组织,如“共爱会”、“女界协赞会”、“女子参政同盟会”等。2.与教育有关的组织,如“女子兴学保险会”、“留日女学生会”、“湖北女子教育会”等。3.与谋职有关的组织,如“女界自立会”、女界合群求进会”、 “女子手工传习所”等。4.与福利有关的组织,如“卫生讲习会”、“女子进行社”、“中华民国家庭改良会”等。5.与社会运动有关的组织,如“女子后援会”、“女子劝捐会”、“劝募手工御寒品会”等。上述妇女团体遍布全国8省4市及日本东京,形成了广泛的社会效应。
    随着革命形势的日渐好转,女子参政问题凸显出来。一些知识女性深信妇女参政是解决妇女问题的先导,“欲弭社会革命之惨剧,必先求社会之平等;欲求社会之平等,必先求男女之平权;欲求男女之平权,非先与女子以参政权不可。”(注: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第359页,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在她们看来,“女子之有参政权, 为人类进化必至之阶级,今日不实行,必有他日;则与其留日后之争端,不若乘此时机立完全民权之模范。”(注:《杨季威致某报记者书》,《妇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