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心忧天下,魂系史学——
略论马克·布洛赫的封建
近代史;语境;语词——略
中国留学生与辛亥革命后
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
略论古代世界的早期国家
略论中国封建政权的运行
略论唐代的南朝化倾向
略论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及
略论西汉前期刍、稿税制
最新热门    
 
略论辛亥革命时期知识妇女群的解放心态

时间:2009-7-24 13:57:18  来源:不详
的敬佩”(注:实践女子学园八十年史编纂委员会:《实践女子学园八十年史》,第100页,1981 年版。)。另有包括秋瑾在内的10余位自费留学者。当时“中国女子在京(指东京)者百人许,而其最著名者共30人,就中长于英文者有吴弱男女士及陈撷芬女士一流;长于汉文者有秋瑾女士、林宗素女士一流;长于数学、几何、代数者有陈光璇女士、黄振坤女士一流。长于音乐者有潘英女士一流。”(注:日本东京调查员:《外国特别调查》,《女子世界》第3期,1905年。)1907年,奉天女子师范学堂的23 名学生亦远赴实践女校求学。接着,江西也有10名女学生进入该校。此时,江西还另往美国派谴了女留学生。这样,在1907~1910年间,女子留学东洋形成了高峰。据不完全统计,1907年为139名,1908年126名,1909年 149名,1910年125名(注:周一川:《清末留日学生中的女性》, 《历史研究》1989年第6期。)。
    留日女学生在研读学问的同时,始终未曾忘记自己的女国民身份。她们在日本积极创办报刊、组织社团,参与反帝反封建斗争,并为女权运动摇旗呐喊,展现出一派爱国风姿。辛亥知识女性在日本共创办了《女学报》、《女子魂》、《中国新女界杂志》、《留日女学会杂志》等9种杂志,组建过4个女留学生组织,即“共爱会”、“中国留日女学生会”、“女子复权会”、“留日女学生会”,围绕争取女权、挽救民族危亡展开斗争。特别是在1903年的拒俄运动中,“留日女学生闻俄事急。学生编成义勇队,亦开会商议协助。胡女士彬夏、林女士宗素、方女士懋、华女士桂、龚女士圆常、钱女士丰保、曹女士汝锦、王女士莲,皆含泪演说,呼誓死以报国,及签名军队。”(注:《湖北学生界》第4期“留学记录”。)标志着女知识分子自立意识的扩张与升华。 凡此种种,均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辛亥知识女性谋求知识、出洋留学的自立新貌。

         创办女刊、宣传解放的自救意识 
    辛亥知识女性业已具备了创办报刊、争取舆论的宣传意识。秋瑾即认为,具左右舆论之势力,担监督国民之责任者,非办报不可。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知识女性掀起了自办女刊的救亡运动。据不完全统计,1900年到1911年,海内外创办的各种女刊共30多种。颇具影响的有秋瑾创办的《中国女报》、陈撷芬创办的《女报》、燕斌创办的《中国新女界杂志》、张汉昭等人创办的《神州女报》等。这些报刊力图通过女界自己的声音来改变以往由男界代为立说的局面,标志着辛亥知识女性自救意识的日趋成熟。
    辛亥女刊以批驳旧世界、描绘新世界为重心,并一以贯之对女性国民心态予以关注,高扬着解放妇女的主旨。女知识分子笔锋直指桎梏妇女的封建礼教。秋瑾以浅近易懂的文字,悲愤地写道:“二万万的男子,是入了文明新世界,我的二万万女同胞,还依然黑暗沉沦在十八层地狱,一层也不想爬上来……身儿是柔柔顺顺的媚着,气虐儿是闷闷的受着,泪珠儿是常常的滴着,生活儿是巴巴结结的做着。一世的囚徒,半生的牛马。”(注:秋瑾:《敬告姊妹们》,《中国女报》第1期, 1907年。)可贵的是,知识女性对封建礼教的挞伐已与批判封建君权相结合,并以“与国家的关系”作为立论的基点。譬如,吴弱男就说“中国之萎靡,非自今日始。迨政起而实行压制,百姓俯首贴耳,牛马不若矣。”(注:吴弱男:《问中国如何能独立》,《女子世界》第4期,1904年。)胡彬夏沉痛地指出:“今日中国所以衰颓之故,莫不知由于女子之为废人。”(注:《胡彬夏在无锡“天足社”的演说辞》,《女子世界》第4~5期,1906年。)何香凝则饱含热情地号召“吁!我同胞,其勿以玩物自待,急宜破女子数千年之黑暗地狱,共谋社会之幸福,以光复我古国声名。”(注:何香凝:《敬告我同胞姊妹》,《江苏》第4期,1903年。)基于此, 女子报刊不遗余力地鼓吹“女国民”和“新女界”的观念。创办《中国新女界杂志》的燕斌在《社章录要》中就明确宣布,本杂志主义五条:发明关于女界最新学说;输入各国女界新文明;提倡道德,鼓吹教育;破旧沉迷,开新社会,结合感情,表彰幽遗(注:《中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