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国改革:历史与伦理的
5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
中国通史的一种读法——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顾颉刚与《当代中国史学
近百年来的中国哲学史研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中国艺术考古学初探
最新热门    
 
中国社会经济史面临的挑战――回应《大分流》的“问题意识”

时间:2009-7-24 13:57:35  来源:不详
的稀罕。总之,与我们过去相信的社会科学教科书不一样,在所谓“自给自足经济占优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家庭型农业经济大树的旁边,始终有活跃的城乡商品经济相陪衬。农民兼业工商,贩夫走村穿巷,富商巨贾活跃,也包括飘洋过海者,宋开始,史载已不绝如缕,这是不争的事实。
此外,史家基于旧的社会进化理论,多认为:自秦以来,中国实行的是封建专制主义体制,经历了兴起、发展、衰微,到明清必然地走向了没落;按照“发展”的逻辑,社会经济也必然地会与之同步盛衰,逐渐下滑,进入危机和崩溃期。因此,自宋以后,因专制主义的强化,明清经济衰落、停滞的论断在经济史研究领域里占绝对的上风,直到最近才受到强烈质疑。现在有充分的证据说明,明代的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宋代,而清代也仍然保持着经济发展的势头,有所前进。这里,我稍要补充的是,与彭慕兰想像的不一样,晚清到民国的经济虽然无法与同期西欧伦比,但也并非如《大分流》所断言,它深陷“斯密动力”峡谷不得动弹;相反,19世纪60年代起,现代经济成份的成长和工、商、内外贸的发展速度都是前此千年不能比拟的,经济状况要比人们主观推定的远为好得多――尽管政治状况确实很不如人意。因此经济“长期停滞论”不仅不适用于明清之前,更不适用于近现代。在这种史实重新澄清和反拨的过程中,学者自然要反思:旧有的政治史分期在多大程度能取代或支配经济变迁的历史叙述呢? 
我的体会,《大分流》给我们示范的是这样一种方法论:当“社会理论”过分成熟以至显得臃肿虚浮之时,史学有必要消解这种过重的负担,通过事实的梳理,给出新的史学陈述。没有疑问,欧洲中心主义的知识体系是从欧洲历史的归纳中抽象出来的。在这种抽象的过程中,因果关系的梳理始终是一道关键的整理工序。反过来,这些经归纳过滤产生的结论又构成为知识体系的内核――但应该看到,这种“整理”多半是以牺牲或筛洗掉不合其胃口的信息为代价的,历史信息量是减少而不是增加。而且,以社会递次进化或进步为标识的近代社会科学,从孔德起,就始终有熔铸世界历史于一炉,以锻造普适性的“发展定式”为终极追求的雄心。这种乌托邦式的努力,由于舍弃了历史多元发展的复杂性,还产生了类似边际效率递减那样的“信息悲剧”。
然而,当我们获得冲破旧的理论樊篱的某种愉快感时,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冷静地思考一下:欧洲社会科学所归纳的因果关系是否完全是虚假的,或者完全不适合用以分析其它地区的经济发展?《大分流》用以分析的重要理论框架依然不离亚当·斯密以来的欧洲经济分析工具,也多少说明了这一点。在笔者看来,更为紧要的是,《大分流》对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内外制度的分析,明显有搁置甚至虚化的倾向。这是我大不理解的地方。因为据我所知,在欧洲和美国,都有制度经济学派起而抗争纯经济学的学术变革,它们不仅用以解释欧洲史,也有说服力地解释了非欧洲地区的经济事实(如张五常的“租佃理论”)。能把这种由经济学内在理路产生的变革(即补其以前之不足,再往前走一步的变革),也用一顶“欧洲中心主义”的帽子盖死吗?
是的,经济史的深入,说明原来的“制度”概念与事实之间有偏差,特别是关于“社会形态”许多死板的规定(最典型的就是斯大林的做法)像一层薄纸那样容易被捅破,但这些都构不成充足理由,认定“制度分析”必须进“历史博物馆”。笔者认为,更有意义的不单是破坏(“反驳”),也必须有所建设(新的“猜想”)。我们还是需要对经济、政治、文化的整体性关联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作更深入的探究,或者用布罗代尔的话,更需要往“海洋深处”去具体地探究“结构”――包括由各不相同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规则所构成的“社会结构”,是以何种方式、何种影响与经济发展相关联的。
《大分流》对“欧洲中心义”主要是用证伪的方式来反驳的。同样,《大分流》将制度、包括政治制度分析搁置起来的做法,在解释中国史方面也会遇到强烈的证伪。
例如《大分流》只是着眼于明清,若往前看,学界早有人说“战国秦汉就已经有资本主义因素”(傅筑夫)。自战国以来的商品经济、市场贸易的早育或早熟,在经典性的社会科学教材里确实是找不到答案的,只能从中国历史自身的特殊性中去找到合理的解释(战国时期的解释见拙著《中国历史通论》)。秦汉以后,有曲折,但长途贸易的发达,始终存在;宋的商业发达,早为国外学者瞩目(故日本称宋以后为“近世”)。要说中国历史的最大特殊,就是在公元前221就完成了幅员辽阔的领土一统,建立起高度的中央集体制度,从此政治是大国的一统政治,经济是大国的一统经济,许多经济现象都与“大国制度”和“大一统”有密切的关联。有两份史料很特殊,一是西汉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