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新中国从援越抗法到争取
最新热门    
 
清季支那史、东洋史教科书介译初探

时间:2009-7-24 13:57:58  来源:不详
论文摘要季对日本之支那史、东洋史教科书的介译,是清末教育改革的产物,对清末早期新式学堂的历史教育,对国人自编本国史教科书的出现,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支那史、东洋史的介译亦是20世纪初年新史学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史学思潮的深入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介译支那史、东洋史之主旨在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功利色彩。支那史、东洋史教科书在中国近代教育史、史学史上应有一定的地位。 关键词:支那史;东洋史;新史学;爱国主义      近代中国对日本之支那史、东洋史教科书的介译,是清季教育改革的产物,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年新史学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清末学堂的历史教育,对国人自编历史教科书的出现,对新史学思潮的兴起,都有深远的影响。因这些支那史、东洋史著作只是作为国内学堂教科之用,所以往往被研究者所忽视,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还相当薄弱。本文拟对清末支那史、东洋史教科书的引进、出版、流传以及影响,作一粗略的考察,希望能有助于这方面的探讨。    1902年和1904年清政府先后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癸卯学制”。根据新学制,小学教育(含初等小学与高等小学)为9年,中学教育为5年,总共14年。无论小学,还是中学,都设置有历史课程:初等小学为“历史”,高等小学为“中国历史”;中学为“历史”,先讲中国史,次讲亚洲各国史,再讲欧洲、美洲史,旨在“省悟强弱兴亡之故,以振发国民之志气”;另外,在“以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宗旨”的“大学堂”(文学科大学)中亦设有“中国史学门”和“万国史学门”[1]。1905年清政府又废科举,广设学校。这样近代意义上的历史教科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向来就十分重视历史教育,有良好的搜集、整理、保存史料的传统,史书之多真可谓汗牛充栋。在中国传统社会,蒙童教材如《三字经》、《千文字》、《十七史蒙求》、《纲鉴易知录》等,对于普及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价值,但这些历史知识往往零乱分散,难以形成对中国历史的通体把握,更不要说能否认识到古今兴亡盛衰之理了。普通知识分子受科举制度之影响,都埋头于经书的研读,无暇顾及历史知识的获取。张济回忆自己青年时受教育的经过,有段话很能说我国传统历史教育的状况,他说:    吾辈胜衣就传识字数月,即取所谓十三经者读之,但求背诵不尚讲解,且在童稚之年,既与讲解,亦不克领悟也。读十三经未竟,为之师者,见其稍知字义,又责学为八股试帖诸物,未尝以他书授也。吾犹忆十三四岁时,心界、眼界无一非三代以上景象,视世间事相去不知几千万里。偶得《纲鉴易知录》,读之乃知战国之后尚有谓曰、曰汉、曰三国、曰晋、曰南北朝、曰隋、曰、曰五代、曰、曰元、曰明,乃至于我大清者。继又购得《御批通鉴辑览》、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