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新中国从援越抗法到争取
最新热门    
 
清季支那史、东洋史教科书介译初探

时间:2009-7-24 13:57:58  来源:不详
。此书篇幅适中,叙述简明,曾被学堂广为采用。
  《支那史》一书在当时亦有一定的影响。此书由日本市村瓒次郎、泷川龟太郎合著,1903年教育世界社译刻发行,凡六册九卷。卷一、总叙;卷二、太古史;卷三、三代史;卷四、秦汉三国史;卷五、两晋南北朝史;卷六、隋唐五代史;卷七、宋元史;卷八、明清史;卷九、年表。该书自上古迄至清末台湾、伊犁纷议,“颇能提要钩元,且稍注意于民间文明之进步,亦中国旧著中所无也。”[6]1903年支那翻译会社发行、“支那少年”编译之《支那四千年开化史》,便是据市村氏、泷川氏所著《支那史》,“去吾二十四姓家乘所备载之事实,而取其关系于文明之进步者”[16],删其芜,补其阙,正其误,编成此书;吕瑞廷、赵澂璧据《支那史》“逐加考订,正其讹误,而补其缺略”[17],编成《新体中国历史》,均为一时流行之作。
      清末本朝史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与此同时国内也引进出版了一些日人编著的清史著作,主要有三种:增田贡之《清史揽要》,河野通之、石村贞一之《最近支那史》,三岛雄太郎之《支那近三百年史》。这三种清史作品均用汉文编纂。不过此类史书在学堂流传有限,因时人普遍认为:“我华掌故自有专书可读,不必乞诸其邻,转贻数典忘祖之诮。”[3]被审定为“暂用书目”的只有《最近支那史》,并且评价不高,此书“意在续《支那通史》,而无宗旨”[18],又采用编年体著史,不合教科之用。取鉴《支那近三百年史》颇多的汪荣宝所编纂之《本朝史讲义》,却被学堂普遍采用[4],还得到官方的肯定,“钩元提要,本末悉贯”,“洵近今教科书中仅见之作”[12]。
   (二)、东洋史的汉译
    “世界史”不是从来就有的,古代东西方各为系统,近代以来双方联系日益密切,才有所谓“世界史”的出现。东洋史是相对于西洋史而言的,“称东洋史、西洋史者,必自国史杂沓之事实中,取其影响及他国之事变,以说明现时之历史团体者也。”若只是“各国国史之集合者”,不可谓“东洋史”[19]。但是近代译自日本之东洋史著作有符合此东洋史标准的,屈指可数,“东洋史之主人翁,实惟中国,故凡以此名所著之书,率十之八九纪载中国耳。”[6]
  《东洋史要》是近代译自日本的第一种史书。是书由桑原骘藏所著,樊炳清译,王国维作序,东文学社1899年印行。该书分上下二卷,首总论;全史分为四期,曰上古期:汉族增势时代,曰中古期:汉族盛势时代,曰近古期:蒙古族最盛时代,曰近世期:欧人东渐时代,迄于中日甲午战争前夕。译本出版后,国人竞相翻刻。1903年宝庆劝学书舍校刊之《东洋史要》,与东文学社译本完全相同,并题“京师大学堂审定史学教科书”字样;1904年成都官报书局印本之《新刻中国历史》,扉页却题《东洋史要》,其内容与东文学社译本无二异,但无王国维序;1904年上海文明书局出版《中等东洋史教科书》,日本桑原骘藏著、周同愈译,并有日人那珂通世所作的序,就所译之原本言,应与东文学社译本同,但两种译本文字上略有差异;商务印书馆曾有《订正东洋史要》,“本馆据原书翻译,篇章悉仍其旧。”[5]另有一种同名译作,小川银次郎著、屠长春译之《东洋史要》,1902年普通学书室印行。
    一种教科书有如此多不同版本,这在近代也是不多见的,足以说明《东洋史要》译本出版后社会影响之大。那珂通世憾于“近人所著东洋史甚多,然皆详中国而略塞外”,“欲考求亚细亚古今之大势,终未能了如指掌”,当他读到《东洋史要》,“喜此书之出于世”,认为该书“史料取材于东西,而博引旁搜,东洋五千年来治乱兴亡之事变,约而能得其要。”[20]王国维亦有同感,是书“简而赅,博而要,以视集合无系统之事实者,尚高下得失,识者自能辨之。”[19]在王国维眼里,《东洋史要》至少是符合他所提出的东洋史标准的。1902年梁启超亦说:“此书为最晚出之书,颇能包罗诸家之所长”,“繁简得宜,论断有识”[6]。《东洋史要》并非专述中国史,而强调亚洲诸国之间的关系,“合东洋诸国为一历史团体,于亚细亚东方民族之盛衰、邦国之兴亡言之甚详,而南方亚细亚、中央亚细亚与有关系者,亦略述之”,所以被视为“世界史教科善本”[21]。
   《东洋史要》出版后,在国内教育界有很好的评价。此书译成中文之后,“盛行殆遍于东南诸省”[22]。学部认为是书“以种族之大势为纲,其叙事以国际之关系为键,条理分明,简择得要,可谓东洋史之善本。”[12]陈庆年后来据桑原骘藏之《东洋史要》,改编成《中国历史教科书》,在清末民初的中学历史教育中具有广泛的影响。《中国历史教科书》最早刻本应是1903年武昌印本,仅改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