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高考辅导怎样复习图表型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如何解答历史选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材料分
高考辅导高三历史总复习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做历史简
高考辅导如何解答评论型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最新热门    
 
文综高考历史值得重视的几个导向问题和备考策略

时间:2007-3-2 14:23:09  来源:不详
这一点在上海卷中尤为突出。如2001年中共诞生80周年和日本教科书事件,2002年关注9.11事件和2003年关注非典、南水北调工程和上海申博成功等。无不体现历史察古鉴今的学科功能,弘扬时代主旋律,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2003年全国文综卷也开始体现了热点问题的显性化处理。如土地政策、民主与法制建设、人口流动与城市化建设题等都是重大现实热点问题。
  复习中要继续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应注意时政热点选取应是一定时期内值得关注的事情,而不应仅局限于近期的事件;要全面掌握热点问题的具体内容和前因后果;要找准热点问题与所学知识的结合点,进行多角度、多侧面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出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要以历史的眼光和现实问题来解读历史知识,分析时政问题。具体而言:①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对现实与社会影响较大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思考研究。如关于全球化、区域化、一体化的研究,关于近代化探索的研究等。②现实问题的历史分析。用历史的视角分析社会现象,看待现实问题,明确自身的责任。如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历史分析,对中美关系及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研究等。③学科交叉点综合研究。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三农问题、水利工程问题等。
  五、突出研究性学习成果化考查。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极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为了深化新课程改革,在作为中学教学指挥棒的高考试题中有所体现甚至不断强化对研究性学习的考查,尤其是研究性学习成果化的考查(因现行高考还较难考查研究性学习的思维探究等过程)。从试卷分析中可看出历史学科内研究性学习考查主要体现就是提供属于实证史料的历史图片,把作为第一手资料的历史遗物与文字材料相结合,要求学生通过已学历史知识分析其中透露的历史信息,这就创设了新的问题情境,体现了历史学习的实际应用性,丰富研究性学习的考查内容。如2001年上海卷"老山汉墓主人"题,2002年上海卷"秦砖汉瓦东汉画像石"题,2003年上海卷"唐代妇女三彩俑"题等,2003年全国文综卷的"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题等。
  因此高三教学中要加强研究性学习的渗透和指导。指导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现象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参与研究性学习过程,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运用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对图表、历史图片等的研究解读,以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数据处理分析判断能力和掌握运用材料得出正确结论的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惟其如此,我们才能在新课程高考中显得游刃有余。
    六、突出地方区域史的考查。以特定的地理区域出现的自然地理社会现象作为组题的背景已成为文科试卷命题趋势。如2002年文综卷第39题,以《清明上河图》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了开封地区的古今变迁。2003年文综卷第38题则以长城为载体,考查历史上与西北地区有关的知识。2003年广东文综卷选择题"在中国近现化历史进程中,两广地区占有独特地位,回答7-9题";2003年上海文综卷第11题"2002年12月,中国赢得了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在举办世博会过程中,上海(略)"。从试题分析,考查区域的选取大至西北地区,小至两广地区乃至上海、开封等城市,并以此为切入点,对该地区的地理环境、*状况、经济发展、文化特点、国际关系、现实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联系在一起进行综合的考查。
     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地方区域史专题复习。其基本步骤和方法如下:①依据历史的发展特征,把中国和世界划分为若干个区域。②按区域归纳、整理历史知识和问题,分析不同时期和同一时期的各种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③结合现实的*情况(现实存在的问题或当今世界关注的问题)分析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④依据高考目标和要求,结合历史的经验教训并联系现实,从不同角度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加以解析。如中国西部地区、东北地区、长三角地区、西藏地区或北京、上海等城市和世界史的环太平洋地区、北美地区、东南亚地区等都是区域史复习中的重要内容。
       浙江 戴胜旗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