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海南05年初中毕业考试试
绍兴市05年初中升学考试
陈付香:历史考试讲评课
开卷考试与中考历史学科
翟亚红:以研究性学习为
佚名:初三历史第一次月
岳麓版高一年级期中历史
深大师院附中高一历史考
华侨中学高一历史I模块
广东揭阳一中高一考试历
最新热门    
 
文综考试中主要理论观点的应用

时间:2007-3-2 14:23:22  来源:不详
文综考试中主要理论观点的应用       1.现代化理论
  根据学术研究的进展和高考命题人员的调整,现代化理论已成为新一轮历史高考命题的主导理论。通常情况下,现代化和近代化意思相同,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现代化是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主体线索。这一过程,包含物质生产方式的改变(指工业化)、民主*体制的确立(指民主化)、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城市化)、人们思想意识的演化(指合理化和世俗化)等内容。纵观中外历史,现代化有两种类型:原发型,即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传导型,即内在因素不成熟,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冲击而走上现代化的国家,如日本等。从社会制度来说,有多种模式,主要有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现代化理论并不排斥生产力和革命论的观点,仍承认生产力是带动一切领域变化的动力。就中国近现代史来说,是现代化不断推进和演化的过程。民族独立和革命,其起点和归宿都是现代化。建国以来的历史,就是不断探索和推进现代化的历史。
  现代化理论是一种全新的史学观点,按中国多数学者的观点,把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划分为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第二次现代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崛起而开始起动的新型现代化。按现代化理论,其与中学历史教材的阶段划分基本是一致的。如以中国近代史前半期为例,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现代化的发端;洋务运动,是现代化的器物变革,工业化的起步;维新变法,是进入制度层面变革,是全面推动现代化的尝试;辛亥革命,是现代化更高层次阶段;新文化运动,是思想文化领域对现代化的全面呼应:世界近现代史按现代化进程可划分以下几个阶段;14、15世纪至18世纪中期,是现代化的酝酿、启动时期;18世纪工业革命到19世纪60年代,是现代化的发展时期;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末,是现代化在全世界扩展时期;20世纪上半期,是现代化的调整和震荡时期,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是现代化稳定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现代化进入新的高潮阶段。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灵魂,是史学研究的理论根据和基本方法。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是历史思维能力,其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应用水平的把握。正如当代史学家何兹全所说:其"仍然是最先进的历史科学的理论。"高考《考试大纲》中"史论结合"的基本要求即体现了这一宗旨,要求学生在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时,既不能缺乏理论应用,也不能将史实与理论游离,或将理论"标签化",而应当在正确理论指导下,对有关史实进行科学分析。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的决定作用表现为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是第一位的,是人类得以发展的决定因素和终极力量,还是衡量社会是否进步,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根本标准。生产关系的反作用表现为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时,就会推动生产力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有革命和改革两条途径。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生产力发展导致生产关系变革即说明了这一原理。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表现为它决定了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化发展。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表现为它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时则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若不适应经济基础要求时则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体现了二者的关系。
  (3)阶级和阶级斗争
  在阶级社会里,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是社会的基本矛盾。阶级斗争分为三种形式:一、经济斗争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