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高考辅导怎样复习图表型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如何解答历史选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材料分
高考辅导高三历史总复习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做历史简
高考辅导如何解答评论型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最新热门    
 
近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五大特点

时间:2007-3-2 14:23:49  来源:不详
充分领会的。我国政府对许多问题的立场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又有灵活的一面,所以在问题的设计和答案的设计上均会出现一系列的难题。
  相反有一些看上去比较冷的问题,如人与自然、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等等,则应该加以重视。如2002年文科综合卷的“洞庭湖”和大综合的“核能源”试题。还有一些问题如“西部大开发”和农业等问题,则因为与地理等学科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一般会采取比较曲折的办法设计试题。比如2002年文科综合中“丝绸之路”与中亚经济合作问题,其实对应的就是西部大开发的主题。
  因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要学会对于热点问题做出判别,对于一些十分复杂的热点问题可做一定的冷处理,而对于一些具有长久价值的热点问题,则应该加以特别的重视。
  2.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考查先进的文化和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
  近三年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前两年将50%左右的比重,今年又高达70%的比重,放在了我国现阶段经济建设和借鉴古今中外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方面。如2000年(1)“美国罗斯福政府推行新政”;(2)我国宋代海上贸易;(3)明代松江地区棉纺织业的兴衰;(4)西部大开发;(5)中国加入WTO达成协议等。
  2001年(1)西部大开发;(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居民的消费;(3)科技革命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4)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
  2002年(1)欧元正式流通与经济全球化;(2)我国古代对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文化友好往来;(3)加入WTO后,我国制造业的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4)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5)洞庭湖区经济结构调整;(6)古开封商业繁荣的兴衰和今年城市建设的方向;(7)古“丝绸之路”和亚欧大陆桥的经济意义,创造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周边环境等等,都突出地体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在突出考查考生艺术素养的同时,加大考查先进的文化和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内容。
  例如从扬州瘦西湖因地制宜与借鉴园林艺术风格到圆明园荟萃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从清明上河图北宋名画到敦煌莫高窟宗教艺术宝库,突出考查了考生的艺术素养和人文知识。高考命题设计者运用诗一般的语言组织题干和选项,突出体现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亲和性。
  例如2002年春季北京试题26题题干“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2002年夏季全国卷33-35题采用“月是故乡明”“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等诗词;2002年夏季山西卷辨别运用“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审美诗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等等,较好地体现了这一命题思想,将理性思维(哲学常识)与感性认识(名人精典语录或古诗词)有机结合。
  近几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命题者在考查先进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变化方面占了较大的比重,如2000年“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戊戌维新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和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主义者就封建专制问题提出许多思想主张”一题;2001年“历史上思想解放与重大社会改革”6道选择题;2002年山西新课程卷“儒家思想的变化”4道选择题;2002年全国卷“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两道选择题等等。
  3.强调时政热点的外壳,突出学科基本知识逐一展现
  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设计者,在创设题目意境和社会焦点的背景材料时,强调时政热点的外壳,突出引导考生将知识重组、整合,构成有机的社会科学知识。如2001年全国卷西部大开发只是问题的外壳,在这个外壳下,所要考查的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逐一体现出来。2002年全国卷“欧盟”问题,欧盟只是问题的“外壳”,在这个外壳下,地理学科知识和经济常识、*常识逐一体现出来。这样做的意义并不完全在于考试本身,而在于让书本知识变得鲜活生动,让学生知道所学的知识有什么样的用途,让这些“必要的”知识变成“有用的”知识而伴随终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