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05年山东课改实验区中考
一场静悄悄的革命——2
深圳布吉高中07历史专业
深圳布吉高中07历史专业
07年珠海二中高三历史模
07年高三文科古代史前四
07年高三文科古代史第四
兆麟中学06—07年高三历
西樵分校07届高三月考历
山东2007年课改高考文综
最新热门    
 
07年山东荷泽市高三阶段性考试

时间:2009-10-18 17:31:48  来源:佚名
 

        山东省菏泽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说明:

1.本试题分Ⅰ卷(选择题,共60分)和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共100分。

2.Ⅰ卷答案作在答题卡上,Ⅱ卷答案直接作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在仲春“后率外内命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藉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                  (    )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

       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统治者“以民为本”

2.“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引自《后汉书·仲长统传》)文中“豪人”指当时的(    )


 
       A.封爵将领            B.豪强地主            C.僧侣贵族            D.江南巨贾

3.关于右图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是继汉代犁耕发展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

       B.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

       C.与旧犁相比具有省力、提速、耕作随心所欲的特点

       D.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4.张籍的《贾客乐》:“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姚合《庄居野行》:“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向屋中人,尽去作商贾”。唐人的这些诗句,反映了                     (    )

       A.唐朝出现盛世局面                B.唐朝的商业繁荣与发展


 
       C.政府鼓励商业的发展              D.金钱至上的社会道德风尚

5.右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导致的主要历史影响是(    )

       A.岭南地区经济地位居全国之首

       B.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C.南方正式成为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

       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6.从秦代到清代,在各种形式的土地制度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    )

       A.君主土地私有制                        B.贵族土地私有制

       C.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D.地主土地私有制

7.下列关于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

       A.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B.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C.有利于封建社会的稳定          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8.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最能体现这一结论的是(    )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9.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和民众衣食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    )

       A.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开始形成

       B.商品经济繁荣,社会上广泛使用纸币

       C.经济作物广泛种植,麻布成为民众主要服装和被褥原料

       D.玉米、甘薯逐渐成为米、面之外新的主食品种

 
10.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首先横越大西洋的是                                                     (    )

       A.哥伦布               B.达·伽马            C.麦哲伦               D.迪亚士

11.工业革命直接导致了哪一种生产组织形式的日益衰弱                                       (    )

       A.行会                   B.手工工场            C.商业垄断公司     D.工厂

12.19世纪晚期,垄断组织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

       A.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              B.生产和资本的日益集中

       C.社会财富的日益集中             D.生产关系的新变化

13.下列企业性质完全不同于其他三个是                                                            (    )


 
       A.安庆内军械所     B.发昌机器厂        

       C.江南制造总局     D.开平矿务局

14.有关右图中中央第一代领导人所穿服装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孙中山设计的,定名中山装

       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C.在中国一度非常流行

       D.出现于19世纪末期

15.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最大是

                                                                                                                              (    )

       A.社会经济逐渐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

       C.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出现

       D.资产阶级掀起维新变法运动

 

16.洋务派提出“自强”口号的本质目的是                                                            (    )

       A.壮大地方实力派的势力                      B.挽救清王朝的统治

       C.壮大汉族地主的势力                          D.挽救民族危亡


 
17.实行余粮征集制后,粮食征购量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见右图,单位:万普

特)这                   (    )

       A.体现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大大提高

       B.有力地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C.体现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D.体现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18.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此后苏维埃政权                              (    )

       A.采取余粮征集制                      B.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颁布新的土地法令

19.下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联共(布)“十五大”提出总方针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与农业集体化同时展开                      D.到1937年基本实现

20.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标准、限额。”这一法令说明了                                  (    )

       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的剥削

       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

       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

       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了

21.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    )

       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经济     C.规范企业行为     D.举办公共工程

22.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最为贴近的是                                                            (    )

       A.凡尔赛体系        B.罗斯福新政         C.法西斯体制        D.斯大林模式

 

 

23.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映了                                                     (    )

       A.西方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变革

       B.西方各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矛盾正在逐渐消失

       D.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

24.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都失败的重要原因是                                       (    )

       A.把重点放在农业上

       B.把重点放在重工业上

       C.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25.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    )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包产到户”的实施

26.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建设的重点是                                                            (    )

       A.农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商业

27.1958年10月,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穿喝用不要钱……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    )

       A.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B.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C.出现了农村城镇化趋势                      D.破坏了农村生产力

28.读右图:“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它的出现年代不会早于                (    )

       A.1958年               B.1959年              

       C.1960年               D.1978年

29.“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是因为                                                     (    )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B.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严峻的国内外环境的制约

30.结合右图,分析我国“十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GDP)与财政收入两者之间的关系。下列正确的选项有          (    )

       ①每年GDP大于每年财政收入

       ②GDP和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相同

       ③随着GDP的增长,财政收入也增长

       ④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决定GDP的增长幅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1.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目的是       (    )

       A.借鉴资本主义市场                               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C.宏观调控资源配置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2.马克思认为: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是由小市场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即由民族市场走向世界市场经济的过程。类似今天的全球化。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自主融入世界大市场的标志是                                          (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1979年改革开放                    D.2001年加入WTO

3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特征是                                                                          (    )

       A.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

       B.美元取得高于其他国家货币的地位

       C.美元与黄金挂钩,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D.由包括中国在内的44个国家共同签订

34.《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与《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公布数据相比,跨国公司增加了2000家,国外分支机构增加了10万家。这表明                                            (    )

       A.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B.经济本土化趋势加强

       C.世界统一趋势加强                               D.单极格局趋势加强

35《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纸张、德国墨水、法国印刷术,由比利时和卢森堡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这说明了                                            (    )

       A.分别利用了各国最选进的技术              B.体现了各国间的分工合作精神

       C.象征着六国的合作                               D.说明文体制作工序复杂

36.下列关于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都是经济区域集团的表现                     B.都是经济政治双重性组织

       C.合作的内容都包括政治、经济和军事   D.都成立于1992年

37.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2007年中国将向外国银行开放银行市场。对此看法错误的是                                                    (    )

       A.世贸组织是致力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组织

       B.这意味着中国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最终完成

       C.这将给中国银行业带来压力和严峻挑战

       D.这有利于提高中国银行业自身的竞争能力

38.“实现四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社会生产力……改变一切不相适应的管理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社会革命。”文中“革命”的含义是                                                   (    )

       A.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                 B.社会制度的变革

       C.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D.实现生产力的飞跃

39.在下列各项中,合作水平最高的区域性经济组织是                                          (    )

       A.欧洲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石油输出组织                     D.亚太经济产力的飞跃

40.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同共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

       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

B.西欧、日本经济崛起,联合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

C.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

D.日本、西欧、美国三足鼎立

 

 

 
 
                   第Ⅱ卷(非选择题 40分)

 

二、非选择题(共3个小题,其中41题13分,42题14分,43题13分,共4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绸的国家。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麻,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那时候,桑麻种植开始向南发展到湖北、湖南和四川,向北发展到今天的内蒙古地区,汉朝的丝织品,以临淄和襄邑(在今河南)所产最为有名。那里的丝织品,种类多,产量大,有名贵的锦、绢、纱等。……丝织业经过唐末五代及北宋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唐中叶以前的面貌。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两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

——摘自《简明宋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朝代

地区
 西汉(公元2年)
 唐朝(752年)
 南宋(1210年)
 
黄河中下游地区
 42.8
 32.3
 53.2
 
江淮地区
 15.2
 23.4
 45.6
 
西南地区
 3.9
 7.1
 9.2
 

      ——摘自《简明宋史》

材料三  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代一片葱茏。秦岭 及其北麓在汉代被人称为“陆海”。然而,关中作为许多朝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宫室,营建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算,其中主要是就近砍伐。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已经明显减少,航运也就不见记载。秦岭北麓的森林至今早就无影无踪了。

——摘自《沧海神州·中国历史地理谈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的变化。(7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变化的原因。(6分)

 

 
 

42.交通工具的改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极大推动力。

   (1)“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两句诗,从中你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交通工具的主要动力是什么?(2分)

 


 
   (2)看下图,回答:这是哪一期出现的什么交通工具?它的出现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看下图,回答:这是哪一时期出现的交通工具?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表现在哪些方在?(4分)


 


   (4)结合以上三题:回答:

这两个时期科学技术的变革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4分)

 

 


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有选择地向第三世界国家投资。贸易自由化所创造财富的70%%被发达国家获得,占世界人口85%以上的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只获得30%。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年增长速度每下降3%,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有可能下降1%。发达国家占据着高层次的工业部门,而发展中国家拥有的工业部门的层次是比较低的。

    材料二: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统计,目前世界有4500家跨国公司,这些跨国公司控制了全世界生产的40%、贸易的50%—60%、技术贸易的60%—70%、对外直接投资的90%、技术专利的80%。

    材料三:中国某家用电器集团已在海外发展了60多个经销商、3600多个经销点,在海外设立成品生产工厂13个,在中国建工业园10个,产品批量出口到世界十大经济区域。

    材料四:许多学者发表著述,系统阐明全球化的理论。而在每一次世界经济组织召开会议的时候,都会有众多抗议者聚集在会场前举行劣等示威活动,抗议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和生态环境带来的灾难。

   (1)材料一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哪结特点?(6分)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发达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的原因。(4分)

 

 

   (3)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1.A    2.B    3.B    4.B    5.C    6.D    7.D    8.C    9.D

10.A   11.B   12.A   13.B   14.D   15.B   16.B   17.B   18.C

19.D   20.B   21.D   22.B   23.B   24.C   25.B   26.C   27.D

28.A   29.B   30.B   31.D   32.D   33.C   34.A   35.C   36.A

2,4,6
 
37.B   38.A   39.A   40.B

二、非选择题(41题13分,42题14分,43题13分,共40分)

41.(1)变化:唐朝中期以前,中国丝绸产生地主要在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2分)秦汉时代植桑、丝织技术开始向南、向北发展。(2分)唐朝中期以后,南方的丝绸生产逐渐赶上并超过北方。(2分)北宋时,丝绸业的中心已经在四川和东南沿海地区。(1分)

   (2)原因: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大,过度垦殖;(2分)历代帝国多在北方建都,就近砍伐林木、破坏生态。(2分)唐末五代以来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1分)南方自然条件更适宜植桑养蚕。(1分)

42.(1)人力、畜力(2分)

   (2)第一次工业革命。早期火车。(2分)铁路交通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2分)

   (3)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分)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新,新通讯工具的发明。(2分)

   (4)对国际格局的影响:第一次,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1分)第二次,东西方联系更加密切,但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扩大。(1分)

对中国的影响:第一次,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工业产生,先进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1分)第二次,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我产生并发展,中国人救亡图存运动高涨。(1分)

43.(1)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相互依存,贫富差距加大;发展中国家工业落后,缺乏竞争力。(6分)

   (2)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和贸易等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4分)

   (3)发展中国家应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保持清醒头脑,制定合理的对策,积极主动参与全球化并谋求发展。(3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