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一场静悄悄的革命——2
06年南京市高三历史第一
深圳布吉高中07历史专业
深圳布吉高中07历史专业
07年珠海二中高三历史模
07年高三文科古代史前四
07年高三文科古代史第四
兆麟中学06—07年高三历
西樵分校07届高三月考历
山东2007年课改高考文综
最新热门    
 
07年南海中学高二历史期中测试

时间:2009-10-18 17:35:51  来源:蔡文镜
 

                        南海中学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历史科试卷

                 考试时间:2007.05.13

                     命题者:蔡文镜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25道共75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3.第二卷必须用黑色笔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25题,每题3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A.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2、朱震亨是金元时期杰出的医学家,他学医虽晚,但终成大器,这主要得益于他潜心研究了被后人奉为“医家之宗”的典籍——

   A、《黄帝内经》  B、《唐本草》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3、下列关于中国的绘画描述,不正确的是

①中国画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    ②中国画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    ③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元朝时期市井的生活    ④中国话能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4.依据西周的政治制度的特点判断,周王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包括 

①君臣关系  ②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③等级从属关系   ④兄终弟及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5.贾谊在《治安策》中建议:“欲天下之治,莫若众建诸侯以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削夺王国的封地   B.夺去王侯的爵位     C.推恩令      D.继承西周的分封制

    6.北宋为了监督知州,在各州设通判,通判的权限有

①可直接向皇帝报告情况  ②分管地方财政   ③ 分管缉捕、刑狱之事    ④ 和知州联合签署公文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④

    7.苏轼晚年曾骂王安石是“小丈夫”,“不忍贫民而深疾富农”,“破富农以惠贫民”。这说明
  A.王安石变法代表贫民的利益   B.王安石变法触动了大地主的特权

  C.王安石变法激化了阶级矛盾   D.王安石变法收效甚微

    8.“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这是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的名言。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A、他鼓励公民积极参政              B、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全雅典人的利益

C、雅典民主政治是大多数人的民主    D、雅典没有不参政的男人

    9.有人说,如果说文艺复兴把神从人们的生活中驱逐出去;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把神从天文学中驱逐出去;17世纪的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19世纪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的是

A.达尔文         B.法拉第            C.居里夫人          D.爱因斯坦

    10,“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开,自由也就不存在了。”这段材料出自于:

A.《权利法案》         B.《论法的精神》   

C.《社会契约论》       D.《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11.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在这种“令人极度失望”的社会背景下兴起的文学流派是:

A.启蒙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      C.现代主义文学       D.古典主义文学

    12.英国著名文学家罗曼·罗兰曾这样赞:“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文中的“他”指?

A.凡·高      B.德彪西      C.贝多芬     D.雪莱

    13.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A.电视       B.广播       C.报纸       D.电影

 

 

    14.右图这幅照片拍摄的是一批赴海外留学的幼童,由此你可判断这事最早应发生在   图片

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变法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5.陈独秀说:“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从这句话分析,新文化运动反对儒家思想的主要目的是

  A.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    B.用科学思想取代封建思想

  C.提倡法治代替人治        D.实现民主政治

    16.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表明   

  A.美国已经取得在华势力的优势           B.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瓜分完毕

  C.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D.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已经形成

    17.右图是20世纪早期一份报纸的部分图片,它主要反映了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图片       

B.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D.对学生运动的声援

    18. 近代有人曾痛切地认识到“吾人于共和政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这一情形始于:
上之合联兵农工在立建命革民国
 
A、清朝统治初期         B、清朝统治晚期  

C、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D、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19.右图是国民革命时期的宣传画,它形象地反映出 图片

A.国民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B.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强大

C.国民革命的重要性           D.苏联、国民党和共产党同舟共济

    20.下列有关中共不断成熟的史实的先后排列顺序是

  ①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②制定了民主革命的纲领  ③排除了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  ④摆脱了党内右倾投降主义的束缚

A.①④②③          B.③②④①      C.②④①③     D.④③②①

    21.1997年,江泽民同志视察某地并亲笔题写了“军旗升起的地方”七个大字。他视察的地方应是:

A.南京    B.广州     C.南昌    D.上海

    22. “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 史学家张萌麟认为“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抗日战争

    23.1945年8月,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的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和任务是国内斗争。”此斗争主要集中在   

  A.国共两党内部的派系之争    B.内战与和平之争   

C.建设什么性质的国家之争    D.统一战线是否继续存在之争

    24.军队名称反映了特定的时代特征。下列军队名称按出现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新四军  ②中国人民志愿军  ③人民解放军   ④中国工农红军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④②①③      D.①②④③

    25.“一国两制”的构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主要表现在   

  A.扩大民族区域自治的范围      B.社会主义利用资本主义的成果

C.一国之内两种社会制度并存    D.无产阶级通过和平手段夺取政权

 

 

 

             第Ⅱ卷(非选择题6道共75 分)

    26.(本小题共12分)小明同学非常喜爱写作,在学完《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一课后,他创作了一组话剧,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下面是其中的两幕:

第二幕:廷议变法

旁白:在宫廷上,秦孝公故意装作顾虑重重的样子。

秦孝公:众位爱卿,我打算改革祖宗留下的规则,但又怕天下人笑话我,这可如何是好?

商鞅:大王,有独到见解的人,总会受到世俗常人的讥笑。只要能使国家富强,就不必按照旧制度去办,没有必要遵守老规矩!

秦孝公(赞同地):此言甚是!

大臣甘龙(急切地):大王,祖宗之法不可改,否则,会被视为不孝啊!

商鞅:甘大人,此言差矣!目前,秦国的富强比什么都重要,如此重大的事情,又何必拘泥于陈规呢?!

大臣杜贽(急切地):没有百条好处,就不能变法,遵循古制才不会让人走邪路!

商鞅(坚定地):治理国家没有永世不变的方法,治理国家一定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制定新法。要不然,商汤、周武王为什么能改变古法而称王,夏桀、商纣没有改变旧制度而灭亡了呢?

甘龙:这……大王,我的爵位、官职都是世袭的,我的土地也是先王分封的,为我

耕田的奴隶也是祖宗传下来的,这一切的一切,我都不允许受到丝毫损害。【问题1】

商鞅:时代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你的奴隶已经没有生产积极性了,不是吗?!他们逃跑、破坏工具、不断反抗,你怎么能保住自己的财产?只有承认土地私有,才能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这样,国家的财政收入才会增多。

甘龙、杜贽(结巴、互望继而转向秦孝公):这……大王,祖宗之法不可改,三思啊!

秦孝公:你们不要说了,吾意已决,公孙鞅,我命你为左庶长,从明日起开始主持变法事宜!

旁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2】

第五幕  ××××

旁白(高兴地):八年后的一农户家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主人忙着迎接客人,邻里纷纷道贺,你想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吗……

张三:祝贺你啊,同魏国这一仗,你立了大功,郡守赏了你二级爵位,还有9亩田宅,过去只有贵族老爷才有资格享受这些,真羡慕你啊。

主人(一脸喜庆):同贺同贺!去年你向国库上缴了那么多的粮食,不也被郡守奖励了吗!

李四:诸位,自新法以来,咱老百姓安心务农,家给人足,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百姓生活改善很多呀!今年,我又买了几亩良田,粮食多得吃不完。

主人:秦国不仅富了,而且在七国中,还是强国。我打了十年仗,只有这几年才真正扬眉吐气,次次凯旋而归啊!

王五(非常自豪地):秦军不仅收复了河西之地,而且还夺得了魏国领土,秦国领土越来越大了。听说,东方六国还请秦孝公开会定盟约,拜他为各诸侯国的领袖呢!

主人(激动地):是啊,他们对秦国都另眼相看了。各位,为秦国的富强,干杯!

众人:干杯!

阅读完上面的剧本后,回答下列问题:

1)第二幕中划横线的文字反映了当时实行的哪些制度?甘龙的主张是什么?(3分)

2)请结合剧情的发展和相关史实,在第二幕的结尾处加一句合适的旁白。(3分)

3)小明对第五幕原来的标题不太满意,请你代他拟定一个。(2分)

4)从第五幕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商鞅实行了哪些措施?产生了怎样的作用?(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之《哈姆雷特》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绘画作品一扫中世纪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展示了人性的美。下面是三幅不同时期以圣母和圣婴为题材的宗教绘画作品。                                                           

作品一                   作品二                      作品三

 图片

材料三:(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理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请回答:

(1)材料一赞美了什么?反映了文艺复兴的什么核心思想?(4分)

(2)材料二中,哪幅绘画作品最能体现上述思想?你的依据是什么?(3分)

(3)启蒙运动如何发展了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依据材料三扼要说明。(3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类别编成《西学书目表》,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材料三: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得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翻译的内容和作用。(4分)

2)  比较材料一和二,说明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了哪些新变化。(4分)

3)  依据材料一和三,指出17——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的原因。(2分)

4)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德、法历史,分别说明莱布尼茨和伏尔泰为何推崇中国文化。(4分)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雍正年间,用兵两北,以内阁在大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人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材料2: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干内阁,而干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

    材料3: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摘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根据以上材料,归纳军机处最初设置的直接原因、职能变化和主要特点。要求表述成文,但不得摘抄材料原文。(10分)

 

 

 

 

30.史学界认为:“任何文化都是由外在物质、中间理论与制度、内部心态三个层次构成的有机体。当两种文化接触时,首先容易相互发现的,是外在的物质层面;习之既久,渐可认识中间的理论和制度;最后方能体味各自的核心即心态层面。”近代前期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正是走过了这样的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与心态层面”各指什么历史事件?(4分)

 

(2)分析从“物质层面”过渡到“制度层面”的原因。(8分)

 

 

(3)“心态层面”的主要内容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31.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一文中指出:“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这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地,试看这五十年的美国如何?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这五十年的俄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苦乐不等……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

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上文中“这五十年”里中国取得了哪些方面的“重大进化”?(4分)与同时期日本相比,中国又在哪些方面“惭愧无地”?(6分)分析造成中日差距的主要原因。(4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