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2005学年济宁市中考历史
北师大版06年历史中考模
2005年中考历史材料解析
2006年中考历史综合模拟
2006年中考历史单元训练
2006年中考历史模拟精选
2006年中考历史单元训练
2006年重庆中考历史模拟
05-06学年上八年级历史
2006年珠海中考历史模拟
最新热门    
 
2006届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时间:2009-10-18 17:46:24  来源:佚名
 

2006届高一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

2、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共同特点是强调

A.等级关系    B.政治关系        C.臣属关系         D.血缘关系

3、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

A.大宗、小宗制   B.礼乐制度     C.嫡长子继承制     D.世卿世禄制

4、下列哪一年代是秦从一个诸侯国向统一的帝国过渡的时间标志

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前1600年  C、公元前1046年   D、公元前221年

5、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他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是

A、攻打匈奴   B、修筑长城    C、推行郡县制       D、建立三公九卿制

6、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7、“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汉书》)该文表明班固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       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C.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

8.秦朝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步作用,不包括

  A.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C.促进了华夏文明的发展     D.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9.秦朝建立的丞相制度在隋唐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这主要是指

  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B.设立三省,分散相权

  C.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      D.设立内阁,强化相权

10.隋唐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完善,其“完善”的含义是

①皇帝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②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③地方官吏由中央统一任命   ④实行三省六部制,中央各部门相互制约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 ①④

11.唐赵嘏诗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是说唐太宗

  A.善于用人    B.虚心纳谏   C.科举取士    D.勤政爱民

12.隋唐时期推行科举制,从实质上说是

  A.封建国家选拔官员的需要          B.庶族地主掌握政权的需要

  C.笼络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    D.发展教育、文化的需要

13.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法家思想的影响       B.儒家思想的影响

  C.皇权意识的增强       D.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14.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④逐渐强化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5.元朝建立的行省中不包括

  A.辽阳行省    B.云南行省   C.江浙行省   D.福建行省

 

 

16.以下哪组地方在元朝和清朝都曾单独设立过(行)省

  A.陕西、甘肃、云南        B.陕西、山西、江西

  C.江西、山东、四川        D.江苏、江西、云南

17、隋唐时期,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中枢权力机构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A.分割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B.三省之间分工合作相互牵制

c.集体议政提高办事效率        D.避免君主专断决策失误

18、明朝皇帝为防止内阁成为事实上的丞相,威胁皇权,所采取的措施是

  A.减少内阁阁员           B.让宦官参政甚至控制内阁

  C.皇帝自己多处理政事     D.不允许内阁统率六部百司

19、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A、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      B、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

C、军机处工作效率高        D、军机处是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20. 要展示雍正帝的政治改革内容,选择的历史事件最好是

A.仿明制设内阁                                        B.创设南书房

C.设置军机处                                            D.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10分,第2214分,共24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材料二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

材料三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回答:

(1)军机处最初设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

(2)军机处的职能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4分)

(3)综观材料概括军机处的主要特点。(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乘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丞相的主要作用。(2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2分)

(3)据材料二、三指出唐太宗和明太祖对丞相作用的看法有何不同?简要概括其主要做法。(4分)

(4)结合上述材料比较唐朝和明朝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异同。(6分)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2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23. 关于中国古代实行的科举制度,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是(一)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二)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

 

24.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试述秦朝在地方行政管理上的重大变革。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西汉王朝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元朝在地方行政管理上又采取了什么制度?元朝采取此制度有何影响?历代王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有哪些共同特征?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006届高一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B  2.D  3.C  4.D  5.C  6.D  7.D  8.A  9.B  10.C  11.C  12.C  13.D  14.A  15.D  16.A  17.A  18.B  19.D  20.C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10分,第2214分,共24分。

    21、①原因: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2分)

 ②职能:由一个暂设军事机构,发展成为位居内阁等中枢机构之上、皇帝之下的常设政务机构。 (4分)

③特点:保密性强,机构精干,办事效率高,军机大臣主要是承旨、缮撰、传述。(4分)

 

22、(1)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率领百官筹划全国政务,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等。(2分)

(2)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等分理全国军政、行政等国事;各部门相互监督和牵制,保证全国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2分)

(3) 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避免君主独断,造成决策失误而亡国。做法:宰相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做法:废丞相,中央各部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总揽大权。(4分)

(4)同:最高决策权都在皇帝手中,相权的存废都服从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需要。异:唐太宗把皇权和相权协调起来,注意发挥宰相的参政辅政作用;明太祖把君主专制与宰相制相对立,从制度上取消相权,以保证皇权的绝对权威。(6分)

(5)趋势:皇帝专制权力越来越大,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绝对君主专制。(2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23. 积极作用:(1)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前期世族门阀把持朝政的局面。(2)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士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和活力。(3)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4)读书—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5)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唐诗繁荣。

       消极作用:(1)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或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2)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3)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4)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24. (1)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县下设乡里亭。(2)西汉: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后削弱王国势力,解除诸侯王军政大权;分全国为13个监察区,加强对地方的监督控制。(3)行省制度。影响:为明清以后的行政划分奠定初步基础;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特别是西藏、云南、台湾等地;促进了民族融合,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4)特征: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权力;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和中央;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地方。影响:稳定社会秩序,防止出现割据混战局面;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地方官对中央的依赖,导致人浮于事的现象盛行;由于没有相应的自主权,地方难以实施有效管理等。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