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北师大版06年历史中考模
2006年中考历史综合模拟
2006年中考历史单元训练
2006年中考历史模拟精选
2006年中考历史单元训练
2006年重庆中考历史模拟
05-06学年上八年级历史
2006年珠海中考历史模拟
06年全国历史中考模拟试
06年呼和浩特市中考历史
最新热门    
 
06年东莞市高三历史综合考试题

时间:2009-10-18 17:49:52  来源:佚名
 

           2005—2006学年东莞市高三历史综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75分)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技术史上一次重要的农用动力革命是指
    A牛耕的运用与逐渐推广     B桔槔汲水灌溉技术的普遍使用
    C淬火技术的发明           D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2、关于两汉察举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举孝廉,以儒家道德为主要衡量标准
    B两汉时期,规定按人口的比例进行选举,取消了财产限制
    C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荐举人才的制度
    D它使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人破格为官
    3、下列对宋代理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南宋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B理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道两教的思想而形成
    c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D朱熹的代表作有《四书章句集注》
    4、唐代从府兵制到募兵制的变化,从本质上说明: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唐代军事实力的增强                 D均田制瓦解
    5、英王乔治三世派使来中国,赠于中国航海望远镜和战舰模型,乾隆皇帝回赠丝绸、宣纸。以上看出:
    A英国向中国炫耀武力      B中国科技同英国有很大差异
    C中国和英国有贸易往来    D中英互相联合、合作
    6、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镇压了太平军和捻军起义,签订了《中法新 约》、《中日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许多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李鸿章仍有值得肯定之处,其中最为典型的是
    A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B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实践者
    c与顽固派进行论                D率兵收复新疆
    7、《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在于
    A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C确定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    D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8、史学界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称为近代化运动,因为它们都要求
    A彻底废除旧制度          B民主和科学
    C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D民主和共和
    9、孙中山先生在其遗嘱中说:  “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在他一生的斗争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兴中会誓词            B三民主义        C三大政策              D北上宣言
    10、1911年至1925年间建立的下列政权中,不具有革命性质的是
    A南京临时政府    B北京政府       C湖北军政府      D广州国民政府
    11、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形成有关的是:
①中共“三大”对统一战线领导权问题的忽视②中共在思想理论上的不成熟③中共缺乏领导斗争的实践经验④共产国际错误的指导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毛泽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在实践中得以确立是在:
    A“八七”会议上      B文家市决策      C三湾改编      D南昌起义

 


    13、1954年,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诞生,表明:
    A过渡时期基本结束                B人民政协的使命基本完成
    C从法律上确立我国是社会主义性质  D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4、60年代初,中共多次纠“左”,但后来仍然犯了严重的错误,其根源是:
    A纠“左”只限于农村工作     B纠“左”只限于经济工作
    C没有在实践中真正纠“左”   D没有根本纠正“左”的指导思想
    15、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发展非农产业和乡镇企业的长远意义在于:
    A保持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B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现代
    C使农村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D改变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单一形式
    16、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A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                B促进自然科学的产生
    C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D促进了人民思想的解放
    17、美国内战过程中,林肯政府颁布和实施的《宅地法》,对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主要作用是①加速了西部开发②使美国的经济重心转移到西部③扩大了国内市场④加速了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④
    18、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最重要的环节是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蒸汽机的改进和推广
    C机器的发明制造        D交通运输新工具的发明
    19、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所承担的最根本的历史使命是
    A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B推翻封建势力和完成国家统一
    C建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D镇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0、英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力求欧洲大陆均势的外交政策,其根本目的是
    A防止与英国均势的大国出现    B避免欧洲大陆的联合和强大
    C保持英国在欧洲的主宰地位     D维护英国世界金融中心地位
    21、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实施的经济政策最符合当时社会情况和客观经济规律的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废除配给制,允许自由贸易
    C实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D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22、20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提供了一个机遇,其含义是
    A法西斯上台,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B各国乘机加强中央集权,稳定资本主义
    C更多运用科技成就,榨取相对剩余价值  D迫使政府内部调整,形成新的运行机制
    23、新加坡经济腾飞给亚洲国家最根本的启示是
    A大力发展出口工业                    B稳定社会环境和秩序
    C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D选择先进的社会制度
    24、20世纪70年代美苏在战略核武器问题上达成协议,这说明①美国拥有战略优势②美国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③苏美在战略核武器上的竞争重点发生转移④苏联经济已不堪军备竞赛的重负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5、“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
    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C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26题11分,27题12分,28题9分。共32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乘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二:……自秦始皇置丞相,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自《明史记事本末》回答:
(1) 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太宗和明太祖对丞相作用的看法有何不同?简要概括其主要做法。  (6分)

 

(2) 综合上述材料,比较唐朝明朝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异同。  (5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9年11月25日和1950年1月8日,周恩来外长两次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和联大主席慕洛,声明“驱蒋纳我”的立场,中国开始了争取恢复在联合国代表权的斗争。
    材料二:在1951年11月的第六届联大上,美国借口“中国侵略朝鲜”提出“延期讨论”中国合法席位的提案。在以后的九届联大期间,美国一直以此为借口阻挠中国代表权问题的解决。
    材料三:中国恢复在联大的合法席位后,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新中国成立时,提出什么政治要求?为什么没有实现?(4分)


(2)材料二“中国侵略朝鲜”问题的实质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认为是“历史的转折”,如何理解?(6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产业技术领域十分广阔,仅以信息科学技术为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计算机技术、光纤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以及层出不穷的高新技术中全面领先,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利用自己的智力资源,“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世界大市场中占一席之地,成为世界经济一体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是冷战以后世界多极格局的经济基础。
    材料二:目前已在开展的通讯和信息革命、新技术正在把世界各国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帮助他们进一步认识共同的人类共性以及对未来的共同关切和希望。与此同时,这些新技术也扩大着社会内部和社会之间的分化,有的人能利用新技术来丰富他们的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生活,有的人则由于贫困或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而不能这样做。如果各国政府和整个社会不能提高对教育的承诺,这一分化势必将进一步扩大。   —摘自联合国科教文组织《 1998年世界教育报告.前言》
    材料三:美国对发展科技投资的绝对值一直居世界首位。……1989年达到1323.5亿美元,超过英、法、日、西德四国的总和……(美国)平均每年引进的科学家、工程师等类人才约6000人一11500人,70%来自亚洲国家和地区。据统计,1982年全美69万科研人员中,l/3是从国外引进的。……(1980年)日本“咨询一产业结构审议会”发表了一份报告,提出“科学技术立国”的口号。日本政府采纳和使用这一口号,并对科技政策作了相应的改变。对先进的技术不仅仅只是“模仿和追随”,而是要“首创和领先。”……(1985年)欧共体12国与奥地利、芬兰、挪威、瑞典、瑞士在巴黎举行部长级会议,宣布“尤里卡计划”(一项西欧高科技合作计划)诞生……显示了西欧在尖端技术和政治上争取对美独立地位的意图,也是西欧联合起来改变西欧高技术相对落后于美、日的重大步骤。
                     —摘自昊于廑、齐世荣《世界历史•现代史编.下卷》
回答:
(1) 70年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发生了什么深刻变化?(1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维持其经济优势采取了哪些相同的措施?(2分)

 

(2) 发展中国家在这种形势下,面临着哪些机遇与挑战?(4分)

 

(3) 当前国际经济领域竞争的焦点是什麽?发展中国家怎样才能把握住机遇,从根本上改变在国际竞争中的被动依附地位?(2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9题14分。第30题12分,第3l题17分,共43分。)
29.两题任选一题:(1)秦汉文化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请结合史实简要加以说明,并概括指出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14分)

 

 


(2)明清之际和鸦片战争时期,反映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先进思想分别是什么(2分)分析各自产生的原因是什么?(8分)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4分)

 

 

 

 

30.两题任选一题(1)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西方国家而言滞后的原因有哪些?(8分)由此得出哪些教训。(4分)
(2)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有利条件有哪些?(4分)为此,中共作了哪些努力?(6分)结局如何?(2分)

 

 

 

 

 

 


31.科学技术的进步正如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一样,具有双重性。无数事实表明,现代科技革命所带来的科技进步就像一把“双刃剑”,对人类利弊得失共有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的共同积极作用。(10分)
(2)谈谈你如何认识其“双刃剑”的消极面,以及如何趋利避害,更好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7分)
或选作:近代史的美国与现代史上的德国各出现一次严重分裂,其分裂的表现形式有何不同?造成分裂的主要原因各是什么?两国后来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途径有何不同?对此你有何认识?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答案:
ABDBB  BACCB   ACCDB  DABAC  BDCAC
二、 材料分析题答案:
26题:(1)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
    做法:宰相等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3分)  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做法:废丞相,中央各部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总揽大权。(3分)
    (2)同:最高决策权都在皇帝手中,相权的存废都服从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    要。(2分)异:唐太宗把皇权和相权协凋起来,注意发挥宰相的参政辅佐作用;明太祖把君主专制与宰相制相对立,从制度上取消相权,以保证皇权的绝对权威。(3分)
27题:
 (1)新中国成立后,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并指出驱除国民党集团,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代表权的要求,“驱蒋”与“纳我”同时进行。(2分)以美国为首的一系列国家以来承认中国为理由,拒绝讨论新中国的提案。(2分)(2)“中国侵略朝鲜”是美国对中国的污蔑。抗美援朝是为了打击美国对朝鲜的侵略并保卫中国。(2分)(3)中国取得的胜利,表明中国的外交活动打破了美国等国家的阻挠和“两个中国”计划的破产;联合国中第三世界国家力量日益壮大,已经不是少数西方国家一统天下的时代了。美国自二战以来称霸世界的地位受到动摇。因此,中国的胜利是“历史的转折”。(6分)
28题:(l)知识与科技对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起主导作用。(1分)美、日、欧等发达国家都重视人才的培养;(1分)重视尖端科技的研究开发。(1分)(2)机遇: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自己的智力资源,发展高科技产品,参与竞争,在世界大市场中占一席之地。(1分)挑战:发展中国家资金少,基础差;(1分)教育发展滞后,人才外流,造成高层次人才短缺;(1分)驾驭高新技术困难,搞科技创新就更困难。(1分)(3)竞争的焦点是科技与人才。发展中国家只有努力发展本国的教育,提高本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在国际竞争中的被动依附地位。(2分)
三、问答题答案:
29题:
统一性:秦朝统一-文字(“书同文”),重法抑儒;汉朝独尊儒术,进一步统一思想文 化。(4分)  多样性:各民族文化蓬勃发展,风格多样;中外文化共融,佛、道、儒、法并存。(4分)
  原因:秦汉是大一统的、疆域辽阔的、多民族封建国家;(3分)对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接纳吸取了外来文化的长处。(3分)
说明:学生的答案只要符合参考答案的意思。即可得分。
(2)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和向西方学习的思想(2分)原因: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明朝中后期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的加深,使林则徐等认识致到空谈无法解决现实问题;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认识到西方船坚利炮(8分)
影响: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对近代资产阶级思想起了启蒙作用,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成为一种进步思想潮流,引导开启了先进中国人奋起挽球民族危亡(4分)
30题:
原因:(1)国内缺乏安定的政治局面:建国前战争的严重破坏;建国后文革十年动乱。(2)国际缺乏宽松的外部环境:建国前帝国主义的掠夺,建国后帝国主义的封锁;五十年代后期中苏关系恶化。(3)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长期采用苏联经济体制模式;忽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发动“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4)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偏差:修改八大正确认识;“左”的错误不断发展。(8分)认识:(1)政治局面的稳定,是振兴科技,发展经济的必要前提。(2)认清国情,实事求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发展科技的保证。(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科教兴国的方针。(4)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必须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并适时调整。(4分)

有利条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力量的壮大,全国人民渴望实行民主政治;有抗日统一战线的基础;国际力量的推动(4分)
努力:中共七大提出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1分)抗日战争胜利后,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1分);与国民党进行重庆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2分);参加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促使会议达成了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的决议(2分)
结局:由于国民党坚持独裁和内战政策,民主政治末能实现(2分)

31题:
 (1)积极作用:①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各国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②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工厂制度的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形成了垄断,克服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③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各国工业产值超过农业而成为工业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各国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国家,新兴工业异军突起;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④推动了各国的民主化进程,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普遍获得了一些政治权利。⑤工业革命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扩大了对自然的认识和征服能力。(10分)(2)消极面:①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剧了当地的贫困与落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进一步拉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②造成了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③如果无限制地发展工业,必然造成资源浪费和枯竭。(3分)
总之,工业化和科技的发展,在带来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分配的不公。但不可能停止科技的发展和进步,让人类服从自然,问题的本质是如何正确地利用自然资源。只有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形成良性循环,并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人类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4分)
不同表现:美国南部地区成立判乱政府,宣布独立,现现内战;德国一分为二,成立东西两个不同制度的国家
原因;美国的分裂是由于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形态的矛盾引起的,是国内矛盾激化的结果。德国是由于二战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之间的矛盾引起的,是美苏冷战的结果
结束:美国通过军事斗争打败南方,实现统一。德国则以东德并入西德的政治方式实现了统一
认识:国家和民族的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只要有利国家统一,不论采取军事手段还是政治手段,都是必要的、可行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