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2005学年济宁市中考历史
北师大版06年历史中考模
2005年中考历史材料解析
2006年中考历史综合模拟
2006年中考历史单元训练
2006年中考历史模拟精选
2006年中考历史单元训练
2006年重庆中考历史模拟
05-06学年上八年级历史
2006年珠海中考历史模拟
最新热门    
 
2006年全国高考历史仿真试题

时间:2009-10-18 17:49:52  来源:祝旭东
 

                            高考历史仿真试题 
                                祝旭东
 
              高中生杂志有奖评刊 2005-12-21  中国高中网

    一、选择题

    今日长三角地区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据此回答1~5题。

    1.唐朝时期,扬州极为繁荣,时有“扬一益二”之说,扬州的繁荣最直接得益于
    A.政府重视对外交往       B.贞观之治
    C.地处交通枢纽            D.经济重心南移
    2.下列观点最能体现明清之际长三角经济地位的是
    A. “苏湖熟,天下足”
    B.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C. “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
    D. “制造尤工,擅绝海内”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长三角地区出现的著名资本主义企业是
    A.轮船招商局           B.机器织布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发昌机器厂
    4.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在长三角地区开辟通商口岸的是
①中英《南京条约》     ②《天津条约》     ③《马关条约》     ④ 《辛丑条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1927年,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在长三角地区制造屠杀中国军民事件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美国


    台湾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缘,是中国第一大岛,同大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据此回答6~9题。
    6.中国古代史上,中国政权管辖今台湾地区的最早机构是
    A. 台湾办事大臣       B. 台湾府C. 澎湖巡检司  D.台湾省
    7.“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此诗记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230年卫温船队到台湾    B. 郑成功收复台湾
    C.康熙帝统一台湾            D. 刘铭传保卫台湾
    8.台湾诗人丘逢甲的《春愁》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往事”应指
    A.日本侵略者制造的旅顺大屠杀
    B. 三国干涉还辽事件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 甲午海战中国失败被迫签约
    9.2003年11月18日,福建晋江市为纪念清朝统一台湾320周年而落成了一位著名将军的雕像,据推断,他应该是
    A. 徐镶        B. 郑成功    C. 施琅         D. 刘铭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贫富分化差距正在迅速扩大,富民强国已成为一个新的时代话题。据此回答10~13题。
    10.战国时期,下列诸子百家主张中,更能体现“富民”的思想核心的一项是
    A.兼爱     B.非攻          C. 尚贤       D. 宽刑薄赋
    11.北宋王安石变法中,与“富民”无直接关系的措施是
    A. 青苗法       B. 募役法       C. 市易法       D. 保甲法
    12.孙中山先生阐述的新三民主义含有充分的富民思想,其主要表现在
    A.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B. 反对民族压迫
    C. 限制小私有制        D.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13.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根据地制定了很多政策和措施,其中较能反映出富民思想的是
①“三三制”原则 ②减租减息交租交息政策 ③ 大生产运动 ④耕者有其田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④

 


   一个国家或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根据相关历史知识回答14~17题。
    14.最能反映战国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史实是
    A.《考工记》的出现
    B.各国普遍实行税制改革 
    C.许多城市人口急剧增加
    D.东南西北四方的特产都可以在中原地区买到
    15.元明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反映在城市文化上的特点是
    A.四大发明外传                            B.诗歌、散文繁荣
    C.小说、戏剧繁荣                        D.书法、绘画发展
    16.明朝中后期,最早出现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现象的城市是
    A.杭州         B.南京         C.苏州         D.上海
    17.明清时期,中国城市里资本主义萌芽极为缓慢,其根本原因是
    A.城市人口少,规模不大
    B.城市关卡林立,税收沉重
    C.封建制度腐朽没落
    D.早期资本家人数过少,缺乏资金技术


    从历史上看,中国是最出思想家的地方,思想家可以说是中国的一大特产。思想家们常常通过著书立说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据此回答18~23题。
    18.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孟子“仁政”学说产生的客观社会基础是
    A.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势力还比较强大
    B.大一统是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C.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
    D.民心向背在斗争激烈的战国争雄中作用重要
    19.明末清初,批判君主专制制度,反对“人治”、提倡“法治”的进步思想家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20.以下有关魏源所著的《海国图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介绍了西方国家的一些历史地理知识      
    B.主张以法治国
    C.其“师夷”思想为后人继承并发扬光大  
    D.大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21.康有为所著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①是万木草堂的教科书 ②具有“中西结合”的显著特点③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④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古训的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2.有关郑观应所著的《盛世危言》说法正确的是
 ① “盛世”是指“同光中兴” ② 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作之一③ 主张在中国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④ 暗示洋务运动潜伏着危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23.在维新变法期间,梁启超提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它的思想核心是
    A.“能变则全,不变则亡”   B.“兴民权”
    C.“废科举”          D.求“西学”

 

    二、问答题

    24. 1853年,马克思听到太平军胜利进军的消息,万分高兴,寄予热切的期望,想象以后东方会出现一个崭新的中国:“如果不久的将来到达万里长城,到达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那么他们说不定会看见这样的字样: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1862年,他又说出了如下的话:“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统治者的惊慌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对立停滞与腐朽,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
(1) 太平军最后有没有到达万里长城?为什么?


(2)你认为马克思所说的“中华共和国”在中国最早是在何时何地出现的?


(3)为什么马克思在前后不到10年的时间里,会对太平天国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请结合史实简要阐述。

 


    25.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在屈辱和病痛中辞世。生当“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李鸿章,生前身后都遭到诟病。李鸿章死后两个月,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大家梁启超写出皇皇大作《李鸿章传》,称:“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请你结合有关史实,概要说说你对梁启超评价李鸿章的理解。

 


    26.读毛泽东1935年10月所作的《七律·长征》,完成下列各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 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2) 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先后越过了哪四条大江险河?


(3) 诗中的“三军”是指什么? “三军过后”对应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4) 毛泽东为什么会发出 “三军过后尽开颜” 的感慨?

 


    27.2005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结束110周年,中国抗日战争结束60周年。历史上日本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请回答:
(1)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为什么会失败?


(2) 甲午中日战争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3) 法国学者让·爱斯卡拉在《日本的体面和平》一书中指出:“(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对中国而言早了两年,对日本而言迟了两年。”你对此有何看法?请结合中外有关史实来阐述。

 

 

 【参考答案】   

1~5 CBDBA  6~9  CBDC 10~13 DDAB  14~17 DCCC  18~23  DBBDAB
24.(1)没有。太平天国1853年组织的北伐因孤军深入缺乏后援以失败告终。
(2)1912年在南京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3)金田起义后,太平军确实是一支农民起义的革命队伍,也确实做了一些有益于劳苦大众的事。但是,与历代农民起义一样,由于没有先进的革命理论指导,加上农民本身的狭隘性,建都南京后,就急剧地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了。先是高层领导的腐败变质和领导集团内的争权夺利,然后就发展到杨、韦内讧,直到石达开的带兵出走,当初的革命性很快就丧失殆尽。马克思正是根据这一变化才作出前后不同评价的。
25.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是19世纪后期那个特定时期的开拓性人物。从19世纪60年代起,李鸿章先后主持开办了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天津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企业。他主张“学习外国利器”,仿造外国船炮,创办近代军工企业,实现军队近代化,以缩小中外军事差距,抵御列强的入侵。为了防范来自东邻日本的威胁,李鸿章苦心孤诣,穷十数年之心血经营北洋水师,使其实力一度达到“远东第一”。他镇压农民起义,签订卖国条约,这当然是要否定的。但是他在中国开风气之先,兴起洋务运动,主观上有图中国富强之念,创办近代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财力,更重要的是思想和观念的更新。李鸿章是探索中国近代化的先驱,这一点应该是他人生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可否认,李鸿章向西方学习,毕生追求的富国强兵的梦想,始终只停留在器物层面上,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面对腐朽不堪的满清王朝,他没有也不可能去改变腐朽的封建体制,于是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只能是“沙上建塔”。
26.(1)1935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乌江、赤水河、金沙江、大渡河。(顺序搞错不能得分)
(3)红一方面军或中央红军。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同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4)因为三大主力红军会宁会师后毛泽东感到:
①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红军冲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保存了党和红军的精华; ③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27.(1)①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是战争失败的认识原因;
②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来,是战争失败的外部原因;
③放弃和丧失制海权是战争失败的战略原因;
④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是战争失败的政治原因;
⑤军队素质低下、不堪一击是战争失败的直接原因;
⑥封建政权买办化导致妥协投降是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以农民为主体的义和团运动,把斗争的锋芒直接指向了帝国主义列强;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通过“公车上书”把维新思潮推向政治运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认清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主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必须同推翻清政府的斗争结合起来,使全国的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3)历史是无法假设的,但上述评论也有一定的道理。
从国内形势看,1935年,国民政府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国民经济有了较快恢复和发展,开始了为对日作战提供物质基础的努力;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结束了十年对峙,中国国内两大主要政治力量的关系有了重大改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从国际形势看,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前后,西方大国对德、日、意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依然采取绥靖政策,这对中国等弱小国家带来了灾难,这种反动政策直到1939年德波战争爆发后才有所改变。如果战争能推迟两年爆发,对中国是有利的。 

 

文章来源:《高中生》杂志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