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2005学年济宁市中考历史
北师大版06年历史中考模
2005年中考历史材料解析
2006年中考历史综合模拟
2006年中考历史单元训练
2006年中考历史模拟精选
2006年中考历史单元训练
2006年重庆中考历史模拟
05-06学年上八年级历史
2006年珠海中考历史模拟
最新热门    
 
2006年高考综合卷历史原创题二

时间:2009-10-18 17:50:02  来源:陈林
 

                  2006年高考最新综合卷历史试题
                           【 第 2 套 】
                    命题范围:高考大纲全部内容
         江苏省建陵中学  陈林   E:chenlin1966@163.com   QQ:33052688

    2006年将是美国建国230周年,年轻的美国在短短的230年间几乎创造了长盛不衰的神话。回答12-14题。
12. 【原创】2006年是美国建国230周年纪念是依据下列哪一事件
A. The sound of Lexington  
B. The Unanimous Declaration of the Thirteen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 Victory At Saratoga
D. Boston Tea Party
12.B
【解析】【美国建国是以1776年7月6日《独立宣言》发表为标志,A是莱克星顿枪声,C是萨拉托加大捷,D是波士顿倾茶事件。】
【命题意图】对美国建国230周年的考查,主要考学生的基础知识,其难点是英文的理解。

13. 【原创】美国建国之初,版图很小,只局限于今天的美国东部地区,到了1803年,以1500万美元的廉价,将路易斯安那地区收入囊中,这片从密西西比河直达洛矶山的广大平原,相当于当时美国版图的一倍。对美国版图翻了一番做了突出贡献的是

A、robespierre    B,louisXVI    C,napoleon    D,napoleonIII
        
13.C
【解析】【1803年在法国执政的是拿破仑,拿破仑是通过1799年雾月政变开始执掌法国政权的。】【命题意图】主要考查学生对美国版图变化的理解。


14. (改编题)将路易斯安娜出售者的真实意图是
A.对外战争相当困难,无法控制美洲的殖民地
B.财政相当困难,政府需要大量的金钱
C.在英国的西翼、为英国制造一个强大的对手,以减轻英国对法国的战略压力。
D.法国与美国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4.A
【解析】【低价出售无益于B,短期内美国尚不能构成对英国的威胁,如果B成立,那还中如白送,原因还是出于法国当时的处境。】【命题意图】主要考查学生对美国将路易斯安娜出售者的真实意图。

 


    2005年适逢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英国作家孟席斯在《1421:中国发现世界》一书简体中文版在中国发行,他在书中指出:郑和船队在第六次远航时到达了拉丁美洲、加勒比海,最后到达了澳大利亚,实现了环球航行,但郑和本人没有亲历环球,是他的两个随从在第六次出航时把远航进行到底的。回答15-17题。

图片
 
15. 【原创】按照孟席斯的观点推算,完成环球航行的世界历史往前推进了近
A.50年    B.60年     C.80年    D.100年
15.D
【解析】【西方航海家麦哲伦的舰队完成环球航行的时间是1522年,孟席斯的观点是郑和于1421年完成环球航行。】【命题意图】主要考查学生对郑和下西洋与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的知识点。


16. (改编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郑和的舰队曾到过印度半岛的西海岸,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最先到达这一地区的船队是
A.迪亚士船队   B.达•伽马船队  C.哥伦布船队  D.麦哲伦舰队
16.B
【解析】【迪亚士的船队最远只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哥伦布只是向西行穿梭于大西洋之间,麦哲伦船队晚于达•伽马船队。】【命题意图】主要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过程中事件的记忆。


17. 【原创】如果郑和的后人在下西洋400周年之际重走郑和航海路线图,可以使用的最新交通工具是
A.蒸汽船  B.远洋轮船C.飞机D.水陆两用坦克
17.A
【解析】【最早的蒸汽船发明于1807年,远洋轮船发明于19世纪后半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飞机发明于1903年,坦克最早用于战场上是在一战中,水陆两用坦克则更晚,而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是1405至1433年,往后推400年是1805至1833年,故选A。】【命题意图】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新交通工具的记忆。

 


    2005年9月28日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诞辰2556年,该日全球30多家孔庙联合举行祭祀大典。回答18-20题。
18.(改编题)孔子的思想中自相矛盾的一组是

①知之为知之  ②因材施教  ③贵贱有序  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8.D
【解析】【(有教无类强调人的平等,贵贱有序强调等级分明,故自相矛盾。】【命题意图】主要考查学生对孔子的思想的理解与运用。


19. (改编题)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亚圣的核心思想是
A.民贵君轻             B.政在得民
C.已所不欲,勿使施于人  D.仁者爱人
19.A

【解析】【C、D是孔子的思想,B只强调民贵,A最全面。】【命题意图】主要考查学生对孟子核心思想民贵君轻的记忆。


20. 【原创】现阶段我党大力提倡“ 以德治国 ”,对此,我们可以继续发扬儒家学说中的核心思想的记忆。
A.关于“仁”的思想                  B.有教无类的思想
C.“民为贵,君为轻” 的思想          D.农本思想
答案:A
【解析】解析:本题应首先排除B、D, 我党提倡“以德治国”并非仅指教育思想,更非农业化;在A、C中应排除C, 因为不存在“君为轻“的概念,故选A。
【命题意图】主要考查学生对儒家学说中“仁”的理解。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德国的历史出现分裂与统一不断交错的现象。回答21—23题。
21.【原创】19世纪中期,使得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决定性因素是
A.普鲁士具有军国主义传统               
B.俾斯麦的“铁血政策”
C.普鲁士资本主义经济最为发达          
D.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21.C
【解析】经济是国家综合实力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指标。普鲁士资本主义经济最为发达,使得普鲁士在德意志诸邦中实力最强,因而它最先举起统一德意志的大旗。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了解,推动德意志统一的原动力本身就是工业革命以来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故该题选C。至于A、B、D选项的说法,只是枝节方面的因素。
【命题意图】主要考查学生对普鲁士统一的基本原因的掌握。
22.(改编题)二战后参与对德国分区占领的国家包括
A.英国、法国、丹麦                     
B.美国、比利时、苏联、法国
C.荷兰、美国、英国                      
D.美国、苏联、英国、法国
2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二战后四国分区占领德国。

【命题意图】主要考查学生对对德国分区占领,是哪些具体国家。


23.【原创】下列有关两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片
 
A.“柏林墙”的修建是“冷战”激化的产物
B.“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标志
C.“柏林墙”的倒塌预示着德国的统一
D.“柏林墙”倒塌于两极格局解体后
23.D
【解析】二战后,柏林由于特殊的政治地理因素,成为“冷战”的前沿阵地,故“柏林墙”的历史与“冷战”的历史息息相关。但是,“柏林墙”倒塌于1989年,当时苏联还未解体,两极格局还存在,所以D选项应选。【命题意图】主要考查学生对“柏林墙”建立到推倒的历史变化。

 


37、(自编题)(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新网2005年11月10日电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当地时间9日在伦敦金融城市政厅就中国发展方向等问题发表重要演讲。他明确指出,中国选择和坚持的是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
胡锦涛在晚宴上发表演讲时指出,改革开放27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发展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要了解中国的发展方向,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中国选择的是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中国选择和坚持的是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中国将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来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交流合作,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明近27年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机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3分)


(2)结合近代历史,概括近代中国自1839年以来在外交上成功维护主权的几次重大表现。(5分)


(3)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立以来就“选择和坚持的是和平发展道路”,也取得了许多成果,许多国家纷纷与新中国建交。请列举出新中国成立后,国际上和中国建交的几次热潮及形成原因。(8分)


(4)根据上述材料,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依据。(4分)


【参考答案】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推动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顺应全球一体化趋势,努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努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3分)
(2)①禁烟运动期间,林则徐顺应民心,在英国侵略者面前坚持了严正立场。②太平天国坚持了外交上的自主精神。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特权和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各种特权,遭到无理拒绝,引发了五四运动,中国政府代表在据理力争无效后没有在“和约”上签字,捍卫了民族尊严。④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在国内人民反帝斗争高涨的背景下,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迫使日本在中国山东问题上作出让步,取得虎口夺食的成果。⑤在国民革命的大潮中,武汉国民政府收回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是中国人民自近代以来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一些被侵略的权益。⑥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作为反法西斯同盟的主要国家,在开罗会议等国际会议上取得收回国家利权的重要成果,英美确认日本侵占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3)①建国初,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主要原因在于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同时又采取团结世界各国人民的方针。②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中国又与柬埔寨等20多个国家建交。主要原因是中国政府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实行“一大片”的外交方针,把
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作为外交工作的重点。③20世纪70年代,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影响的扩大,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同时由于中美关系的改善和中日关系的发展,国际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第三次热潮。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大,对外政策也作了重要调整。这样与我国建交的国家越来越多,中国的外交事业也有了长足进展。
(4)中华民族有爱好和平的历史传统;近代倍受列强侵略的屈辱;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吸取一些大国非和平崛起的教训。(4分)(说明:此处答案只要符合题意,即可酌情赋分,得分不可超过本题总分。)
【解析】本题以近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为研究对象,跨度较大,特别要注意题干要求,第一问是问的外交的基础——国力是怎样提高的。第二问是要注意从1839年着手的近代外交;第三问的着眼点是在建交热潮中。这类题目是高考的典型题目,它一般是通过大跨度来考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然后再提升、概括和评价,不过它对知识点的考查主要在于考查基础的常识的知识。

【命题意图】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选择和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重大决定。研究近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弘扬中华民族有爱好和平的历史传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1.阅读以下材料:(共24分)
    材料一  (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2)互不侵犯;(3)互不干涉内政;(4)平等互利;(5)和平共处。
    材料二  亚非会议在《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合作的宣言》中提出了十项原则:(1)尊重基本人权,……(2)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3)承认一切种族……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4)不干预和干涉他国内政;……(6)任何国家不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7)不以侵略行为或侵略威胁或使用武力来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9)促进相互的利益和合作;(10)尊重正义和国际事务。
材料三 1961年开罗筹备会议提出了参加不结盟会议的五项条件:(1)赞同不同社会政治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和实行不结盟的独立自由政策;(2)支持民族解放运动;(3)不参加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军事集团;(4)不按照大国间对抗为背景的意图签订双边军事同盟;(5)不为大国对抗为外国提供军事基地。
摘自   《世界现代史》
回答:

    (1)材料一所表述的内容通称什么?其核心内容是什么?(4分)

 

    (2)材料二的主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亚非会议性质和重要意义。(6分)

    (3)材料三表明不结盟运动奉行什么宗旨?后来其斗争矛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4)材料一、二、三互相之间有何联系?(6分)

 

    (5)上述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参考答案】: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4分)
(2)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是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在“求同存异”方针的推动下,推动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6分)
(3)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化。70年代后斗争矛头转向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4分)
(4)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万隆十项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伸和发展;不结盟运动宗旨是万隆精神的继续和发展。(6分)
(5)亚非拉国家联合反帝、反殖、反霸的历史发展趋势。第三世界的崛起在国际事务中作用的扩大。(4分)
【评分说明:本题旨在考察学生材料处理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学生有符合题意且言之有理的说法,均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再认再现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相互联系性的理解能力。本题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切入点,考查了二战后和20世纪70年代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物中崛起的史实及发展趋势。发展中国家是在美苏争霸时期反对霸权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尤其是考查了对材料的概括、分析、比较和阐释能力和依据所学历史知识分析概括能力。

【命题意图】主要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理解,及发展中国家反对霸权主义的重大贡献。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