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赵文龙:岳麓对话甘地赏
岳麓版历史教科书第五单
岳麓版历史教科书第四单
岳麓版高一年级期中历史
岳麓版:高一历史期中考
澄迈中学岳麓版必修一试
邹平县长山中学高二岳麓
岳麓版教科书高一历史模
高中岳麓版必修三文化史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结
最新热门    
 
岳麓各国经济体制创新调整检测

时间:2009-10-18 17:51:05  来源:LYH、薛玉…
 

岳麓各国经济体制创新调整检测

命制者:LYH、薛玉娟

第16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第18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15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15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 宏观把握

俄国十月革命后,列宁出于国内外斗争形势的需要,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形势好转后,他依据现实的需要,代以新经济政策,希望通过减轻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小农经济负担的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随着列宁的逝世,新经济政策逐渐被取消,斯大林建立起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后来在东欧推行,对东欧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 三基要点

基本知识 基本概念 基本结论和规律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农业集体化
斯大林模式
五年计划的实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①“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邓小平)
②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水平,反对唯生产关系论思想。

三、 问题探究

学生A: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存在严重的缺点和弊端,对社会主义事业破坏极大。
学生B:早期还有一点积极作用,后期就一点用处也没有了。
评价:①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过积极作用:基本上适应苏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使苏联在短短的十年间取得巨大成就,增强了苏联国力,为抵御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起了积极作用。
②该体制存在严重的缺陷和弊端,逐渐僵化,越来越阻碍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各个领域的发展,
(学会用辩证的唯物主义观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防止绝对化、脸谱化。)

辨析:如何看待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你发现本课中还有哪些需要探究的问题?

四、学习反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 D )
A.把大中小企业全部都收归国有   B.无代价地征收农民的剩余粮食
C.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D.实行余粮征集制

2、苏维埃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是 ( D )
A. 把大中小工业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工业
B. 把农民的余粮收归国有,防止富农阶级产生
C. 取消自由贸易,防止商人投机倒把扰乱市场
D. 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在困难中战胜敌人

3、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到新经济政策,其主要社会根源是 ( C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农民的坚决反对
B. 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理论转变
C. 苏联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
D. 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完成

4、新经济政策中对涉及国家命脉的重要工作采取的政策是 ( A )
A.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    B.允许本国的资本家经营
C.允许外国的资本家经营     D.由国家和外国资本家合作经营

5、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B )
A.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   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C.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      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

6、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突出特点是 ( B )
A.执行新经济政策      B.牺牲农业保证工业化的实现
C.农、轻、重协调发展    D.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7、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造成农、轻、中比例失调的最主要原因是 ( B )
A. 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
B. 片面发展重工业
C. 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
D. 轻工业发展品种单调和布局不合理

8、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是 ( A )
A.高度集中   B.党政不分   C.比例失调   D.阶级斗争扩大

9、苏联的下列政策和运动在历史上没有起过积极作用的是 ( D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体制     D.大清洗运动

10、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的成果不包括 ( D )
A.形成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B.实行国家农业集体化
C.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D.经济结构趋于平衡合理

(二)材料题

材料一  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的时候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既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断……
               ——摘自《苏联的共产主义》

材料二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许多年也未必全弄清楚。可能是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后来苏联僵化了。……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很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意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摘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 列宁的话表明了什么?为此列宁进行了哪些探究?成效怎样?
(2) 邓小平的建设观有什么突出特点?这种观点和材料一有何联
系?

答:(1)列宁的话表明,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探究: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效果: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新经济政策取得成功,但是苏联后来又废除了新经济政策。
(2)特点: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联
系: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

 
(三)问答题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就其原因谈谈你的认识。
答:变化:苏联1921年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1927年后逐渐取消新经济政策,实行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政策。
原因: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是由于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新的情况,需要在一定限度内允许资本主义成分存在和发展,以恢复国民经济。在国民经济的恢复取得显著成绩的情况下,为消灭资本主义成分,建成社会主义社会,1927年后,苏联改变了政策。

四、 活动建议
探讨: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对我国后来经济政策的变化有何影响?
 请将本课知识用于解决现实问题,就此设计一项学习活动。

 


第16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一、 宏观把握

第二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生产与资本高度集中到少数垄断资本家手中,造成贫富悬殊。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导致了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经济政策随之进行调整,出现了一种新的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取代了自由放任的政策,美国罗斯福总统采取“新政”,促进美国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此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二、 三基要点

基本知识 基本概念 基本结论和规律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凯恩斯主义 
黑色星期四
自由放任政策
罗斯福新政
凯恩斯主义 ① 危机与繁荣相关,居
安思危
② 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自我调整,它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三、 问题探究

例:罗斯福新政是在凯恩斯主义的指导下实施的吗?
在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前,凯恩斯主义有关经济危机的所有论述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直到二战以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没有自觉地运用他的理论,系统分析和解决经济危机问题。只是二战以后,当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有别私人资本主义的体制,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有意识地、普遍的、长期稳定地推行起来之后,他的日益完善的思想体系才成为反周期性危机的基本理论指导。当然,凯恩斯主义形成与完善的过程,离不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付经济危机的实践:一方面,他的理论不能不受到现实的启发、充实和验证;另一方面,在危机中,他也确曾为英国出谋划策并与罗斯福交换过意见,尽管罗斯福本人未曾公开承认,但新政的某些内容实际上可能同他的思想有关,不过,这同断言新政是在凯恩斯主义的指导下实施的是两回事。
(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
探究:有人认为罗斯福新政有向苏联学习计划经济的痕迹,你的看法如何?
 
你发现本课中还有哪些需要探究的问题?

四、学习反馈

(一)选择题:
1.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 D )
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金融业

2.引发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有 ( D )
① 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发生动摇 ②经济繁荣集中表现在工业生产高
涨上 ③市场上普遍推行分期付款 ④股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美国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 B )
A.整顿财政金融    B.调整工业生产
C.调整农业生产    D.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4.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 B )
A.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
C.在经济领域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  D.维护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5.
 

6.1929年在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因为 ( A )
A. 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和世界生产有着重大影响
B.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C. 世界联系性加强,已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8.罗斯福新政时最深远的影响是 ( B )
A.促使美国经济复苏      B.保存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C.缓解了社会的各种矛盾    D.使美国社会日益稳定

9.下列关于凯恩斯主义的表述,不准确是( A )
A. 它是二战后形成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理论
B. 二战后它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
C. 罗斯福新政是对凯恩斯主义进行的大规模实践
D. 现在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已被其他学派取代

10.凯恩斯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最大不同是 ( A )
A.国家干预经济  B.扩大需求  C.鼓励个人节俭  D.鼓励个人的创造性

 
(二)材料题:

材料一  凯恩斯主义的兴起结束了西方经济思想史上自由放任主义的统治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20世界西方经济的需要。他实际上是在不自觉地主张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以适应高度社会化生产力的需要。美国罗斯福政府在芝加哥学派的影响下,大规模地推行“新政”,该学派的观点与凯恩斯主义基本相同。
           ——余伟民、郑寅达著《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二  新政的实践也推动了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的系统化和完整化。国家干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凯恩斯主义的出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起飞奠定了基础。资本主义体制经过自我扬弃,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余伟民、郑寅达著《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凯恩斯主义出现的历史原因。
(2)凯恩斯主义与罗斯福新政之间的关系如何?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1)20世纪20年代末的经济大危机促使人们质疑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
(2)罗斯福新政是对凯恩斯主义的大规模实践,新政的实践推动了凯恩斯
主义国家干预理论的系统化和完整化。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先河。二战后,西方各国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三)问答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两次重大的政策调整,一次在20世纪初的俄国,一次在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这两次调整分别指什么?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结果如何?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俄国: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
特点:苏俄通过市场用固定的粮食税、国家资本主义和商品买卖的办法发展生产。美国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调节资本主义产销间的矛盾,避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混乱和盲目,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目的。
结果:俄国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但是1927年新经济政策被废除,建立起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并促进战后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世界趋势。 

五、活动建议
填学习卡比赛:看谁找得多、找得好?
以小组为单位寻找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相似点与不同点。

请将本课知识用于解决现实问题,就此设计一项学习活动。


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一、宏观把握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暴露出传统资本主义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弊端。二战结束后,西欧各国进行社会改革和政策调整,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通过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不断调整财政、税收、金融政策;在一些基础工业和公用事业中推行国有化政策,推行比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以保障社会的安定。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促进了西欧经济稳定持续的高速发展。但到1973年,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为走出困境,发达国家不断进行经济改革,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事实表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可以相互借鉴,互为补充,并能够在一定时期内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二、三基要点

基本知识 基本概念 基本结论和规律
国家干预经济
“经营者革命”
“人民资本主义”
福利国家
新中间阶层
“滞胀”经济 混合经济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股票分散化
福利制度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完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人类社会发展有多样性和统一性,要吸收学习各民族和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三、问题探究(注意:结论与史实相结合)

例: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要实行市场经济为主,计划调节为辅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观点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经济矛盾进一步加剧,产生了私人垄断资本难以克服的矛盾,私人垄断不得不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

观点二:战争的特殊作用。“二战”时,为应付战争之需,国家对大量工业部门进行集中管理,它为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观点三:解决经济危机的需要。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使经济危机频发,呼吁国家垄断资本的干预和调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逐渐由应付危机的应急措施变成了经常性的行为,由仅经济危机的局部政策变成了指导经济增长的政策。
观点四:发展高科技产业的需要。发展高科技产业,需要国家组织、扶持和投资。

观点五:以上观点的综合。
探究一:观察身边的经济生活,是否发现社会主义国家也有愈来愈多的股票持有者,如何看待当今股票市场的发展?
探究二:从资本主义国家借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果的历史经验中有什么启发?想想看资本主义有没有可供社会主义国家借鉴的地方?

 
四、学习反馈

(一)选择题
1、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变化的最明显特征是:(  B  )
A、科学技术提高了生产力          B、政府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
C、进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改革      D、政局稳定,经济实力雄厚

2、研究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总需求或总收入与消费和投资总和的平衡关系,从而开创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学家是:(  C  )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凯恩斯     D、马克思

3、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以解决经济危机频发的经济理论家是:(  D  )
A、亚当•斯密      B、黑格尔      C、孟德斯鸠     D、凯恩斯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  C  )
A、是资本主义垄断的一种新形式  B、是垄断组织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C、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更高形式

5、“福利国家”的积极影响不包括:(  C  )
A、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B、扩大了社会消费
C、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D、促进了社会平等、缩短了贫富差距

6、被称为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第二个黄金时代的是:(  B  )
A、1850——1914年                B、1950——1973年
C、1945——1951年                D、1922——1929年

7、新中间阶层不包括:(  D  )
A、技术管理人员                   B、第三产业就业人员
C、白领工人                       D、企业所有者

8、发达国家社会福利的资金来源不包括:(  D  )
A、个人纳税     B、企业纳税     C、国家补贴      D、自愿捐款

9、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杠杆是:(  A  )
①各国政府的宏观管理; ②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③充分利用科技成果;   ④推行国有化政策; ⑤加强世界性的经济联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
10、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二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恢复的相同点是:(  B  )
A、采用多种形式的国有化政策       B、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干预经济
C、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           D、尽力保持“自由企业制度”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二次大战后,西欧各国在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下,纷纷建立起“福利国家”。各国实行的社会保障大体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社会保障,对年老、患病、失业者提供补助。这是社会保障的最基本内容。二是社会救济,对贫困者提供各方面的援助。三是社会工作,对教育等社会事业提供支持,居民得到这三方面的保障,或如一些人所说,得到“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基本上解除了对温饱问题的担忧,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它的取得是同新技术革命的开展、生产发展、物资丰富分不开的。
——徐天新、梁志明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按家庭津贴原则,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还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保障,使福利开支占了国民生活总值的16%;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
                                ——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请回答:
根据以上材料,你怎样认识和评价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从社会公正的立场出发,就如何建立有效福利制度的同时,兼顾公平和效率,趋利避害,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①社会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有效地缓和了社会矛盾,对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起了重要作用。但也助长了惰性,增加了财政支出,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②社会福利要根据国情量力而行,既要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文关怀,建立起可靠优越的社会保障,也不能操之过急,造成财政赤字,阻碍经济发展。

(三)简答题

如何看待“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即所谓‘经营者革命'”?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当今社会变化一日千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如不及时更新知识则难以求得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五、活动建议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趋势。你认为,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的历程中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写出一篇短文。
可参考:http://www.pep.com.cn/.历史天地;
    http://www.history.com.cn.
    http://www.sohu.com./搜索“百度”,搜索《国际知识问答》、“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等;
《世界通史》(当代卷)(徐天新、梁志明著);
《历史学科专题讲座》(刘宗绪主编)等。


 

第18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一、宏观把握

   二战后,苏联虽然被公认为是一流的政治和军事强国,然而它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日益显露,导致苏联经济发展极其缓慢。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都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均以失败告终。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也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转向政治改革,导致苏联形势恶化直至解体。
苏联经济改革模式的失败,说明了改革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坚强的领导核心。其改革过程的艰巨性和曲折性,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三基要点

基本知识 基本概念 基本结论和规律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
苏联解体 斯大林体制
新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制度,没有固定的模式和规律可以遵循,它需要经常变革和自我完善。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需要正确理论的引导和坚强核心的领导。同时,还需要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切积极因素。

三、问题探究(注意:结论与史实相结合)

例1:如何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
观点一:它冲击了旧模式,没有形成新的模式。是在旧模式范围内的有限的调整和修补。
观点二:改革既有成功也有失败,是一个不成熟的或不完善的社会主义模式。
观点三:赫鲁晓夫的改革既非完全成功,也非完全失败,它为苏联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观点四:以上观点兼而有之。

例2:如何正确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
(一)积极的一面
(1)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由此起步。斯大林高度集中的模式在50年代已阻碍了苏联的再发展,赫鲁晓夫政治上平反冤假错案,农业改革上削减农业税等措施具有历史进步性,为社会主义事业以后的改革留下宝贵的经验。
(2)社会主义国家走向比较现实的世界政治立场。赫鲁晓夫的出访改善了同周边国家的关系。
(二)消极的一面
(1)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没有从根本上触及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因此无法与旧模式决裂,最终维持了传统的专制。
(2)本人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一是未能对斯大林进行全面评价,二是在改革中提出不切实际的口号,造成全国乃至其它社会主义国家思想的混乱。

苏联的改革是由于长期的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所引起的,而这正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即“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所造成。试通过究其体制的形成原因、特点、对苏联以及东欧和中国等经济发展的影响,正确地评价斯大林体制。可通过上网或查阅有关课外读物进行探究,并写出一篇短文。
可参考:http://www.pep.com.cn/历史天地
        http://www.history.com.cn.
        http://www.sohu.com/搜索“百度”,搜索《世界通史》、《国际知识问答》、《当代中学生知识百科•历史卷》、《全球通史》等。

 

四、学习反馈

(一)选择题
1、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是:(  A  )
A、农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国防

2、斯大林模式形成的主观原因是:(  D  )
A、俄国专制主义的历史传统         B、落后的经济和文化
C、国内的政治斗争和国际环境       D、错误的理论指导

3、赫鲁晓夫关于工业改革的措施不包括:(  D  )
A、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
B、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
C、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积极性
D、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

4、苏联经济优先发展的重点是:(  C  )
A、农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国防

5、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A  )
A、 没有从根本上触及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B、对外扩张使国家陷入困境
C、个人专断,政治生活僵化
D、批判斯大林

6、勃列日涅夫在工业上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D  )
A、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      B、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C、给予企业以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    D、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7、戈尔巴乔夫提出的对苏联根本性变革和改造的措施是:(  B  )
A、“建成共产主义”的方针
B、“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
C、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D、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方针

8、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说明:(  B  )
A、国民收入水平高               B、军备竞赛耗资巨大
C、国防实力愈来愈强             D、经济力量日益增长

9、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A  )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改革路线
C、新经济体制                   D、苏联历史上积累的弊端和矛盾

10、苏联解体的时间是:(  C  )
A、1989年     B、1990年        C、1991年        D、1992年

(二)材料题

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过七十多年建设,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还落后于亚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苏联人均收入为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由于苏联实行控制消费、高积累的政策,苏联人的生活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更大。而且,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给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在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1985年人均住房面积仅15平米,为西方国家50%;每百户汽车拥有量为14辆,仅为西方国家的17.50%。
                                          ┈┈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苏联社会发展的什么问题?
(2)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为解决上述问题曾进行过什么改革?结果如何?
(4)改革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启示?
答:(1)经济发展极为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低。
(2)苏联斯大林体制(或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3)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结果失败,导致苏联解体。
(4)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阻力重重,经济失控;改革要有正确理论的指导。

 
(三)简答题

“斯大林体制”曾是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普遍模式,苏联的解体,是否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试以中国为例说明其理由。
答:不是。中国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说明苏联解体只是苏联模式的受挫,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
五、活动建议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历程复杂而曲折,如何吸取苏联的经验教训,以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请你总结一下我国目前经济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并谈谈今后应该注意的问题。可通过网上或课外书查阅资料,写一篇800字以内的短文。
可参考:http://www.pep.com.cn/  历史天地
        http://www.history.com.cn.
      http://www.sohu.com/搜索“百度”,搜索《当代中学生知识百科•历史卷》、《世界通史》、《全球通史》等。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理解

一、 宏观把握
20世纪以前的现代化都属于资本主义模式,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彻底打
破了资本主义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在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之外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以社会主义方式推进现代化,可惜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没认识到苏联社会主义的特殊性,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有益探索,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变革,后任苏联领导人由于没能改变局面,最终导致苏联剧变。罗斯福新政开了资本主义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先河,成功地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恢复了经济,保证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二战后,西方主要国家走上了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道路,完善了福利政策,缓和了阶级矛盾,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20世纪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探索:
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确立:斯大林执政时期
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改革:赫鲁晓夫时期
勃列日涅夫时期
失败:戈尔巴乔夫时期  
确立:罗斯福新政
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推广:二战后福利国家出现
危机:70年代出现经济“滞胀”
发展:新的经济理论出现
              
二、单元反馈

(一)选择题

1、新经济政策实施的主要原因:( C )
A. 国内战争胜利,急需恢复经济
B. 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
C. 苏俄是一个小农国家
D. 1921年的天灾造成严重饥荒

2、斯大林模式在20世纪40年代,阻碍了苏联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原因有:( B )
① 忽视农业和轻工业 ②农民生产积极性高 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④压制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A. 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这一错误产生的根源是 ( C )
A. 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
B. 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会灭亡
C. 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水平的规律
D. 帝国主义对苏俄实行军事干涉和经济封锁所致

4、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的罗斯福新政,从本质上说,都是 ( D )
A.实行计划经济    B.变革社会制度
C.改变上层建筑    D.调整生产关系

5、罗斯福新政主要是为了 ( B )
A.缓和阶级矛盾      B.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C.遏制国内法西斯势力   D.解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矛盾

6、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表现有 ( A )
① 建立国营企业 ②制定经济计划 ③扩大政府开支 ④政府军事采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7、
 
关于上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A. 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缓解了社会矛盾,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B. 发达国家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C. 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已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
D. 这些国家被称为“福利国家”

8、“人民资本主义”的准确含义是 ( C )
A. 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 指社会主义国家中的职工持有私企股份的现象
C. 指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持有企业股票的情况
D. 指资本主义国家的股票持有者

 
10、二战后苏联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也存在不少问题,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B)
A.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日益暴露
B. 赫鲁晓夫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经济体制改革
C. 勃涅日列夫执政后期改革陷于停滞
D. 戈尔巴乔夫开始政治体制改革

 
(二)材料题

材料一  早在上个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已产生;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所发展,但战后又一度减弱;30年代,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又有所发展,随后第二次世纪大战又加速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二战”后……便成了指导经济增长的全面政策体系。
              ——王斯德《世界当代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它是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工具,是国际垄断组织的新形式。具体地说,它是大垄断企业为了占据国外市场和资源,通过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或控制子公司,从而形成一个从国内到国外,从生产到销售的超国家的经济体系……20世纪60年代,一位法国作者在《美国的挑战》一书曾警告说,美国跨国公司正在把欧洲国家的经济控制起来。
              ——王斯德《世界当代史》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哪几次发展?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 据材料二,跨国公司发展的基础是什么?“二战”后的发展反映了什
么问题?对我们有何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1)一战中,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二战中及战后。原因是:应付战争或经济危机。
(2)基础: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反映二战后资本主义生产更加国际化。启示:世界经济发展的社会化、国际化不可阻挡,应把握机遇,对外开放,促进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

(三)问答题
      
第聂伯河发电站 田纳西水利工程 法国国营企业核电站 1983年苏联的导弹
图1       图2       图3        图4

请回答:图1与图2反映的是一段什么历史?图3与图4反映当时西方与苏联经济建设有何特点?图1、图2与图3、图4又有何内在联系?

答:图1:斯大林执政时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国家按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建立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建成了大型的水利工程,经济取得巨大发展。
图2:1929~1933年美国发生了空前的经济危机,经济萧条,工人失业,罗斯福政府实行以工代赈政策,举办大型公共工程修建,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用国家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资本主义获得新的发展余地和活力。

图3反映了二战后发达国家投资于投资大,见效慢,利润低的基础工业,促使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图4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起,苏联与美国军备竞赛加剧,苏联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经济发展速度开始放慢,到80年代初,经济全面滑坡。
图1与图4是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初期和高潮期的反映。图2与图3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初期与高潮期的反映。

三、综合探究
主题:现代化模式的多样性及其相互启迪
活动:1、分组活动,撰写小论文
2、举行班级报告会、举行读书会、心得交流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