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海南05年初中毕业考试试
吉林省实验区05年中考历
2005学年济宁市中考历史
2005年中考历史材料解析
绍兴市05年初中升学考试
05-06学年上八年级历史
中考创新试题选之05年福
05年山东课改实验区中考
新课标四川省2005中考历
中华读书报评出2005年度
最新热门    
 
05年夏广州高中历史毕业考试

时间:2009-10-18 17:52:12  来源:佚名
 

2005年夏季广州市高中毕业考试指导书

 

历    

 

-.考试目标

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考试是我市全体高中毕业生参加的水平性考试。《2004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考试. 历史考试说明》是根据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制定的。2005年我市高中毕业考试历史试题将以毕业考试指导书为依据编制,并从全市大多数学生实际出发,着重对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及运用唯物史观去观察向题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高中历史学科毕业考试,按认知领域测量目标分类方法,主要从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拟定考查内容和编制试题。

识记: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献、历史文物及具有标志牲或阶段转折性的料和时间。要能识别重要的历史地图、插图(教材中带星号的部份)。

理解:正确简述或说明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活动的背景、内容、作用、意义。明确重要的历史概念,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应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历史事件的全过程、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和历史现象的产生进行初步分析、归纳、综合,形成正确的认识,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二.考试范围、具体内容和要求                                                                  

考试范围为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普通高级中学《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必修),《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册〔必修〕正文内容及课文提供的史料。教材中标有星号日了王号星的部分及异体字不作考试要求。

复习提示:

中国近现代史部份

1.中国近现代史复习主线:立足于民族复兴,着眼于社会发展。

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各阶级、阶层、各个政治团体和政党〕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社会进步,民生幸福而不断地思考、学习、实践与探索。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正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奋斗目标, 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实现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进步与发展;全面增强综合国力,实现国强民富”就是近代中国的时代潮流。

2,中国近现代史的主干内容包括;①近代中国的革命和改革〔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原因和背景,理论主张与方案,结果及影响,著名领导人与重大事件〕 ②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巨变〔巨变的主要内容、成效、历史意义〕③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社会条件—外部影响、政策因素,发展概况〕④近代思想和近代教育产生、发展与影响〔新思想的萌发、维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新式学堂的创办〕⑤为摧毁旧势力,建立新社会,实现国家独立,中国共产党进行的斗争〔党在民主革命各个重要历史时期制定的方针、路线、政策、斗争实践与成效;党的建设〕⑥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国家的富强和现代化,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党和中央人民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采取的重要措施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3按晚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时期组织复习和适当进行一些学科内的训练。

  清朝晚期:

①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战争〔列强发动战争的背景、目的、战争的结果与影响—―《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造成的严重危害〕

②中国的革命和改革〔革命和改革的背景、社会改造的方案、实践与结果: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和天京变乱;维新思想及变法实践—―维新思想的产生、发展、改革方案、实践及影响,著名的维新派代表人物、团体及政治主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主张、实践与影响——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同盟会、三民主义、保路运动、黃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③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与曲折发展〔洋务运动与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洋务运动的主张、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内容与影响,中国早期著名的资本主义企业、19世纪末,中国出现兴办工业浪潮的社会条件、结果和影响〕

④革命派解决民生问题的主张和方案〔《天朝田亩制度》——目的、分配原则、性质;民生主义——目的、内容、性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措施〕

⑤近代思想、教育的发展〔新思想的萌发—原因、林则徐、魏源与新思想的萌发、《资政新篇》、维新思想、资产阶伋民主革命思想;近代教育:新式学堂的兴办—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万木草堂和时务学堂〕

 

中华民国时期:

①20世纪初发生的第一次历史巨变的主要内容和影响〔中华民国成立、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责任内阁——《临时约法》、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历史意义〕

②反专制独裁、反复辟卖国,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宋教仁案、二次革命、扩国运动的原因和结果〕

③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结果、著名实业家及其贡献〔国内——辛亥革命推动、“实业救国”思潮、实业团体的涌现、临时政府制订颁布振兴实业的法令法规,国外--“一战”〕

④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五四运动的背景、结果和意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历史意义,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及影响〕

⑤国民革命运动〔革命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黄埔军校的创办,孙中山与国民会议运动,北伐战争——条件、目标、对象、战场、胜利进军,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⑥国共两党的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1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发动武装起义,实行“工农武装割据”——A.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发动、结果与意义,八七会议的决定,B.创建革命根据地和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革命,C.红军长征、遵义会议;2.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A.日本发动一系列侵华事变 B.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C.中国共产党方针政策的变化——《八一宣言》和瓦窑堡会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⑦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全民族抗战开始与国共联合抗日〔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和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防御阶段的会战、皖南事变〕;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与抗战的胜利: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与建设、平型关伏击与百团大战、党的七大,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对沦陷区——野蛮的经济掠夺和奴化教育,对抗日根据地——“扫荡”、“三光政策”〕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结果与影响〕;内战全面爆发与中国共产党进行自卫抵抗〔内战爆发的标志,自卫抵抗的斗争目标——争取独立、和平、民主、统一;解放军战略的反攻与三大战役的胜利、北平谈判〕,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背景、重要决策、历史意义;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949—1956〕——巩固政权、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改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措施、实践与结果〔恢复经济——“米棉之战”“银元之战”,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土改及互助合作运动,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巩固人民政权——全国领土的基本解放,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运动和“三反”“五反”运动〔原因、內容、对象、意义〕;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加紧进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实施与结果〔总路线、一五计划的执行及巨大成就、三大改造〕;一届人大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②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成就、失误与经验教训:中共八大〔背景、重大决策、意义〕;整风运动与反右斗争〔整风的目的、内容,反右斗争扩大化的影响〕;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反右倾”斗争的严重失误与三年经济困难,“八字方针”、七千人大会与国民经济的恢复,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基础设施建设和科学技术的突出成就〕;十年“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造成最严重的危害。

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及深远意义〔思想路线、工作重心、基本国策、深远意义〕,城乡经济体制的改革〔改革的目的、内容与成就,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基本形成〕,党的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大〔大会的重要决策〕。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与实践。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方针、政策与外交事业的成就〔新中国初期: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基本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和转机,新时期的外交政策〕

 

世界近代史部分:

复习主线:1 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是近代历史进步潮流。2 工业革命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主干內容:

 

世界各地区间隔绝状态被打破:新航路的开辟〔根源、经过和意义〕。打破宗教神学束的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代表人物和历史意义〕。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发展:启蒙思想,资产阶级革命在英、法、美的胜利〔背景、领导人、《人权宣言》、《独立宣言》、重要的宪法文件〕;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19世纪60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条件、特点、重要科技成就、重大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

 

世界现代史部分:

复习主线:1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建立、标志与大国的矛盾争夺。2 二战后世界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而只有“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和平,谋得发展”。

主干内容:

一战后的世界:十月革命;战后国际政治秩的建立〔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内容与实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危机的爆发、影响、美国解决危机——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后的世界:联合国成立;两极格局形成〔冷战政策、北约和华约、美苏争霸〕欧、亚经济的发展〔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欧共体、亚洲经济——韩国、新加坡、印度,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与三大区域经济集团,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与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近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试卷结构

 1.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第2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1卷46小题,每小题1.5分,共69分。其中,清朝晚期部分13小题,中华民国部分8小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部分12小题。世界近代史部分6小题,世界现代史部分3小题,世界当代史部分4小题。第2卷4小题,材料分析题和简答题各两小题〔材料分析题——中国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筒答题——中国现代史和世界近代史〕,共31分。               全卷共50小题,总分为100分。全卷难度约为0.85左右,合格率期望在90—95%之间。

考试时间90分钟。

2.第二卷试题内容的思考

①中国近现代史部分:(一)、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产生重要影响人物和事件〔影响时局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活动、重要会议及其决策等〕(二)20世纪以来三次伟大的历史转折(标志、表现、意义);(三)三部促进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宪法或起宪法作用的文件 (四)有利于中国工业化发展的事件、政策与成效等;(五)近代向西方学习的主张、行动、结果及影响。(六)改变或调整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的有关政策、措施。

②世界近现代史部分:〔一〕资本主义制度在英、法、美、德、意、俄、日的确立、发展(重大斗争事件、立法、政体、著名领导人)〔二〕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发展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工业革命、科技革命)〔三〕二战前后的世界经济概况(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马歇尔计划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新加坡、韩国、印度的经济发展) 〔四〕和平、发展是战后世界的主题。

③关于材料解析题:题目所引用的材料,基本以课本正文或异体字部分提供的资料(引文、统计数据、图表和照片等)为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