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李清:新课程背景下的“
苏月清:如何进行有效的
焦月清:新课程历史作业
李清:历史教师应重视史
李清:师生、教材与历史
李清:历史作用与历史教
李清:对历史学习过程的
李清:盘点、感谢、祝福
李清:历史新课程的几个
刘瑞清:经济全球化的趋
最新热门    
 
王树清:“唯学唯思入新境”

时间:2009-10-18 17:11:55  来源:王树清
 

特级教师成功之路


教无止境教有径,唯学唯思入新境

 

王树清

 

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

 

我是王树清,女,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的历史教师。2005年12月被评为北京市特级教师。这是领导和专家们对我的鼓励和鞭策,也是我多年努力的结果。回首20多年的教师生涯,有几点感触,希望能与人分享。

 


“特殊”的老师就要特别的努力。

我是在特殊年代、特殊情况下开始任教的特殊老师。1975年1月我在顺义县杨各庄中学(今顺义区杨镇一中)高中毕业,是个特殊的年代的学生:读小学四年级“文革”开始,高中毕业“文革”还没结束,在中小学阶段基本没念过什么书。我是在特殊情况下开始当老师的:因为我是“复辟回潮”时期考上高中的学生,这一级高中生是顺义县在“文革”中唯一凭文化课成绩考上高中的,基本素质比较好,所以被老师们喜欢;当时杨中教师奇缺,所以高中毕业时我们十几个同学便被留校当教师。因此,我是个特殊教师:75年春节前放寒假,我高中毕业;春节后我就是教师,要教授初三语文,其间没有任何培训!放假前我找到将要和我同头教课的两位老教师,向他们请教。吴老师说:“把我的教案你拿走看看,再看看教参,备备课”。我心想:“教案”是什么?他拿出来后我才知道那就是我们称为“老师的备课本”的东西。我就这样当上了教师!是个“满不懂”的教师。在那城里的中学生毕业后必须上山下乡干农活的年代,我这个农村的孩子当了老师,我很珍惜这份工作。可是在那“读书无用”、中考高考全无、老教师也难以控制课堂的年代,我要坚持上完45分钟课多难!我深知自己知识少得可怜:比如,我的中小学都没开过地理课,而当时农村的知识传播渠道除了学校几乎没有别的,所以当上了老师的我不知道东三省在哪儿,也不知道中国第一大河是长江。为了不让那些只比我小一两岁的学生们哄出教室,我如饥似渴的学习——凡不懂的逢人便问,尽可能的去听老教师的课,千方百计找书看(那时书店里除了《毛选》《毛主席诗词》和鲁迅的一些作品外,知识性文学性书籍几乎没有,只能从老教师那里找一些劫后余存的书),每天晚上12:00之前从不会回宿舍休息。要知道那时候可没有什么教学质量检查,虽然所有教师都住在学校里,但晚上工作的不多。因为“一个小学生的日记”事件、“马振扶事件”、“反复辟、返回潮” 的政治局面和“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口号让老师们不敢认真教书严格管理;也因为大学不从应届高中招生,升高中不用考试,所以教师没有升学压力,学生也不重视学习。在这种环境下,我教了三年多课,当了三年班主任,苦学了三年多。十几年后当时的一位同事告诉我:“你知道那时我们怎么说你吗?‘她要是老在这儿,得把这学校弄穷了,她老呆在办公室忒费电钱。’”三年的苦学让一个“满不懂”的人讲课有了点模样:1977年6月,第一次有教师听我的课,那次是杨镇公社文教组和木林公社文教组搞联合教研活动,约二三十语文教师听我讲《赵劳柱说家史》,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述和学生泣不成声悲愤难诉的回应使课堂气氛极佳(当然如果今天我评它可能是有些过了),课后木林公社中心教研组组长付志豪老师给与很高的评价:一个留校三年的高中生能达到这种水平实在不容易,是他想不到的。也就是在那个特殊环境下,我养成了自学的习惯,锻炼了自学的能力。1978年参加高考时,我的地理成绩是84分,怎么学的?我买了一本《知识青年地图册》,在教语文时教材中提到哪一个地名就到地图册中找相关的知识,借了一些地理教材背知识,看自习课时用教鞭在院子里“默画”地图。自学地理的经历一直影响到我今天的教学习惯,那就是我特别重视地图的作用,特别强调历史地理和现代地理的对照联系,非常重视空间概念在历史学习中的作用,也因此制作了很多有关地图的教学课件。


选择了教师职业,学习就不能停止,与时俱进是教师必备的素质。

19828月,我从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毕业,回到杨镇中学任历史教师,1990年调入顺义第一中学,至今从教28年,当班主任22年,送了9届高三毕业班,自1985年至今连续21年是顺义县(区)的兼职教研员。多年来我的教育教学教研任务一直很重,但是自觉学习从没有停止。大学毕业后的学习不是为了“不被学生哄出教室”,而是为了实现一个志愿——“托起每一个学生”。我很欣赏那几句歌词:“讲台上,托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黑板上,写上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这就是为师的真谛!“为了托起学生,为了高高的托起学生,为了高高的托起每一个学生”,多年来我从没停止学习。不再光是多看书,还尽可能参加市、县的教研活动和各种进修班。80年代初从杨镇到北京听一次课太难了:从东直门到杨镇只有北京——平谷一趟长途车,半小时到40分钟一趟。在东直门上车象被赶的猪一样从两条铁栏杆中间拥上车,每趟车挤的都是难得双脚落地。从杨镇上车更难,常常是等了几趟车都赶上乘客已满,望眼欲穿盼来的汽车根本不停呼啸而过。为了参加一次市里的活动,常常要在前一天晚上就来城里。在这样艰难条件下,我几乎没落下一次可能参加的市教研部组织的活动,还尽可能的参加了西城区、东城区的一些教研活动。


1985年开始,我参加了第一批北京市中学历史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1997月获得了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班”历史教育学专业结业证书,是顺义县第一批进修硕士研究生课程的教师;


2000年10月在“北京市中学市级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结业,2002---2003年参加了北京市“星期六特级教师课堂”学习。

教师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教学需要,因此必须不断学习。

90年代初,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是提倡素质教育、强调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理念。这时,我也正感到困惑:传统的教师教授知识为主、学生以记忆知识为主要的教学方法适应不了形势需要了,旧的教育理念必需改变,教学方法也许变革,但是,不知如何是好。恰巧1992年暑假北京市教研部举办北京市历史青年骨干教师研讨会,请上海教科所的郭景扬老师作报告。

郭老师介绍了西方称之为“教育圣经”的一种教育观点:“教学不是结果,只是一个过程”。

郭老师的报告为困惑中的我开启了一扇窗子,从此我就开始了自己的探索。十多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高考试卷也不断提高考查学生创新能力力度,我越来越深刻的领悟了“教学只是一个过程”的理念,也一直在探索体现“教学只是一个过程”这一理念的教学方法。经过几年实践,我形成了“鼓励学生质疑”、提倡“向权威(教师、教材、教参、教辅资料)挑战”的教学思路,使得学生思维活跃,敢争敢辩,质疑意识强,学习能力提高。2000年4月份,区进校和中教科的领导来听我课,杨华同学站起来就说:“老师我觉得您说的不好,我下边的分析比您的深刻”。尽管她说的不够准确,我还是多次表扬了她这种挑战精神。这种“鼓励质疑”“提倡挑战”的教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06届王鹏程同学特别好提问题,但是他看问题片面而且固执,曾因和同学争论“美国该不该打伊拉克问题”居然以拳脚相加。因为他常常提出别人认为可笑的问题,因此有一段时间他只要一提问就有同学“嘘”他。这样的学生有时会让时会让老师上课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烦,但是如果压制了他的提问,更会影响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于是我表扬他敢于提问的精神,树他为本班“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标兵”(我班有多个不同类型的标兵),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同时,帮他有意识的纠正思维方式的错误,例如:思考问题要能“再从相反的方面考虑考虑”,“再多几种角度想想”,“找找与你争辩对手的观点有几点是你没想到的”,“争论后双方一起总结可借鉴的内容”等。对王鹏程的鼓励和纠正激发了全班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学们学历史的兴致很高,学习能力提高较快。

 

教学思想要与时俱进,教学手段也要与时俱进。近几年,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各科教学的整合成为教学改革的新趋势,我在学习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上也不甘落后。1997年我校建立“多媒体课件制作”科研课题组,我是此组年龄最大的教师。2001年9月至2005年9月我参加了区级课题“网络化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与应用”课题组,在2003年11月的阶段成果汇报会上,有4人作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演示,那三位是大学刚毕业两三年的青年教师,只有我是已经47岁的老教师。我从“老教师也能制作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和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效果好”的角度进行示范性演示,博得全校领导教师的赞扬。至今,我的全部教案都是电子版,平均每个教案在1万字以上,同时我用PowerPoint制作了高中教学每一节课的演示课件,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手段更提高了教学效率。2006年7月,我又接受了由首都师范大学和顺义区教委联合举办的“优质课程资源网络共享”培训,又将开始一次教学方法改革的新探索。

 

教师的不断学习反映在教育教学成果上。顺义区是北京市远郊区中唯一有两个区重点中学和一个市重点中学的区县,我所在的顺义一中是区重点校。 1993年,在顺义一中的口号尚为“缩小和牛山一中(市重点中学)的差距”时,我所教的历史科的高考成绩就是顺义区第一名(本年级只我一个历史教师);1995届高考结束后,顺义区教研员归纳那一年高考成绩的特点时说:某某校除了历史科其它18项全都第一(文理各科平均分、及格率共20项指标),城关一中(今顺义一中)只有历史科两项第一(本年级只我一个历史教师)。1997届,我任文科班班主任,不仅历史学科平均分及格率全区第一,本班所有项指标都是全区第一。2002届开始文科综合考试,本校文综成绩还是全区第一名。2003届文科综合考试,本校文综成绩全区第二,但从我校对当年本校全部文综高考试卷Ⅱ每一道试题的分数统计中得知,历史试卷Ⅱ卷总分为44,我校平均得分33分,仍然是很好的成绩。我在顺义一中共教过7届文科班,4届全区第一。我教的历届学生不仅平均分高,尖子生多也是学校公认的。自1978年恢复高考至2006年,顺义一中文科出现过4个区级文科状元,其中就有两个出在我任班主任的班里。2000年,顺义区电视台播放对文科状元杨华的采访,她只说了一句话:“我能成为顺义区的文科状元,主要得益于班主任王老师的心理疏导”。不仅我教的班高考成绩好,我的课堂教学也深受学生喜爱、同事的称赞以及领导、专家的赞许。

 

2003年11月,一些教育专家到顺义一中进行北京市普通高中示范校验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丛立新先生在听了我的课后,说:好几年没听过这么好的课了!一年后,我校总结示范校验收的成果,出版了《共铸辉煌》一书,书中彩页上刊登了丛教授的一段话:“2003年示范校评估过程中,我作为专家组的一员来到了顺义一中。时隔一年,至今难以忘怀的是王树青老师的一堂历史课。那是一节朴实无华的课,又是一节散发着教育之美的课。在课堂上,我与教室里几十个年轻的学生一起,忘记了正在进行的评估,忘记了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身份,完全融入了王老师营造的课堂气氛中。紧张活跃的思想交锋,历史与现实的激烈碰撞,学子们年轻而渴求真理的心灵尽情的张扬着活力,这正是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最佳境界。”可以说我实现了“高高的托起每一个学生”的志愿,这全依赖多年的辛勤学习。

 

 


学习→实践→反思→总结→学习……

是不断提高的良好途径。

 

学习→实践→反思→总结→再学习,这种做法我们今天称之为 教科研的“行动研究法”。在知道这个名字前,我们已经在行动了。20多年的实践,我逐渐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于自己情况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道路:我长期在第一线教学,长期教高考班,长期当班主任,地处远郊、信息不灵,基于此,我只能既苦干实干,又注意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学习,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我的论文和著作有主要:1985年《一亩地的收获》和1986年《从懒妈养出好闺女想到的》两篇班主任论文获顺义县教育学会年会论文二等奖, 1989年《挖掘学生的潜能》获北京教育学会班主任研究会年会论文二等奖,1990年《鬼火灼童心,国耻激斗志》获北京市教育学会历史教育研究会年会论文三等奖,1996年《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获北京市教育学会历史教育研究会年会论文一等奖,1996年《在历史问答题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获顺义县教育学会年会论文一等奖、1999年《利用新闻拓展历史课的教育功能》获顺义区教育学会年会论文二等奖,2002年《寻找提高高考成绩与培养创新能力的结合点》获北京市教育学会历史教育研究会年会论文三等奖。为了向学者型教师靠拢,我还参与了多部书籍的编写工作,主要有:人民教育出版社主持的职业高级中学课本《世界历史. 现代后期文化》教学参考(1999年版)、北京市教研中心主持的《中国近代现代史· 民国时期文化教案设计》北师大出版社1999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持、齐世荣主编的北京市高级中学试验课本 《中国近代史·近代文化与风俗教学参考》、北京市高级中学试验课本《世界近代现代·第一册·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欧洲教学参考》、北京市高级中学试验课本《世界近代现代·第二册·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当代科学技术教学参考》。另外还有与高中教学紧密相关的辅导资料多部:独立撰写的《北京名师导学丛书·章节讲练·高一历史》1997年由专利文献出版社出版、1998年海洋出版社出版的《新题型新思路·高中历史》我撰写2/3、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00年高考考什么》(2001年再版)我是副主编和主要撰稿人。

我把撰写论文、编写教参和教辅资料也当作一次再学习的机会。因为文化部分和80年代以后的世界当代史普遍是历史教师的弱项,我特地选取了《近代前期的文化与社会风尚》》和《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当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等部分编写,强迫自己多看书。写《章节讲练.高一历史》〉时我把高中历史教学中遇到的各类题型的解题思路一一归纳,利用写书的机会总结了自己多年积累的解题方法。写《2000年高考考什么》时,我研究了1997、98、99年的高考说明,参考对1997、98、99年高考每道试题的正误率统计资料,将三年试题按历史高考要考查的10项能力分类,通过分析试题得分、失分的原因讲解10项能力怎样培养,既总结了自己的经验教训,又再次学习研究了高考考纲。

 

纯朴的感情、平淡的心态和力戒虚华的作风是攀登高峰的阶梯。经过20多年的奋斗,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得到了一些荣誉:1997年被评为北京市中学市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999年被评为顺义区学科带头人,2003年被评为北京市中学学科教学带头人,2004年被评为顺义区师德标兵,2005年获顺义区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同年被评为顺义区学科首席教师、顺义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和北京市特级教师。为什么能有所成就?当然有领导的支持、同事的帮助这些外界因素,这里只从自身因素谈,我认为“纯朴的感情、平淡的心态和力戒虚华的作风是攀登高峰的阶梯”。

首先说纯朴的感情。其实这也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它更多的来自于自身的感受:其一,我出身农村,目睹了生活的艰辛。我所以没有和我那些小伙伴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终年劳作却收入微薄,只因为我读了大学。就因为知识改变了我的命运,所以我也要尽最大努力用知识改变更多人的命运,换个说法就是要用我的双手托起我的学生。这是我的志愿,是我的理想,是我奋斗的目标,是拼搏的动力。其二,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谁不疼爱自己的孩子?我疼爱自己的孩子,从儿子上幼儿班开始,我就尽可能为他寻找好老师。正是因为我爱自己的孩子,所以我才更体谅家长希望他们的孩子能遇到一个优秀教师的拳拳之心。我的信条是:既然我要给自己的孩子选个好老师,我就应该是让家长愿意选中的那个老师,因此,必须尽最大的努力让尽可能多的家长和学生对我的工作满意。而为了这个信条,又只能舍弃许多自己孩子的利益:我怀孕7个月时两脚浮肿还当着班主任,孩子刚刚一岁半又接着当班主任。1985-1986学年,我和爱人都教高三,当时我的孩子没有老人带,杨镇地区也没有幼儿园。在一年多时间里两岁多的孩子被称为小流浪汉,白天自己在校园里转,吃百家饭,晚上跟我去办公室,困了在办公桌上睡。因为班主任工作需要占用很多放学后时间,直到他读高二时连按时吃晚饭的基本保障也难得到,常年是晚上八九点钟了,我还在做学生工作,儿子还饿着肚子。2000届学生付刚的家长对我说:“王老师,您用在学生身上的力量太大了,咱可不能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个的田哪!”我确实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儿子也说:作我妈的学生比作我妈的儿子幸福。每当提起这些,我都会有一种愧疚和辛酸,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我确实没有花费应该付出的精力去照顾他。这不是我主观上想表现自己高尚,主观上我肯定更疼爱自己的孩子,但实际上却为学生付出的心血更多。这就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什么是平淡的心态?其一是低调的自我评价。今天回忆自己成长历程,我意识到在特殊年代当特殊教师的经历对我影响至深,多年来潜意识里总觉得自己的知识残缺不全。而“残缺不全”的自我评价让我的求知欲和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一直比较强,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的态度也积极。这好像与“虚心使人进步”是一样的作用。其二是不高的期望值。我只会教书,给自己定位的最低目标就是站稳课堂,最高目标是成为顺义区的学科带头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北京市学科教学带头人”已是意外收获,“特级教师”一直也不曾是奋斗目标。正因为我觉得自己不行,才没有为了追求高远目标的急躁浮华,才更注意扎扎实实做事,才肯下笨功夫学习。前面引用过丛立新教授的评价:“时隔一年,至今难以忘怀的是王树青老师的一堂历史课。那是一节朴实无华的课,又是一节散发着教育之美的课。…这正是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最佳境界”。专家的评价有些过高,但“朴实无华”四个字我是认同的,也是我一直追求的风格。现在看来也正是这种不求高远只重现实的低调态度帮我攀登上了高峰。其三,不要给自己戴高帽,把一切辛勤工作都当成自己最基本的需求,最基本需求能让你产生最坚韧的耐力。多年来繁重的班主任和高考教学工作、不断的学习、经常地写作,必然要付出大量的时间,20多年以来,我从来没有完整的休息过一个寒暑假,也基本没有完整的休息过一个双休日,晚上12点以前休息的时候不多。

2001年农历正月初一那天我还在中国图书馆查阅有关文艺复兴时期医学发展的资料。此外,教师的工作很多是“良心活”,在工作时间之外还有很多活要干。怎样看待付出与收获?怎样看待你取得的成绩与领导评价的关系?这个问题处理好了对自己是促进,反之会使自己消极懈怠止步不前。比如,教师工作确实特别需要有奉献精神:在领导看不见的地方有许多应该做的就得去做,在付出极大精力已经身心疲惫时,在取得了良好效果却得不到领导认可时,还得咬牙坚持做。这些都可以说是“奉献”,因为它已经超出了“明码标价”的工作范畴。但是,如果一个人总是觉得自己在“奉献”:恭敬的呈献给别人而自己没有回报,那么他自己戴的这个高帽会捂晕自己——当他得不到领导或其他人相应的赞许时,就会觉得吃亏、委屈,也就不会有持久的耐力坚持做下去了。而如果你把辛勤工作当作自己的基本需求,遇到困难、挫折就会想:你需不需要这个工作?需要!它是谋生的手段。你不“奉献”这么多能不能做好工作?不能!那将失去赖以生存的饭碗。你的成绩没被别人认可,它就没价值了吗?不是!成绩首先使自己愉悦,满足了自己的精神需求。再有,人们应该明白一个道理:满园春色是关不住的,别人看不见的你的成绩,是因为它还没有“春色满园”。

恩师引领,教我走向成功。我能有今天的成绩,几位恩师对我的影响特别大。我的高中班主任李宏志老师,他让我留校任教决定了我一生的职业。第一个和我同头教课的吴西果老师让我知道了怎么上课,(可惜那时没有认师傅的风气,我是在模仿他上课的过程中学会教课的)。我的师傅、特级教师陈隆涛老师,他对我在人品、在学业上的指导使我迈上了从普通教师到特级教师的成长之路。恩师的恩情将永世不忘!我会铭记他们的教诲,在教师生涯中继续攀登新的高峰,进入更高的境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