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新编:历史对联谜语类习
侯云燕:历史教学中的心
马善昀:历史点拨教学“
岷江:历史课堂教学的色
束鹏芳:历史教学的课堂
刘强:历史思维插上想象
田振国:历史教学要寻找
历史博客:历史新课导入
林金木:历史教与学的一
李铜玉:历史教学运用对
最新热门    
 
李清:历史新课程的几个问题

时间:2009-10-18 17:11:55  来源:李清
 

对2008年第17期《历史教学(中学版)》几点感受

liqing的博客


李清

江苏 江阴


 


收到了2008年第17期《历史教学(中学版)》,同时也了解到网络上对此期杂志的评价不一,利用一个晚上把杂志粗粗翻阅了一下,有几点感受想说:


一是关于“关注新课程”的征文类文章。说老实话,很多人对杂志的批评很多就是对此而来,认为文章档次一般。可能吧,而且有的文章是对新课程实施以来现状的一种抱怨,但这类文章也不是一无是处,起码反映了一线教师的一些真实的想法,作为一份教学类杂志,也有义务反映一线课改实际情况。只是这类文章不宜太多,不然会喧宾夺主,我历来欣赏《历史教学》杂志,原因是其理论性,虽然有很多教师认为理论太空洞,不适合一线教学的实际需要,但我还是认为理论学习不可废。近期《中史参》连续刊载了卢阳老师对赵亚夫教授的访谈,其中赵教授就谈到理论的重要,并且认为中学一线教师与大学教师研究的侧重点不一样,中学教师虽然不需要像大学教师一样研究理论,但也不是可以不关注理论。当然《历史教学》本身也在改革,以期更适应中学教师的需要,这从今年的改版可以明显看出。


在“关注新课程”类文章中,周晓辉的《初中历史新课程是旧瓶子贴新标签》一文引起了我的兴趣,主要是作者认为新课程“学习主题”的编排方式对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没有帮助,反而有拔苗助长之嫌。对此我的问题是: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是什么?(知识体系?)历史教学为什么一定要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呢?古人的历史教学对此要求不高吧。其他的话我也不多说了,只是抛出我自己的看法,当然也不一定正确,可以讨论。


二是关于“高考研究”的文章有三篇,有趣的是,作者都把矛头指向了教科书,共同点是认为认为教科书的知识不符合史实,甚至有人用了“知识霸权”来形容教科书的知识,三位作者提出批评的缘由都是高考卷中出现了与教科书知识不符(有的甚至是相反)的内容。这涉及高考出题与教科书的地位问题,对此,我恰恰有不同的看法。这里提出几点看法:

 

一、教科书虽然也是课程资源的一种,现在提倡“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但教科书在课程资源中的地位还是其他资源无法比拟的,这主要源于教科书是学生最重要的知识来源,而且通过了国家审核,既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又体现了国家的意识,不同的教科书应该殊途同归。

 

二、教科书的编写固然要反映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但我们也应该承认,它肯定会落后于历史研究,所以教科书还要不断进行修订,以期能反映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同时历史教育与历史研究还是有很大的区别,起码在历史教育方面会承载很多意识形态的东西,这已经属于历史学之“用”了。

 

三、高考出题应该谨慎,不能一味利用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起码不应该与教科书的知识相违,否则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该何去何从。对于教科书的不足我们可以讨论,以后在修订教科书时修正,但不能在高考中反映,否则对学生就失去了公平。当然我不是说出题要对着教科书照本宣科,而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提高出题的技术。

 


三是对《关于新航路开辟经济原因的困惑》的一点感想,作者提到大家的困惑:资本主义萌芽是不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其实我们现在回看历史带着很多先入为主的观念,历史的复杂性远非我们所能想象。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很多因素的合力造成的,这些因素中有显性的,也有隐形的,而且还很难区分到底哪一个因素是起决定性的,所以很多时候往往是我们自己在为难自己(当然有时候是被考试为难)。在文章中,我没有看到对资本主义萌芽的界定,没有看到文艺复兴的因素,没有看到具体的一个个有思想的人(航海家及其支持者)的因素,这是很可惜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