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新编:历史对联谜语类习
侯云燕:历史教学中的心
马善昀:历史点拨教学“
束鹏芳:历史教学的课堂
刘强:历史思维插上想象
田振国:历史教学要寻找
历史博客:历史新课导入
林金木:历史教与学的一
李铜玉:历史教学运用对
王庚寅:历史教学中应注
最新热门    
 
岷江:历史课堂教学的色香味

时间:2009-10-18 17:55:05  来源:岷江
 

岷江:历史课堂教学的“色香味”


岷江边沉思

 

川菜是我国的一大名菜,也是四川省的一个名片,色香味俱佳,麻辣爽口,闻名暇迩,享誉海内外。成都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这与川菜、小吃的魅力有着密切关系。生活在“天府之国”的人们以精湛的厨艺吸引来自八方的游客。让他们大快朵颐,流连忘返。

教师好比是厨师,一堂课就是一顿饭,必须端出一道道美味,精心烹调,巧妙搭配,如何让学生享受课堂的美妙气氛?更要让学生从课堂吸收充分的人生营养?不仅仅要让他们喜欢历史课,更重要的是从课堂中感悟做人的道理,给予他们的灵魂以无微不至的呵护。

第一步:激发学生探究历史奥秘的欲望之火,调动他们的视觉——历史课堂教学的“色”。历史就像一支万花筒,林林总总的历史事件,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忠奸善恶的历史人物组成多姿多彩的历史画卷。一道菜要吸引食客,让人看见就想吃,“色”是第一位的,课堂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调起他们的胃口,急欲了解下文,穷究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开场白,展示历史的风云变幻,多媒体为教师们制作“佳肴”提供了最方便、最快捷的原材料。图片、影视、声音、动画,“赤橙黄绿青蓝紫”,任君选择。当然要注意,切莫将所有颜色都用上,如果一堂课花里胡哨,把学生搞得眼花缭乱那就会适得其反。

例如,我上“皖南事变”一课时,从网上下载了两张照片。去年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时,香港发行了一套纪念金币,我先展示金币的背面:国民党党旗和共产党党旗,两面党旗上各有一只和平鸽。让学生猜测这金币纪念什么重大事件,金币的正面图案是什么。这样设置的悬念很快就让学生进入“状态”,在老师的引领下探究国共两党之间的恩怨情仇。

 

 

第二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调动他们的嗅觉——历史课堂教学的“香”。历史教学何来“香气”?我想起了一个古代著名的典故:“踏花归来马蹄香”,高明的画师仅仅绘出两只动感十足的蝴蝶围绕着马蹄飞舞,就把这个“香”字表现得淋漓尽致。

历史老师们难道不可以从中受到有益的启发么?不容乐观的事实是:一部分教师的讲述仅仅停留在还原历史,照本宣科——“炒冷饭”,教案用到发黄,知识老得掉牙,那课堂必然散发出一种腐烂的恶臭,端上桌的这盘菜显然已经变质,变馊,无法食用了,若强行硬塞给学生,那就是教师的严重失职。的确,历史学科研究的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要让课堂教学体现新意,散发“香气”以吸引学生殊非易事。虽然历史事实无法变更,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和感悟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许多历史结论也在不断修改和完善中。因此,要让课堂充满强烈的时代气息,发出沁人心脾的幽香。引导学生探索历史与现实的紧密联系,追寻社会现象的历史根源,中外对比找出我们的差距,吸取前人失败的教训,从悠悠岁月中获得更多生存的智慧。

讲到南京大屠杀时,我播放了一段惨不忍睹的录象,学生们在创巨痛深,义愤填膺的同时,更发出了一连串的诘问:为何南京众多的军民被为数不多的日军杀死?这么多南京人难道没团结起来抵抗吗?日本人为何如此变态,如此残忍,杀了人还如此开心?为何日本在南京制造大屠杀?日本凭什么把中国人的宽容视为软弱?日本为何不承认自己的罪行?日本有可能再次侵略中国吗?中国能赢吗?学生们所提的问题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忧患意识,针对中日关系出现的一系列波折及“政冷经热”的现状,我将这些问题交给学生们思考讨论,再引申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何理性地处理对待中日关系?怎样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理性的大国公民?如何改善我们的民族性格?怎样提高中国的软实力?这堂课学生们反映收获不小,独立思考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第三步:亲身体验感悟历史,调动他们的味觉——历史课堂教学的“味”。不确定性、开放性、偶然性的细节体现了历史的魅力,当历史走到十字路口的时候,关键人物在关键地点、关键时刻所作出的关键选择往往会决定历史演变的方向和事件发展的结局。上课时我喜欢用Counter factuals(反设事实)式的推理法:“如果……那又会怎么样呢?”换个人物,换种处事方法,或换种选择,假设事实,可体现出历史的复杂性、多元化,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已发生的事情。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不同方位观察,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历史又会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副模样。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也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和自己对历史的诠释。而且我还经常鼓励学生多角度地反设历史,以便开拓视野,激活思维,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到中法战争时,我作了如下假设:如果你是朝廷官员,你主战还是主和?请说明你的理由。如果战争继续下去,那会怎么样?学生们分成两派,结合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争论得面红耳赤,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显著增强。

上到文革这一课,我从网上下载了一篇文章《想到刘白羽的另一段心路历程》印发给学生,并且出了几道思考题,如:文革的根源是什么?怎样避免文革悲剧的再次发生?等等。先让学生去查找资料,新课上完后,进行讨论,有学生作出这样的假设:如果毛泽东在1966年退居二线,把经济工作交给周恩来、邓小平、陈云等人,中国会是怎样的局面?我立即给予高度肯定,由此诱导学生思索体制问题,认识政治体制改革的艰巨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求真务实的实践与创新,并利用它来指导我们的教学行为。有人说,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真实课堂应是一盘可口而又富有营养的家常菜,既要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营养需要,色香味俱全,有滋有味地让学生食欲大开,容易消化和吸收,又需要教师在不断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烹饪水平。从这一视角来看,我们的历史课堂应该是师生共享的学堂。愿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都成为手艺高强的“厨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