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历史的感悟与体验:对审美和道德生活的关注。
历史教学中的审美生活是以历史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为审美对象的情感体验。历史是鲜活的,是过去了的人类生活的再现。历史教学活动呈现鲜活的生动的历史时,(历史认识的阐述也会因为语言和激情而变得鲜活生动),学生便能激发情感,产生审美体验。
以高二世界史《文艺复兴》为例,学生课前先行预习后,我们围绕课堂的审美生活的目标创建了如下活动。①教师简要描述《神曲》的部分片段,让学生感受主人公那份追求理想与至善的人格美,再提供以下两段材料,由学生畅谈自己的情感体验。
材料一: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②观赏《最后的晚餐》和《西斯廷圣母》,感受典雅的宁静的人性之美,再引导学生体验历史演进过程中反封建主义的神圣感与崇高感。接着用“是我在看蒙娜丽莎,还是蒙娜丽莎在看我”为题,让学生自主感悟,进行审美活动,以获取愉悦的心理体验。
③这一时期的文艺家和科学家的鲜活生活以及东西方拉开差距的历史沧桑,同样为我们创建课堂教学的审美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不再赘述。
历史教学中的审美生活,既来自历史知识蕴涵的内在美的要素,也来自课堂生活的形式美。求美在实质上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历史课堂教学,无论是生动形象的再现,还是观念理性的感悟,只要能够激发学生领悟社会演进的意义和人本身存在的意义,就是一种心理体验,就是审美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讲,理性生活和道德生活中的思想感受和满足,也是课堂教学中的审美生活。
历史教学中的道德生活,是以历史自身蕴涵的丰富的思想道德因素为依托的意志活动。它不是牵强附会的道德灌输,而是创设道德情景,体验道德生活,形成道德判断。
在《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围绕道德生活这一目标,创建了如下活动内容。
①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掠夺的历史,反映了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类具有哪些品性?请做出你真实的价值选择。然后由学生各抒己见。这个历史问题实际上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世界,在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之间,做出道德判断。
②要求学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19年西班牙殖民者向阿兹特克人的都城进军时所见到的情形):这些分布在水上的石彻的巨大宝塔、神庙和房屋,简直像施过魔法的东西。我们看到的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连做梦也没有梦过的东西。
材料二:(1519年11月8日西班牙殖民者在阿兹特克人最盛大的宗教节日,进行了大规模屠杀):他们闯进村庄,见到孕妇和产妇便挑破他们的肚皮,然后剁成碎块,犹如宰割羔羊。歹徒们还打赌,看谁能够一刀把人从中间劈开,谁能提起孩子往石头上摔。暴徒们还以上帝的名义把印第安人活活烧死。
材料三:印第安人的文化本能够给人类留下一份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今却不得不依靠它留给我们的一些农作物如番茄、玉米、甘薯及一些遗迹来加以回忆,这是欧洲人对印第安文明进行的破坏。这巨祸的发生,是唯一的一个文化终结于暴死的例子。这文化不是死于饥馑、镇压或阻窒,而是在它展开至完全辉煌的时候,突然遭到谋杀。它的被摧毁,就好象一朵向日葵,被路人恣意地砍去了头。问题讨论:你如何理解欧洲人对美洲的征服?你的这一理解运用了什么历史尺度?材料的描述给了你怎样的生命体验?这一教学活动将学生置于历史进步与道德选择的价值冲突中,在建构道德意识的同时,也在建构学生的辩证思维,推动学生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