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张桂芳:中学历史房山视
束鹏芳:历史教学的课堂
李丽芳:让学生徜佯在体
束鹏芳:叙事的喜悦是新
张桂芳:让“定海保卫战
张桂芳:中学历史学科课
张彦芳:岳麓版中的新观
张桂芳:历史课程观和历
牛秋芳:浅谈历史教学中
张桂芳:什么是一堂好历
最新热门    
 
陈彩芳:历史乡土资源的开发(附案例)

时间:2009-10-18 17:19:39  来源:陈彩芳
 

陈彩芳:历史教学中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乡土历史教育资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许多的资料学生也有条件收集到。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去发现,去了解,去感悟家乡的人文地貌、物产风情、历史现实、优势劣势,并把这种感性的认识逐渐深化为理性的认识,最终融进血液中去,成为一种永不丧失的对家乡对祖国的深沉的情感。
  
案例:
  
“哈哈哈…”八年级某班教室里传来学生们一阵阵欢快的笑声,原来教室里正在举行“我家与新中国同成长”的老照片故事会,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许多颜色已有些泛黄的照片,有他们小时侯的童照,有他们父母的结婚照,有他们以前老屋的照片,有他们的祖父辈辛勤工作的照片等等。这些照片真实地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家庭在不同时期的历史变迁。轮到讲述的孩子拿着自家的照片,充满感情地向其他学生讲述着自己家庭的故事。在他们的叙述中,一段段逝去的他们无法理解的岁月在孩子们的脑中逐渐形象生动起来。我也站在旁边静静地听着,不时地被他们的讲述感动着……
  
这是我在上新中国成立后的那段历史时设计的一堂课。
  
背景介绍:
  
历史是与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联系,有着生动多样的感性、理性形态和深刻的人文内涵的学科,在对学生进行人文学养的渗透、人文精神的培养等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独具的魅力及独特功能。人文学科的教学需要我们充分发掘和利用当地的人文资源。
  
中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历史的过去性特点,使得历史不能像其它学科知识那样复原与复制。而乡土历史是学生生长地的历史,容易激起兴趣,注入情感,融入记忆,结合乡土史引导学生开展学习,这样在学生的心目中,历史不再是遥远的不可捉摸的人和事,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可触可摸的存在,同时也当产生历史感,养成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通过所熟悉的身边的事物进入历史世界”的目的 。
  
乡土资源的挖掘:
  
1, 著名遗址、遗迹
  嘉定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其城内城外分布着许多的著名的历史遗迹、遗址,这些历史的遗存真实地记载了某些史实,非常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现象与历史知识的了解。例如,始建于南宋的嘉定孔庙素有“吴中第一”的美称,其内设有著名的科举文物陈列展览,这些文物真实地再现了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原貌,所以我在讲授科举制时,就建议学生去那儿走走看看,进行实地考察;再如,南翔古漪园内有一座著名的缺角亭,亭子东北无角,那是九一八事变后,南翔爱国人士为表收复东北的决心而故意这样做的,这也是我们讲抗战历史的一个活生生的乡土资源。
  
2,长辈的讲述
  
一些年长的长辈本身经历丰富,是某段历史的见证人,由于他们的亲历性,他们口中再现的历史真实而且赋予了自己对那段历史的亲身感受。
  
例如在讲抗美援朝战争时,我作了这样一个布置,让学生回去调查在他们的周围是否有曾经参加过那次战争的人,并请他们讲述战争经历。孩子们都很兴奋,第二堂课进行交流时,学生们异常活跃,他们雀跃地告诉我原来一些看似默默无闻的老人竟然都是英雄,并转述了老人们口中的战斗故事。由于这些战争的见证人就在他们的身边,所以学生就感到这段历史离他们很近,很真实。
  
3, 老照片、家谱、地方志等
  
老照片、家谱、地方志是一个家庭、一个地方历史的缩影,真实地记载了一个家庭、一个地方的兴衰命运 。如《嘉定县志》就是反映嘉定近现代历史的实录。
  
点评:
  
乡土历史教育资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许多的资料学生也有条件收集到。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去发现,去了解,去感悟家乡的人文地貌、物产风情、历史现实、优势劣势,并把这种感性的认识逐渐深化为理性的认识,最终融进血液中去,成为一种永不丧失的对家乡对祖国的深沉的情感。通过乡土历史的学习,真正使历史课在人文主义培养上不至于成为空谈,也才能真正发挥人文主义课程的育人价值。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探究自己家乡时,他们的感觉是亲切的,活动中的表现、气氛是热烈的,师生之间的交流是活跃的。而且学生是喜欢听、愿意记、爱交流。从教育心理学上讲,学生对于亲近的事物,容易引起学习的兴趣,也便于学习时的联想。这样就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学生爱学科学,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科学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