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彭亮等:充分体现学生的
马执斌:图画在初中历史
傅元根:海南省2005年中
中学历史科文化、艺术史
汉林博客:试论历史课程
张晓华:从宗法制的地位
统一新罗在东亚世界中的
试论汉唐奴婢身份地位的
“大一统”与秦汉历史地
“主仆名分”与宋代奴婢
最新热门    
 
副科地位为初中历史课改蒙上阴影

时间:2009-10-18 17:11:59  来源:中国教师…
 

副科地位为初中历史课改蒙上阴影

 

 

    2008年8月4日    中国教师报
 
    农村学校副科教学算是一个老问题了,师资短缺,课开不齐。在有的学校,副科还经常被主科占用。把课开齐,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希望大家都来关注农村学校的副科教学问题。


  本报记者 王鹰 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教研室 张诚

  副科是指不参加升学考试,或部分内容进入升学考试的文化科目,主要指生物、地理、政治、历史等学科。这些学科的教学在许多农村学校处于一种非正常状态,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令人担忧。而农村学校副科教学的尴尬处境,一般有以下一些情况:角色不定,教师客串。不少学校的副科教学没有固定的专职教师,由一些主科教师兼任。一些主科教师不备课,只是依葫芦画瓢,照着教材读一遍,对认为有把握的知识点适当展开讲一点,大约十分钟可“讲”一课。笔者曾看见一位乡初中语文教师上历史课,硬是读了四课时的教材。


  还有一些教师只是到班维持学生纪律,要求学生自学,至于自学什么,一般不会硬性规定,只要学生规规矩矩地学习就行了。可以看出,学校只是把这些学科当作附属品对待,其目的是让这些主科教师帮助看管学生。


  滥竽充数,有名无实。有的学校为副科设了专职教师,按课表上课,粗看非常正规,然而在教师方面却存在问题。有些任课教师是从主科教学岗位上被淘汰下来的,不是教学能力差就是临近退休年龄,或者是身体有疾病,无力胜任更重的教学任务。


  此外,学校招聘的一些非师范毕业生缺乏专业知识。还有一些学校甚至由职员充当副科教师。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为了给主科争取更多的教学时间,一些农村学校将可用的时间都挤了出来,更别说每周好几节的副科了。但他们又不能明目张胆地取消这些学科,于是,课表上的这些学科依旧赫然在目,给人的感觉是学校上足了副科课时,以便应付教育主管部门的检查。结果是副科的教学时间被语、数、外这些主科瓜分殆尽,以牺牲副科为代价来增加主科的教学时间。


  临阵磨枪,突击教学。这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教育主管部门不统考只进行结业考试的学科,如生物、地理。对于这些学科,平时完全可以不管,临近考试了,教师安排一点时间给学生勾画一些重点知识,学生按照教师指定的内容去背。这种考试基本上由学校组织安排,因此,只要学生参加了考试一般就能结业。


  另一种情况是教育主管部门要统考这些学科,且成绩要计入升学总分,如政治、历史。有的是折合计分,有的是开卷考试,有的是作参考分对待,等等。于是,临阵磨枪、集中时间突击教学,成了许多学校和教师的惯用之法。


  造成副科尴尬处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在许多农村学校,连主科的专业教师都不齐备,更别提副科了。在副科不受重视的情况下,一些专业教师会选择转教别的学科,使得本就捉襟见肘的副科师资雪上加霜。


  同时,许多农村学校无法为这些学科添置教学设施,师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会受到影响。为此,我们在不利条件下要努力寻找让农村学校副科教学走出尴尬的办法。


  端正思想,强化管理。要从根本上改变副科教学的现状,首先要努力消除学科歧视。教育主管部门也要加强管理,督促学校开齐课程、上足课时,规范考试和考查,不论是考试科目还是考查科目,都可以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实施,并进行教学水平评价,避免副科教学被挤压的现象。


  加强培训,充实队伍。根据当前农村的教学现状,学校要尽可能地组建一支齐备的专职教师队伍。对于专业不完全合格的教师,通过在岗培训、学历培训等形式,支持他们的专业成长。学校也要不断引进教师,充实到这些学科的教学中去。


  完善评价,凸显地位。改变副科教学的尴尬境地,除了要转变领导和教师的观念、加强教育督导外,还必须完善现行的评价方案。在评价方案中,要让教师们的付出得到承认,让副科教师在评职、评优和晋级等方面拥有与主科教师同等的地位,凸显副科的价值,才有可能留住一批愿意从事这些学科教学的教师,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国教育报》2008年8月4日第7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