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马执斌:人教版历史必修
马执斌:再评《现代化与
石雄斌:简评人教版《古
许斌:“西方人文精神的
许斌:高中历史教科书编
郭富斌:历史教学要“眼
马执斌:传统的启发式教
朱志斌:19世纪以来的世
苟智斌:世界多极化趋势
孙生斌:三次科技革命与
最新热门    
 
马执斌:图画在初中历史教科书中的地位、功能及运用

时间:2009-10-18 17:25:17  来源:马执斌
 教材研究图画在初中历史教科书中的地位、功能及运用

马执斌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历史教科书每册有彩图30多幅,黑白图300幅左

右;平均每课有图画 10多幅。文字与图画所占版面的比例,大体相当。拿它跟80年代人民

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十年制初级中学 历史教科书相比,彩图增加了1倍多,黑白图增加

了4倍多。这说明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历史教科书在 表达方式上,已由过去以文字

为主、图画为辅向文字与图画相结合、图文并重的方向转变。新一代历史教科书 的这个转变,

要求我们重新认识图画在历史教科书中的地位和功能,重新研究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图画

去发 展学生的智能。

    一、在历史教科书中图画绝不是文字的附庸

    世界上许多民族的文字产生史都证明图画和文字是直系血亲,图画是文字的母亲。图画

在原始教育中的地 位比文字重要。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地方,人们先后发现

了不少岩画。它们大多是石器时代的 先民凿刻或涂绘在石壁上的。以1976年在中国内蒙古

自治区发现的阴山岩画为例,其主要内容有:部落征战、 狩猎场面、生殖崇拜、天神地祗、

星辰图像、穹庐毡帐、牲畜车辆、原始舞蹈、数码文字等,比较全面地反映 了中国古代北方

民族的经济生活、宗教信仰和科学文化。从教育史的角度看,这些岩画其实就是刻绘在石壁

上 的以图画为主体的最古老的历史教科书。

    我们的祖先迈进文明社会的门槛以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仍然非常重视图画在传授文

化知识中的作用。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是个古老的故事。

相传古时候,龙马驮图出现在黄河 上,神龟负书出现在洛水上。伏羲根据河图洛书,画成八

卦。这便是以后《周易》的来源。尽管这个传说故事 荒诞不经,但是它却反映了古人把图与

书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故称“图书”。然而,图与书,即图画与 文字,其功能不同,

魏晋时的数学家刘徽说,“析理以辞,解体用图”。所以,古人以图为经,以书为纠,“ 一经

一纬,相错而成”。我国先秦典籍大概是讲究图文并茂的。比如“《山海经》古有图”,流传过

程中图散 失了,后人又补绘。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山海经校注》有图画150幅。南宋史学家

郑樵在《图谱略》中讲过一个 故事,他说有人以“鲁三桓郑七穆族系”向唐代学者武平一求

教,武平一能够详细无遗地讲出来。当时人叹服 武平一深明《春秋》。可郑樵却指出:“平一

固熟于《春秋》,此非明《春秋》之效也,见《春秋》世族谱焉 !”这里所说的世族谱,就类

似我们新一代历史教科书图画中的一类图示。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两点启示:一点 是,作为我

国流传下来的第一部历史书和第一部历史教科书的《春秋》原有图谱;再一点是,《春秋》图

谱是 掌握《春秋》文字内容的有效工具。郑樵指出:“古之学者,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

书于右,索象于图,索 理于书。”这种把形象感知和抽象思维结合的治学要道,是符合认识

论的。

    东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整理图书。“刘氏之学,意在章句,故知有书而不知有图”。

他们废弃图画, 破坏了古代图书的完整性。郑樵叹惋:“图至约也,书至博也。即图而求易,

即书而求难”,“图既无传,书 复日多兹学者之难成也”。为了弥补无图的缺憾,尽管我们的

前人努力给一些古籍补图配画,但是图画已经沦 落为文字的附庸,被称为“插图”了。

    郑樵认为“世无图谱”是“歆向之罪”。表面上看是这样,而其内里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历

史原因。刘氏父 子整理图书所犯错误的思想根源在于迷信理智,轻视知觉,使思维与知觉脱

离。而产生这种错误思维的客观原 因又在于,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使用的文字也在发

展,文字发展的方向是跟图画的关系日益疏远,跟语 言的关系日益亲近;语言是思维的直接

现实;这样,人们就极容易跌进迷信理智,轻视知觉的泥坑。当代美国 著名的心理学家鲁道

夫·阿恩海姆抱怨:“时至今日,人们仍然还在把知觉和思维区分成两大互不联系的领域 ”。

“正是这种分裂,才引起了现代人的各种‘营养缺乏症’”,因为“我们的整个教育系统仍然

建立在对词 语和数字的研究上。只有在幼儿园中,儿童们的学习才是通过观看和制造某些美

的形状进行的,这无疑是通过 感知进行思维。然而一当孩子们踏进小学一年级,这种对感知

的训练便失去了在教育中应有的位置”。“由于 教育的主要精力放到学习语言和数学,它同艺

术的血缘关系就渐渐冷却和消失了”。

    上面,我们粗略地回顾了包括历史教科书在内的图书发展史,从中不难看出,图文并茂

的人教版新一代历 史教科书走出了“意在章句,故知有书而不知有图”的历史误区,重新架

设了感知与思维之间的桥梁。这就为 改变片面的注重理性、轻视感性的历史教育系统,初步

奠定了教材的基础。

    感知是认识真理的源泉和起点。视觉是人类认识活动中最有效的途径。心灵离开意象就

永远不能进行创造 性思维。从人类思维发展的历史看,原始人思维的本质特征是一种非概念

推理性的直观象征思维;文明人思维 不但保存着原始人思维的各种形式,如动作思维、直觉

思维、形象思维等,而且发展到概念推理的高度;人的 文明程度越高,运用概念进行抽象思

维的水平越高。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个体思维发展过程是人类整体思维 发展过程的缩影。

人在婴儿、幼儿、少年,甚至青少年时期,直观象征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图画在中小学教 科

书中很重要。这一点对中小学历史教科书尤为重要。因为历史都是往昔的陈迹,在现实世界

中不能重演。历 史知识这种过去性的特点,给教学双方都带来很大困难。如果老师能够运用

图画诱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去再造历史形象,引导学生神游历史的殿堂,感受往昔的

情境,那就为学生获取历史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开 辟了一条便捷之路。图画是直观的形象

的视觉教材,在历史教科书中,图画与文字相得益彰,同等重要,图画 绝不是文字的附庸。

这也是人教版新一代历史教科书不再称它们为“插图”的原因。

    二、历史教科书图画的种类及功能

    人教版历史教科书的图画,大致有以下几类:

    第一,历史文物图,如刻有“单于和亲,千秋万岁,安乐未央”字样的汉砖、北宋针灸

铜人、太平天国的 结婚证书、毛泽东和朱德挑粮用过的扁担等。

    第二,历史人物像,如孔子像、唐太宗像、孙中山像、李大钊石雕像等。

    第三,历史遗址图,如郑国渠遗址、鲜卑拓跋部发源地嗄仙洞遗址、圆明园遗址大水法

和远瀛观残迹、南 昌起义指挥部旧址等。

    第四,历史古迹图,如陕西黄帝陵、河北赵州桥、明代的长城等。

    第五,历史想象画,如牧野之城、莫高窟艺术及其创造者、谭嗣同殉难、董存瑞炸碉堡

等。

    第六,示意说明图,如: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地动仪震动示意图、北宋时期禁军人数

激增示意图、英国 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抗日地道战示意图等。

    第七,历史漫画图,如夏桀把人当坐骑、英国劫掠队、《时局图》、《快乐的聚宴呵!》等。

    第八,历史地图,如:春秋列国形势、元朝疆域、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百团大战形势、

深圳经济特区地理 位置等。

    历史教科书的图画有六种功能:

    第一,证明历史的功能。例如教科书说:“商朝的手工业达到较高水平。”同时配有几幅

图画——司母戊 方鼎体态的雄伟、四羊方尊造型的精美、妇好墓出土的象牙杯通体文饰的繁

缛和杯@①榫接的巧妙都提供了有 力的证据。历史文物图、历史遗址图和历史古迹图在这方

面的功能最突出。它们增强了历史教育的信度。

    第二,叙述历史的功能。例如教科书写了蔡伦总结劳动人民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用

树皮、破布、麻头 和旧鱼网作造纸原料,使纸的质量和产量都提高了。但教科书没有写造纸

的工艺过程,而是用《汉代造纸图》 表达出来。从图上我们可以形象地看到洗涤、切割、浸

沤、蒸煮、舂捣、漂洗、拌浆、制纸、脱水等造纸的工 序,从而了解蔡伦造纸术的工艺过程。

蔡伦造纸术如果用文字叙述就很复杂,不易弄懂,使用图画表达得很生 动、形象、简明。这

说明,文字能够叙述历史,图画也能够叙述历史,而且在一定的情况下,用图画叙述历史 还

有它的长处。历史想象图和历史漫画在这方面的功能比较突出。

    第三,解释历史的功能。例如宗法制度,用课文的有限文字很难解释清楚。教科书编者

设计了一幅《西周 宗法制度示意图》,用大树主干代表天子,支干代表诸侯,分枝代表大夫,

小杈代表士。这样就化无形为有形 ,把抽象的概念翻译成具体的形象,使学生对西周宗法制

度一目了然。示意说明图和历史地图都有这方面的功 能。

    第四,再造历史形象的功能。历史如江水,东流不复回。时过境迁,物毁人亡,先前的

整个历史形象已经 消失了,存留下来的至多不过是几行文字记录,一些零散遗物。见景生情,

睹物思人,是人类大脑的机能。所 以历史教科书中的图画能够成为使用者再造历史形象的中

介。一幅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彩色图,直接让人感 觉到秦国将士的威武和阵势的严肃,进

而神与物游,浮想联翩,在头脑里呈现出“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的历史画卷。

    第五,补充文字表述不足的功能。文字与图画都能表述历史,但它们表述的方式不同,

各有长短。人们说 人教版新一代历史教科书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应当包含两层意思:一层

是文字与图画表述同一历史内容时, 它们互相配合,相得益彰;另一层是文字与图画表述不

同历史内容时,它们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这里只谈图 画补充文字表述不足的功能。例如《中

国历史》第一册第1课《历史告诉我们什么?》中有“怎样计算年代?” 一目,课文主要介

绍的是公元纪年法。如果老师讲完了这个纪年法,问学生:“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写《史

记》,距现在多少年了?司马迁写《史记》用的是竹简,蔡伦于公元105年改进造纸术,两件

事相距多少年?” 恐怕许多学生答不对。因为公元纪年与具体计算历史事件相距的年代还不

完全一样。老师必须运用标有司马迁 开始写《史记》和蔡伦改进造纸术想象图的纪年图示,

教给学生计算具体历史事件年代的方法。再举一个例子 ,历史教科书介绍东汉名医华佗,说:

“他还创制一套医疗体操,名为‘五禽戏’,模仿五种禽兽动作,以强 健身体。”同时还配有

《导引图》。《导引图》出土于长沙马王堆汉墓,其绘制时间不晚于西汉初年,是迄今 为止我

考古发现中时代最早的医疗体操图谱。图上的单人运动形象有的学“猿呼”,有的学“鸟伸”,

还有 的学“熊经”。课文没有讲述医疗体操的渊源,由图画来补充。老师如果只讲华佗创制

医疗体操“五禽戏”, 而不讲《导引图》,就容易给学生造成一个误会,以为医疗体操是华佗

的发明创造。

    第六,拓宽历史知识画的功能。人教版新一代历史教科书编排了数量可观的图画,内容

丰富多彩。这些图 画载负着许多形象的历史信息,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历史知识面。我侄子是

个初中学生。有一天,他问我:“叔 叔,现在你们老谈版权,古人讲吗?”他拿出义务教育

《中国历史》第二册教科书,翻出《天工开物》封面图 ,指着右下角“千里必究”的四个小

字,说:“这是不是古人也讲版权呀?”

    人教社初级中学历史教科书“说明”中规定:带★号的图画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因

此教师必须讲解。 这类图画数量很少、绝大部分图画不带★号,不要求学生掌握,教师有选

择讲解的权利。但是教科书中那么多 图画,讲授选哪些,不选哪些,根据是什么?这是长期

困扰历史教师的一个难题。我想,弄清了历史教科书图 画的功能之后,可以提出几条意见,

供广大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参考。

    第一,能够印证重大历史事实的图画,应该选择运用;

    第二,能够解释重要的历史概念的图画,应该选择运用;

    第三,能够再造历史形象,为理解重大历史事件服务的图画,应该选择运用;

    第四,能够对课文内容作重要补充的图画,应该选择运用。

    三、运用图画发展学生智能的粗浅思考和体会

    人教版新一代历史教科书编篡的最大特点,是既注重知识的进化,又注重求知的方法。

它突出体现在作为 沟通知觉与思维的桥梁的视觉教材——图画的大量增加上。因此在历史教

学中如何运用图画发展学生的智能, 成为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智能是智力和能力的总称。智力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认识客观事物的稳固心理特点的综合。

它由观察力、记 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五种因素组成,是这五种因素的有机结合。

能力是保证人们成功地进行实际活 动的稳固心理特点的综合。它由组织能力、计划能力、实

际操作能力、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五种因素组成,是 这五种因素的有机结合。智力与知识相

关,能力与技能相关。知识与技能又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智力与能力 ,既有区别,又有联

系,但总处在一个完整的系统之中。学习的本质在于使思维器官与感觉器官结合,让认识 与

实践统一。因而在学习中,发展和培养智力的同时,也要发展和培养能力。

    认识始于观察。历史教科书的图画是为学生提供的观察材料。要运用图画发展学生的智

能,教师首先要教 会学生观察图画的一般方法。观察图画的一般方法不外乎以下几点:

    第一,观察图画要全面。一幅图画,尤其是繁复的图画,它的各个部位,各种形象或符

号,甚至各种颜色 都载负着不同的信息,各种信息彼此呼应,共同反映一个完整的历史事物。

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全面观察图画才 能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认识。

    第二,观察图画有重点。每幅图画都有自己的主题。画面的主要部位,集中深刻地反映

着主题。教师只有 教会学生的重点地观察图画,才能抓着它的主题,进而实现教育目标。

    第三,观察图画讲顺序。所谓“讲顺序”,就是依方位、按系统、有条理地观察。因为杂

乱无章地随意观 察,摄入头脑里的信息是糊涂的,不能形成清晰的形象,往往遗漏重要信息,

达不到观察的目的。

    第四,观察图画须细致。因为细致观察图画,不放过任何细节,才能提高观察的准确性、

深刻性。

    第五,观察图画得动脑。所谓“得动脑”,就是要求学生在观察图画时,要把从图画上得

到的信息,跟储 存在自己大脑里的相关信息联系起来,迅速地作出反映。这样做往往能获得

新收获。

    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视觉思维》一书中大声疾呼:“仅仅在口头上谈论如何重视视觉说

明图的运用是很 不够的,仅仅使用电影放映机或坐在电影厅里消遣上几个钟头,也不能解决

根本问题。在我看来,最紧要的是 把系统的视觉训练看作是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做好自己工

作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我们为了发展学生 的智能应该怎样运用图画对学生进行系

统的视觉训练呢?

    第一,“要让学生看到应该看到的东西”。历史教科书上编排的每一幅图画都有每一幅图

画的用途,都是 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的。因此教师必须理解编者安排每一幅图画的意图,从

而提高运用图画对学生进行视觉思 维训练的目的性。例如《金刚经》图画的运用,教师可以

先让学生观察图画右半部分,告诉学生这幅图画描绘 的是释迦牟尼给须菩提长老说法的情

景,再提醒学生注意画面的精美、线条的流畅,墨色的均匀,指出《金刚 经》的印刷技术已

经很成熟;然后让学生观察左边文字部分,文字的内容省略不谈,但是教师一定要把最后一 行

字:“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jiè@②为”,指给学生看,并告诉学生说:“咸通九年是公元

868年。”甚 至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计算一下,这件印刷品有“多大年纪”。这样做的目的是强

化学生对“《金刚经》是现存 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这个结论的理解

和记忆。最后,还要告诉学生,这件珍贵的文物 发现于敦煌石窟,1907年被外国殖民主义

者斯坦因盗走,现存英国伦敦博物馆。这有助于从正反两方面对学生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要让学生想到应当想到的东西”。教师应当借助教科书的图画,让学生张开想象

的翅膀,想到应 当想到的东西,完成认识上的飞跃。例如讲授商鞅变法,如果教师仅仅运用

废井田,开阡陌和奖励耕织的图画 来巩固商鞅变法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

用商朝冶铸青铜器示意图作比较。学生假使不会比较 或不知道从哪下手比较的话,教师启发

学生从三幅图画所反映的生产方式上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奴隶社 会奴隶在奴隶主的监

视、逼迫下,采取集体劳动的生产方式,奴隶没有生产积极性。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是以 家

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在封建社会初期,这种生产方式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 。这样,学生对商鞅变法的认识就深化了。比较法在运用图画发展学生智能

方面有普遍意义。

    第三,历史教科书中有些图画涵盖的历史知识比较多,教师可以在复习巩固的教学环节

中让学生按照图画 讲述。例如“山顶洞人的生活”这幅图画,画面上有起伏的山峦;有老者

用尖状器给兽牙和兽骨钻孔,供小孩 子穿起来制成装饰品;有妇女用针线缝制衣服;有少年

正看护火种;有成年男子背着猎物高兴而归;远处还有 人在收集采摘的食物。学生讲述这幅

图画,既可以巩固学过的历史知识,又可以全面地发展自己的智能。

    第四,让学生描摹历史教科书上的图画。教师布置这种作业,学生很有兴趣。描摹图画

直接训练了学生的 绘图技能,但这绝不是主要的目的。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描摹图画,把历

史形象牢固地刻印在大脑里,丰富大 脑的信息储存量。有人说大脑里有记忆仓库,从大脑的

记忆仓库提取信息应用于实际,如同从银行中存款取款 一样,既可以整存零取,又可以零存

整取,还有利息可得。大脑储存信息量的多少跟人的聪愚成正比。我曾经 让学生描摹过北京

人复原头像、筒车、曲辕犁等,都收到过很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