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蒲涛历史沙龙:必修专项
蒲涛:必修二选择专项训
秋水伊人:新课程改革的
蒲涛人:一份有价值的台
蒲涛人:新课程实施的困
郭可人:探究伏尔泰对英
蒲涛人:选修1第九单元
蒲涛人:抗日战争教学设
客家人:宁卖祖宗田不卖
犹太人:坚硬的族裔
最新热门    
 
蒲涛人:刍议高中历史教学理念和高三历史教学的对策

时间:2009-10-18 17:14:28  来源:蒲涛人
 

蒲涛人博客:http://blog.cersp.com/userlog17/35592/index.shtml

刍议高中历史教学理念和高三历史教学的对策

 

在当前日趋激烈的教学竞争中,我校连续多年保持教育质量的高位走强,结出了串串令人赏心悦目的丰硕成果。这主要取决于学校领导的精细化管理,得益于广大师生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操作方法。乘着学校前进的东风,我们的历史组也和蒲中一同成长,初步形成了具有蒲中特色的历史教学理念和方法,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初浅的归纳整理,以期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教学理念

1.有用的就是真理,简单的就是真理,能够提高教学效率的就是真理。

我们听过许多公开课、优课展示课、观摩课、示范课,不少课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活跃了我们的思维,激发了我们的热情,让我们受益匪浅。但其中也不乏鱼目混珠之作:有的教学内容铺天盖地,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有的哗众取宠,娇柔做作,其教学风格令人作呕;有的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热烈,教师在重演历史的动人画卷,学生激情澎湃,听课者也倍受感染——但事实上,他们花了三四周时间才打造出这样一堂“好课”,教学成本也未免太高了些!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其实,历史教学和其他课程教学一样,它们所承担的无非都是教学生学,让学生学会,让学生会学。我们是现实主义者,说得透彻点,我们是实用主义者,又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者,我们鄙视教学中的花拳秀腿,高耗低效;我们更摒弃那种心浮气躁的教学风格。一个不算难的教学内容为什么要作那么许多铺垫,兜那么许多圈子,添加那么许多无效信息呢?在我们看来,庸者把简单的问题讲复杂了,而智者则是把复杂的问题讲简单了。我们是务实型的教师,我们要培养的是社会所需的务实型的人才。事实上,能一贯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能一贯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我们的目标是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即师生以愉悦的心态投入教学,一本备课笔记、一支粉笔也能够使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最大化——这就是真理。

2.战术上允许有错误,但战略上一定要正确。战术的错误只会招致暂时的困顿,稍作调整变动就可以走出误区,如不及时调整只会影响少数人顶多是一批人。但战略的错误如不能及时纠正,必将招致全局的失败,甚至会影响一代人,危及一个国家。

学历史的人都知道,三国时期的蜀汉是一个小国,民少力弱,当时的战略理当东联孙吴,北拒曹魏(可派出姜维那样的大将扼守关隘),休养生息,积聚力量。但诸葛亮作为一个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虽然运筹帷幄,神机妙算,能决胜于千里之外,却也犯了一个极大的战略错误,不顾蜀汉的国小力弱的实际,采取以攻为守的战略,让蜀军主力倾巢出动,六出祁山,劳民伤财,使国力更加贫弱,致使蜀汉很快走向灭亡。不能说北伐过程中蜀汉将士在战场上不够英勇,也不能说诸葛亮在战术上犯了许多错误打的胜仗不多,但在总体战略完全错误的前提下,纵使打了一千个胜仗与国家总体目标(巩固蜀汉,打败曹魏)又有何补?在总体战略错误前提下不断取得的战役胜利,只会使决策者固守错误的战略,从而加速决策者和全局的失败;而在同一前提下战役的失败倒会促使决策者进行深层次的战略反思,作出重大调整,从而促成整个战局重现生机。

由此可见,在许多情况下,奇招未必就是妙招,常招未必就是拙招;符合客观实际的招术便是“妙招”,违背实际的奇招便是败招。

我们至今仍然记得,在2001—2002年,中国社会和许多媒体针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一些弊端而对历史上的教学理念大加鞭挞,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如“素质教育”、“创新思维”、“减轻学生负担”。好像少布置甚至不布置学生作业便是减轻学生负担,少上甚至不上文化课而多搞社会调查和不着边际的“讲座”才算是素质教育。面对一哄而起的“放羊式”教学和即将实施的“大综合”高考模式,我校决策层顶住了外来的浮夸风,拒绝了盲动主义倾向,大力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教育的精华,针对本地区民众对学校教育的厚望,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提出“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口号,树立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即挑战与机遇并存,“减负”是减学生负担过重的部分;给学生以一定的压力体验是必须的。进而作出了“尽早进行‘大综合’研究,找准路子,分科作战,适度综合”的战略决策,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智慧,群策群力,最终创造出高考“大综合”超出如中10多分的优异成绩。

3.“力争第一”是我们全组同仁永恒的目标和话题。在蒲中历史组的“字典”中,永远只有“第一”这个词,哪怕教育的对象是顽石,我们也要把它雕刻成艺术品。

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高校开始扩招以来,学生上大学已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但教育领域的校际竞争并不因此减弱,反而愈加白热化了。面临新的竞争环境,如何才能把我们学校做大做强,这是摆在全体蒲中人面前的一个尖锐的课题,我校领导及时提出了“学校教育的重心是锻造精品”的战略决策,要求老师们摒弃传统的“精英”教育理念(在这一观念指引下,只有少数学生才能成才,大多数学生却成为这种观念的失败者或牺牲品),尽快树立“精品”教育理念——我们所有的教育对象都能成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能成为精品,部分人能成为极品。

既然我们的教学要面对全体,那么我们的眼光就应下移,下移到学习队伍的最后头。选修文科的学生大多是中考的低分学生和经过高一“过滤”后的“后进分子”,这就注定了我们历史老师将长时期地和这些后进生打交道,我们无法回避、推托和嫌弃,我们不仅要教,而且还要把他们教好。即便他们是“顽石”,我们也要尽最大的努力去“点石成金”。因为我们深知,提高后进生是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快捷途径和最有效措施。

4.教学是“教师引导下的学”,在“教师引导下的学”中,“学”是主体,其它都是限定语。教的目的是学,教师的任务是

 让学生学、学会、会学。教替代不了学,它服务于学。教的效果也是通过学的效果体现出来的。

在教学过程中,真正的演员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只起导演作用,其主要职责是如何把“演员”组织起来,让他们全身心地进入角色,打造出一流的影视精品。因此,教师个性的过分张扬必然会制约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学生绝对崇拜某位老师,他就绝对不能超越这位老师。另一方面,教学手段的过于复杂和变换得过于频繁,也势必会让学生无所适从。

在许多教师评课时,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本堂课完成了教学任务”。笔者认为,言者所说的大多指老师完成了“教”的任务,至于“学”的任务完成与否尚是一个未知数,因为至今还很少有听课者当堂课命题考查参与公开课学生的学习情况。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牢牢抓住“学”这个主旋律,淡化任务意识,强调学的目标意识,把“学”落到实处。说到底,评价一堂好课,关键不在于教学手段怎样先进,老师讲授了多少内容,而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培养了哪方面的能力。

5.课本即教学的“根本”,牢牢抓住了课本也就抓住了胜利的关键,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二、主要任务与目标

1.树立崇高的师德观,增强危机意识、进取意识和服务意识,为全组老师业务素质的全面提高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

2.着力研究教材教法,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与学特别是学的效率,力争各年级历史成绩在各级大考中居全市第一。

本组同仁要帮助、指导学生掌握好历史基本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和思维方法,提高他们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让“历史是我最喜爱的学科之一”成为全体学生的共识。目标和任务具体安排如下:

高一年级:致力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注重夯实基础; 强化过程教学和方法的推导,注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为确保历史选修班的生源和历史组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高二年级选修班:①要强化时段特征研究,形成相对完善的历史单元复习新体系;②增强学生用时段特征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③狠抓主观题的解题研究,形成较好的主观题解题方法;④科学区分和狠抓A级知识(课程标准)和B级知识(重要历史概念),注重C级知识(课文子目)的把握,兼顾D级知识的运用,迅速建立起具有蒲中特色的历史新课程教与学的体系;⑤加强学生历史逻辑思维品德的培养,为高三年级跨越式发展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高三年级:①采取“偷跑”战术,加快教学进度;②注意理清历史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让学生在事件的把握过程中分析,进而得出历史性结论;③加大加强综合复习的力度;④在历史小专题复习、学生的应试心理、应试技巧特别是教师的应试心理和技巧上多下功夫,力争高考再创佳绩;⑤针对博爱直升班“弱势群体”,任课教师要多做“心”上的工作,让他们在正确的轨道上真正地“动”起来,进而提高他们“动”的速度和效率,切忌简单化、陈式化。致力夯实基础,适当提高能力,使优生更优,中等生和后进生再上新台阶。

 

 三、主要措施

1、树立崇高的师德观,牢固建立“组兴我荣,组衰我耻”的思想观念。本组同仁本着“坦诚务实,推心置腹”的精神,及时交换教学信息,交流教学体会,互帮互学,共同促进,使个人的真知灼见成为全组成员的共识,促使本组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2、健全完善教研组业务活动机制,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为主要任务和目标的实施提供组织上和业务上的保障。

⑴建立和推行以教研组长牵头协调、组内成员个人申报并负责实施、全体同仁协助完善的整体运行的教学科研活动的新机制。

⑵扎实搞好两周一次的业务学习活动。每次活动围绕一个专题进行讨论,与会成员应直抒己见,共同切磋相互争鸣。学习研讨的内容包括:①交流教学心得,②自评互评教程,③解决疑难杂症,④清晰教学思路,⑤完善科研成果等等。活动①要有针对性,②次数要保证,③活动要有纪录,④结束活动要有总结。整个活动要务实务精务效,特别强调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切忌假、大、空,做表面文章,一哄而起又一哄而散。

⑶为了提高两周一次的业务活动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要求:①每次活动结束时必须确立下一次活动的专题及其相应的主持人(负责人);②专题活动负责人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出具书面材料,人手一份,供大家讨论、切磋、丰富、完善;③其他同仁亦应为该专题作必要的思考并形成文字材料,供届时研讨之用。

3、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工作,推动新教师的迅速成长。通过新老教师的传帮带和新教师之间的互动活动,实现整个教研组的最优化组合和良性循环,力争使年轻教师一年内合格,三至五年成为我校的把关教师,以增强本组发展的后劲。

4、加强劳动纪律,履行教师职责。教研组将配合学校行政搞好每周一次的备课笔记检查等工作。

  

四、高三历史教学的策略

1.放下教师的架子,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准历史教学的起点。

学生刚进入高二,班级的学习氛围一下子浓烈起来。升学的压力使得学生的心理负担成倍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首先要考虑的不是如何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进行说教,教导他们该想该做什么,禁止说禁止做什么,或是给学生定目标、压担子。而是放下架子,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切身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他们拥有了什么?还缺少什么?切身感受他们的需求,过去的任课老师(不仅是历史老师)在教学中的优点有哪些?学生喜欢怎样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手段,不欢迎什么样的教学风格和手段?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有哪些?通过师生个别交流,我们了解到学生的学习品质(包括行为品质和心理品质),甚至能了解到一些影响学生学习的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在收集到以上信息的基础上,我们才开始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形成对全班学生的整体教学思路以及对某个学生的个体教学思路。并在以后教学中及时反馈学生信息,根据学情和教情,适时调整计划和操作流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2.浅化活化知识,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以减轻学生参与教学的负担。

高中毕业班学生主要学科有五门,在学习中碰到太多太杂的知识,无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是概念的,还是原理的。如果我们也将历史讲得过于理性化、阵式化,学生听起来必然是晦涩难懂,索然无味,非常吃力而又不易把握。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力图把艰深的知识浅显化,理性的概念活现化,也就是把复杂的问题讲简单,把简单的问题浅化为学生的“当然知识”即常识。

3.大胆取舍,精编精练,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近几年江苏的历史高考试题已克服了偏难偏繁偏怪的弊端,具有“四不”的特点,即不出新,不出彩,不超纲,不出错。其命题风格比较平实,命题走向稳中有变。很显然,高考的指向性非常明显,也很容易把握。因此,执教者在洞悉《考试大纲》的前提下,仔细揣摩命题者的意图,紧扣近几年高考命题的走向,对教学内容大胆取舍,去粗存精,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于训练,我们历来主张精选精编精练,不赞同搞题海战术。入选我们的试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我们自己必须做过一遍;第二,必须是我们一次性做对的,有疑义或自己懵对的则不选;第三,对于材料解析题或问答题,必须是我们有70%以上把握的;第四,问题的设计确实别开生面,独树一帜,具有启发性的;第五,学生错误率较高又不得不掌握的题目。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每一次训练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

4.重视讲评,注重推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套路。

每次练习,有练则有阅,有阅则有评。从教学效果看,有练不阅等于不练,有阅不评等于不阅。每次练习后,我们总是对错误率较高的误选项进行仔细地推敲,摸清学生错误的思维轨迹,找准导致错误的原因,在评讲课上及时加以引导和纠正。在主观题的讲评中,侧重强调对答题的规范性和完整性;对特别的错误则附加评语以示警戒。

教育学告诉我们,教的目的有三个层面:第一教是为了教懂、教会;第二教是为了不教,第三教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这就使得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就事论事,而应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解题套路。譬如分析某件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往往从内因上找,评价某个历史人物不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述,更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在解答材料解析题时,我们要求学生用以下的套路解题:第一,先看材料出处,大致断定材料反映什么时期哪一方面的内容;第二,再审问题,列出问题要点;第三,带着问题审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将相关有效信息列在相关问题之后;第四,问题中有“根据材料”的,答案从材料中得出;“结合材料”的答案从材料和我们所学知识中求得——用这样的解题套路看起来比较机械呆板,实则省时、省力,学生往往材料只需看一遍就大功告成。

5.分层教学、分类推进,沟通教与学的情感

教学目标可分解为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和发展目标三个层面。基本目标是指全体学生可以掌握和识记、理解、简单运用和分析浅显的部分;中层目标是指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比较复杂的部分;发展目标是指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掌握复杂分析以及综合运用部分,是对大纲范围的拓宽和教材内容的加深。在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客观地把握好所教学生所处的层次。针对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上提出不同层次问题,却给予了相同层次的关爱。无论是提优还是补差,我们都伴之以相适应的感情工作,不断给予鼓励与支持。我们从不吝惜自己的表扬。我们和成绩优异的同学握手,向他表示祝贺;对学困生我常常拍拍他的肩膀:“一次失败没有什么,今后再好好干,下次定能成功。”我们之所以要这样做,不仅因为学困生需要更多的“偏爱”,需要更多的关心与帮助,更因为提高班级均分的最佳最简捷的途径是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实践证明了这一点,在往年高考中,我校的历史不及格率都控制在5%以下,应该说,这些学困生也为我校历史成绩的提高作出了贡献。

 

六、关于对后进生的两点具体做法

1.班务工作中在处理与后进生的关系时,坚持“严而不过格,松而不懈怠,亲而不过密,放而不抛弃”的原则。

2.采取低起点、高落脚点的战术。由于后进生在学业基础、学习品德、思维习惯、心理品质、解题套路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住“准”字,这里的准不仅指设问的问题要准确,具有明确的指向性,还指提问的对象要有明确的针对性,针对后进生只能提问一些比较明了的基础性知识和能力要求较低的问题,这就是“低起点”,但对后进生的要求上要高,强调他们在学习中的目标意识和到位意识,让他们天天有目标,课课(包括早晚读、晚自修)有目标,教师狠抓检查落实。学生成绩提高幅度与教师检查力度的大小成正比。抓不到位的人、抓不到位的事、纠正做错的题就是“到位”。让后进生尽最大能力达到他们可以达到的能力水平这就是“高落脚点”。不要用“我已讲授过”来安慰自己和应付领导,也不要用“我已多次讲过,你们为何还不会”来责备学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