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蒲涛历史沙龙:必修专项
蒲涛:必修二选择专项训
秋水伊人:新课程改革的
蒲涛人:刍议高中历史教
蒲涛人:新课程实施的困
郭可人:探究伏尔泰对英
蒲涛人:选修1第九单元
蒲涛人:抗日战争教学设
客家人:宁卖祖宗田不卖
犹太人:坚硬的族裔
最新热门    
 
蒲涛人:一份有价值的台湾中学历史研究报告

时间:2009-10-18 17:14:28  来源:诸葛众
 

蒲涛人博客:http://blog.cersp.com/userlog17/35592/index.shtml

 

国立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暑期中学教师进修班

清华第三届「历史教学实验」研讨会

传统与新式历史教学法的实验

以国一「认识台湾历史篇」为例

杨雅雯           李秋珠          黄章宏

  台北市三民国中   台南市安平国中   国立玉井工商

       87441           87401         87402

一、         动机与目的

在教育心理学中,最简单的教学模式是:教学目标→起点行为→教学活动→教学评鉴。教学目标在教科书中的编辑大意及教师手册会说明。教学活动及教学评鉴在许多教学理论的书中都会详细介绍,但是起点行为却较少论及。传统的教学几乎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纯扮演被动接收角色,因此教学完全是单向式进行。现今的教学理论,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因此,我们教学实验的动机,是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增添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我们的目的,是要探讨学生的起点行为,并且了解学生对不同教学方式的接受度,以作为往后改进教学方式的参考。

二、         实验对象

    在构思这项教学实验时,就曾思考过用那一年级的学生来担任较合适。因为只有任教一、三年级,而三年级要面临基本学力测验,除了赶进度外,还要复习,较无时间做教学实验,因此选择一年级作为实验对象,以本校(北市三民国中)112班为实验组,114班与116班为对照组进行实验。

三、          前测(起点行为)内容纲要

1. 学生的历史知识来源【第1题】

2. 历史科在学生科目喜好度的排名【第2.3.4.5题】

3. 学生对「历史」二字的定义【第6题】

4. 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态度【第7题】

5.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评价【第8.9题】

6. 学生期望的上课方式【第10.11题】

7. 学生对不同历史解释的看法【第12.13.14.15题】

四、         实施日期:前测于8911月施测,后测于905月施测。

五、         前测结果

()你在日常生活中,从那里得到历史知识?

  项目

班级

教科书

父母

同学

书籍

报纸

杂志

电视

网络

自然

其它

共计

112

27

10

7

20

7

7

15

6

11

7

29

114

23

5

12

20

11

6

13

12

14

4

24

116

24

12

5

21

16

10

22

14

12

3

28

书籍:112~三国演义、三国志、孙叔叔说历史故事、历史故事全集、中国古代

历史。

       114~历史人物、历史集、三国英雄传、三国演义、台湾史概说、孙叔叔

说历史故事、三国志、从漫画看历史。

     116~吴姊姊说历史故事、史记、三国演义、项刘记、岳飞传、孙叔叔说

            历史故事、资治通鉴、三国志、上下五千年、金庸小说、史记、认

识台湾、历史大全。

报纸:112~国语周刊、中国时报漫画版。

       114~自由时报、联合报

       116~自由时报、中国时报、联合报、民生报。

杂志:112~牛顿。

       114~钱柜、大地。

       116~未写

电视:112~三国演义、大陆寻奇、历史大全集、国家地理频道。

       114~雍正王朝

       116~Discovery,新闻,还珠格格,三国志,康熙皇帝,世界非常奇妙,

            雍正大帝,宰相刘罗锅,鹿鼎记,大陆寻奇,雍正王朝,土地公。

网络:112~蕃薯藤,奇摩。

       114~满清十三帝研究院。

       116~奇摩,故宫网站,鸦片战争

百科:112~中华儿童百科全书、世界儿童百科全书、历史百科全书。

       114~中国历代皇帝、幼狮百科全书、汉声小百科、中国历史文化。

       116~牛顿、小百科、十全大百科

其它:112~博物馆、启蒙文学

       114~同学剪贴报告、漫画、电玩游戏、如:射鵰英雄传、三国志。

       116~老师讲解、计算机游戏、电视游乐器。

()历史科在学生科目喜好度的排名

  名次

班级

1

2

3

4

5

6

7

8

共计

112

1

7

10

3

2

2

3

1

29

114

1

3

8

7

1

4

0

0

24

116

3

4

10

4

5

1

1

0

28

排在13名之因:

112~喜欢这类书刊;喜欢历史故事;事迹令人向往;喜欢听故事;老师常会说

     故事;可以得知以前发生的事;认识以前的古迹;知道古时人的生活方式;

     很好玩、有趣;许多故事令人好奇;可以认识古代人物、可以得高分。

114~觉得每当了解了一课,对历史便增加了许多兴趣;不会太难;成绩比较好;

     可以知道什么时候发生什么事,知道豪杰有谁;读过很多历史书,像说故

     事般有趣;可以效法前人;很生动;很好背,也很好玩;小时候对历史有

     很大的兴趣;不懂的都会教到懂。

116~可以了解祖先所做的种种事情;考得不错;好背;老师上课很轻松;历史

     记录了很多故事,我都很想知道;对古代各种事情有兴趣;背的不是很多;

     读历史犹如读小说,很快地记起来;有背就有分;老师不会因考得烂而骂

     人。

() 你认为「历史」是什么?

 112~从以前到现在发生的事,把它记录下来;记录全世界发生的事,对现在有

      什么影响;帮助我们探讨每个东西最根本的来源;记录一种文化的过去及

      它所含的芸术和美;从有记录开始,流传下来的大事;古代留下来的东西;

      是一种不错的东西,而且很好学。

 114~宇宙万物各地时间的见证;古代所发生的事,有好也有坏;古人留下的遗

      迹;说明以前人物有那些,他们为什么要那样做;很重要的一些事;记载

      人物或事迹的史料;让我们知道以前的国家多烦乱,和更懂伟大人物;背起来很复杂;从古代到科技的世界。

 116~以前值得记下的事;以前人类生活所发生的种种事物;记录某个时期所发

      生的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变化而成;有很多故事;从古代到今天,各个王

      朝所发生的种种事件,和各个君王的活动;过去所发生的,有记载的,有

      根据的事;古代的东西;古代发生的好事与坏事;从古代至近代的演变; 很

      好的课程。

() 你认为如何才能学好历史?

 112~常阅读关于历史的课外读物;多去参观一些地方;培养好奇心,探讨历史

      事迹;上课专心听,回家复习;想象成一本故事书,有趣,悲哀;老师用

      讲故事方式教学;死背;去了解并多看一些将以前的事改编成更好玩的书;

      看电视;看图认识;从日常生活中多接触;轻松的态度;用有趣的心态去

      读。

 114~死背;多阅读历史书籍;要有兴趣;用功;上课专心;回家复习;了解事

情的主因,并背好年代;要喜欢历史;用心读,并了解内容的一切;把课

文意思看懂;不要死背,用轻松心情读。

 116~深入了解它,背好它;多看、多听、多学、多说、多背、多问;用功读书;

要有兴趣;不要排斥它,有空时上图书馆查数据;记起大意,再背细节,

便倒背如流;跟其它科融合;上课用心,回家复习。

() 从广义来说,举凡宇宙间一切过去的现象,都是历史。从狭义来说,历史为人事之纪录,研究人类过去一切活动的状态,即是历史。根据这些历史的定义,你认为学历史是否有用?

  项目

班级

有  用

无                                   用

112

28

1(在日常生活没什么用)

114

23

1(知道以前的事做什么?)

116

23

5(人要活在现在,不是活在过去;人要向前看「不能只

 是不停回顾过去;以前的事对我们生活没什么影响;平

常完全用不到)

() 你认为老师运用什么教学方式,可以使历史课有趣?

 项目

讲述法

问题讨论

看影片

表演

112

5

0

15

10

114

1

3

8

14

116

7

1

16

6

 112~讲课本没提到的故事,使内容丰富;说故事;说出其中的重点;一问一答

      的方式;看影片;表演;幽默风趣;联想、譬喻、拟人;画图;搞笑;叫

   同学作报告;上台讲说。

 114~讲述生动;加入一些有关历史的笑话;每次上课方式不一定要相同,可以

今天表演,明天看影片;讲成故事一样;演戏;讨论一些不是课本里的事

情和其它人的事迹;多补一些课外知识;很轻松,但不随便;活泼,和劲

爆出乎意料的幻灯片;多提问题。

 116~看影片;讨论问题;玩历史游戏,让我们去背;上课活泼;多讲故事;演

   戏;讲述生动;开玩笑;对我们严厉一点;补充当时发生的趣事。

() 「假如两个历史家读的是相同的东西,他们又都不会说谎,他们各写出来的东西就不会出现显著的不同。」这段话你同意吗?

 项目

同意

不同意

112

8

21

114

0

24

116

4

24

  同意理由:

112~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是个事实,因此不大会出现不同的地方;历史

   很固定,这样才不会有好几种说法;因为他们谈的都是相同的事情。

116~因为看的是同样东西,写出来的差异应较小;历史不会说谎。

不同意理由:

112~每个人有自己想法,或加想象力进去;每个人所着重的地方不同;个

     人有个人感受;观点不同;每个人观察力及想象力都不同;有可能因

     别人的意见,又添加些故事。

114~我们不能回到过去证实历史;每个人对历史看法不同;表达方法不同,

     也可能加入别的东西;记录的事迹不太一样,会有些差异;每个人思

     想未必相同;所记载的东西,本来就会有误。

116~每个人观察方向不同;历史变化很大;经过那么多年,难免一人传一

     人,传到现在当然有所不同;有可能加入自己偏见;因为历史无法判

     定;会受外力影响;用自己的话来写就会不同;因为有些是传说。

  (八)历史家会对同一件事情写出不同的故事,你认为主要理由是因为:(只选一项)

 项目

1

2

3

4

5

6

112

2

6

15

2

6

0

114

1

6

9

3

5

4

116

4

1

9

0

8

0

 

  () 历史里发生的是真的,而且只以一种情况发生,所以关于荷兰人在台湾的事迹就只能有一个正确的故事。

 项目

同意

不同意

112

13

16

114

8

16

116

8

20

同意理由:

 112~有再多假设,到最后只能有一项成立;真相只有一个;一个正确的故事比

      较好知道;经过查证也有证据;有古迹为证,有资料。

 114~写了就写了,也没有差别;有古迹见证;这是有根据的,不会错的;真相

      永远只有一个;不可乱编。

 116~荷兰人有留下史迹;因为有关历史的任何一项报告,里面记的东西都一样;

      一件事情是没有两种过程和结果的;才不会误导读者,使读者疑惑谁对谁

      错,去找答案,费时费力;曾经出现过,所以不可能有另一种可能。

不同意理由:

 112~有些历史是当时的人都不知道,是到后来才知道;个人所看到的都不同;

      故事可随著作者创意作改变;后来发现一些新物品;各有意见;不一定谁

      能知道真正的事,而且人不一定要什么都了解,有想象空间不是很好吗?

      荷兰人可能有更多的事迹埋在地底下,我们还不知道而已;可能还有一些

      小的事物,没有记在书上;有可能是假的数据;因为这件事是发生在以前

      ,又流传那么久,往往会有漏掉或是用猜测的。

 114~可能有些地方没记到;说不定其中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时代很久,流传下

      来的事迹不一定完全正确;因为他们有些不同想法,且秘密进行,可惜没

      达成就被瓦解;如果每个历史学家想法不同,可使我们更想要学习历史,

是否真假;每个国家的想法都有所不同,以前历史的真实情况,不一定和

我们说的相同;每个人叙述历史的方式都不一样。

 116~每个人所知道的事不一定一样;想法不同;没有人知道过去;有可能有我

们不知的;写历史的人可能加油添醋,或许还加入偏见;没有真正的证

据;可以自由发挥,不一定要受限制;留下的东西可以证明;或许是历

史家推测错误。

 

 

 

六、         前测(起点行为)分析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共81人,得知下列结果

1. 学生的历史知识来源【第一题】:依序是教科书、书籍、电视、百科、报纸、网络、父母、同学、杂志、其它。显示教科书重要性。

2. 历史科在学生心目中的排名【第2、3、4、5题】:大多集中在2、3、4名,表示学生对历史甚有兴趣。

3. 学生对历史二字的定义【第6题】:皆属于「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

4. 学生学历史的态度【第7题】:多数学生认为要死背,表示学生尚未有过历史思维的训练。

5.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评价【第8、9题】:有9%学生认为没有用。表示大多数人认为历史还是有用的。

6. 学生期望的上课方式【10、11题】:依序是看影片、表演、讲述法、问题讨论。表示学生喜欢生动不同的方式。

7. 学生对不同历史解释的看法【12、13、14、15题】:多数学生都同意历史可以有不同的解释。

七、         教学实验设计

    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差,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有看没有懂,二是没有耐心去看。学习是循序渐进的,我们希望在一年级时培养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不再以教科书为唯一的知识来源。此外,我们并没有针对某些课程作特殊的设计,而是尽量在大部分的课程中,适时安排活动。因此以国一认识台湾历史篇为主,在上、下学期中于112班上课时用五种方式进行教学:1.提出问题,引发动机与思考方向。2.发补充讲义当场阅读,回答问题或发表意见。3.将学生分组,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自行设计演戏台词,并上台表演。4.用手提电脑进行Power Point教学。5.作业:实验组与对照组皆相同。上学期是要求学生,每个章节自己写十个重点,于每次段考时交老师批阅。下学期是印发四篇文章要求学生自己画重点,并挑其中一篇写心得;或是访问长辈,写访问纪录。

▲作业的四篇文章:1.坐娃娃车的医生们(台湾念真情,麦田出版社)

                  2.第一位政治社会运动家–蒋渭水(台湾第一,时报出版社)

                  3.伊能嘉矩来台进行史地民情研究(台湾史100件大事,玉山社出版)

                  4.后藤新平奠基殖民地建设(台湾史100件大事,玉山社出版)                                                                                                                                                                                                                                                           

八、         后测内容纲要

1. 对不同作业的接受度【第1题】

2. 对不同教学方式的接受度【第2题】

3. 新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思考是否有帮助【第3.4.5.7.8.9.10

4. 新教学方式对学生在采用研究方法上是否有帮助【第6题】

5. 新教学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态度上是否有帮助【第11题】

九、         后测结果

(一)本学期作业形式与上学期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学期

班级

112

15

15

114

10

15

116

9

20

 

 

112共30份

114共26份,认为都不好有1份(应该叫我们去查人物的报告)

116共27份,2份复选
理由:

112(上学期):可以掌握重点;分数较高;写重点可以加深印象,帮助考试;比较简单;不费时间。

112(下学期):更有弹性和发挥空间,不喜欢抄笔记;比较有多元感觉;有两种作业,可依自己喜好选择;功课虽少,但学习效率高;分数比较高;多看些文章,更能增加知识;比较有收获。

114(上学期):可以顺便复习;较轻松;比较不会想破脑;可增加记忆;不用太多思考;我上学期比较认真。

114(下学期):比较简单;有时间可以准备;从文章中得到心得,并思考过,并非只是抄而已;可以自己发挥;学到的东西较多;上学期写到手快掉了,这学期较有趣味;能展现自己的心理;能阅读许多文章,也令人有仿效对象。

116(上学期):两种都不错;比较好写;比较简单;不用思考。

116(下学期):好玩;不用写很多;不用抄重点,感觉比较活;除了课本外,还可了解相关资料;能触类旁通,比较详细;可以多了解以前人的生活,抄重点很无聊,写心得可以说心中所想的;让我们认识更多对台湾有贡献的人;可以发挥个人创意;比较难,写的时间比较长

(二)你认为这学期的上课方法,是否有助于对历史人物,事件的了解?为什么?

    选项

班级

112

27

3

114

20

5

116

22

5

 

 

 

  114认为都一样1人


理由:

  112(有):老师上课会说有关于书中人物的故事;老师说得很深入,很白话;用比较活泼的故事印象深刻;老师不照课本念;还有补充课本没有的;讲得很彻底,简单明了;有发补充让我们可回家看。

  112(无):跟历史人物、事件没关系

  114(有):容易打成一团,也会增加知识;较容易了解内容;老师说了很多有关事件、人物的故事,印象深刻;讲得较深入;可以了解那人物的性格,处事方法等;老师会另外补充重点;上课生动有趣,会想听,对人物事件就更了解;好像在说故事,轻松又有趣;浅显易懂。

  114(无):只上课本内容;不喜欢台湾的历史人物事件;上课不说重点;没教人物只有历史。

  116(有):很有趣;老师有另外说明;不管是什么上课方式都没差别,只要专心,都能理解。

  116(无):有时有用,有时无用;我背不起许多重点;上课呆板,像念经。

(三)配合题:请阅读下列数据,并选出数据出处。配合题

   答对人数

班级

1

2

3

4

全对

112

29

29

28

29

28

114

17

18

17

18

16

116

18

18

18

17

13

 

 

 

114全错5人

 

(四)【某政府颁布「矿业规则」「糖业规则」、「樟脑及樟脑油专卖及制造规则」、「土地调查规则」等,发生许多权利问题,造成矿工失业,台人樟脑被侵占、土地被兼并等等问题,因此反抗行动中,不乏矿工、樟脑工、茶工、农民等份子】从这段文字中,下列解释何者正确?A.某政府是指清朝  B.这是描写郭怀一抗荷事件的原因  C.反抗行动与经济情形有关  D.这是描写二二八事件的背景

   人数

班级

A

B

C

D

112

0

0

30

0

114

1

3

19

3

116

6

2

15

4

 

 

全对

 

(五)承上题,请写出你选择的理由

  112(选C的):有人反抗,应该是日治时期;矿工失业,樟脑被侵占,是经济问题;农工团体在日治时期反抗最多;用猜的;经济发生问题,才会有反抗行动。

  116(选A的):真直觉;清朝对台湾有很多不平等的事;清朝管理不当。

  116(选B的):由课本得知;好像是。

  116(选C的):经济不景气,物价飞涨,有人会反抗;猜的;买卖关于经济;直觉;从矿工失业,樟脑被侵占得知。

  116(选D的):不可能是其它三项;用猜的;比像像;因初期国民政府不平等对待台民。

 114(选A的):不知道。

  114(选B的):凭感觉。

  114(选C的):矿工失业和经济有关;失业二字;因为描述的规则,都是在说经济方面的事;猜的;用删去法;矿、樟脑、菜都和经济有关;经济情形有问题,才会有反抗事件。

  114(选D的):凭感觉;猜的。

(六)有人想对「雾社事件」做深入研究,以下的方法,你认为哪两个是最好的?请在选项后写出选或不选的理由

   选项

班级

A

B

C

D

112

19

24

14

7

114

10

20

12

14

116

8

23

7

13

 

 

 

 

 

理由:

  112(选A的):可多方面比较,去芜存菁;学者整理出来,比较客观;比较正确。

  112(不选A):概要并非深入;花时间;不一定找得到完整数据;有些不同,无法比较;太多,太麻烦。

 112(选B的):用计算机既深入又很快;较客观;记载较详细。

 112(不选B):计算机查不到;有些可能是编的。

 112(选C的):不太可能错误;它是记载当时的事情,数据详尽完全;可了解日本人是如何处理。

 112(不选C):麻烦;无关;那是日本人自己认为,会不诚实。

 112(选D的):易了解;一举两得;比较深刻。

 112(不选D的):没看过;不一定正确

  114(选A的):选集精华加以利用;较能找出其不对点;可以完整知道;这样比较认真;文字记载是历史的最好证明;较客观;概要较少字;资料多。

 114(不选A):麻烦;太慢了;这样无法查出最正确的说法;浪费时间;数据可能略少;不知信那本。

 114(选B的):可找到较多数据;看别人的想法有帮助;可以完整知道;方便;快速;可查出更深的知识;更多研究空间。

  114(不选B):计算机数据难免有出入;不爱看书;懒得去;麻烦。

  114(选C的):可更深入调查;当时总督府一定会调查且记载;较快;那是日本统治时期的事;内容会较多;较正确。

  114(不选C):已经没有台湾总督府;可能只说政府的处理;应该会不完整;太麻烦;官方资料会偏向日方,不准;不爱看书;太多,不易查;不知道去那里找。

  114(选D的):多点乐趣;较容易明白;不会无聊;较轻松;好看;详情会较清楚;较能了解剧情。

 114(不选D):会改编夸大不实;不完整;很少且难找到。

  116(选A的):内容很明确;比较多。,内容可能不是很正确;没时间;不爱看书;太麻烦;资料太少

  116(不选A):太慢了;如果说得不一样,就会不清楚;只有三本,内容可能不是很正确;没时间;不爱看书;太麻烦;数据太少,可能不全。

  116(选B的):比较快;方便;数据比较多;可以得知较多人的看法研究等数据。

  116(不选B):不会找。

  116(选C的):比较真实,有数据可考;资料会较齐全。

  116(不选C):太慢;不一定有;没时间;不爱看书;太麻烦;日本人写的,和真实可能会不同。

 116(选D的):一举二得打发时间;一边研究,一边休闲;容易记得;比较好了解体验。不用看很多字。

  116(不选D):不是真实的;很少看到,浪费时间;太麻烦。

 

 

 

 

 

 

 

(七)「圣神仙佛,下凡传道。门徒万千,变化无穷。今年五月,倭贼到台二十有年已满。气数为终,天地不容,神人共怒。本帅奉天,义举讨贼。攻灭倭贼安良除暴。解万民之倒悬,救群生之性命。」这位作者是在何种情况下发表?A.号召群众从事反抗运动前说的  B.光绪皇帝对大臣说的  C.外国使节对统治者说的  D.统治者劝人民投降说的。

   选项

班级

A

B

C

D

112

29

0

0

1

114

20

1

1

4

116

18

2

3

4

 

 

 

 

 

 

(八)承上题,说这段话的人应该是谁?  A.八田与一  B.余清芳  C.儿玉源太郎  D.莫那鲁道。

  

 

A

B

C

D

112

0

21

1

8

114

1

18

2

5

116

2

17

7

1

 

 

 

 

 

()承第八题,请写出你选择的理由_

  112(选B):猜的;余清芳是抗日志士;选项中只有余清芳要讨伐倭贼,倭贼是指日本人;文字中有神佛之论,且西来庵事件为日本统治20年时发生;余清方是道士,说的话与神佛有关;八田与一是日本人,不会说那种话,莫那鲁道是原住民,也不会说那种话。

  112(选C):日本人才会那么霸道。

  112(选D):用猜的。

  114(选A):没有理由。

  114(选B):凭感觉;余清芳是抗日首领;用词不像原住民;那段话是对要从事反抗运动的人说的,A.C是日人,不会号召反抗;从年代,语气、门徒、传道便可知是假神佛之名,而余清芳正是在西来庵起义;日本人不会说文言文,也不会说自己是倭寇;余清芳会说文言文;我有印象;猜的。

  114(选C):不知道,随便写。

  114(选D):我觉得;用猜的;没理由;他的名字比较多人知道。

  116(选A):比较像。

  116(选B):余清芳认为日人对台人不平;直觉;从时间上看,是反对军动,所以不可能是A.C,莫那鲁道不会说这些话;余清芳和神、佛有关。

  116(选C):猜的;儿玉源太郎对台湾有很多差别待遇。

  116(选D):直觉。

(十)历史是根据事实所做的解释,事实和解释并不相同。下列叙述,请将属于「解释」者打√

   选项

班级

1

2

3

4

112

7

26

20

8

114

5

20

22

0

116

14

18

20

13

 

 

 

 

 

(十一)关于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有不同评价。有一种认为日本是要剥削台湾才作建设,因此应该严厉谴责。另一种认为这些建设使台湾脱胎换骨,有助于以后的现代化,因此应给予肯定。还有一种认为在其统治下,治安比现在好多了,所以给予高度赞扬。面对不同看法,你认为应采用哪些态度才正确

   选项

班级

1

2

3

4

5

112

0

26

6

0

25

114

3

18

13

3

17

116

4

15

17

6

24

 

 

 

 

 

(十二)这学期让你印象深刻的一堂历史课是?

112:(1)都很深:1

     (2)日本殖民统治时期:3

     (3)看幻灯片:13

     (4)演戏:8

     (5)外交与两岸关系:1

     (6)没有:4

114:(1)都很深:1

     (2)日本殖民警察保甲:1

     (3)写问卷:5

     (4)国民政府在台湾:5

     (5)计算机上课:5

     (6)演戏:1

(7)老师边上课边开玩笑的时候:1

     (8)没有5    

116:(1)都很深:7

     (2)作问卷:3

   (3)日本统治社会变迁:1

     (4)雾社事件:1

     (5)没有:14

   (6)日本统治教育:1

 

 

    

十、         后测结果分析

1. 对不同作的接受度【第1题】:实验组有50%接受,低于对照组的62%及67%。原因可能是学生重视考试分数,而不愿花时间于阅读及心得写作上。

2. 对不同教学方式的接受度【第2题】:实验组有90%认为新的方式有助于学习。对照组的上课方法上下学期都相同,有77%及81%认为有帮助。表示新的方法能吸引学生注意。

3. 新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思考是否有帮助【第3、4、5、7、8、9、10题】:都显示实验组在作答通过率上高于对照组。在回答第10题时,114班及116班都有发问,但处理方式不同:老师利用此机会,对114班说明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的不同,并举例说明;而对116班时,则要他们自行判断,因此答对情形较114班差。这表示老师若有讲解,学生会很容易了解。

4. 新教学方式对学生在采用研究方法上是否有帮助【第6题】:虽然选项A并不正确,但可看出实验组学生会尊重学者的研究,重视资料的多样性,且用严肃的态度回答此题。对照组则有54%及48%选择看电视节目为深入方法。此外实验组及对照组都认为使用计算机查询数据是深入研究的重要方法,这提醒了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应该要是供优良的网站或设计优良的内容给学生,才不会被错误的信息误导。

5. 新教学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态度上是否有帮助【第11题】:显示实验组在作答通过率上高于对照组。

6. 学生印象深刻的教学方式【第12题】:实验组大多集中在看幻灯片及演戏上,对照组则分散,甚至116班有52%没有印象深刻的一堂课。

十一、  建议

    在过程中面临着不少问题:1.课文内容丰富,但教学时间不够,因此有些设计好的方式无法切实使用。因此要有所斟酌与取舍。2.学生最常问:能不能加分?因此在设计时,要先拟好游戏规则,学生很在乎公平、分数。3.上课气氛的掌控。有的班级很活泼,有的班级很沉静,须事先定夺,才不会因学生质疑而自乱阵脚。5.有些问题,可以设计成选择题方式,让学生先举手表示,再请他们发表意见,比较不会冷场。或是采用加分方式,鼓励学生发言。6.讲义可以只印一班的份量,重复给许多班使用,才不会浪费资源。但同时允许学生在课堂后主动向老师索取讲义,让学生懂的珍惜。7.教科书是学生历史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编写者及选用者扮演非常重要角色。8.学生喜欢藉由电视或网络得到资源或娱乐,因此老师若能加以掌握,适时与学生分享专家学者的看法,让学生自行建构历史知识而非被动接受媒体报导。

十二、  心得

  寒露:在电话中交换意见,在信件中交流数据,在忙碌中展开新的教学方法。似乎得割舍以往那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一套老方法。

  霜降:手中抱着两个月大的女儿,眼睛看着散落在桌上的课本及数据,脑中思索着明天该如何进行这节课。天啊,这游戏还真难玩。

  小雪:每星期22节课,外加第八节,还要定期研讨九年一贯课程。人与时间的赛跑,不知谁是乌龟,谁是兔子,只是忽然惊觉:天又黑了。虽然时时浮起老师的一句话:「要抱着愉快的心情做实验」,但脸上的笑容,却抵挡不了心中实际的压力。连哄带骗的要学生填写问卷,还千叮咛万保证:「要写实话,老师不会秋后算帐!」看着前测结果出炉,发现81个学生中,有47个是把历史排前三名,心中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学生对历史颇有好感,忧的是实验方法他们能否接受?

  冬至:学生的考试成绩似乎不太理想,看到导师们,有点不知该如何是好。

  大寒:终于一学期要结束了,可以收拾书包回家去。学生会不会通通还给老师,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雨水:寒假结束了,女儿也满六个月了,作业形式也准备差不多了。怀着忐忑不安的心,继续未完的实验。

  惊蛰:春眠不觉晓,有些学生已两眼惺忪,支撑不住;有的学生下课来说:又听了一节课的故事!心中真是五味杂陈。但,暂收起这矛盾冲突的心,给下一节新的开始。

  谷雨:改着学生的作业,有些人很用心,将祖父、祖母的坚忍毅力娓娓道来,真的是平凡中见伟大。有些人敷衍了草,将文章照抄交差了事。心中不禁有了疑惑:是要因材施教,只求有进步就好,还是要求他们都必须达到某种程度?

  小满:在大家脑力激荡下,后测终于设计出来了。也在学生的作答下完成此阶段的教学实验。带着期待,好奇的心,来看着成果。

  芒种:114班导师特地在第八节课之后来找我,「我们班上历史课的时候不太专心,被我搜到八张纸条。请老师训一训他们。」隔一星期,115班及116班的导师说「他们的小考成绩很不理想,你帮我骂骂他们。」「其它科目成绩如何?」「有骂就会考的好,没骂就乱来。」

 

一路走来,会听到许多不同声音,有些乍听之下,会觉得是种打击,令人有些泄气。但继而一想,这正是告诉我需要改进的地方。心情就在失望与期待中转换。一年级的新生,对于国中的生活感受是新奇,忙碌、复杂。每天七点半到校,五点放学,六点还要补习,周休二日也无法好好休息。从学生的作业表现来看,他们缺乏思考的习惯,也许是没时间,也许是懒的想,也许是不知该如何去想。这次的教学实验,可以更明显的看到学生的学习情形,虽然很想使用些方法要他们改进,但时间有限,还要赶进度,有时学生有突发状况时,还得机会教育一番,因此设计好教案,不见的能完全派上用场。也许实验过程不是很严谨,成果不是很理想,但是,教学是长期的,只要实验继续下去,在未来是可以看到改变的。

 

 

 

十三、  前测内容

各位同学好:

    近年来教育改革呼声高涨,在教育制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皆有新方向。在此我们想研究国中学生对历史教学的看法。请同学们认真填写问卷题目,并表达真正的想法。由于你的协助,将使我们更了解现今学生的需要。

           ____年_______班      座号___    姓名___________

一.你在日常生活中,从那里得到历史知识?(下列选项若符合你心中的答案,请在□中打√,并在打√后从主要次要排列顺序)

 □教科书(顺序:______)

 □父母亲的言谈(顺序:_____)

 □同学的谈论(顺序:_____)

 □书籍(顺序:_____)(顺序:                                         )

 □报纸(顺序:_____)(顺序:                                         )

 □杂志(顺序:_____)(顺序:                                         )

 □电视节目(顺序:_____)(顺序:                                     )

 □计算机网络(顺序:_____)(顺序:                                     )

 □百科全书(顺序:_____)(顺序:                                     )

 □其它(顺序:_____)(请写出:                                        )

二.在国文、英文、数学、历史、地理、社会、生物、健教八个学科中,请依你个人喜好,从最喜欢不喜欢依序排列

 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

三.你将________科排在第一位,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你将________科排在第二位,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你将________科排在第三位,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你认为「历史」是什么?

 

七.你认为如何才能学好历史?

 

 

八.从广义来说,举凡宇宙间一切过去的现象,都是历史。从狭义来说,历史为人事之纪录,研究人类过去一切活动的状态,即是历史。根据这些历史的定义,你认为学历史是否有用?

 □有    □没有

九.续上题,请写出有或没有的理由。

 

 

十.你认为老师运用什么教学方式,可以使历史课有趣?

 

 

十一.以下是历史老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

 □讲述法    □问题讨论法    □看影片    □历史剧表演

十二.「假如两个历史家读的是相同的东西,他们又都不会说谎,他们各写出来的东西就不会出现显著的不同。」这段话你同意吗?

 □同意    □不同意

十三.续上题,请写出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

 

 

十四.历史家会对同一件事情写出不同的故事,你认为主要理由是因为:(只选一项)

□ 一些历史家偏见。

□ 有时历史家无法在书本,或挖掘出来的东西,找到故事的某些部份,便只好不写那些部份。

□ 一个历史故事中所述说的仅是意见,因为我们永远不能真正知道发生过什么。

□ 历史故事要做不同的工作,因此不能只有一个故事。

□ 有些时候没有人看见故事的发生,因些历史家只好猜测情况。

□ 历史家的故事要与不同的问题相呼应。

十五.历史里发生的是真的,而且只以一种情况发生,所以关于荷兰人在台湾的事迹就只能有一个正确的故事。

□ 同意

□ 不同意

解释你同意或不同意的原因:

 

 

 

 

 

 

 

 

 

十四、  教学活动

第五章清领时代前期

第一节  政治演变

教学大纲:

甲、    郑氏降清经过

1. 郑成功领导失当及郑经西征失败的事实

2. 台湾经济恶化

3. 郑氏大权旁落

4. 施琅攻台

思考主题:郑成功治理台湾时奠下基础,曾几何时,郑氏会败亡导致降清?

乙、    台湾弃留争议

1. 放弃台湾之说法

2. 保留台湾之说法

思考主题:台湾的价值在那里?清廷抉择的依据为何?

丙、    府厅县建置

1. 设一府三县

2. 一府三县地理位置

3. 大量移民垦殖

4. 朱一贵事件前台湾的环境

5. 朱一贵事件的发生经过

6. 增设彰化县及噶玛兰厅

思考主题:移民怀着满腔希望来台,对于人生地不熟的新地方该如何适应?适应不良该怎么办?

丁、    清极治台

1. 清廷治台态度消极

2. 移民管制的作法

3. 清廷对原住民的统治政策

思考主题:清廷治台的态度为何?有何顾虑?

 

 

 

课程进行:

(一)导入

    公元1983年,郑氏降清,清廷于台湾设一府三县,然而清廷治台的态度是消极?在清廷治台的消极态度下,台湾在政治上及经济上的发展为何?

(二)郑氏降清经过

讲述重点:在郑成功时治理台湾奠下基础,郑氏为何会败亡导致降清?

郑经去世

    1674年三藩乱起,郑经受靖南王耿精忠之请,西征福建,然而军粮不足的问题一直困扰着郑经的军队,而且清廷又加强封锁郑军物资,郑军因此更加缺乏军粮,就连士兵也多有逃亡的现象。

    1680年,郑军节节败退,回到台湾,然而老臣如陈永华接连去世,因此意志消沈,纵情声色,于1681年去世(39岁),传位给郑克臧。郑克臧不久即被冯锡范等人发动政变,冯拥立自己年仅12岁的女婿克塽继位,大权旁落,政局不稳。

经济恶化

    因郑经西征时,抽调大批人民参军,因此以耕作的劳动力减少,再加上清廷封锁物资,使得台湾经济更加恶化,官方只好向人民征收更多的税金,如人丁、社港、盐埕、网罟、牛磨、蔗车、出入港、街市店厝,皆要征税,甚至连茅草房屋都要课税,这样的措施迫使人民缴不出税时,就只好把自己的房子毁掉了。

施琅用兵台湾

    施琅曾是郑成功手下,但因郑领导无方,使得在郑去世之时,施琅叛逃至清廷。在1861年郑经去世,担任福建水师提督的施琅认为是征台的时机到了,一方面加强练兵,一方面上书圣祖。直到圣祖下令「施琅相机自行进剿」,于1863年,率军出征,首先即在澎湖开单战,随即占领澎湖。因为施琅严禁清军侵扰百姓,另一方面,,在台湾缺乏粮饷的情形下,民心早已叛变,于是郑克塽降清。

(三)台湾去留争议

讲述重点:台湾的价值在那里?清廷抉择的依据为何?

台湾弃留争议

主张舍弃:台湾「无仙踪神迹之奇,无楼台观宇之胜,有山则蔓草顽翳,有水则

洪涛卤浸。为鹿豕狸鼠之所蟠,龙蛇蜃虺之所游」「其民五方杂处,

非浮掠之遗黎,即叛亡之奸宄。里无一姓,人不一心。溪深林密,易

于伏莽,山海气湿,又多雾露水土之害。」

主张保留:施琅「台湾地方,北连吴会,南接粤峤,延袤数千里,山川峭峻,港

口迂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实关四省之要害」「弃之必成大

祸,留之永固边围。」

(四)府厅县建置

讲述重点:移民怀着满腔希望来台,对于人生地不熟的新地方该如何适应?适应

不良该怎么办?

大陆来台垦殖

(台湾县、凤山县)南路:新港溪(盐水溪)以南至沙马矶(鹅銮鼻)之平原陵地

(诸罗县)        中路:大甲溪以南号型新港溪以北

               北路:大甲溪以北至基隆之平原陵地

    清领台湾后,仅派遣一万名军队驻防台澎,然而大部分驻扎于台湾府,因此在大量移民来台之后,驻军更形薄弱。

    1710年开始,台地谋食不易,连年发生天灾,使得赤手空拳来台的移民,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县

台湾县

凤山县

彰化县

1714

大旱

大旱

大雨

1715

地震、大风

地震、大风

大旱

1716

 

地震

 

1717

冬饥

地震、大风、冬饥

 

1718

 

 

大地震

1719

 

 

 

1720

大地震

大地震

大风

1721

大雨水

大雨

 

朱一贵事件

    朱一贵于1714年来台(26岁),于高雄县内门乡鸭母寮养鸭,性喜待客。适逢当时地方内吏因收粮贪污,屡屡引起民怨。再加上来台移民谋生不易又适逢天灾肆虐之背景下,1721年朱一贵声称明朝后代,揭竿起义,登高一呼,即有数万人跟随,紧接着攻陷全台,进占安平,自称义王,国号为大明。因安平被占据,文武官吏逃出至大陆,清廷随即派遣大军来台,在朱一贵起事五十多天后,予以瓦解。

(五)消极治台

讲述重点:清廷治台的态度为何?有何顾虑?

防止通叛

移民管制:1718规定「凡往来台湾之人,必令地方官给照,方许渡载,单身无

照者,不许偷渡。」1721发生朱一贵事件后,更「禁官府之携家,

禁民户之据眷,禁内民之渡台。」这些举动都是防范官吏或兵队背叛,

通常前往台湾赴任官员任期都只有三年,并且禁止在台湾当地募兵,

三年后必须回原籍。然而这些限制,在偷渡容易的情形下,形同虚设。

原住民统治政策:「封山令」不许汉人原住民交流。1729「台湾南路、北路一带山口,生番、熟番分界勒石,界以外厅生番采捕。如民人越界垦地、搭寮、抽藤、吊鹿及私挟货物擅外者,失察之该管官降                         一级调用,该上司罚俸一年,若有贿纵情弊,该管官革职,计赃治罪。」这些限制,执行无法彻底,因此原住民土地不断地被汉人侵占,使得原住民生活困难。除此之外,生番犷野难驯,常常骚扰地方,逃犯躲入山区之事难以防范,所以于十八世纪中,清廷也设置南路、北路理番同知,管理民番交涉事件。

(六)参考书目:

戚嘉林着,《台湾史》,台北:著者发行,1991。

 

 

 

第六章  清领时代后期

第一節               日军侵台与清廷治台政策的转变

第二節               建省后的积极建设

一、教学大纲:

甲. 日本出兵侵犯台湾

1.牡丹社事件

2.中日交涉经过及结果

思考主题:面对日本侵略,清朝为何做此反应?

乙. 沈葆桢的建树

1. 军事国防

2. 行政改革

3. 开山抚番

思考主题:1.清廷治台政策为何转变?

          2.沈葆桢为何采取这些方法?

丙. 丁日昌的兴革措施

思考主题:地方行政首长,可以做那些事情,以增进地方建设?

丁. 建省与刘铭传首任巡抚

1.中法战争的影响

2.首任巡抚刘铭传

思考主题:台湾地位的改变,与那些因素有关?

戊. 政治措施

己. 财经建设

庚. 交通建设

辛. 国防与教育建设

思考主题:这些建设对台湾有何影响?

二、课程进行

1. 准备工作:在上课前一~二星期,将学生分为五组,并将「日本出兵侵犯台湾」分为三段落,加上「首任巡抚刘铭传」、「交通建设」共五部分,由五组学生自行利用课余时间设计对白,并上台演出。

2. 演完之后讨论主题甲、乙、丁

3. 将沈、丁、刘的资料印成讲义,于课堂上发给学生,请他们整理,归纳这三个人的事迹

4. 讨论主题丙、戊、己、庚、辛

第七章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第一节  台湾民主国与武装抗日

教学大纲:

一、时代背景

1. 甲午战败,马关条约割让台湾

2. 台湾拒日接收

思考主题:台湾割让日本的原因为何?拒绝日本接收的理由又是什么?

二、台湾民主国

1. 台湾民主国成立及组织

2. 台湾民主国的败亡

3. 日军平定全岛

思考主题:为何台湾民主国的首脑在日军接收时,选择内渡到大陆,而非留

在台湾继续抗日?

三、义民武装抗日前期(1895-1902)

1. 报复性镇压

2. 三段警备制

3. 镇抚兼施

思考主题:义民抗日的原因为何?总督府对付抗日义民政策有何转变?

四、义民武装抗日后期(1907-1915)

1. 苗栗事件

2. 西来庵事件

3. 雾社事件

思考主题:此阶段大部分为民族革命性质的抗日,我们在发展民族意识时,

          该仇视日本人吗?

课程进行:

(一)    导入

甲午战败,日本取得台湾,设立台湾总督府,面对这样的变局,台湾官民抗拒日本的接收,紧接着长达二十年的武装抗日。曾被荷兰、西班牙和明郑占领的台湾人民为何要抗拒日本的接收?抗日的过程又是如何?

(二)    时代背景

讲述重点:台湾割让日本的原因为何?拒决日本接收的理由又是什么?

    1895年甲午战争,清廷战败,签下马关条约,将台湾、澎湖割让给日本。在台湾住民中,除了原住民之外,都是从大陆移民的汉人,而且在移民渐多的情形下,村落城市由点扩张为面,清廷的治理随联络方便散布至全岛。因受华夷传统观念影响,一直把日本人称之为倭人,但是台湾却要变成「倭人」的殖民地,成为倭奴。所以特别是透过科举的读书人、富豪、地主,都强烈反对台湾割让。所以在确定割让后,这些士绅胁迫当时的巡抚唐景崧必须留下来,共同抗日。

(三)    台湾民主国

讲述重点:台湾民主国自成立至灭亡的经过及其首脑的态度。

台湾民主国于1895525成立。

台湾民主国独立宣言

    照得日本欺凌清国,要求割让我国土台湾,台民曾向朝廷请愿,未克奏效。吾人闻知倭奴不日将至,吾人如屈从,则吾土吾家皆将沦于夷狄,如吾人抗拒,以实力较弱,恐难持久。屡与列强磋商,咸谓台民应先自立,然后可以援助。

    吾台民,誓不服倭,与其事敌,宁愿死亡。爰经会议决定,台湾全岛自立,改建民国,官吏皆由民选,一切政务从公处置。但为御敌及推行政事,必须有一元首,俾便统率,以维秩序而保安宁,巡抚兼署台湾防务唐景崧夙为人民所敬仰,故由会议公推为民主国总统。公印业已刻成,将于初二(5月25日)巳时由全台绅民公呈,凡我同胞,无论士农工商,务须于是日拂齐集筹防局,隆重行礼。幸勿迟误。                    

                           全台人民公告

总统:唐景崧

副总统:丘逢甲

大将军:刘永福

首都:台北

    日军于五月二十九日下午登陆台湾,途中到处掠夺奸淫放火,六月六日,唐景崧逃离台湾,对于阻挡他逃亡的兵勇,撤下大量的库银。由于此时台北陷入混乱,所以士绅们决定派遣商人辜显荣迎接日军进城。在六月下旬,台湾民主国抗日重心便移至台南的刘永福身上。在10月19日因日军围攻台南局势已成,刘永福见大势已去,也内渡到大陆,台湾民主国至此灭亡。

    台湾民主国建立的目的在于阻止日本占有台湾,建立一个国家只是抗日手段之一,因此意图上并非是要独立,只是想维持清国的正统,一旦这个组织在日军的进逼下进退无路时,其中并非台湾住民的首脑份子当然就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四)    义民武装抗日前期(1895-1902)

讲述重点:义民抗日的原因为何?总督府对付抗日义民政策的转变。

    日军在十月二十一日进入台南城,到十一月,宣布平定全岛。虽然日军已宣布平定全岛,但各地反抗的声浪却才开始。原因如下:

1. 义民为自发性的组织,有死守自己家园的意气。

2. 日军急于建功,滥杀无辜,引起台湾住民同仇敌忾之心。

3. 日军于军途中强暴台湾妻女,引起复仇之心。

在这个时期,抗日事件前仆后继,大家采取游击战术,以寡击众。这种战术使日人防不甚胜防,终至使日人采取残酷的报复镇压,但更加驱使民众加入抗日。后来在1897年改实施三段警备制,但是效果也不彰显,来年即废止。

 

 

 

三段警备制

等级

负责单位

治安状况

危险地区

军队

社会状态、人心最不稳定的山间地区,变成游击队根据地的地方。

不稳地区

宪兵

抵抗较少的区域。

平静地区

警察

民情安定的村落和城市。

 

1898年儿玉源太郎的作法是镇抚兼施:

 

镇    压

          招    降

作法

扩充警力,利用壮丁团,以行武力镇压。

免其罪,给予就业机会,提供事业资金,为集合投降者举行「归顺式」并摄影留念。

 在儿玉的镇抚兼施的措施之下,到1902年为止,抗日势力有显著衰弱。

 

(五)    义民武装抗日后期(1907-1915)

讲述重点:此阶段大部分为民族革命性质的抗日,教师以提升民族意识但降低仇

恨为主。

 

苗栗事件

西来庵事件

雾社事件

年份

1912

1915

1930

主事者

罗福星

余清芳

莫那鲁道

事件

经过

罗福星原籍广东,随父来台,定居苗栗,为受革命运动熏陶,所以在厦们加入同盟会,也因此奉国父之命来台创同盟会台湾分会,号召台湾同胞团结抗日。1912年,三月企图大举抗日,但事机泄露被捕。日人称之为苗栗事件,株连二百余人,罗在狱中写「祝我民国词」:「中土如斯更富强,华封共祝着边疆;民情四海皆兄弟,国本苞桑气运昌。孙真国手着光唐,逸乐中原久益彰,仙客早贬灵妙药,救人千病一身当。」文情并茂,感人至深。1913年罗以首犯从容就义。

余清芳的革命发源地是西来庵,首先他利用坚定的革命信念,大事宣传日军暴政,接下来散发符咒,欺骗信徒说吃了可以刀枪不入,并藉修筑庵堂名义,招募资金。不幸有同志暴雾身份,日警在各地展开逮捕革命份子的工作,余清芳等人于是逃入山中,并与党人准备起事,义军突击焦吧哖支厅,杀死日警及其眷属。因为日人死伤惨重,为图报复,首先招降革命份子,然后以机关枪扫射,这样被杀的义民至少就有几千人。西来庵事件中牵连被判死刑的有886名,但适逢大正天皇即位特赦,766名减为无期徒刑。

雾社原住民被日统治以来,长年遭受日本人的讨伐、处分,而且经常遭到强制劳动,原住民妇女也受辱,在这种傲慢的统治下,1930年10月雾社公学校里举行小学、公学校联合运动会,日本本国人和台湾人的学生及家长都参加。就在此时,以日本国旗升起为信号,大约二百人的原住民闯入会场,杀害在场的日本人,之后又袭击警察驻所及公所、宿舍、在这一天的袭击中,被杀的日本人有一三四人。事件暴发后,日军大力镇压,莫那鲁道在事件失败后,自杀身亡,死后遗骸被制成标本,供台北帝大医学部之教材。

 

(六)    参考书目:

1. 黄昭堂着,《台湾总督府》,台北:自由时代出版社,1989。

2. 郑天凯着,《台湾史上最大一场战争》台北:远流出版社

 

7-2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政治与经济–政治与社会控制

  ▲课程进行

1.印发「六三法」、「保甲条例」给学生阅读,思考为何日本要发布这些法令?

2.印发「一杆秤仔」文章,让学生阅读后,当场征求6位同学上台演戏。透过此种方式,想象体会当时人民的心情。

 

8-2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教育,学术与社会–社会变迁

  ▲课程进行

1. 准备工作:在「见证台湾总督府」、「殖产方略」(立虹出版社)

及「打开新港人的相簿」(远流出版社)、「台湾历史图说」(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筹备处)书中,将有关的图片制作成Power Point。

2. 在上课时运用手提电脑及单枪投影机教学。

9-1中华民国在台湾的政治变迁–初期的政治

  ▲课程进行

1.准备工作:在「画说二二八」(海洋台湾出版社)及「咱着打开心内的门窗」(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等书中,将有关照片或文章制作成Power Point。

1. 在课堂上运用计算机教学

 

 

 

 

十五、  后测内容

各位同学好:

    谢谢同学们上学期拨空填写问卷,你们大方的表示意见,展现了e世代的活力。请同学们再次写问卷,协助我们完成研究。

                ____年_____班     座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本学期作业形式与上学期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喜欢  □上学期  □这学期  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这学期的上课方法,是否有助于对历史人物,事件的了解?为什么?

□ 有帮助  □没帮助  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配合题:请阅读下列数据,并选出数据出处。

 1.(  )内地法规虽宜逐渐施于台湾,然因人情风俗习惯不同,故应随着地方行政之推行,调查各地人情风俗语言之异同,以敕令或律令订定特殊规程,以其达成法规之目的。

 2.(  )本党之目的在于提高台湾人民之政治地位,安固其经济的基础,改善其社会的生活。

 3.(  )哀哉!我台民,尚不知日本有意欲亡我民族,夺我财产,绝我生命也。诸君不加以了解,甘居日本苛政之下,不久必至于失其家,夺其财,亡其身矣。

 4.(  )我台民,誓不服倭,与其事敌,宁愿死亡。爰经会议决定,台湾全岛自立,改建民国,官吏皆由民选,一切政务从公处置。

A. 台湾民众党成立大会宣言

B. 台湾民主国独立宣言

C. 台湾总督府

D. 罗福星之自白书

.(  )【某政府颁布「矿业规则」「糖业规则」、「樟脑及樟脑油专卖及制造规则」、「土地调查规则」等,发生许多权利问题,造成矿工失业,台人樟脑被侵占、土地被兼并等等问题,因此反抗行动中,不乏矿工、樟脑工、茶工、农民等份子】从这段文字中,下列解释何者正确?A.某政府是指清朝  B.这是描写郭怀一抗荷事件的原因  C.反抗行动与经济情形有关  D.这是描写二二八事件的背景

.承上题,请写出你选择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想对「雾社事件」做深入研究,以下的方法,你认为哪两个是最好的?请在选项后写出选或不选的理由

□ A.找三本「台湾历史概要」比较其异同(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利用图书馆计算机查出有关的论文或专书(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查阅「台湾总督府」的资料(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D.看电视连续剧或电影(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圣神仙佛,下凡传道。门徒万千,变化无穷。今年五月,倭贼到台二十有年已满。气数为终,天地不容,神人共怒。本帅奉天,义举讨贼。攻灭倭贼安良除暴。解万民之倒悬,救群生之性命。」这位作者是在何种情况下发表?A.号召群众从事反抗运动前说的  B.光绪皇帝对大臣说的  C.外国使节对统治者说的  D.统治者劝人民投降说的。

.(  )承上题,说这段话的人应该是谁?  A.八田与一  B.余清芳  C.儿玉源太郎  D.莫那鲁道。

.(  )承第八题,请写出你选择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是根据事实所做的解释,事实和解释并不相同。下列叙述,请将属于「解释」者打√

□ 1.郑成功建立台湾历史上第一个汉人政权。

□ 2.十七世纪初,台湾本岛首次被欧洲人占领。由此可见,台湾的国际地位变的更为重要。

□ 3.沈葆桢在台的作为,为此后的建设奠下基础。

□ 4.刘铭传是台湾首任巡抚。

十一.关于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有不同评价。有一种认为日本是要剥削台湾才作建设,因此应该严厉谴责。另一种认为这些建设使台湾脱胎换骨,有助于以后的现代化,因此应给予肯定。还有一种认为在其统治下,治安比现在好多了,所以给予高度赞扬。面对不同看法,你认为应采用哪些态度才正确

□ 1.看家长相信哪一个,就肯定那一种,否决其它两种。

□ 2.三种说法代表三个不同时代的观点,表示人们对历史的看法反映其现世关怀。

□ 3.三种说法能否成立,要看提出的证据是否充足。

□ 4.基于爱国心,只肯定第一种。

□ 5.心平气和的了解,才能客观公正。

十二.这学期让你印象深刻的一堂历史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