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顾忠华:从2006年高考作
杜老师:从老师的“晕菜
佚名:从学生的“学”开
佚名:从06年高考障碍看
夏辉辉:从印加帝国灭亡
李明赞:从历史教学的角
张静轩:从课标看史料教
聂幼犁:从美英历史课程
刘艳:从美国历史科国家
臧嵘:对人教版夏商周的
最新热门    
 
臧嵘:从历史教育角度评电视剧《贞观之治》

时间:2009-10-18 17:14:30  来源:臧嵘
 

臧嵘:从历史教育角度评电视剧《贞观之治》

文史知识2007年第5期
 

    长达50集的电视连续剧《贞观之治》终于在中央四台落下屏幕,我是搞历史教育工作的.下面从我们这个群体的角度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我们从电视剧里所显现的高大壮丽的巍峨宫殿、几案椅榻以及剧中的初唐服饰等可见,电视剧的创作者们是力求严格按照唐朝当时衣食住行的风俗还原历史真实面貌的。作为一个一辈子做历史教育工作的人,我深感《贞观之治》电视剧创作之不易,他们不想哗众取宠,是想真正还历史原貌.用祖国的光辉历史教育今人。从50集电视剧故事看,这部剧从史实上的确很少杜撰,更没有胡编乱造,这也是值得广大观众赞赏的。

    创造一部电影或电视连续剧,既然称之为历史剧,挂上“历史”二字,在大原则上和基本史实上就不应该违背,我一直赞成历史要从殿堂走向民间,把枯燥、深奥的古代历史记载和难懂的考古文物知识,让广大百姓知晓。我以为,用通俗普及的电影和电视剧的艺术场景,向国民解说历史,尤其是一种人人喜闻乐见的形式。

    整部50集的电视剧有条有理,按唐太宗一生的经历为主体,一气呵成,基本刻画出了几位主要人物的性格语言和气势。对于剧情,我基本按年核对了一下《资治通鉴》、新旧唐书和《贞观政要》,可以说史实基本无误。这对一部历史剧来说,是十分难得的。尤其在现在“戏说”、“秘史”满天飞的风气下,就尤其显得可贵了。对于一些历史疑难问题.在电视剧《贞观之治》中也表现得比较公允,看来参考了史学界较新的观点,如“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争夺皇位的皇室内部斗争,之所以称为“变”,是因为这是本非太子的李世民,主动发起的一次政变。正如《中国历史大辞典·隋唐五代史卷》所客观叙述的那样:“唐高祖(李渊)次子李世民于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发动的政变,又称临湖之变。”(《中国历史大辞典·隋唐五代史》,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203页)电视剧中对李建成叙述亦比较公允,没有采用《旧唐书》里所述他和李元吉共同“外结小人,内连嬖幸,高祖所宠张婕妤、尹德妃皆与之淫乱。复与诸公主及六宫亲戚骄恣纵横,并兼田宅,侵夺犬马,同恶相济”等等(《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而把这些恶行都归到元吉一人身上。连后来《旧唐书》中明载建成和元吉“谋行酰毒,引太宗人宫夜宴想用毒酒害死李世民的情节,在电视剧中都改写成李元吉一人阴谋所为,想同时毒死太子建成和李世民二人,自己做皇太子(参见《北京电视周刊》2006年第52期第35页《电视剧(贞观之治)》剧情介绍第9集写:“齐王府设宴,李元吉的手下把两种不同的毒药分别放在李世民和李建成的酒中……”)。这样的改写是有道理的。史学界认为,从李建成本人来说,并不像后来正史新、旧唐书写得那样坏,他和李世民同样有大唐开国之功。有一本唐高祖武德年间由近臣温大雅所写的《大唐创业起居住》中对建成之开国军功,就叙述得很清楚,只是后来唐太宗做皇帝后史家篡改删去了(参见吴枫《隋唐历史文献集释》,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66—67页)。在历史真实上还原李建成的本来面貌是应该的,这一点我觉得在电视连续剧《贞观之治》中处理得比较好。上述这几点,都是《贞观之治》这部电视连续剧所应当受到肯定的。

    电视剧《贞观之治》也存在许多缺陷,正因为这些严重缺陷,才造成了广大观众对它的不欣赏。

 

 

    编制者们似乎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主题思想,即,所谓“贞观之治”本质应该讲什么?应当使广大观众在这部长篇连续剧中受到什么教育?感受到什么启发?“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治世、一个值得中华民族自豪的时代,唐太宗身上有许多值得后人敬佩和学习的优秀品质。这是这部电视剧首先应当想到的,在构思框架、在取材选故事、甚至语言对话、艺术场景各方面都应当考虑这一主要因素。而电视剧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从头到尾几乎全部是宫廷内部的争权夺利,如李世民和李建成、元吉的争夺皇位的斗争;唐太宗和已经退为太上皇的李渊之间新旧党争以及处理废太子建成馀党的斗争:太子承乾、魏王泰和李治争夺皇位的斗争。当然中间还穿插了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玄奘到印度取经、萧翼赚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故事,但这些都不过是明显的点缀。应当说,在这些君臣父子各集团残酷的斗争中,电视剧中有些场面处理还是很感人的。如太子承乾、侯君集谋反失败以后,在宫廷做出定罪处罚时,唐太宗那时出自内心的父子情和对追随多年的功臣处以削爵为庶民和斩首极刑的惋惜、悲惋、恋旧的感情,表现得淋漓至尽,令观众也不禁感慨万分,深感贞观时代.法制的确大于亲情,这对后人尤其当代社会有极大的启发。

    但是,有一点是观众所无法理解的:所谓《贞观之治》究竟怎样正确解释?以“贞观之治”作为主题编成的历史剧,难道就主要叙述这些宫廷君臣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吗?当然不是!对“贞观之治”,古人早有评述:《唐会要》及《通典》都说“贞观以来,(太宗)手不择卷,知风化之本,见理政之源。行之数年,天下大治而风移俗变”;《贞观政要》也记载,到贞观六七年时,天下已是历年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社会安定,以致自南至北行人都用不着自带干粮,沿途皆有优厚招待:“行旅自京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彳亍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每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至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流散者或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民物蕃息,号称太平”(以上所引文见《唐会要》卷89、《通典》卷2、《新唐书·食货志》、《贞观政要》卷1、《资治通鉴》卷183等)。《贞观之治》在这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第一,电视片没能反映出贞观时代社会稳定、人际之间和谐的场面,对当时君臣、君民、社会、家庭人际关系的和谐相处,远远描绘得不够;第二,史料上所说的贞观时代年年丰收、生产大发展、流民归乡、物价便宜、犯罪率小等“大治”的社会现实也较少有场景反映;第三,对唐朝统一多民族大家庭各民族间比较和谐相处,电视剧中除略有些文成公主人藏内容外,其他和新疆各族关系、蒙古大草原游牧民族关系涉及也较少:第四.还有一大重点是对当时国际大都市唐朝都城长安、洛阳几乎没有展现。唐时中国诸大城市是国际性大都市,有成千上万的东西方人在唐朝留学、经商,长安、洛阳有许多西域人的商肆店铺,“胡商”、“胡女”遍布长安、洛阳坊市,这也正是唐朝“贞观之治”之所以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电视剧中几乎没有反映这方面的内容,实在是重大的缺陷。最后,在贞观时代曾起过重要作用的女性宫廷人物并不在少数。长孙皇后是其中杰出者之一,可惜戏中关于她政治作用的描写太少。其他像初唐史上著名才女徐贤妃、唐朝开国女将平阳公主,电视剧中根本没有她们的戏。这或许是造成这部连续剧枯燥无味的重要原因之一。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