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佚名:新课程历史教师需
佚名:教学语言在历史课
佚名:感人心者,莫先于
佚名:图史结合、双管齐
佚名:实践新课程教学一
佚名:人格教育应当成为
佚名:历史教学中问题教
佚名:关于素质教育观念
顾忠华:从2006年高考作
杜老师:从老师的“晕菜
最新热门    
 
佚名:从学生的“学”开始——《北美大“教陆新体制》教学案例

时间:2009-10-18 17:54:36  来源:佚名
 

                  从学生的“学”开始

                 ――-《北美大“教陆新体制》教学案例

    十一月三十日,我有幸得到一个机会,在海南省高中新课程开放周的活动中,在琼海嘉积中学上了一堂示范课,课题为历史必修一第9课,《北美大陆新体制》,现将课堂实录写下来,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进一步的指导与帮助。


一、设计思路: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合作、自主、探究式学习”、“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开展教学”,“老师是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这些理念如何在一堂具体中的课中提到贯彻实施呢?这是我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之前考虑得最多的一个问题。高中历史课每堂都有相对比较丰富的知识含量,而且有一些知识由于学生本身的知识储备有限,对教材中提到一些观点、术语、史实也不可能通过自主学生就能有结果。同时又由于高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是非观念,已有对教材和老师置疑的冲动和可能,而这又是他们最珍贵的一个品质,是万万不可扼杀的。所以我在设计这一课时最基本的思路是:先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预习中存在的疑惑――老师组织、引导学生一起解决学生所存在的疑惑――老师帮助学生解决自身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学生先发现问题,带着自己的问题去学,再在自主探究中解决问题。

 

二、实施过程:

    1、导入新课:

材料一:克林顿图片和文字:“1995年底和1996年初美国国会没有通过克林顿政府提交的政府预算案,致使美国政府很多部门不能正常工作而关门。”材料二:布什图片和文字:““2006年7月18日,美国参议院以63对37票通过了关于扩大联邦政府对干细胞研究资助的议案。然而一天之后,布什总统对此予以否决,致使该议案“胎死腹中”。

老师:同学们,从这两个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一种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它的国会可以否决总统的议案,而总统又可以否决国会的议案,美国实行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政治体制?种体制是怎样确立起来的?什么特色?现在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第9课,北美大陆新体制。

(打出课题:北美大陆新体制)

 

    2、学生提出在这课的预习中存在的疑惑:

老师:在上新课之先,请同学先说说你们在预习这一课时,有哪些不理解、存在疑惑或看不太懂的问题。

学生1:邦联制与联邦制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2:南方的十三个蓄奴州为什么要退出联邦政府?

学生3:怎样理解分权制衡原则?

学生4:州权主义是一种什么主义?

学生5:美国为什么要实行两党制而非一党制或多党制

学生6:美国政体和英国政体有何异同?

 

 

 

    3、围绕学生的问题展开新课教学:

老师:美国现在的这种体制确立于1787年,美国建立于哪一年?

学生:1776年

老师:那美国在1776-1787年之间实行的是一种什么体制呢?这种体制有何特点?

学生:邦联制,这种体制的特点是比较松散。

老师:没错,这种比较松散的政治体制,也就是当时的州际联盟,存在着种种弊端,给美国的创立者提出了新的课题。现请大家看屏幕上的材料。(材料:独立后,没有英国舰队的护航,美国的商船队经常遭受海盗的袭击,损失惨重。1786年,美国爆发谢司起义,州际联盟束手无策。)这个说明当时州际联盟存在什么弊端?

学生1:州际联盟不能保护美国人在外贸易的利益,在国内不能维护国家的安全。

学生2:它的弊端是不能保证国家的稳定,这样不利于国家的发展。

老师:那么你认为在种情况下美国人希望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府呢?

学生: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屏幕显示: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老师:但是在历史上在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家里如果建立强有力中央政府则往往走向帝制,而这是不是当时美国人所希望的呢?为什么?

学生:不是。因为美国刚刚摆脱英国人的殖民统治,不想再被奴役、压迫。

老师:非常好,所以当时美国人要解决的另外一个问题是要在美国确保共和制。那美国人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呢?

学生:制定1787年宪法

老师:对,现请大家以最快的速度在课本了找出1787年宪法制定的时间、地点、人物、理论来源和它所体现的基本原则。

学生:(齐)1787年、费城、华盛顿等来自各州的代表、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三个原则是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制原则。

老师:好。现在我们重点来看看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三个基本原则。现在请大家再仔细研读一下这三个原则的具体含义。并思考其每个原则有什么作用?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

老师:让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原则,联邦制原则,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个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建立一个包括总统、全国性议会、司法体系在内的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同时让各邦拥有较大的自主权。这条原则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老师:对,那现在请大家分析一下“邦联制与联邦制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1:一个是一种国家制度,一个不是国家制度

学生2:我认为他说的不对,这两个都是国家制度,但邦联制相对松散。

学生3:我认为它们最大的区别是联邦制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而邦联制没有。

老师:这二位同学说得非常好,通过这一个原则,美国确立一种新的体内体制,那就是联邦制。接着着我们一起来看第二个原则,所谓分权制衡原则其实包括分权和制衡两个部分,那分权是指什么呢?

学生:是指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分属总统、国会、最高法院三个不同的机构。

老师:太棒了,那这里的制衡又指什么呢?先请大家看课本上的三角图示,了解这三个机构之间是怎样制衡的?

老师:现在请大家看屏幕上的材料,(屏幕显示材料:NO.1  据统计,从1789年到1988年,美国历届总统共行使立法否决权2469次,其中正式否决1419次,口袋否决1050次,否决被国会推翻103次。曾执政12年的小罗斯福是使用否决权最多的总统,共有635次,有9项被国会推翻。老布什任内,44次动用了否决权,1次被推翻。克林顿执政时期共行使37次否决权,两次被推翻。)这个材料说明哪些机构之间的制衡,这种制衡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这是国会和总统之间的制衡,这种制衡可以防止总统权力太大。

学生:我觉得也可以防止国会权力过分集中,这样美国可以确保它的共和制。

老师:好,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个资料,(屏幕显示:NO.2  1996年2月1日,美国国会通过了《1996年电信法》,8日由克林顿总统签署生效。在克林顿签署该法案的当天,美国公民自由联盟即向联邦法院起诉美国政府,认为《通信规范法》的有关内容违反宪法第一修正案,剥夺了公民的言论自由,要求法院宣布此法案违宪无效。1997年6月22日,联邦最高法院9名大法官一致裁决维持初审法院判决,美国政府败诉,并宣布《通信规范法》违宪,不得执行。 )这个材料说明哪些机构之间的制衡,这种制衡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它说明了最高法院和国会之间的制衡。

学生:也说明了最高法院和总统之间的制衡,我觉得这种制衡同样可以防止国会和总统的权力过分集中而走向专制。

老师:大家认为这两位同学分析得对不对呢?

学生:对。

 

 

老师:请大家注意一下,这个材料里提到了一个叫美国公民自由联盟的组织。大家认为这个组织是由什么人组成的?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它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

学生:它是由公民组成的,它向联邦法院起诉美国政府。

老师: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美国,真正是谁在监督政府的权力?

学生:美国公民。

老师:还有一个原则是民主制原则。它的含义是总统和议员都由民先产生。大家认识斯瓦辛格吗?

学生:知道,他原来是个演员,现在美国加州的州长?

老师:那他是怎样当上加州的州长的呢?

学生:加州人民选他的。

老师:大家认为加州人民为什么选他当州长呢?是因为他演技高超吗?

学生:不是,我觉得是因为有很多人喜欢他,他有很多影迷。

老师:美国人喜欢的影星多了,为什么独选他?

学生:我觉得其实斯瓦辛格是一个很强硬的人,就是我们刚才看的那个干细胞案,据我所知在加却通过了。

学生:老师。我知道了,因为他很有政治头脑。他能真正为加州人民着想。

老师:我首选要表扬这位同学,他的课外知识非常丰富,说明你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那大家同意第二位同学的分析吗?

学生:同意。

老师:那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通过了选组成的政府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能为人民着想。

学生:代表人民的意愿。

老师:说得好,这样的政府它就是民主的政府,而非专制的政府。那现在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这三个原则的作用。

(屏幕逐一显示三个作用)。

老师:现在我们把这些作用和美国建立之初所面临的两个问题对比一下看看,大家有什么发现?

学生:差不多。

老师:差不多的意思是不是说通过这部宪法把问题解决了呢?

学生:对。

老师:那通过这部宪法在美国确立两种新的体制:一是联邦制,一是民主共和制。

老师:大家还记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的是一种什么体制吗?

学生:君主立宪制。

老师:现在我们来看刚才大家所提出的这个问题:英国政体和美国政体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思考、讨论)美国没有君主,英国有君主。

学生:美国的行政长官是总统,而英国的行政长官是首相,国王没有权力。

学生:美国的元首是总统,而英国的元首是首相。

老师:大家都分析得很好,所以我们这一课的标题是“北美大陆的新体制”,它的新就新在它的联邦制、民主共和制,其中前者是指它的国家权力结构,后者是指美国的政体。

老师:美国1787年宪法从颁布到现在一个字都没改动过,一直为美国的根本大法,但在它的基础上美国人通过的27条修正案。大家知道有哪些重要的修正案呢?

学生:(在课本上迅速找出答案)略

老师:这些修正案既是美国人民不断斗争的结果,也是美国民主体制不断完善的表现。在美国,每一位总统就职时,都要宣誓:“我庄严宣誓我一定忠实执行合众国总统职务,竭尽全力维护、保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联邦宪法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老师:但是,美国的开创老师者所创立的这种体制在19世纪中期却差点遭受夭折的命运,大家知道这是因为哪一个事件吗?

学生:美国内战。

老师:没错,现在请大家看屏幕上的问题: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呢?林肯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最后结果如何?

学生:略

老师:现在我们来看刚才大家提出的这两个问题,“南方的十三个蓄奴州为什么要退出联邦政府?”

 

“州权主义是一种什么主义?”有哪位同学能解答一下这两个问题吗?

学生:因为南方十三州与北方在制度上有矛盾,所以它们要退出联邦政府。

学生:我觉得也与这些州拥有较大的自主权有关系。

老师:那从大家的分析是否理解了什么是州权主义?

学生:我认为它可能各州有较大的权力,所以在时候不服从中央的领导。

老师:说得太对了,我们回头来看看在1787年宪法里有规定:各州有较大的自主权。再加上美国在独立以前十三个州是完全独立的,也就是说它的州权主义由来已久。那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州权主义与美国内战有什么关联呢?

学生:州权主义是美国内战的原因。

老师:对,而且这应是更深层次的原因。美国内战结束后,美国通过了它的第13、14条修正案:“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呀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这条修正案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维护了美国联邦宪法的至上性,维护了美国的联邦制度。

老师:美国人又一次取得了胜利,从此以后美国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过大的政治动荡。我们知道,美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次,总统被暗杀的事件,但是往往是总统今天被暗杀,明天副总统宣布就职,即使是这样严重的事件它也不会给美国带来政治动荡,在它的国家管理中,“人治”的因素很少,而“法治”的含量很大。政局的稳定也成为美国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老师:在美国有一座总统山,这上面是美国历史上对美国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四位总统的头像……

(利用图片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情感教育)

老师: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还有一种重要的制度,我们一起来看屏幕(屏幕显示图片)请同学参照教材内容思考:“驴象之争”通常用来比喻美国的一种什么制度?“驴”“象”分别代表什么?他们各自代表谁的利益?这种制度对美国政治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略

 

 

 

    4、小结

老师:我们这一课学习的是美国的新体制,主要学习了美国的联邦制和民主共和制。现请大家完成屏幕中的这个连线

(显示:1787年联邦宪法的制定       体制的完善

维护联邦统一的斗争         体制的确立

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体制的巩固)

学生:(思考、连线)

    5、课后探究:

 ①你认为美国政治体制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②长期以来,对美国1787年宪法存在着不同的评价。恩格斯说:“可以表明这种人权的特殊资产阶级性质的是美国宪法,它最先承认了人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而英国政治家威廉说:“这是迄今为止,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课后反思:

   去琼海的路上,一直忐忑不安,这是我今年第二次在省里上公开课了,上次是参加海南省高中历史调教活动,结果不尽如人意,为此我难受很长一段时间,这次会不会重蹈覆辙呢。所以在琼海那两天,我一边听别人的示范课,一边在思考自己的课该怎么上,我每一节课都听得很认真,希望对我能有所启发。教学内容是早已设计好了的,但我到底该以什么方式呈现出来,以什么样的方法来进行呢?

    我记得在上课之前,吴院长在给所有上示范课教师布置任务时,提出了八个字的要求:“朴实、可行、精彩、有效”。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它最终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或者说它最终的目的都是要让学生有所收获。我们改革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在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量的收获,我觉得如果脱离了这个目标,那就是舍本求末。我觉得只要是可行的、有效的,本身应该就是精彩的,至于它是以朴实还是以华丽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并不重要。

    我在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充分的预设,设想了各种学生可能提出来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并根据这种预设进行了本课的教学设计。事实证明,学生所提出的来的问题基本都在我的预设之内,这样课堂既是预设的,又是生成的。在这里,对学情的了解非常重要,学生的能力如何,已有哪方面的知识储备,哪些问题学生自己通过课堂探究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可能需要老师的帮助等等。当然,这样的话,老师在课前所花的时间可能要多一些,但到上课时却是比较轻松的、有效的。

    我没想到的是,我的课上完后,能得到老师那么高的评价,其实我在上课前一刻我还在触犯犹豫,这种方法虽然是我平时用得很习惯的方法,但它能否登上雅之堂呢。我也没想到的是,海桂中学(嘉积新校)的学生那么优秀,在某种程度上说,我这节课能顺利进行下去应该归功于他们,是他们的不凡表现为我的课增光添彩,最后有了一个比较圆满的句号。

    在课后,李海英老师、傅元根老师、吴敏老师等等老师对我的课都给了较高的评价,其实我知道我的课远不如他们所说的那么好。昨晚一边写课堂实录一边在想思考,这节课我以下几点是有待加强的:

    1、学生所存在的疑惑可能不仅仅是课堂上所说的六个问题,应该让他们更深一步的发现问题,但当时由于担心时间不够,没敢让学生继续下去。

    2、这一课学生探究重点知识应该有两个,一是1787年宪法三个原则的作用,一是英国体制与美国体制的异同,但在课堂上学生无论是探究的时间,还是深度都略差火候。特别是后一个问题,本来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我却只是简略的分析一下就一笔带过了。

    3、吴敏老师后来跟我提出来,应该利用“美国总统山”的图片作进一步的情感调动,我觉得很有道理,其实在上课时,讲到这里就感觉缺点什么。后来想如果再加进一些图片和文字资料,比如权威对美国政治体制的评价类的,可能能更好地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4、最后一个问题“你认为美国政治体制最大的特色是什么?”由于没时间,处理得很仓促。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让学生通过写、说两种方式尽情的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既是对这一课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又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5、是否在新课讲授结束后,再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这是让学生在完成新知学习后,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究,再次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然,这一部分并不一定要在课堂上完成,但可以给学生这么一条思路。

    6、从平时的实践和这次公开课效果来看,这种教学方法是值得继续下去的,但很多问题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比如如何处理课时紧张与教学内容较多的矛盾、如何有效调动学生在课前通过预习去发现问题、如何在基础较差的班级展开这种教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