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黄安年:“波茨坦宣言”
中史参:黄安年教授的《
黄安年:人是需要一点精
周明学:导师制:青年教
黄安年:—个退休教师的
黄安年教授美国崛起研讨
黄安年教授美国崛起研讨
黄安年教授美国崛起研讨
黄安年教授美国崛起研讨
黄安年教授美国崛起研讨
最新热门    
 
黄安年教授美国崛起研讨实录9

时间:2009-10-18 17:15:15  来源:黄安年教…
 

 
 

转载请注明

历史课程网http://hist.cersp.com

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

关于“美国崛起”研讨的结束语:少谈些崛起,多研究发展 (历史课程网美国崛起在线研讨与网友对话之十八)


关于“美国崛起”研讨的结束语:少谈些崛起,多研究发展 (历史课程网美国崛起在线研讨与网友对话之十七)

从10日起到今天,历史课程网组织的在线研讨“美国崛起”告一段落。谢谢老师们的积极参与和对我寄予的厚望。从那时起我先后17次集中答复了老师们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

*关于美国崛起时间界定(历史课程网美国崛起在线研讨与网友对话之一)
*关于美国何时开始崛起的讨论(历史课程网美国崛起在线研讨与网友对话之二)
*关于美国”总统山”的讨论(历史课程网美国崛起在线研讨与网友对话之三)
*关于美国独立标志的讨论(历史课程网美国崛起在线研讨与网友对话之四)
*关于美国没有经历封建制度发展阶段的讨论(历史课程网美国崛起在线研讨与网友对话之五),
*关于美国长期处于和平与发展的国内环境的讨论(历史课程网美国崛起在线研讨与网友对话之六),
*关于美国崛起中西进运动因素的讨论 (历史课程网美国崛起在线研讨与网友对话之七)
*关于林肯维护国家统一、限制奴隶制发展的讨论 (历史课程网美国崛起在线研讨与网友对话之八)
*关于美国崛起的政治机制因素的讨论 (历史课程网美国崛起在线研讨与网友对话之九)
*关于美国崛起的外来移民因素的讨论 (历史课程网美国崛起在线研讨与网友对话之十)
*关于美国崛起的活力的讨论 (历史课程网美国崛起在线研讨与网友对话之十一)
*关于美国独立战争的结束
*关于“美国崛起”和罗斯福新政的讨论 (历史课程网美国崛起在线研讨与网友对话之十二)
*关于对“美国崛起”的“崛起”理解问题(历史课程网美国崛起在线研讨与网友对话之十三)

*关于“美国崛起”中的教育因素和法治因素讨论 (历史课程网美国崛起在线研讨与网友对话之十四)
*关于“大国崛起”中的“美国崛起”的讨论 (历史课程网美国崛起在线研讨与网友对话之十五)
*关于“美国崛起”中的借鉴问题讨论 (历史课程网美国崛起在线研讨与网友对话之十六)
*关于“美国崛起”研讨的结束语:少谈些崛起,多研究发展 (历史课程网美国崛起在线研讨与网友对话之十七)

其中有些问题没有深入展开,有些问题没有涉及,有些问题不属于“崛起”讨论的范围。限于个人的水平和研究范围的局限,深知不能满足老师们的各种要求,让我们在集中研讨结束后继续交换看法,探索真相。我的看法只是一种看法,不求统一认识,如果有助于进一步思考也就心满意足了。

最后,我想给目前的“崛起”热泼点凉水。一年前,我在学术交流网上发表题为《关于和平崛起与和平发展的思考》(学术交流网/学术问题研究/2006年1月5日首发)

对于涉及国家发展战略一些重要的关键词,要在学术上有着独立的思考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中国往往有一种跟风现象,2003年底以来在国内流行着中国和平崛起的提法就是一例。据说是为了针对那些害怕中国崛起威胁着发达国家和周边国家利益的担心,而强调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然而,不管是崛起还是和平崛起,毕竟是崛起,而这种崛起在客观上必然会改变大国之间和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所以对于崛起之说,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周边国家总是有一种说不出的忧虑情结,现在是到了全面慎思中国崛起提法利弊的时候了。

文汇报2004年3月21日发表了国家级高级智囊郑必坚《中国和平崛起的新道路》的文章,文汇报还为此发表了编者按:“2003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郑必坚同志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主会场发表了题为《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亚洲的未来》的讲演,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反响。‘中国和平崛起’这一论题,受到国际国内社会的广泛关注。胡锦涛总书记去年12月26日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在今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中,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持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温家宝总理去年12月10日访美期间在哈佛大学发表的演讲,以及今年‘两会’闭幕后在会见中外记者的招待会上,也明确阐述了中国和平崛起道路的要义。一段时间以来,由郑必坚同志领衔的课题组,对中国和平崛起道路这一重大课题,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做了深入研究。最近,应法国《费加罗报》之邀,郑必坚同志撰写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新道路与中欧关系》的专题文章。作者授权本报同步刊发这一专题文章。”可见“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是经过官方理论家多方酝酿和研究提出来并由宣传机构推出的。
 
胡锦涛总书记2003年12月26日《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说:“我们要坚持的道路”“就要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各国友好相处,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同各国的交流和合作,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大概有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金口玉言,此后和平崛起更是众口一词,如果要对此提出疑义或不紧跟就有点和中央不保持一致的味道了。

 

 

其实如果仔细研究2004年底以来胡锦涛有关中国对外战略的讲话,用的都是“和平发展”而没有或极少使用“和平崛起”一词。[1]这里可以举出2005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G20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中说:“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实现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平的发展,就是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开放的发展,就是中国将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对外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开放市场,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合作的发展,就是中国将同世界各国广泛开展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制定和实施国际经贸规则,共同解决合作中出现的分歧和问题,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胡锦涛 在2006年1月1日的新年贺词中说:“在这里,我愿重申,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中国人民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愿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促进多边主义,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实现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世界多样性,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开放市场,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特别是将尽己所能支持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同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共赢。”

笔者是一直不太赞成崛起之说的。因为问题不在于崛起是否和平发展的,而在于如何界定崛起一词的实际含义以及崛起的起止时间。199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笔者的《美国的崛起》一书,说的是美国由北美荒原到1898年成长为世界大国的历程,这是一个美国早期和近代史上的发展历程,它并不包含20世纪美国发展成为世界超级霸权国家的历史。但是崛起在美国当时来说,意味着美国19世纪末在经济总量上已经发展成为当时世界的第一大国。笔者所说美国的崛起在时间上主要用于19世纪初期(1814年后)到1894年80年间美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记得中央电视台为配合崛起宣传策划系列电视片《大国崛起》并约请北大专家撰写史学脚本稿,不知怎么阴差阳错,要我对北大专家写的这个《美国的崛起及其动力》史学脚本稿提出审稿意见。2004年8月下旬,我对该脚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理解大国的崛起和崛起后的大国并非同一含义,这里涉及电视片反映时段的下限。附件提到:‘大国崛起的历史,也就是一部大国经济振兴的历史’,‘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在不同时期内完成的现代化历程’‘将视线集中在’‘崛起的特殊历史阶段,追寻他们如何成为世界大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足迹’。我认为不宜用大量篇幅谈论崛起后、现代化后、成为经济大国后的历史发展。因此〈美国的崛起及其动力〉史学脚本中的第四台阶和第五台阶应该尽量简化。”“关于崛起的过程和阶段


史学脚本似乎把美国经济发展史浓缩为崛起过程,依笔者之见应以美国近代工业化的发生、发展和完成为主线,并说明它的共性和特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我国实现现代化更有借鉴意义。”在我的印象中,电视片的意图似乎把美国的崛起和崛起后的美国相混同。

在今天用我们用强调崛起一词来说明中国的发展,人们势必联想到中国在21世纪走向世界经济大国和强国的发展趋势。而一个大国的崛起往往是和强权力量对比相联系的。从世界历史上大国的兴衰来看,迄今还没有和平崛起的先例,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俄罗斯、美国等国都不是这种情况。中国要让世界各国相信我们中国特色的崛起是和平发展的,绝非一件容易的事。这不仅是因为在历史上没有先例,而且主要是有价值观念上的巨大差异,这种差异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既然如此,为何一定要把崛起经常挂在口边呢。再说,中国的崛起究竟从何时起又从何时基本结束呢。按照官方理论家的设计似乎说的是中国进入小康是崛起的开始,那么基本结束呢,是否以人均步入中等或上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为标志呢?

中国是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的发展中国家,我们说中国要发展,要改变长期落后的面貌,中国要从小康社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步入中等国家社会发展生活水平,这谁也说不出话,你要是强调中国崛起的说法,并且把中国的崛起和历史上大国崛起兴衰作比较,就会引起不同反应,我们的官方理论家和史学注释家是否多此一举呢?其实和平崛起也好,和平发展也好,本来是一个意思,我们为何一定要用那些引起别人不愉快和引起异议的词呢,我们的宣传能否少一些咄咄逼人的口气呢?立足中华,放眼世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的宣传需要不仅要考虑国情还要考虑球情,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周边国家的情况。

 

[1]如《胡锦涛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2006年01月01日);

《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2006年新年贺词》(2005年12月31日);

《胡锦涛在越南国会的演讲(全文)》(2005年11月01日);

《胡锦涛在G20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全文》(2005年10月15日);

《胡锦涛在墨西哥参议院的演讲(全文)》(2005年09月13日);

《胡锦涛在纪念“北京+l0”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2005年08月29日);

《纪念世界妇女大会十周年会议开幕 胡锦涛出席》(2005年08月29日);

《胡锦涛出席菲律宾华人各界欢迎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05年04月28日);

《亚非峰会在雅加达开幕 胡锦涛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2005年04月22日);

《胡锦涛在亚非商业峰会晚宴上的演讲(全文)》(2005年04月22日);

《胡锦涛出席文莱-中国友协工商界午餐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05年04月21日);

《胡锦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2005年04月21日);

《胡锦涛新年贺词: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2004年12月31日)


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学术问题研究/2006年1月5日首发
*****************************************************************

现在我并未改变一年前的见解,我还是主张少谈些崛起,多研究发展。

黄安年
18日21:30分于北京天通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