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黄安年:“波茨坦宣言”
中史参:黄安年教授的《
黄安年:人是需要一点精
周明学:导师制:青年教
黄安年:—个退休教师的
黄安年教授美国崛起研讨
黄安年教授美国崛起研讨
黄安年教授美国崛起研讨
黄安年教授美国崛起研讨
黄安年教授美国崛起研讨
最新热门    
 
黄安年教授美国崛起研讨实录1

时间:2009-10-18 17:15:23  来源:黄安年教…
 

1月8-18日历史课程网将邀请黄安年教授主持“美国崛起”在线研讨
历史课程网 [历史课程网]

 

转载请注明

历史课程网http://hist.cersp.com

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

 

在线研讨还在继续之中,请访问历史论坛,欢迎您参与美国崛起话题讨论。

 


1月8-18日历史课程网将邀请黄安年教授主持“美国崛起”在线研讨

历史课程网文 发表:历史课程网/2007年1月7日;学术交流网/中学历史教材/2007年1月8日转发

(学术交流网主持人按:应中国历史课程网[http://hist.cersp.com]的邀请,笔者自即日起到本月18日,在网上再线和对美国历史感兴趣的网友们讨论“美国崛起”的问题,内容涉及崛起的含义、崛起的历史条件、崛起的特点、崛起的启示及有关的其他问题。欢迎朋友们参加讨论。学术交流网将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历史课程网将在2007年1月中旬或下旬,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黄安年教授主持在线研讨,与全国历史教师围绕“美国崛起之路”展开交流,希望各位历史教师踊跃参与这次难得的机会。

黄安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男,1936年10月出生,江苏省武进县人。195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美国史、世界现代史,研究生导师。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副理事长、美国《美国历史杂志》中国特约编辑。1991、1999、2003、2006年曾四次赴美学术访问或社会观察。著有:《当代美国社会保障政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当代世界五十年》(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美国的崛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20世纪美国史》(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沉默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美
国纪行》(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等20余部。发表文章近300篇,2002年4月以来创办和主持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累计登陆人次292万。

综观历史课程网以往的专家在线研讨,总有一些历史老师提出了与研讨话题无关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在线研讨的顺利进行。所以,我们希望诸位历史老师在提出问题时,最好从以下几个角度提出:
1、崛起含义的界定;
2、崛起的历史条件;
3、美国崛起的特点;
4、美国崛起的启示;
5、与美国崛起有关的其他问题;

特别说明:
1、紧密围绕“美国崛起之路”,提出您要与黄安年教授交流切磋的问题;
2、诸如历史考试、试题研究等问题,皆不在讨论之内,希望您的谅解。
3、您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明确清楚,容易理解,不能模糊。
4、希望您广为宣传,以使更多的历史教师参与到这次在线研讨之中来。
5、具体时间,敬请大家留意历史课程网首页公告栏;

未尽事宜,可以发到以下信箱hechenggang@ncct.gov.cn,以求完善。
历史课程网
2007年1月7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7 19:44:54编辑过]2007-1-7 18:41:00 羽扇纶巾周瑜

阅读材料;来源CCTV
大国崛起:美国崛起

第十集:新国新梦
(美国•上)
http://hist.cersp.com/book/200611/4655.html

第十一集:危局新政
(美国•下)
http://hist.cersp.com/book/200611/4656.html2007-1-7 18:57:00 小戴咪咪笑

***********************************************************************
请各位历史老师把自己要请教的问题跟在这个帖子后面,谢谢大家的积极参与。


2007-1-7 19:42:00 朱正标
**********************************************************************88
黄老师与已故的刘宗绪先生对基础教育领域的历史教学倾注很多心血,在我的印象中,他们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进行历史科目的高考改革,直接推动历史教育变革,一个阶段甚至出现高考试题带动教材编修的景象。
特别是两位先生合著的《世界近代现代历史专题30讲》(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对世界史教育影响很大,刘宗绪先生在临去世之前的几年内,很多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中学历史教育上,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上连续撰文,推动中学历史教师改变历史观念,革新历史教法,提高历史认知。
2007-1-7 20:02:00
**********************************************************8
  
 及时向大家通告这次在线研讨的有关进展:
 考虑到,在有限的2个小时里,如果除去主持专家和各位历史老师文字输入的时间,真正的“即时”在线研讨时间其实很有限。
 所以,黄安年教授决定,对各位历史老师的问题,采取非即时的研讨方式
 一来,各位历史老师从现在起就可以提问题,向黄安年教授请教了;
 二来,黄安年教授从1月8日到1月18日晚上10整的这段时间里,会抽出时间登陆历史论坛,与各位历史老师交流。
 再次重申:请各位历史老师围绕拟订的问题,千万不能跑题!

************************************************************
  炎黄子孙:
  十分感谢历史课程网为我提供一个和老师们在网上交换意见和向同行们请教的的机会,我乐于和老师们坦诚地就美国崛起之路专题中涉及的问题展开讨论。
*********************************************************************
呵呵,教授已经闪亮登场了啊,俺看见在线上呢。
俺的问题那没准备好,就先问声好啦。

 

 


***************************************************************8

 


关于美国崛起时间界定(历史课程网美国崛起在线研讨与网友对话之一)

黄安年文 发表:历史课程网/2007年1月8日首发;学术交流网/中学历史教材/2007年1月8日首发

老师们、朋友们,你们好。我已经看到最初提出的几个问题,我将归纳起来逐步和大家交换看法,这些看法是否合适要经受美国历史发展的实践来反复检验,如果合适就坚持,如果不合适就及早修正以免误导。

采取这个连续在线逐步答问的办法是为了双方有时间考虑,也为了节省网友和老师们登陆在线的时间,到18日晚上则还有机会即时网上交流。现在言归正传。

现在“崛起”已经成了一个很时髦的词,似乎什么都可以和“崛起”联系起来,什么都等同于“崛起”如发展之路、大国之路、强国之路。《大国崛起》的热播更把对美国等国家的崛起的讨论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坦率地说说由于2005年12月-2006年12月初我在美国,没有看到央视热播的12集的《大国崛起》,不过在网上看到了《大国崛起》的文字说明,昨天(1月7日)又在凤凰卫视节目中看到了北京大学历史系李剑鸣教授在世纪大讲堂讲授的《大国崛起——世纪美国》,他是从崛起的文化因素来谈美国崛起的,谈到了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前瞻性和文化的规则意识。谈崛起也可以从经济机制因素、政治机制因素、国际环境因素、教育因素等角度来展开。

我还想说的是媒体需求的崛起、宣传强调的崛起、教学和研究中阐述和论证的崛起,是有区别的。我今天和大家讨论的是从传统的历史发展的综合因素角度来看美国的崛起。

在谈论一个国家“崛起”的时候,我们首先需要界定“崛起”的含义和时限,需要区别历史上的“崛起”和当今社会所谈论的“崛起”或者说媒体强化的“崛起”。需要区别“崛起”中的大国和“崛起”后的大国。

在谈论美国时更加需要清楚界定 “崛起”中的美国和“崛起”后美国的继续快速发展成超级大国和唯一超强国家,需要对他们能够“崛起”成为世界大国和“崛起”后发展成为超级强国分别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上面这些问题都涉及美国崛起时间的界定。

从历史上看大国“崛起”,需要对“崛起”的开始和终止时间有准确的历史界定。不能违背历史实际把历史上大国“崛起”来为现代政治需要解读。历史学家的责任是按照历史的本来面貌向读者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的真实,维护历史的真实,做出符合历史实际的解读。

在近代和现代世界历史上,不同的世纪有在那个时代的崛起的大国。18世纪美国还谈不上“崛起”,还不是美国“崛起”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崛起”后的世纪,而不是“崛起”中的世纪,21世纪是美国试图维持唯一超级大国地位的世纪。如果把完成近代化即那个时代的现代化和发展为世界公认的政治和经济大国作为崛起终止的重要标志,那么19世纪末,美国已经基本完成了“崛起”。如果说19世纪60年代美国在世界各国工业总量的经济地位占全球第四,可以看作为一个快速“崛起”中的国家,因为那时的工业总量是近代化的重要指标。那末,19世纪末的美国已经基本完成了近代工业化,美国已经赶上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国家英国的水平,1894年美国的工业产值94.98亿美元,英国则是42.63亿美元,第三位德国为33.57亿美元,分别居于世界第二和第三位,英德两国工业产值合计为76.2亿美元,美国为世界第二、第三位总和的124.6%。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按照同一排名标准,我国今天的经济总量已经占全世界第四位,这个老四的经济总量排名地位相当于142年前美国的1865年,如果预测中国要达到21世纪世界经济总量排名第一,并且是经济总量为21世纪那时世界第二、第三位国家经济总量之和还要多124.6%。从现在起没有再加上持续不断的三五十年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是难以想象的。如果按照美国19世纪末的经济总量标准,那时还不能算美国的“崛起”已经基本完成,那么按照同样的标准,我们中国即使到21世纪中叶某个历史时刻经济总量为当时世界第二、第三位国家的总和还多,不等于说也还没有完成“崛起”的历史使命?这样来理解和解释“崛起”,不是混淆了已经“崛起”和“崛起”后继续发展为超级大国的概念了吗?

20世纪的美国是由经济大国走向超级大国和世界唯一超级强国的时代,把20世纪“崛起”后的美国还纳入“崛起”中的美国来阐述,显然与美国的“崛起”历史实际不符合。“崛起”中的美国和“崛起”后的美国是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在《也谈央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制作》一文(学术交流网/学术问题研究/2006年11月18日首发)中提到:“关于《大国崛起》的片名,笔者在审稿是就提出异议,按照笔者的理解大国的崛起和崛起后的大国并非同一含义。笔者不清楚现在公开放映的《大国崛起》的时限下延到什么时间,不能把崛起后的大国的历史发展都放在大国崛起中展开,如果那样怎能叫‘崛起’。难道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国现在还在‘崛起’?如果一个国家发展为世界历史上的一个政治或经济大国,它是有着特定的历史界标的,这是一个历史界定概念,而不是历史演变的描述。”“葡、西、荷、法、英、德、俄、日、美九个发达国家都有她崛起的时代界标,但是在21世纪的当今世界,够得上正在崛起的大国恐怕只有中国和印度,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已经15年了,她不是崛起的问题,而是称霸,俄罗斯是为重新崛起做准备,日本正在做着登上超级大国的美梦,也不是崛起问题,葡、西、荷、法、英、德几个国家要重新崛起,恐怕要借助欧洲联盟了。”

199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笔者的《美国的崛起》一书,该书系统叙述和研究自1492年前到19世纪末的美国历史, 探讨了美国在短期内由荒原发展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崛起之路及其历史借鉴,展现了1815-1984年八十年间美国近代工业化发展过程。到了20世纪的美国已经是崛起后的美国走上超级大国和唯一超级强国的历史发展了。崛起后的美国继续保持100多年的发展势头,这是另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但是并不能仅仅把它放在“崛起”的框架内加以研究。

两年前我对于《美国的崛起及其动力》史学脚本稿的审稿意见中提到“关于系列电视片《大国崛起》的定位意图,我理解大国的崛起和崛起后的大国并非同一含义,这里涉及电视片反映时段的下限。附件提到:‘大国崛起的历史,也就是一部大国经济振兴的历史’,‘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在不同时期内完成的现代化历程’‘将视线集中在’‘崛起的特殊历史阶段,追寻他们如何成为世界大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足迹’。我理解按照这些表述及定位,不宜用大量篇幅谈论崛起后、现代化后、成为经济大国后的历史发展。”“依笔者之见应以美国近代工业化的发生、发展和完成为主线,并说明它的共性和特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我国实现现代化更有借鉴意义。” (见2004年8月28日黄安年对《大国的崛起》中的《美国的崛起及其动力》史学脚本稿的审稿意见,学术交流网/学术问题研究/2006年11月18日首发的附件)

20世纪是有“崛起”中大国的,德国、日本、苏俄都是,但是他们在“崛起”后的发展道路发生了曲折,德、日走上了法西斯专政的邪路,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则在20世纪90年代解体。对德国和日本来说不是重新“崛起”的问题,对于俄罗斯来说有一个重新“崛起”的问题。而对于美国来说,我们不能把她当做还在继续“崛起”的国家,“崛起”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不是一个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换界标的概念。

我在美国时看到对于《大国崛起》的不少海内外评论,但是这些评论大部分是从政治上和价值判断上作出的。我迄今没有能够看到这部热播的片子,偶然从网上看到下载的《大国崛起》解说词:美国的崛起(第10、11集),电视片解释词用了一半的篇幅来展现1900年以后的美国历史发展,而按照崛起的历史界定来看,这已经是“崛起”后的美国了。

我之所以用一些时间强调区别“崛起”中和“崛起”后的美国,这涉及到怎么看美国“崛起”的问题,按照我的理解,美国是一个快速“崛起”中的国家,是一个“崛起”后继续快速发展的国家,是一个既有创新又有扩张的国家,是一个既有人爱又有人恨的国家。美国的“崛起”是快速的,只用了80年时间而后不是又用了50年后的130年时间;美国的创新机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崛起”和“崛起”后不断发展完善的。在“崛起”中和“崛起”后,美国由大陆扩张走向海外扩张又走向全球扩张。

黄安年写于2007年1月8日12时

 

 

 

关于美国何时开始崛起的讨论(历史课程网美国崛起在线研讨与网友对话之二)

黄安年文 发表:历史课程网/2007年1月8日首发;学术交流网/中学历史教材/2007年1月8日首发

我在《关于美国崛起时间界定(历史课程网美国崛起在线研讨与网友对话之一)》中谈到了对于崛起概念的界定,美国崛起的起至时间。如果我们认同美国近代工业化的开始和基本完成作为崛起时间的主要标志的话,那么现在和老师们讨论美国何时开始崛起或者说何时开始近代工业化的问题。

我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校友南京宁海中学刘向荣老师提出:“有关美国崛起的时间段,不知是不是从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一直到1894年美国工业经济跃居世界第一位算起,也即美国崛起的时间是不是从19世纪末开始的?若从这个时间算,美国仅仅用了一个世纪左右,就由一个殖民地国家上升到一个大国。”而布瑞斯老师提出:“如果将美国南北战争的胜利作为美国开始‘崛起’的标志性事件,把19世纪末(美国已经赶上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国家英国的水平)作为美国已经‘崛起’的时间。是否合理?”我想这两个问题中都涉及美国崛起何时开始?

对于美国近代工业化何时开始在美国和我国史学界看法不一。我的看法是1814年美国第二次对英战争结束后开始较为合适,如果从美国独立开始起算就太早了,史学界没有很多人赞同;如果从18世纪末开始算,是有相当一些学者持这一观点的,但是这一见解过于强调机器生产的开始引进,对于综合因素考虑不够;如果从美国内战结束后开始算,则晚了些,且把开始崛起和崛起过程中的狂飙时期混为一说了。

两年前的1月21日,我在学术交流网上发表了一篇《美国何时开始近代工业化?
》的文章,现在转发在这里供老师们研究时参考。不过我要强调的是这里涉及对于美国花了多长时间实现的崛起历程的问题,从18世纪末到1894年是100年,从1815-1894年是80年,我的看法是用了80年时间快速实现了崛起的过程。

下面是两年前的文章:
美国何时开始近代工业化?
黄安年文 发表:学术交流网/美国论著研究/2005年1月21日首发
美国何时开始近代工业化,又何时基本完成近代工业化,在学术界是个众说纷纭的问题,也是关系到美国究竟用了多长时间来基本实现近代化的,关系到界定和衡量近代化的开始和完成的标志。
美国是何时开始近代工业化的,以下国内学者的部分著作摘引反映了一些不同的学术见解:

*“美国北部工业的发展一般地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美国机器生产排挤手工业的时期,它从十八世纪最后十年即开始,主要是在一八一六——一八二八年这一时期。”“第一阶段也就是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工厂制盛行时间。”(黄绍湘著《美国通史简编》,第154-155页,人民出版社,1983年5月第二次印刷)

*“关于美国工业革命的开端,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以美国内特尔斯为代表,主张美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790年;第二种以苏联鲍霍尔季诺夫为代表,认为美国工业革命在1812-1814年英美战争之后才明显表现出来;第三种,美国诺恩主张美国工业革命始于19世纪30年代;第四种,美国罗斯托和高曼主张开端于19世纪40年代;第五种,苏联扎哈罗娃认为向工厂制过渡是在19世纪50年代发生的。此外还有的认为在南北战争后美国的工业革命才真正开始。所以产生这样大的分歧,主要是对工业革命起点的标志不统一,有的认为工具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得人心起点;有的主张机器的使用才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有的主张工厂制和蒸气机在工业上的运用才是革命开始的重要标志。”
“第一次工业革命或称早期工业革命,是指18至19世纪首先在英国发生,随之扩大到欧美各国的一场生产技术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工场手工业阶段过渡到大机器生产阶段,它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美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应当是新的劳动方式机器的发明和新的协作方式工厂制的出现。理由是“第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在生产技术上的根本变革是用机器生产取代简单的手工工具,所以机器的出现是工厂制确立的基点。而所谓机器应包括三个部分,即工具机、动力机和传动机,严格来说用人力推动的工具机还不能称其为机器。第二,劳动方式的改变必然引起协作方式,即生产组织体制的相应变革,‘机器只是一种生产力,以应用机器为基础的现代工厂才是生产上的社会关系,才是经济范畴。’因此工厂制的出现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端。根据上述标准,美国工业革命萌发于19世纪末,而真正开始于1812-1814年英美战争后,即1814年罗维尔新式强力织布机的发明,因为它不仅标志美国人民在引进的基础上对纺织技术有了革新,而且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将梳棉、纺纱、织布等工序综合在一起的新式工厂。”(徐玮编著《美国近代经济史》,第161-163页,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版。)

*“近代工业化和工业革命相联系。美国近代工业化的真正开始,是由1812一1815年对英战争后的一系列相互影响的重大事件促成的。尽管在18世纪末已见端倪,但是并无明显的连续性。学术界对工业化开始的时间和标志各持已见。有1791年塞缪尔•斯莱特建立第一个现代工厂为并端说,[1]有19世纪30年代开始说,[2]还有1815年后开始说[3]开端之争涉及工业革命的内涵及确定标志的科学依据。工业革命和产业革命、科学技术革命,并非同一含义。[4]恩格斯把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业、交通运输及农业的巨大变化、进而又引起经济关系的巨大变化称为产业革命[5]马克思曾一再强调工作机“是18世纪工业革命的起点”。[6]”“ [1]1790年12月20日,斯莱特在罗德艾兰的波塔基特用英国卡莱特式纺织机安装了纺纱厂。参见张友伦《美国工业革命》,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2]参见《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第222页,中文版;路易斯•哈克:《美国资本主义之胜利》。陆镜生:《美国工业革命的开始年代》,《南开学报》,1985年第5期。[3]参见菲特、里斯:《美国经济史》,第258页。[4]在英文词语中,工业革命和产业革命是同一词。[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281页、296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318页、320页;《资本论》,第1卷,第410页。”
“在1812-1815年第二次对英战争后,美国出现了开始近代工业化的有利条件。美国扫除了发展民族工商业的最大外部障碍。大规模领土开拓和西进运动,又为工业化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与此同时,一系列反映工业化开始的重犬事件相继涌现。” (黄安年著:《美国的崛起》第八章19世纪上半期美国的社会经济,第一节美国早期工业化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39-240页。)

*“美国工业革命从何时开始?历来存在着不同的说法。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变革的深度和广度的标准有不同的见解。其实,任何变革、任何新生事物开始总是幼小的,只要它脱颖而出就应当加以承认,而不必去追求数量上的比例,所以什么东西能够作为划分工场手工业和机器生产的最初界标,它就应当是工业革命的起点。”“在工业革命发源地英国,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这个小小的机器引起了连锁反应,使英国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美国没有自己的珍妮纺纱机,而是以仿制英国的新型纺纱机和投入生产作为工业革命的起点。”
美国工业革命“大致有六种说法:1.18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C•P•内特尔斯、苏联学者A•B•叶菲莫夫、H•H•波尔霍维金洛夫均持这种看法。他们的著作是:(民族经济的
产生1775--1815》(纽约1962)、《论美国资本主义》(莫斯科1934)、《美国:历史和现代史学问题》(莫斯科1980)。2.1812--1815年或者19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R•W•福格尔和苏联学者E•P•库里科娃持这种看法。他们的著作是:《铁路和美国经济成长》见《经济史论文集》(巴尔的摩1964),《工业变革的开始阶段》见《历史问题》
1981年第4期。3.19世纪30年代。这种看法的代表人物是D•C•诺斯。他的著作是
《美国昔日的成长和福利》(纽约1966)。4.19世纪40年代。W•W•罗斯托R•E•高
尔曼持这种看法。他们的著作是《经济增长阶段》(剑桥1960),《1839--1899年的商
品产量》见《19世纪美国经济的趋势》(普林斯敦1960)。5.19世纪50年代。美国学
国学者R•马丁和苏联学者M•H•萨哈罗夫持这种观点。他们的著作是:《1799--1938年美国的国家收入》(纽约1939)、《1831—1860年美国反对奴隶制的人民运动》(莫斯科1965)。6.内战以后。M•哈克是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他著有《美国资本主义的胜
利》(纽约1965)。 (张友伦主编:《美国的独立和初步繁荣1775-1860》(美国通史丛书),第178-179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美国工业化的高涨时期是在19世纪后半期,即南北战争后的40年,但工业革命的开始却在18世纪末。”(李庆余、周桂银等著《美国现代化道路》,第28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什么是美国的现代化?对此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和解释。如果单从经济和技术发展的角度加以考察,往往把工业革命作为现代化的开端。毫无疑问,这是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之一,也可以说是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但决不是现代化的全部内容。现代化应当包括社会飞政治二,文化;,思想各个方面,应当是一个总体概念,同社会制度的变革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从历史的进程看,现代化几乎是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而被提上日程的。美国的情况也不例外。如果把欧美各国向近代社会过渡作为现代化的开端,那将是易于理解的和比较可取的。”(张友伦:美国资本主义的确立和现代化的开端),载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编:《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第1页,东方出版社,1994年版)

*“在美国,一般认为工业革命开始于1812年战争以后。这时美国经济逐步以煤、蒸气和铁为基础。”“1900年以后,工业革命达到高峰,进入所谓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刘绪贻、李世洞主编《美国研究词典》第二代8-249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在研究了上述关于美国近代工业化开端的各种见解后,我们不妨作出以下判断:
第一,美国近代工业化是在借鉴当时世界上的最先进国家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根据美国的国情展开的,是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联系的。
第二,美国近代化的进程和近代机器生产及工厂制度的建立分不开的。
第三,判断在美国最早采用机器生产和工厂制度建立的时间固然很重要,但是毕竟还要考察她对于美国工业革命进程的实际影响,需要综合考察影响工业革命的各种因素,不宜做实某一具体事件为标志。
第四,就全国范围来说,美国工业化开始于北部,并不意味着在南部和中西部地区已经开始了工业化的进程。
第五,如果比较各国的近代工业化情况,则要采用统一衡量标准才有说服力。
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美国论著研究/2005年1月21日首发

黄安年写于2007年1月8日15时

 

 

 

关于美国”总统山”的讨论(历史课程网美国崛起在线研讨与网友对话之三)

黄安年文 发表:历史课程网/2007年1月8日首发;学术交流网/中学历史教材/2007年1月8日首发

现在来穿插一个轻松的话题,沈为慧老师提出”总统山上的四人中有西奥多•罗斯福,没有富兰克林•罗斯福。看了大国崛起后我还是想不明白是为什么。”

我们知道美国有七大人造奇观,其中有两座十分壮观的大桥, 一座雄伟的大坝,一柱高耸云天的太空針,一座造型优美的拱门,雕刻在山上的总统石面像和在岩石上鑿出来的房屋。这雕刻在山上的总统石面像就是通常所说的“总统山”。

在美国南达科他州境内西南部拉皮德城西南方的拉什莫尔山(Mount Rushmore)的东南坡上,有一群世界上最大的人面雕刻。由于山上雕刻着美国四位总统的头像,而得名“总统山”。这四位总统是美国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1789-1797)、独立宣言起草人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1801-1809)、美国维护联邦统一取得南北战争胜利的总统亚伯拉罕•林肯(1861-1865)以及现代美国之父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1901-1909)。

我很遗憾迄今没有机会去总统山对这一大人造景观看个究竟。下次再去的话要了却这一心愿。
根据资料介绍,“总统山最初的构想,源于一位学者。1923年,一名姓罗伯特的学者,萌发了一个念头,他想在南达科他州黑山区坚硬的花岗岩石山峰顶上,雕凿一座象征美国的摩崖石刻人物雕像,他这一大胆的构想,随即得到当时著名的雕塑家鲍格姆的全力支持。经过几年的酝酿和精心策划。‘总统山’摩崖石刻人物雕像的浩大工程,终于在1927年拉开了序幕。据史料透露,当时参加这项恢宏工程的全美雕塑家就多达360多人。他们风餐露宿,在精心雕刻中,1934年,俗称‘总统山’的摩崖石刻人特雕像浩大工程,终于全面竣工了。从此,‘国立拉什莫尔峰纪念地’便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眼前。依山开凿,雕刻的‘总统山’,端庄、凝重、气势恢弘。昔日光秃秃的花岗岩峰顶上,如今雄踞着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亚伯拉罕•林肯和西奥多•罗斯福四位总统的巨型半身塑像。这些虚实并重的半身石刻雕塑像,体量很大,每位总统的面孔,从下颏到头顶部,分别从18米到21米不等。其中,仅林肯的嘴唇,就宽达6米多。在四位总统石刻头像的山脚下,簇拥着苍松、柏,下面是宽宽的大道。大道两侧竖立着十几根方柱,美国五十个州的州旗分别以四面一组装饰在大理石饰面的方柱上,象征美利坚合众国的联邦国体。”

如果我们注意到总统山雕像的创作时间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年,那么为何在四位总统中没有在任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1933-1945)也就明白了。

黄安年 写于2007年1月8日16时30分

 

 

 

关于美国独立标志的讨论(历史课程网美国崛起在线研讨与网友对话之四)

黄安年文 发表:历史课程网/2007年1月8日首发;学术交流网/中学历史教材/2007年1

张华中老师提出:“美国崛起势必讲到美国独立,记忆中遇到三种提法:其一,1781年约克镇大捷,其二,1783年,《巴黎和约》签订,承认美国独立;其三,1787年宪法颁布,1789年第一届联邦政府成立。不知黄教授有何见解?”
(江苏历史教研网http://clw.aspoo.com/Web_index.asp 2007-1-8 16:13:00)

在我看来,讨论美国历史的发展离不开美国独立,但是谈论美国崛起不一定要从美国独立讲起,如果分析美国崛起的原因自然会涉及美国从英国的殖民地发展为独立国家的问题以及美国独立对美国崛起的影响。

至于美国独立的标志是什么,我国学术界看法并不一致。

一般认为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独立和诞生。我本人一直持这一见解,《美国通史》六卷本第1卷《美国的奠基时代(1585-1775)》作者李剑鸣在该书的结尾时也说“直到战争爆发后14个多月以后,13个殖民地终于宣布脱离英国而独立。至此,‘殖民地时代’亦告结束。”(第586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美国通史》第2卷《美国的独立和初步繁荣(1775-1860)》主编张友伦教授该书第一章的标题是“北美独立战争和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在美国有法定的独立日,但是这个独立日不称国庆日,这一点在官方文件和谈话中是严格遵守的,但是媒体有时把独立日和国庆日混用,在我国这种混用十分普遍。我们历史工作者应当拒绝混用,在我国学术界对此并无异议。(见《7月4日美国独立纪念日不是法定国庆日》,黄安年文,《中国新书》2006年1月号;《美国纪行——一个中国学者眼中的美国生活》,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11月)

但是对于这时诞生的美国是美利坚合众国还是13个独立国家(邦)的联合,有着不同的理解。坚持认定《独立宣言》不是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标志的学者有北京大学齐文颖教授,她在《“独立宣言”是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标志吗》(《世界历史》1985年)一文中质疑《独立宣言》标志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说法,随后杨玉生先生在《“独立宣言”——兼议美国史考实性研究》(《世界历史》1993年第6期)中进一步论证了这一见解。两位学者强调13个国家(邦)的联合国家和联邦共和国的严格区别,并认为美国宪法的诞生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诞生,而《独立宣言》诞生的美国还不能看成是美利坚合众国。然而即使在美国今天的官方文件中也不认同美利坚合众国这个新国家起算的年代从1878年开始,他们依然以1776年作为新的美国的诞生标志,这里面实际上涉及怎样看待美国政体演变的问题。

张老师所列举的三种提法,都是独立后的评估问题,而不宜看成美国独立的标志性事件。

黄安年
2007年1月8日19时

 

 

 

关于美国没有经历封建制度发展阶段的讨论(历史课程网美国崛起在线研讨与网友对话之五)

黄安年文 发表:历史课程网/2007年1月9日首发;学术交流网/中学历史教材/2007年1月9日首发

刘向荣老师提出:“从美国崛起中,人们有时强调国情,美国是一个没有封建传统的国家,历史包袱比较轻,所以美国式的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和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对美国适用,而其他国家的国情决定了它们不适合走美国式的道路,…….”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它涉及和其他大国相比,美国崛起的特殊历史条件,涉及美国没有经过封建制度发展阶段对于美国崛起的经济和政治影响的评估。

《大国崛起》电视片解说词第十集:新国新梦(美国•上)似乎回避了美国的社会经济制度问题,没有提到美国经历封建制度发展阶段问题,然而不管使用什么措词,这样一个涉及经济发展阶段的问题是不能回避的。美国没有经历封建制度发展阶段,对于美国现代化和美国的崛起是十分有利的。

封建制度和封建影响对于任何一个现代化市场经济和政治民主化的国家来说,都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由于它是历史发展中多数国家难以逾越的障碍,又由于长期封建制度社会所造成的影响,以至,在今天面向21世纪的各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仍然在不同程度上面对封建影响干扰的困扰。在世界各大国中,美国的封建影响相对来说是最小的。在八国首脑会议的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和俄罗斯都无一例外,在亚洲的中国和印度也不例外。

美国是唯一没有经历封建制度历史阶段的大国。美国近代历史基本上是沿着时常经济和资本主义道路发展起来的,它没有经历封建主义阶段,一开始就在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但是存在某些封建主义残余,美国由于经受了两次相隔近100年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冼礼,从而为自由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近代和现代美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民主化进程,大大受惠于封建主义的影响较小这个特点。(请参见拙文:《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影响的消除》,《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第1期,第31-38页)

恩格斯多次论述道:“美国没有中世纪的废墟挡路,而且在一开始有历史的时候已经有了17世纪形成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因素。”它“没有封建主义的过去”,“过去土地贵族、没有君主制度”,是“在纯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美国之所以没有经历封建主义历史阶段,是由于英属北美殖民地基本上是英国资本主义在北美条件下的移植,尽管美国受到印第安文明和黑人文明的影响,但是英国资本主义在北美条件下的移植的主流地位是很明显的。美国作为一个由以英格兰地区为主体的外来移民建立的国家。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基本上是早期资本主义性质的商品市场经济, 而不是封建主义的自然经济。欧洲移民来北美到没有搬来欧洲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制度, 而从一开始就带有资产阶级民主制萌芽的组织形式。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以英格兰人为主体的欧洲移民在北美的扩张,很快成了北美社会的主导力量。英属北美殖民地不同于法国和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免受封建制度的严重影响,也有别于日本、德国、英国、俄国和中国。在这些国家中封建主义的影响都长达千年以上。

不过美国没有经历封建主义阶段并不等于没有封建残余的影响。在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中,美国封建主义残余的清除,经历了两次资产阶级革命。1775-1783年的美国独立革命,推翻了英国在北美13个殖民地的统治, 建立了不同于英法的以美利坚民族为主体的新国家, 开创了资产阶级取胜的新纪元。1861-1865年的美国内战,避免了国家的分裂,扫除了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内部障碍, 废除了种植园奴隶制, 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为现代资本主义的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改善了美国的国家机构和政治制度,更加适应美国工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强了联邦的统一,保证了工业资本主义对国家的统治地位。它有力地推动了美国工运动和黑人运动的发展。也推动了欧洲革命运动。

今天我们谈论美国的自由、民主精神和自由市场机制自然是和美国的封建制度影响很小这个特殊性分不开的。

黄安年 写于 2007年1月9日晨7时


未完待续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