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黄安年:“波茨坦宣言”
中史参:黄安年教授的《
黄安年:人是需要一点精
周明学:导师制:青年教
黄安年:—个退休教师的
黄安年教授美国崛起研讨
黄安年教授美国崛起研讨
黄安年教授美国崛起研讨
黄安年教授美国崛起研讨
黄安年教授美国崛起研讨
最新热门    
 
黄安年教授美国崛起研讨实录3

时间:2009-10-18 17:15:22  来源:黄安年
 

1月8-18日历史课程网将邀请黄安年教授主持“美国崛起”在线研讨
历史课程网 [历史课程网]

 

转载请注明

历史课程网http://hist.cersp.com

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

在线研讨还在继续之中,请访问历史论坛,欢迎您参与美国崛起话题讨论。

关于美国崛起的政治机制因素的讨论 (历史课程网美国崛起在线研讨与网友对话之九)

黄安年文 发表:历史课程网/2007年1月9日首发;学术交流网/中学历史教材/2007年1月9日首发

两天来,老师们在提出的几十个问题中,有一些是属于政治制度方面的。例如
刘向荣老师提出:“美国承继它原来的宗主国——英国的政治体制是不是有直接关系?如有直接关系,那为什么英国的地位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反而不如后起的美国呢?”


“美国式的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和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对美国适用”,“世界各国在保留自己发展道路特色的同时,是不是政治制度上在发展方向上也会和美国靠拢呢?”“说到美国的崛起,无疑民主及民主制度也是一个重要乃至决定性的因素。可在中学,我们曾长期接受的是美国式的民主是有钱人的民主,‘虚伪’的民主,其选举制度无论怎么样选,结果都是资产阶级掌权,但现在很疑惑那什么是真正的民主?难道统治阶级的选举,会让被统治阶级掌权吗?难道施瓦辛格当选州长也有阶级性,也是美国人‘虚伪’民主的反映吗?”
还有老师提出:“在教学中,很多老师讲不清‘民主’与‘共和’,有的老师甚至认为“国家元首和国会议员定期由选举产生,有任期”就是共和制,想请您教我们如何言简意赅地解释这两个概念。”“华盛顿为啥不做君主?有哪些因素促成这一决定?”

我想归纳起来一并和老师们交换意见,谈谈美国崛起的政治机制因素问题。

在崛起的大国有各色各样的民主国家,如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民主国家、有德国式和日本式的民主国家,有苏联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民主国家、有法国式的民主国家。而美国则是民主共和制的典型国家。在美国的民主政治机制发展中,包括着共和制、联邦制、成文宪法、两院制、总统制、两党制、司法制、选举制等特色。

但是这种民主是统治阶级的主体民主,钱袋民主。如果神化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把它说成是唯一优越的制度,显然是一种偏见。而认为这种美国式民主完全是子虚乌有的“虚伪”的民主,甚至十分的反动,同样是一种偏见。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美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本身扩大有一个过程。例如独立和自由权力的扩大,由契约佣仆白人身份到白人自由民身份,由黑奴到自由黑人身份,由非自由人的印第安人到具有公民权身份的印第安人。在参政权问题上,选举权的限制逐步缩小和取消,参政人由少数政治活动家参政到某些中下层代表人物的参政, 由白人到黑人再到印第安人,由男子到妇女。还有经济平等权力的扩大,表现在市场经济领域中的公平、公正和公开,反托拉斯立法和公平竞争法规的制定等。这些扩大过程有的是在崛起前的、有的是在崛起中的、有的是在崛起后的。

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确实有资产阶级的民主和改革传统。它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的殖民地自治议会和1620年的外来移民的“五月花号公约”。从1776年的独立宣言到1878年的联邦宪法和1791年的宪法前10条修正案即权利法案。从杰斐逊民主思想到杰克逊的民主政治。从1863年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林肯关于“民有、民治、民亨”的政府的葛底斯堡著名演说,到1866年的给黑人以充分民主权利的宪法第14条修正案。从19世纪末的平民党主义到20世纪初的进步主义运动等。

我们需要注意到美国的政治机制并非一开始就有着健全制度的,他是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这样的政治机制显然对于美国的崛起和崛起后持续快速发展是有利的。

 

 

现在以美国近代史上的两党制度为例,对美国的民主机制作一简要剖析。


我在《美国的发展和两党制度》(《保定师专学报》1989年第1期,收录在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陕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一文中谈到:“美国资产阶级两党制度是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一百多年来,它一直对美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然而,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并不以它为楷模,美国的两党制度对于维护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长治久安是相当有效的工具,但是,这种制度是美国牌的。”
文章首先谈到美国两党制度的形成及其演变:美国联邦宪法制定和批准过程中,围绕对待联邦制和州权,民权的不同态度,在资产阶级统治集团内部产生了分歧,接着在对英法政策上分歧进一步扩大,正式形成了两大派:18世纪90年代的民主共和党,它是现今民主党的前身,领袖人物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独立宣言主要执笔人杰斐逊;另一派是联邦党,它是现今共和党的前身,领袖人物是美国独立战争统帅,开国元勋华盛顿,和美国联邦政府首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


两党的形成并不意味着两党制度的确立。当时的开国元勋们都没有认识到政党制度对于巩固政权的重要作用。汉密尔顿等人撰写的《联邦党人文集》称党派活动是民主的大敌,主张“消除党争危害”。1796年华盛顿总统在著名的《告别词》中宣布拒绝党争,他说:“一派轮流对另一派进行的统治,会因政党间不和而自然产生的复仇心成为苛政”, “这种轮流统治本身就是可怕的专政,并终将导致更加正式和永久的专政。”美国第二位总统亚当斯曾说:党派是“最大的政治罪恶”。美国第三位总统杰斐逊也说:“如果上天堂要加入党派,我就不愿上天堂”。美国第五位总统门罗还咒骂政党是“国家的祸根”。显然,从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20年代初,美国统治阶级并未认定两党制度是维护资本统治的有效工具。连美国联邦宪法中也未规定政党的条文。


在组织机构方面,当时既没有自上而下的政党组织机构,而且由于允许同时投两党候选人的票,从而出现对立两派分别担任正副总统情况,实际上是两党联合执政而非轮流坐庄局面。1817—1825年的门罗总统是由民主共和党一致推选的,联邦党由于在第二次对英战争中图谋分裂而陷于瓦解未能参与竞选。

美国近代两党制度确立于19世纪20年代末至50年代末。在这一时期美国资产阶级已明显地分裂为两大派别集团:北部工业资产阶级为代表的派别集团和南部种植园奴隶主为低表的派别集团。由于长期的民主传统,美国政治生活中对党争并不禁止。美国宪法虽未规定两党制度但是也未规定禁止建党,人们可以从宪法第9,10条修正案中找到建党的法律依据,称它是“由人民保留的其他权利”之一。


在19世纪20年代末到50年代,形成了两大政党争夺国家最高行政权力并确立轮流执政制度的局面。1824年总统竞选时,民主共和党分为两翼:北方及中部民主共和党人多为联邦党分子,自称青年共和党,1825年改组为国民共和党,1834年该党又改组为辉格党,代表着北部工商业资产阶级及与他们有联系的种植园奴隶主利益。在这以前,1828年第二次对英战争中英雄安德鲁•杰克逊领导前杰斐逊创建民主共和党的进步分子组成民主党,该党在这时代表南方种植园主的利益。从1828—1860年的32年间,1840、1848年两度由辉格党获胜,4任总统掌权,其余由民主党总统5人掌权。同时,民主党控制参议院24年,众议院22年,最高法院26年。


19世纪50年代,主要围绕奴隶制度的争论,美国政党又发生了新的分化和改组,辉格党和民主党都分裂为南北两部分。1854年7月,共和党成立,它一直到内战期间成为北部工业资产阶级,农民,工人,小资产阶级和废奴主义者的广泛联盟,包括原辉格党人、自由领地党入刁匕部的民主党人及其他废奴派人士。他们反对奴隶制度,反对国家分裂。这时的民主党则主要包括南部的民主党及一部分南部辉格党人,主张蓄奴和联邦的分治b这样辉格、民主两党制度变为迄今一直沿用名称的共和、民主两党制度。


与以总统为主要代表的两大党派轮流坐庄相适应,自杰克逊上台后实行了部分官职轮流任职制。它在改变以往的终身任职制,为新兴中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进入政权机关,扩大统治基础这点上比起元老们圈定人选是一个进步,但其目的并非让人民参政,而是排除异己,酬劳本党政客和拥护者,具有严重的党派偏见,为任人唯亲开它盯恶劣酌先例。人们把这种“清除马厩”称为“分赃制度”。


标志两党制度确立的又一表现是全国性政党组织制度的健全。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20年代中,国会党团核心组的提名对竞选总统起重要作用。1832年起,民主党通过举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来推选该党的总统候选人,其后各党普遍推行。这种面向选民原则对中小资产阶级具有吸引力,从而也扩大了政党制的阶级基础。1840年,民主党有了自己的第一个成文的竞选纲领,接着两大政党都建立了全国委员会并开始健全地方委员会。
显然,19世纪上半期,美国两大政党轮流执政反映了资产阶级两大派别的斗争和力量对比的变化。两党制度的确立既拒绝了独裁专制,又排除了其他第三党执政的可能。内战前,美国有反共济会,美国入党、立宪联盟,自由党和自由领地党等5个小党,它们所得普选票很少,一个党最多未超过12%。

南北战争后的30多年里,美国近代两党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这一时期的明显特点是:


第一,巩固地确立了资产阶级两党轮流执政格局,从南方重建结束,1877年海斯总统当政到1897年麦金莱总统上台,共7任总统。其中5任系共和党人,执政12年, 2任(同一人)是民主党人,执政8年。


第二,发展了官职分赃制度并辅以文官考试制。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文官制度法,规定若干公职人员须经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然而在整个公职人员中所占比重不大,经公开考试录取的,在13.1万名公职人员中只有1.4万人。

 
第三,两大政党的原则区别在内战后越来越少,都是维护资产阶级特趾是发展中的垄断资产阶级不同派别利益的政党。两党机构都由资本家提供经费,甚至同—资本家向两党同时提供经费,他们在维护资本主义统治根本利益上目标一致,但在关税率高低,货币本位制等具体政策上时有争吵。美国的历史学家曾称美国政府是“一个民有、银行家治、恐龙享的政府”。


第四,内战后党魁制在总统竞选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作为县,市,州和全国一级党组织的帮派头子,利用金钱势力和各种不正当手段操纵选举。


第五,和内战前一样,两党轮流执政也明确地排除了第三党的执政。

 

 

应当指出,资产阶级两党轮流执政是维护资本统治的资产阶级民主而不是广大人民的民主。


首先,资产阶级两党轮流执政从根本上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长治久安。


其次,一整套不断完善的总统竞选制度保证了资产阶级两党轮流执政。


美国总统是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总代表和总管家。由谁来担任四年一届的总统职位是美国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社会关注的头等大事。总统人选经过资产阶级的慎重选择,受到各方面的制约。美国总统制不对国会负责只对选民负责,它不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而由间接选举总统选举人产生,实际上总统对推他上台的权势集团负责。


第三,大量的竞选经费有利于两党制度。

美国资产阶级两党制度是阻碍、排除第三党(小党)特别是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两党制并不排斥第三党的存在和一定的发展,但妨碍它的进一步壮大,更不许它掌权。 在美国第三党从未执掌过政权,两党制以外的第三党从未对两党制构成重大威胁,两党制以内的第三党虽一度威胁原有的两大政党,但它主要是两大党中的党派分裂而成,本身未脱离两党制轨道。

之所以两党制以外的第三党难以掌权,或者说两党制之所以阻碍独立工人政党的掌权是因为:


第一,两大资产阶级政党利用彼此分歧和相互攻讦把自己打扮成工人利益的代表。


第二,两大资产阶级政党某些派别通过分裂行动成立新党或独立候选人来吸引工人,抵消社会主义政党的影响。


第三,两大资产阶级政党通过政客打入工人组织或政党,通过对工人组织或政党上层的收买使工人组织或政党成为资产阶级两党的附庸,必要时辅以直接镇压手段。


第四,由于历史条件,美国的社会主义运动并不发达,深受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改良主义的影响,社会主义运动并未真正组织起来。美国政府坚持资本主义制度、坚持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坚持资产阶级两党制度和坚持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在政权更迭上,他们始终坚持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路线,力求避免让会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设想独立的工人政党会得到自由发展以至掌权。

为什么美国资产阶级两党制下的第三党也不能掌权呢?


第一,美国广泛采取单一选区相对多数制来遴选候选人,得胜者只要获得简单多数就可以独占全部选举人票,未获简单多数的选举入票全部无效。这样,各派往往联合为一个势力强大的政党而不孤军奋战以免失利,这对第三党、小党是极其不利的。


第二,各州对于参加竞选的新政党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如务需大量选民申请,或须在上届选举中获一定比例的普选票。
第三,大量的竞选经费也使小党不胜负担,难以在各州或全国开展竞选活动。


第四,两大政党都在不同程度上吸收了第三党的进步政纲,从而使第三党失去吸引力,造成大党也代表小党利益的假象。美国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说:“有讽刺意味的是,一些更富理论性的小党之所以在竞选中遭到失败,其原因之一是它们最合理的建议被一个大党或兼被两个大党采纳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美国资产阶级两党的产生和两党制的形成是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成果巩固的产物,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和巩固资产阶级专政的需要,也是资本主义各种势力发展的产物和美国历史特点的体观。在美国历史上两党制比封建制是一个进步,应予充分肯定。


第二,两党制是维护美国资产阶级统治的有效工具,对于维系民主共和制,调整统治阶级间以及与其他社会集团的关系起着重要作用。


第三,两党制度排除了第三党特别是工人政党掌权的可能,它不利于工人阶级在议会斗争中和其他合法斗争中发展壮大自己的阶级力量。


第四,资产阶级两党制并不能真正保障劳动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是一种具有很大局限性的资产阶级民主。

今天我们讲世界政治民主化,这个民主化并不是美国化,美国化是各国国内民主化的一个模式,如果各国民主都美国化了,那还有什么各国有选择自己发展道路和民主模式可言。至于国际政治民主化也不是美国式民主、自由价值观的输出和美国化,那种国际政治美国化是典型的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但是在美国说老百姓根本不享有民主和自由,是和事实不符合的。美国老百姓本应享有更大更多更广泛的民主,但是没有。

我们在谈到政治机制时不是固定不变,不能空谈机制,泛机制化,好像机制是个筐,什么都可以望里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黄安年 写于2007年1月9日22时

 

 


关于美国崛起的外来移民因素的讨论 (历史课程网美国崛起在线研讨与网友对话之十)

黄安年文 发表:历史课程网/2007年1月9日首发;学术交流网/中学历史教材/2007年1月9日首发

在谈到美国的崛起是我们千万不要忘记美国是一个外来移民持续不断的国家,这一点在除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以外的所有大国中是独一无二的。

自1607年起移民北美到今天持续四个世纪的移民潮,外来移民不含到美国后出生的后裔在内,累计总数估计在6000万人以上。美国移民潮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时间之长、影响之深是世界上任何国家不能比拟的。考察美国发展和崛起之路,不能不研究美国的移民潮、移民政策及其影响。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的估计,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移民1641年为50000人,1775年独立战争开始时250万。美国开始进行人口普查时的1790年人口393万。早期美国移民群体的主流是英格兰人,1680年前,移民中的90%来自于英格兰地区。到了独立战争前,移民除来自英格兰以外还有爱尔兰、苏格兰、德意志、法国、荷兰等西欧国家和地区,但主潮仍然是英格兰地区的盎格鲁撒克逊白人种族的清教徒(WASP)。这一地区为主体的移民对北美的移植,对于近代美利坚民族的建立和美利坚共和国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近代美国移民人数有增无减,由西欧向整个欧洲地区并波及亚洲和美洲地区。1815-1860年外来移民共500万人,其中1820-1860年间外来移民中男性60%; 15-40岁的占67%。自1860-1910间,外来移民更高达2286万,其中1860-1900年1406万;19世纪最后20年移民美国的男性占75%;其中15-45岁占83%。自1815-1929年有3700万人进入美国。值得注意的是19世纪80年代以来东欧、北欧地区的移民大量涌入美国,这些移民和主要来自西欧的信奉新教的英语国家的老移民不同,新移民主要来自信奉天主教、东正教等其他教派的非英语国家,尤其是意大利、斯拉夫和犹太民族集团。

在世界近现代各国历史上,外来移民对于一个国家的影响以美国为最。概括起来在近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影响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早期和近代移民潮表明,以英格兰地区盎格鲁撒克逊白人种族的清教徒为主体的移民,对于英属北美殖民地进行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移植,极大地影响着近代美利坚民族的建立和美利坚共和国的形成。美利坚民族的丰富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随着不同时期美国移民成分的变化,呈现相应的发展趋势。但是传统的WASP始终是美利坚民族的主体,目前美国虽然来自北欧裔、东欧裔、亚裔、非裔和西裔,并不被认为是美利坚民族的主体,但是他们在美利坚民族大家庭中的发展态势是有目共睹的。

第二,影响近代工业化的发展。大西洋沿岸十三个殖民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完全是几代欧洲移民和非洲黑奴辛勤开发的结果,他们为北美提供了奇缺的劳动力。作为移民主力的英格兰人带来的先进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无疑极大地推动了北美经济的快速发展。北美独立革命的胜利、美国近代工业化的起始和发展、美国的领土开拓和持续一个世纪的“西进运动”、美国近代工业化的完成和美国的崛起,无不得益于外来移民。其中大批廉价劳动力和熟练技术人员以及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移民的不断西移,对于美国经济区域化和居民社会结构的分布,同样发生了巨大变化。1790年时美国94%以上的人口,居住在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1860年该山脉以西的人口比例已达49%。由于移民的辛劳,19世纪中期的密西西比河谷地区成为“美国历史上在一代人之间把荒原变化良田的第一个例子。”“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提供了移民。19世纪最后20年美国西部新垦区的土地面积,超过了英、法、德国面积的总和,移民则是新垦地的主力军。马克思、恩格斯1882年在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俄文版序言中写道:“正是欧洲的移民使北美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它的竞争动摇了欧洲的大小地产的基础。此外,欧洲的移民使美国能够以这样的力量与规模开发自己巨大的工业资源,这种力量与规模,必然在短期内打破西欧的、特别是英国至今的工业垄断。这两种情况又反过来对美国本身起着革命的作用。”

第三,影响社会政治生活多元化的发展。在近代美国无论在美国的独立革命时期还是第二次对英战争,或者美墨战争及南北战争中都有外来移民的作用。美国大陆领土扩张和各个联邦州先后加入联邦离不开外来移民。美国两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美国工人、农民运动的发展离不开移民的影响。

第四,影响思想文化的一体多元化发展。作为一个外来移民国家的美国, 种族多元化和文化多元化,使美国成为名符其实的“大熔炉”。这对于新老移民来说, 美国为他们提供了较为自由发展的大好机遇, 对于整个美国来说,各民族各献所长导致美国的快速而富有特色的发展。显然持续不断的外来移民,和美国自由移民的政策有利于美国的崛起和崛起后美国的继续发展。

还要提到,说到移民中的华裔种族对于美国崛起的特殊贡献,其中最为典型的事件就是华工对建成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历史性贡献。遗憾的是我们自己编导的《大国崛起》美国部分没有涉及这个问题。南北战争后美国经济进入狂飙发展时期时,横贯北美大陆的太平洋铁路的建成是极其重要的事件,而对加快太平洋铁路在1869年的通车做出无可替代的历史功绩的正是远涉重洋沉默奉献的华工,从这个意义上说,华工和美国的崛起有着不解之缘。

 

 

  1862年正值美国内战的关键时刻,林肯总统做出了建设太平洋铁路的重大决策,137年前的1869年5月10日,是美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刻,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和联合太平洋铁路提前完工。经过连续七年协同努力艰苦奋战, 两支筑路大军,即从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向东修筑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大军,和从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向西延伸的联合太平洋铁路大军,在犹他准州奥格登地区的普罗蒙特里丘陵处接轨,其中西段承担最艰巨任务的主力正是特别能吃苦和具有聪明才智的华工。美国太平洋铁路是美国近代工业化的标志性产物,这一壮举宣告了美国大陆在经济运行上开始连成一片,标志着美国经济进入狂飙发展时期,并推动美国迅速崛起为联结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世界经济大国,同时也表明中国的最初移民潮,对美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加利福尼亚等西部地区的崛起,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的丰功伟绩和奉献精神应为人们所了解,并给美国和中国人民以多方面的启迪和教育,成为美中人民友好交往、协同发展的难得教材。我们应该永远怀念这些沉默无语的“道钉”。
  
我在编著《沉默的道钉》过程中,通过美国和国内的网络和纸媒等各种渠道,收集了一千多幅历史图片和数百万文字资料,证实了华工建设太平洋铁路的历史贡献是和美国崛起分不开的,这一见解在美国历史、社会各界和有远见卓识的美国政治家中有着广泛认同感。

这里仅仅说明中国国家和政府领导人在访问美国时,都强调了华工建设太平洋铁路的丰功伟绩。1997年,前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美国时在乔治•布什总统图书馆礼堂发表演讲说:“中国同加利福尼亚州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中国移民早就来到美国,并为开发西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许多中国人参加了美国的建设事业”。2003年11月21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受《华盛顿邮报》总编唐尼的采访,他说,两国人民友谊和合作的动人事迹历历在目。在谈到中国华工修建太平洋铁路时,他说:“我们两个伟大的国家,交往的历史已经有200年了,跨越了三个世纪。”“19世纪60年代,中国数以万计的华工参加了美国横贯东西部大铁路的修建工作。他们不顾严寒、饥饿和待遇菲薄的恶劣条件,当别的建筑队伍都撤下来的时候,只有中国这支队伍坚持到底。最后一根枕木是由四位华工铺上的。无数人为这个工程献出了生命。” 他还谈到1991年伊利诺伊州曾经专门派人到上海用3000个道钉做了个纪念碑,碑文高度评价中国筑路工人的历史贡献。2006年4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美国时强调指出:2006年4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20日他在美国总统布什于白宫举行的欢迎仪式上致辞说:“中国人民对美国人民一向怀有深厚友情。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跨洋过海,首航中国,揭开了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序幕。19世纪中叶,数以万计的中国工人和美国人民一起,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共同铺设了横贯美国东西的铁路大动脉。60多年前,中美两国人民携手抗击法西斯侵略,数以千计的美国官兵血洒中国疆场,中国人民至今仍深深怀念他们。在两国政府和人民长期共同培育下,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之树茁壮生长并不断结出丰硕果实。”

我国国家和政府的领导人在访美时连接连三次谈到华工建设太平洋铁路的历史贡献,凸显了她在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史上的重要地位。我们在谈到美国崛起时为什么忽略这样的特别重要的历史事件呢,美国的崛起不仅仅属于美国白人,它包含着中国华工的默默无闻的历史性贡献。

黄安年 写于2007年1月9日22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