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唐年新:试论新课标中如
2007年新平市高三历史模
徐新:关于“欧洲联盟”
王立新:种草还是种树?
姬秉新:21世纪我国中学
徐 新:《新课标下高中
何新:历史学与“国民”
徐新:新课标下高中历史
小戴咪咪笑de博客:新年
丛立新:讲授法的合理与
最新热门    
 
唐年新:荆州历史优质课教学叙事

时间:2009-10-18 17:15:17  来源:唐年新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青年教师素质的提高

————参加“荆州市第三届历史优质课竞赛”教学叙事

    湖北省沙市中学    

唐年新老师的历史博客

新课程教学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师决定着新课程实施的走向,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能否落实到位,关键取决于教师的素质,而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怎样提高自己的素养呢?2005年10月我参加了荆州市第三届历史优质课竞赛,执教的人教版高一年级上册的《洋务运动》荣获第一名,本文结合此次教学实践,就青年教师素质的提高,我从三个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首先,集体的智慧+个人的素质=成功

我是在10月初正式确定参加比赛的,而正式的比赛是在10月中旬,整个准备只有两个星期左右的时间,期间我还有正常的三个文科班的教学任务,时间紧迫,怎样在短时间内准备一堂有深度而又新颖的课,这成为我最大的难题。(这是青年老师可能都会遇到的问题)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国庆的第一天我闭门不出地冥思苦想却是收获不大,在关键时刻,是教研组这个集体帮我打开了思维的大门,在教研组长刘志国老师的牵头下,全组8个老师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聚在一起为我出谋划策。很多好的建议在思维的碰撞中定型(尤其是乐进炉老师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思路),很快,我拿出了教案的初稿,并根据自己的思路做出了配套的课件,(建议每一位青年教师学会制作课件,这会为你节省很多时间,而且还会减轻你的心理压力)整个过程大概用了四天的时间,10月7日我进行了第一次试讲,虽然教案不是很熟悉但还是充满了激情。(公开课不要演练太多次数,过于熟悉之后容易限制自己的思维而影响临场的发挥)所有老师提出了很多尖锐的意见和很好的建议,应当说这是对我最为有益的一次诊断,意见是多方面的,有教案设计上的(如重难点的突出问题),有课堂实时操作上的(如时间的分配及驾驭课堂的问题),有个人基本功的表现上的(如教态及语言)。陈志雄教研员也就课堂设计(开头的情景导入、强调“独立”是中国自强的前提)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觉得同组老师的批评是很难得的,表面的赞扬很简单,但坦诚的批评确实可贵,因为它里面包括了一份真诚、一份思索)老师们还就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在重难点的处理上,建议把精力花在后半部分(即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分析上),在时间上缩短洋务运动内容的讲授,并要求我进一步熟悉教案以便于能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教态和表情等等。(有时候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比一百条建议还宝贵,它能起到醍醐灌顶的功效)在这次试讲之后,我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思路,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10月14日,我又进行了一次试讲,因为客观原因(电脑临时出现故障、学生的不积极配合),这次发挥不是很理想,讲完之后,我万分沮伤,满以为会招致大家的批评,但出乎我的意料,大家都是从我的这节课里面找优点,结果,一堂并不成功的课却让我信心大增,现在想起来,当时大家是让我宽心,增强我的信心。(教师也有失误甚至是犯错误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宽容往往比批评更有实效。)这样,在这种必胜的、舍我其谁的信念的鼓舞下,我一路过关斩将,勇夺桂冠,我想如果没有这些老师无私的帮助,取得这样优异的成绩是不可能的。

(教师互助合作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互助合作,可使教师个人少走弯路,在同伴互助中更好地成长。因此,教师应加强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教师的不同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能在集体备课中得到交流、讨论,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上一堂成功的课,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传统的观点认为教师的基本功包括:一手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手好文章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又增加了能通过网络查寻资料以及会使用多媒体制作课件等,这些都是我们现在已经很清楚的,这里我想谈另外一个问题。我在试讲之后,老师们几乎都提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我往往会打断学生的话,自己滔滔不绝而把学生晾在一边。我当时想难道这也叫问题,很不以为然,但还是接受了这个建议,结果效果居然出奇地好,学生在得到鼓励后热情高涨,信心十足,整个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和谐。后来在正式比赛时我才知道,评价标准中有一条是一票否决,这就是课堂中不尊重学生(如随意打断学生的回答),有些教师尤其是教龄稍长的教师因为没有注意这一点而丢分。通过这次讲课,我想以后如果遇到类似的事件,我会尊重学生而不是武断地打断学生的回答。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从主宰课堂的地位上退了下来,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有善于关注、倾听学生,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才有可能扮演好自身的角色。善于倾听是教师的品质,意味着平等与尊重;善于倾听,善于捕捉信息,抓住一个个教育的切入点,是新型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

 

 

 

其次,更新观念,转变方式,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育教学。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深刻的变革,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教师首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程序化的教学模式,摒弃相对滞后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观。其次要树立现代课堂教学的全新理念,切实转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让教师真正地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在教学方式上要注重以学生为主,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关注体验性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那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中,我是怎样体现这些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呢。

 

(一)情景导入   激发兴趣

片段一:

大家知不知道中国第一套邮票是什么邮票?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哪条铁路?(学生思考)(在大家的议论中,我出示这两张图片:大龙邮票、唐胥铁路)这些都是洋务运动期间出现的,洋务运动创造了中国近代100多项有影响的“第一”。我们很多人都到过武汉,我想问大家参观过哪些历史遗迹和遗址,(学生十分活跃,畅所欲言)在这些遗址中,就有中国乃至亚洲第一家集冶铁、炼钢、轧钢于一厂的近代化钢铁联合企业——汉阳铁厂。

(一堂好课要有一个好的开头,它既要避免平铺直叙而激发学生兴趣,又不能哗众取宠而失去知识性。我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创设了一个鲜活的情景,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课堂的开始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层层设疑   启发思维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而作为已经有一定知识积淀的高中生而言,这种主体性更多地表现为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在教学中我采取了环环相扣进行设问的方式来启发学生,激起学生思想的火花。

片段二:

洋务运动的背景是本课的重点之一,我通过一个个问题,循循善诱,最终使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其过程如下:①大家看屏幕上的两段视频,它们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两件重大历史事件?(学生齐答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②根据屏幕上的两段言论并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归纳出清政府当时解决内忧外患两种不同的主张。③思考:面对内忧外患而出现的这两个派别,其观点有没有本质上的对立,他们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学生齐答两者共同的地方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④大家接着思考,在当时的情形下,洋务派这种想法可不可能变成现实?它具备哪些有利的条件?当时外国侵略者和清政府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对它的态度又是如何呢?⑤外国侵略者和慈禧为什么要站在了洋务派这边?⑥洋务派是不是中国近代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的政治派别?⑦林则徐等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想为何不能付诸实践?(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我给了学生一个个思考问题的坡度,最后学生自然地得出了结论:洋务运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为了降低难度,我在讲完洋务运动内容、概况、领域以及影响后,进行了设问铺垫,激发学生对此问题的巨大兴趣,具体如下:⑴洋务派在军事、经济、教育等领域的变革到底有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呢?他们的所作所为是不是使清政府摆脱了内外困境呢?⑵我们能否从洋务运动所涉及的领域中得出一些启示?①军事、经济、教育,洋务派把哪个领域看作是最核心的环节?②何以见得?(三者不是孤立的)③洋务派为什么把军事看作核心呢?是什么事件刺激了他?(两次鸦片战争战争所显露出的中西方军事的巨大差距使洋务派认为发展军事是当务之急。)④那么,大家思考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挨打,根源到底是什么?洋务运动能否解决这个问题洋务派这种以军事作为自强核心的道路是不是强国之路?治病要治本,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么,洋务运动是医头医脚,还是治了本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讲下一个内容。⑤(过渡:几乎是在中国进行洋务运动的同时,日本也在进行着一场学习西方以求民族自强的明治维新运动,30多年后,这两个西方国家的学生进行了一场较量,结果显示洋务运动不及格。中日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为什么会破产?原因很多,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当一回学者,层层揭开洋务运动破产之迷。

(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教学设计应当立足于学生为主体的基点,主体性原则作为一种整体的教学理念,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的目的、内容、方法都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这些提问,从表面上,课堂并不是很热闹,但却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很好地达到了主题性教学的效果,受到听课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三)小组辩论   升华认识

辩论即对一个问题的不同的见解主张,展开争论。它是智慧的交锋,是才华的检阅,是素质的抗衡。辩论的过程应是正反两方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判断、推理的过程,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展示过程,是学生展示应变能力的过程,是学生张扬个性的过程。

片段三:

为了加强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我设计了一道思考题,“你认为洋务运动之路是不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它是不是中国走向近代化必由之路吗?”(全班讨论)按照学生不同的看法,我让学生自由下位进行组合,这样,就形成了观点争锋相对的两个小组。正反双方交替发言,分别从洋务运动的背景、其具体内容、所起到的作用三方面,陈述其观点,最后,由一名学生代表本组进行总结陈词。

       正方观点:洋务运动是顺应历史潮流的。①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②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③客观上加速了本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从而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④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⑤打开中国传统教育的缺口。对沟通中西文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是中国近代化的必由之路。

反方观点:洋务运动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①主要为维护清朝反动统治。②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不能为国求强。③民用工业是为了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不是为社会求富。④经营管理腐败。⑤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说明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因此,洋务运动不可能给中国社会带来新的希望,更不是中国近代化的必由之路。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师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接受式学习方式转变为探究式学习,而就某一有价值的问题展开激烈地辩论不仅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也体现了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育原理的精髓。)

 

通过这堂竞赛课的教学,我对新课程理念有两点反思:

①新课程要注重形式,更要注重内容。新课程推行以来,我们都在探索,可最困扰我们的是“形似而神不似”,教学操作上简单生硬,过于强调形式,一时间,历史课上课本剧泛滥成灾,课堂成了舞台,教师成了“导演”,少数学生是“明星”,而更多的学生是“观众”。有些公开课,教师为了课堂的热闹,十八般武艺皆上阵,其结果使课堂主题杂乱无章,变成了什么都不是的大杂烩。这些行为的结果往往是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喧哗过后,学生什么也没学到。我认为,在新课程的操作中,我们要更注重内容,新课程需要真实的、动态的、生成的课堂生活,我们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突出“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设计开放式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参与研究、思考和解决问题来进行学习。一堂好课因当是学生踊跃参与的课,应当是内容丰满、充满思辩的课,更应当是学生学有所获的课。

②用思想引领课堂。《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塑造学生严谨深刻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怎样把这种思想贯彻到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渗透到每一节课,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让思想引领我们的课堂,教师用自己的思想把学生真实的思想唤醒,点燃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让学生产生思想的冲动和交流的欲望,这样,教师才能真正与学生交流,然后用思想来塑造思想,最终促使学生内化知识而思潮奔腾。如果我们的每一堂课都能做到启迪心智,我想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也一定是有内涵的人、有良知的人。

 

最后,加强教师自我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的反思是从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在这次优质课竞赛之后,我对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进行了认真地思考、反思和总结,明确了以后要努力的方向。具体地说:

一是要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如教态、语言、普通话、一手字等),尤其是以后要善于倾听学生,并且我总结了倾听四法——①要有倾听的意识。教师要更新观念,舍得放权,舍得让学生说,时时想到自己是组织者、研究者,自己说得再多也不算成效,学生会说了,学生得到发展了,才是课堂的最终落脚点。②要沉得住气,教师要让学生说完,千万不要急于打断学生的发言。学生发言时,教师要注视说话的学生,将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学生说话的内容上,在他(她)尚未阐述清楚观点时,切莫随便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③适时进行点拨。教师经常用点头、微笑等方式表明自己一直在注意听。即使学生说错了,也要保持专注、尊重的态度,同时适时地加入一些表示自己听清楚的话。如:“是吗?”“我明白了。”“哦!原来如此!”等等。经常用“接着说”、“以后呢”等语言激励学生往深处去思考。④课前做准备。教师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生可能会产生哪些想法。只有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才能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二是要在教学中时刻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心智的启迪。我认为要从五个方面来努力——①关注最前沿的教育思想,用先进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②利用好集体的智慧资源,认真地研究教材与课标,带着问题和反思参加研讨。③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设计教学策略,每个教学环节应注重教学效果,做到“以学定教”。④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创设丰富的历史情境,积极营造宽松、和谐、促人思考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成为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⑤加强自身专业修养,提高自身思维品位,高屋建瓴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历史、思考社会、思考人生。

三是要在加强自我反思。新课程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反思。教学前反思具有预测性,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分析能力;教学中反思具有调控性,使教学成为一种多向的互动,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具有批判性,使教学成为一种理性的评价,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总结能力。

 

以上是我就青年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并结合了此次荆州市历史优质课竞赛的具体实践,得出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它虽然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叙事研究讲究故事的完整性),但反映了我的一次脱胎换骨的心路历程,我想,这也将会成为我教学、教育生涯的转折点。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