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2005学年济宁市中考历史
2005年中考历史材料解析
2006年中考历史综合模拟
2006年中考历史单元训练
2006年中考历史模拟精选
2006年中考历史单元训练
2006年重庆中考历史模拟
2006年珠海中考历史模拟
2006年湖北黄石中考历史
2006年全国中考历史基础
最新热门    
 
2007年新平市高三历史模拟考试

时间:2009-10-18 17:32:07  来源:佚名
 

http://blog.cersp.com/7910728/1221824.aspx

        2007年新平市高三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制度建设是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的重要内容。回答1—3题。

1.中国古代“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该制度始于

  A.夏代    B.商代    C.周代    D.秦代

答案:C  该制度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始于周代。

2.秦朝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被称为“千古创论”。郡县制

  A.始于秦朝的建立    B.终于汉初分封王国

  C.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便于扩大秦国版图

答案:C郡县制下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所以选C,该制度始于战国,今天仍存在县制,版图无改变。

3.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重要内容。宋太祖和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不同措施是

  A.强干弱枝以加强中央权力    B.设专职官员管理地方财政

  c.用和平方式消除地方威胁    D.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

答案:B 根据题干强调的是宋太祖不同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即B,ACD是二者的相同点。

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
 2,488,492(两白银)
 
康熙十一年
 18,096,850
 
康熙十二年
 2l,358,006
 
康熙二十六年
 28,964,499
 
康熙三十年
 31,849,719
 
康熙三十三年
 41,007,790
 
4.右表是清朝康熙王朝的一份国库储备统计,从中能够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A.国家安定繁荣,库存盈余增加

  B.商业贸易兴盛,贸易总额增加

  C.国家内忧外患,军费不断增加

  D.对外贸易发达,关税收入增加

   答案:A审题注意题干提供的历史信息是国库储备统计 ,从表中看国库储备是逐年增加,看不出贸易军费关税增加,所以选A。

 

  戏剧、绘画艺术汇聚悠悠万事,反映创作者的心声、历史的脉动和时代风貌。回答5—6题。

5.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化妆方法。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红色代表忠勇正义等。其中表示“铁面无私”的主色调是

  A白色    B蓝色    c黑色D黄色

答案:C  考查的是对京剧基础知识的了解红色代表忠勇正义,而黑色代表铁面无私,白色代表阴险毒辣。黄色代表袅勇、凶猛的人物。

6.19世纪末,兴起于法国的印象派绘画艺术曾影响欧洲画坛,后影响到20世纪亚洲的中、日等国。下列叙述最接近印象派艺术特色的是

  A描绘自然,捕捉光与色的变化    B夸张抽象,着重于内心的主观感受

  c赞美劳动,注重表现社会现实    D关注体积,通过变形图案组合表现

答案:A  考查的是识记内容,A是印象派,B是现代派,D是后印象派。

 

    人类的思想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推动政治、经济共同发展。回答7—12题。

7.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一墨,丙一法,丁一道  B.甲—道,乙一儒,丙一墨,丁一法

  c.甲一儒,乙一法,丙一墨,丁一道  D.甲一道,乙一墨,丙一法.丁一儒

答案:B  道家强调人必须顺从自然;儒家强调礼,它规定了一套在衣食住行方面必须合乎尊卑等级身份的礼仪规范;墨家强调节用,反对铺张浪费;法家强调国家的统一规划,所以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B。

8.一部反映启蒙思想的著作这样写道:“如果同一个人或是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这部著作的作者是

  A伏尔泰    B.卢梭    C.狄德罗D.孟德斯鸠

答案:D.这是启蒙思想中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思想是孟德斯鸠的。

9.“谁不知道,教会领导下的欧洲,一切学问和知识也都发达!因为谁是最渊博的哲学家、最流行的演说家、最伟大的文学家,还不是那班人说了算!”这一段话最早可能出自何人之口

  A.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家    B.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者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宗教改革时代的新教教士

答案:B这一段话体现的是反对基督教神学束缚,最早是B,D.宗教改革在文艺复兴之后并受其影响。

10.马克思曾指出,运用《共产党宣言》原理“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中国社会主义改造②十月革命胜利  ③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④东欧社会主义模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用排除法,④东欧社会主义模式是照搬苏联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后来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东欧巨变的因素之一。

 

11.冯桂芬曾提出“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他主张

  A.反对西学    B.变法改良    C.中体西用    D.全盘西化

答案:C他主张的意思是用西方的先进科技来维护中国的封建政体即中体西用。

12.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辞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    D.教育制度

答案: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刊物是《青年杂志》,它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所以可判断作者“求变”主要针对思想观念。

 

    在近代.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国门,影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回答13一14题。

13.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没有前途”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    B.工业区域分布不均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近代企业被军阀破坏

答案:C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即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民族工业受压制,所以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14.《申报》记载20世纪初中国文明婚礼的新现象:梳一东洋头,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③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④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答案:B  ④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是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回答15—16题。

15.1922年.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收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提出了由国民运动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答案:C  A 1922年时工人运动是党的中心工作,BD是大革命失败后。解题的关键是农民乃是革命的最大要素。

16.陈毅在《吟反攻形势》中写到:“江汉飞传刘邓捷,……辽吉猎虎布火雷。”诗句反映的主要史实有 

①挺进大别山  ②平津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辽沈战役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江汉飞传刘邓捷指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辽吉猎虎布火雷指辽沈战役,②③在辽沈战役之后。

 

    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受了风雨的考验,快速健康发展。回答17—19题。

17.1958年lO月.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穿喝用不要钱,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A.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B.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C.出现了农村城镇化趋势    D.破坏了农村生产力

答案:D 审题是注意时间,1958年lO月正是人民公社运动时,这一现象反映的是分配上一大二公,无法调动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

18.“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生活先好起来。……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的波浪式的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的富裕起来……,”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①建立人民公社  ②鼓励发展个体企业③发展乡镇企业  ④设立经济特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这是邓小平的“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理念,所以选A。

19.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目的是

  A.借鉴资本主义经验    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C.宏观调控资源配置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答案:D  因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所以是D。

20.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这体现的原则是

  A.联邦制原则、民主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C.自由平等原则、权力制衡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原则

答案:B 关于总统和国会权利的规定体现的是分权制衡原则,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体现的原则是民主原则。

21.观察右图,对图中“善意”的正确理解是

  ①扶持控制西欧②援助欧洲发展

  ③建立北约组织④遏制苏联力量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推行的“冷战”在经济方面的表现,目的是通过援助欧洲发展从而扶持控制西欧,遏制苏联力量,建立北约组织是美国推行的“冷战”在军事方面的表现。

22.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就资本主义发展而言,“机会”是指

    A.国家获得了对外扩张的好时机    B.调整供求矛盾,经济重新获得活力

  C.部分企业获得重生的有利时机    D.给部分政客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时机

答案:B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就是供求矛盾激化的结果所以“机会”是指调整供求矛盾,经济重新获得活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地域性经济合作也发展到新阶段。回答23—24题。

23.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反全球化运动也开始出现。1999年世贸组织西雅图会议期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反全球化示威。在此后一些重大国际会议期间,都爆发了反全球化的示威和抗议活动。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

    A.不符合世界各国人民愿望    B.是一把有利有弊的双刃剑

  C.不利于各国经济长远发展    D.是一种新殖民主义的形式

答案:B  AC说法不符合事实,D片面,B是经济全球化双重作用的体现符合题干的意思。

24.右图中货币的出现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便于欧洲各国贸易往来

  B.与美元的垄断地位抗衡

  C.欧洲统一局面的出现

  D.欧洲一体化的体现

答案:D货币中不同时代 建筑造型的门窗和走廊象征着欧盟成员国开放 团结与协作的精神,所以反映的实质问题是欧洲一体化。

25.历史学习要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下关于豆腐起源的探究中,你认为最可信的是

  A.李时珍认为豆腐起源于西汉,虽无证据,但他是一位科学家,说法可信

  B.朱熹说“豆腐本为淮南王术”以证明源于西汉,朱熹是理学家说法更可信

  C.宋代陶谷著有《清异录》首次提到豆腐的做法,证明到宋代才发明了豆腐

  D.河南出土的东汉墓葬中有“豆腐作坊石刻”图,说明豆腐最晚出现在东汉

答案:D 因为考古发现的实物可信度更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0分。共50分。

26、图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甲、乙、丙三同学研究了下列图片后,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十八星旗飘扬于                  孙中山主持召开           袁世凯天坛祭天

    湖北军政府                    第一次国务会议

甲: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

乙:很可惜,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

丙:其实,事情没这么简单。在当时,民主梦想的破灭是必然的。

根据你对图片的研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4分)

(1)甲: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分)

乙: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复辟帝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化为泡影。(2分)

解析:根据图片显示的历史信息结合孙中山袁世凯二人的史实应好理解。

 

 

(2)就丙的说法,谈谈你的认识。(4分)

(2)丙:由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2分)封建势力强大,帝国主义干涉中国

革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失败是必然的。(2分)

解析:应结合中国当时的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势力强大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决定失败是必然的。

 

 

  27、实现社会和谐,涉及到思想、体制、外交等方方面面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8-19世纪的欧洲思想家为了构建和谐的社会提出了哪几种方案?(4分)

(1)方案:启蒙思想家:建立法治社会;圣西门、傅立叶等人:提出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说明: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回答具体内容也可得分。)(4分)

解析:审题注意时间 地域 人物,回顾这一时期的思想家的主张是什么,哪些与和谐社会有关。

 

 

(2)城乡差距是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不容回避的问题。

读《中国某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系数曲线图》。从经济体制变革的角度,指出20世纪八十年代影响城乡差距变化的原因。(4分)为改变1985年以来的这种状况,构建和谐社会,请谈谈你的建议。(3分)

  (2)原因:80年代以来,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城乡差距减小。(2分)1985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搞活了城市经济,城乡差距逐渐扩大。(2分)

建议:改革农村经营方式,加大农业科技力度,使农村经济向社会化、商品化、专业化发展。(3分)

解析:要将材料的基本信息城乡曲线变化与教材的基本史实相联系不难回答原因;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所以建议应从改变农村状况入手。

 

 

(3)2005年4月,胡锦涛主席参加雅加达亚非峰会,在讲话中提出,亚非国家应“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

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请你依据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原则,从构建和谐世界的角度,谈谈中国发展与亚非国家关系的重大意义。(4分)

 

 

(3)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多极化,有利于独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4分)

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平等发展等字眼,结合所学知识应好回答。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初,爱因斯坦从相对论的思想出发,提出了著名的质量能量公式,为核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二战爆发后.爱因斯坦向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建议,应抢在纳粹之前研制出原子弹。……但当他得知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平民伤亡惨重时.感到非常痛心,他说:“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他后悔当初从事科研,“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材料三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穆罕默德·巴拉迪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和平奖。他在颁奖典礼上说:“我坚信,假如我们希望逃过自我毁灭的下场,我们的集体良知和安全保障体系内就不该允许核武器存在。……为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彻底确保不会有更多国家拥有核武器。”巴拉迪还强调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在监督和平用核方面扮演的角色.即确保核材料仅被用于发电、医疗、研究等方面。

    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爱因斯坦对制造和使用核武器的主张。(4分)

(1)用核武器作为制止法西斯战争的手段;反对把核武器作为大规模杀人武器 (4分)

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二战”的有关内容不难作答。

 

(2)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发展核武器的目的及其意义。(4分)

(2)目的:反对核战争,打破核垄断。(2分)

意义:维护国家安全,提高国际地位。(2分)

解析:目的应结合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来考虑;意义从材料中概括即可得出。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前核问题的认识。(4分)

(3)当前核威胁依然存在;(2分)和平利用核能,防止核扩散。(2分)

解析:对核问题要从正反两个方面作答。

 

 

29.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改变了埃及的历史,给后人留下诸多启示。对此,有的史学家认为改革“奠定现代埃及国家的基础”,有的却认为改革“并未设法把埃及建成为一个国家”,相反,“为外国资本家的剥削铺平了道路”。你赞成哪种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10分)

  29.答案要点:

    赞成改革“奠定现代埃及国家的基础”的观点。(2分)

    理由:创办近代工厂,民族工业得到发展;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进行军事改革,摆脱殖民统治;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各种人才。(8分)

    赞成改革“并未设法把埃及建成为一个国家”“为外国资本家的剥削铺平了道路”的观点。(2分)

  理由: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没有解决资金匮乏和管理不善的问题,使近代经济发展缓慢;频繁的对外战争国力衰弱;沉重的苛捐杂税和兵役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没有改变社会制度,最终导致了改革的失败。(8分)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不管赞成哪种看法关键是做到结论和论据相对应,论据即理由结合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内容来说明。

     评分说明:第Ⅱ卷考生答案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表述,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得分。但总分不能超过该题的得分。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7 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l. C  2.C 3. B 4. A 5. C  6.A  7.B  8. D  9.B 10. A

11.C 12. A 13. C 14. B 15.  C 16. A 17.  D 18.  B 19. D 20. B

21. A 22.B 23. B 24. D 25.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0分,共50分。

 26.参考答案:

(1)甲: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分)

乙: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复辟帝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化为泡影。(2分)

  (2)丙:由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2分)封建势力强大,帝国主义干涉中

国革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失败是必然的。(2分)

  (3)题目:所拟题目必须包含“辛亥革命”和“民主政治”(2分)

  目的: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1分)

  意义:理解民主政治在近代历史上的艰难发展,为今天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借鉴。(2分)

  (说明:对目的与意义的表述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7.参考答案:

  (1)方案:启蒙思想家:建立法治社会;圣西门、傅立叶等人:提出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科学社会

主义。(说明: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回答具体内容也可得分。)(4分)

  (2)原因:80年代以来,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城乡差距减小。(2分)1985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搞活了城市经济,城乡差距逐渐扩大。(2分)

建议:改革农村经营方式,加大农业科技力度,使农村经济向社会化、商品化、专业化发展。(3分)

  (3)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多极化,有利于独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4分)

   28.答案要点:

    (1)用核武器作为制止法西斯战争的手段;反对把核武器作为大规模杀人武器 (4分)

    (2)目的:反对核战争,打破核垄断。(2分)

    意义:维护国家安全,提高国际地位。(2分)

    (3)当前核威胁依然存在;(2分)和平利用核能,防止核扩散。(2分)

    29.答案要点:

    赞成改革“奠定现代埃及国家的基础”的观点。(2分)

    理由:创办近代工厂,民族工业得到发展;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进行军事改革,摆脱殖民统治;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各种人才。(8分)

    赞成改革“并未设法把埃及建成为一个国家”“为外国资本家的剥削铺平了道路”的观点。(2分)

    理由: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没有解决资金匮乏和管理不善的问题,使近代经济发展缓慢;频繁的对外战争使国力衰弱;沉重的苛捐杂税和兵役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没有改变社会制度,最终导致了改革的失败。(8分)

     评分说明:第Ⅱ卷考生答案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表述,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得分。但总分不能超过该题的得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