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张史敏:历史小论文的构
刘敏:一节印象深刻的美
王宏志:九年义务教育历
朱敏:评上师大版七年级
陈秋敏:浅谈北师大版历
何敏:川教版历史教材走
黄敏:人教版高中历史教
葛红敏:把握川教版教材
严红敏:历史教学的现代
王宏敏:高中历史新课标
最新热门    
 
王宏敏:高中历史新课标与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

时间:2009-10-18 17:18:25  来源:王宏敏
 

 

王宏敏:高中历史新课标与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进入21世纪,人类加快了向现代社会迈进的步伐,国际间的交流不断加强,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从根本上取决与国民素质的高低。而国民素质的提高有赖于基础教育的持续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具有社会公正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开放意识,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开放胸襟的现代公民。


一、 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


  在世界现代史中,在二战后才获得独立新加坡,国土狭小,人口密度高,资源匮乏,但是二十多年后新加坡却成为工业发达、贸易繁荣、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国家。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重视道德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我们要借鉴其成功经验,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中的历史素材,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公民道德观。


  中国社会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影响着国人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其精华部分为世界各国所称道,其中的部分内容,在授课时可与学生讨论,从中汲取有效营养,使学生注重修身,规范自己的社会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


        从韩国的发展历史中也可得到同样的启示,二战后韩国注重提高公民的教育,借鉴中国的儒家思想,培养公民良好的文化水平和道德,在我接触的外籍学生中,韩国学生是最有礼貌最有公德的。韩国的经济发展,国力迅速增强与有高素质的公民是分不开的。在讲课时,有机地运用相关的历史事实,培育学生从历史中汲取营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自觉维护社会公德,以保证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和人文环境。

 

 


二、 社会公正意识的培养
  每个人,包括学生都是社会成员。作为社会公民,应有社会公正意识,自觉地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教师可结合历史上的改革,培养学生的社会公正意识。中国历史上进行的很多改革,都采取了减轻赋税的措施,以建立一个更趋公正合理的社会秩序,结果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出现清明盛世,如著名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
  当今我国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是为了建立一个更合理公正的经济格局;对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的关注和解决是为了实现受教育权利的公正;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社会公平,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培养公正意识,有利于我国社会公正合理社会秩序的建立。
  从世界范围讲,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就是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秩序,资本主义强国通过侵略扩张,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广大国家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体系,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二战后第三世界崛起,要求建立合理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合理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国家,追求建立合理公正的国际秩序是我们的利益所在。


三、 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唯一的家园,作为社会公民,关心我们生存的环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是我们共同的义务。教师要利用教材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农业发展开发与环境保护。中国古代农田的大量开垦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同时,如果过度开垦将造成环境的破坏,如隋朝唐朝时期由于围湖造田和大量开垦山地,使自然生态遭到破坏,清朝更为严重。因此要协调农业与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现在我们开发大西北,要特别注意,因为大西北的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又是我国重要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有着不可估量的生态意义。

 

 


  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业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阶段,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表现。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迈进工业化的门槛,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不可回避。工业废气污染,酸雨和温室效应的出现,工业废水和废弃物带来水污染和环境污染,所以在讲授工业革命的同时与学生一起探讨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引导启迪环境保护意识,使我国尽量避免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避免高昂的环境代价。
战乱与环境保护。战争给环境带来的破坏是巨大的。尤其是生化武器、核武器发明后,
对环境的威胁日益严重。1945年8月6日,美国一颗原子弹投向广岛,瞬间近十万生命灰飞烟灭。到1950年,因为后遗症陆续又死亡了20万人。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近发表一份战争与环境关系的评估报告认为,自然和资源是战争不可避免的牺牲品,水源危机、物种消失、森林减少、土地沙化是战争的必然结果。越战期间,越南大约40%以上的森林受到破坏,受破坏最严重的地区至今还一片荒芜;因多年战争,阿富汗森林面积的40%至70%已毁坏殆尽。伊拉克战争开始以来,多处油井着火,给伊拉克的生态环境带来毁灭性的灾难。通过这些战争危害的分析,使学生意识到战争是最大的环境污染者。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开放意识的培养
  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开放的意识、开阔的国际视野,教师要利用新课程的素材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意识到闭关自守的危害及开放的必要。唐朝实行开放的政策,积极与世界各国沟通,出现经济发达,繁荣昌盛的盛世局面,形成“中华文化圈”,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代中国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隔绝了正常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错失了工业革命的良机,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使产生于明朝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缺乏国际市场,加之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不能迅速发展。而工业革命后迅速崛起的英国成为资本主义各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它为了寻求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把目标对准了辽阔的中国,打开了中国的闭关之门,从此中国被迫一次次开放更多的港口,一次次失去更多的权利,最终陷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引进外资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对外开放使中国融入世界发展潮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使中国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中更好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步伐,综合国力稳步提升。通过学习以上内容使学生认识到开放是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必然的,开放意味着发展进步,封闭导致保守落后,从而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国际视野,成为合格的现代公民。


  总之,历史教师应抓住新课改的有利时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具有社会公正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开放合作意识,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开放胸襟的现代公民。这是历史的育人功能所在,也是历史教师的职责所在。

                                   2005年3月于苏州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