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刘丽珍:开展历史研究性
佚名:开放的教学,创新
郑锋:略谈新课改中综合
郑锋: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余晖:开放题在高中历史
余晖:开放题在中学历史
刘占军:开卷考试下的历
郑锋:贵在民主 美在和
greater:开博一周年记
李瑞锋:新教师的心理独
最新热门    
 
艾锋:开设历史选修课程的小结和思考

时间:2009-10-18 17:18:52  来源:艾锋
 

艾锋:开设历史选修课程的小结和思考

洋浦实验学校

本学期选修课程尘埃落定,所欠的只是下周三考试和考试完的阅卷工作了,在这里作一点小小的总结,可能更多的是一些思考,希望各位同仁多多帮忙解答我对选修课的众多困惑。谢谢!
    
本学期选修课程尘埃落定,所欠的只是下周三考试和考试完的阅卷工作了,在这里作一点小小的总结,可能更多的是一些思考,希望各位同仁多多帮忙解答我对选修课的众多困惑。谢谢!
    
我开设的选修课是《探索历史的奥秘》,一听这名字,你一定会说这门课程一定很有趣,很有吸引力吧。的确,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达到90多人,刚开始学生背着学校只允许选修两门的规定,冒险选修了第三门——《探索历史的奥秘》,但是,由于没有课本,一些同学还是带着遗憾被推掉了,但是还有几个同学宁愿没有课本,也死心塌地的选了这门课,当然会退掉另外一门课。您说,这对于我们开课的老师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课程开了,分为两个班教学,每周六上午三、四节开课。我带了其中的一个班级,因为所有的奥秘都是学术界、科学界、考古界、还有好奇的所有人们所关注的焦点,比如:探索人类的起源、夏文化探索、三星堆考古发掘、爱情文明的发现、英伦巨石、玛雅文明等,所以从教学资源上讲,我们的身边——洋浦,乃至海南,有多少可以提供给我们用于直接的考察、探索,所以很难联系现实,好在我们抓住了——千年古盐田。这里我想说,应该把学生的一些课外探索性活动纳入选修考核中。课外探索是课堂教学在时间、空间、信息渠道上的拓展和延伸,课外探索活动内容贴近现实。把学生探索实践的成果予以量化,可以作为学业考核的组成部分。我们初步打算对古盐田的考察占到学分的20%,学生平时的考勤,努力程度占10%,为了保证选修课的落实和开课质量,我们还以考试的方式作为主要的考察方法,占到学分的70%,不知道合理不合理,能不能实现。
    
为了给学生以直观的教学效果,也为了弥补实地考察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我从四处:书店、网络、影象社等地方,购买了大量与我们课程相关的考古、探索等方面的电子资料,由于两个班同时上下课,所以我们遇到有资料的课程内容时,就两个班合堂上,我们两个老师一人上一次,共同备课、共同找资料、做课件。这样的课我们上过5次,也就是10节之多。不知道是否违背了选修课小班额的特点?
    
选修课我们都是第一次开设,从重要性和开设的目的上我们还是不能准确的把握。比如:

 


    
1.选修和必修是什么关系?
   
2.选修的地位如何?
    
3开设选修的目的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是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面,发挥学生潜在的能力吗?那么,选修课的开设应该是为那些对必修课学有余力的学生所开设的。我们要不要确定选修的对象?
    
4选修课能为学生高中毕业以后的升学或就业带来什么?
    
5.选修能不能只作选修与否的记载,记入学生档案,不要考试或考察?
  
对于上课的感受,我曾在博客上写了一篇短文,题目是——《一种永远悬着的课》,就作为我对选修课程小结的感受吧!或是鲜活的案例一篇吧!
  
一种永远悬着的课

洋浦实验学校艾锋


刚刚上完历史选修《探索历史的奥秘》——三星堆奇观,由于是正在探索之中的考古成就,所以我们在上课时,就感到不舒服,不象传统课中的传统观点,即使有新的看法,我们也会让学生自由发挥,谈谈自己的观点,但是总而言之,最后一般还是有一个定论的,或者是官方观点或学术界的普遍观点,教科书观点之类的。但是我们现在上的《奥秘》课,可就不同了,它没有定论。当然,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怀疑精神,它还没有确定的结论。我们上完课后,总是有一种,悬着的感觉,很不踏实!又似乎不了了之。
    
关于三星堆奇观,网络、书籍中有很多的研究资料,中央电视10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有过专门的六集篇幅的探索,片长300多分钟,我们有效的利用了其中的生动情节,比如,2号器物坑的发掘过程中,先由砖场的民工发现,他们拿走了挖掘出的一簸箕的全部的文物,后又纷纷交回来的细节,还有发现金仗的真人、真事,如何保护现场,考古的学生为报告成都文物部门,下雨天连夜骑自行车40多里地,嗑掉6颗牙齿等真实的故事细节。这大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课堂探索的氛围之中,学习兴趣盎然。
    
在选取影视资料时,我尽量选取课本中所选的重点内容。我们探讨了发掘出土的人头像、金面罩、立人像、神树等最主要的出土成果。利用资料非常细致的观察到了器物上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造型、各种花纹、以及人物的神情、甚至衣着棱角、小孔等。学生看了,对此感叹不已。
  
资料暂停,课堂上给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他们七嘴八舌,我叫起一些同学发言。发言的焦点是古蜀人的眼睛;铜立人巨大的环抱的手中拿着什么东西等。有学生说:螃蟹、苍蝇的眼睛是突出来的,还可以自由伸曲,蜀人经过对大自然的观察而想象出的眼睛。这有点专家们说的仿生学的味道。有学生说,是一种审美,把眼皮向斜上方吊起,和现在人的割双眼皮有异曲同工之妙。。。哈。哈。哈。引来笑声一片。有人说:立人手里拿的就是那个长长的金仗,他就是蜀国的国君.....
  

 


争论之后,我们看了更多的专家的不同的解释和看法,有些观点还是和专家的说法不谋而合了。但是,我们都知道它还是一个神秘的仍然未被破解的迷。
  
虽然,观点不能有定论,但是,我们还是总结了一下,三星堆奇观——古蜀文明的伟大意义。学生代表发言,我们共同总结得出:
  
1.三星堆古文化遗址的发现,确凿无疑地证实了早在4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就在三星堆繁衍生息。
  

2.三星堆古文化、古城、古国的重大发现,确切地证明了古代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三星堆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又一起源。
  
3.那种神秘的思维构想,大胆的艺术夸张,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意识形态。三星堆的重大发现,确切地证明这里是一个区别于其他地区文明的古蜀文明的生长点。
  
4.三星堆青铜文化瑰宝的重大发现,显示了世界文明在东方的盛况。中国的青铜制造长期就被认为是古代杰出的,而这次发现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使人们对中国金属制造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星堆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末周初,上下两千年,属土生土长的古蜀文明,富有极大的生命力和创造性。三星堆遗址内的古城、古国虽然地处四川盆地的川西平原,但早在三千年前就在对外开放。从三星堆海贝来源分析,古代蜀国就已经在四周的崇山峻岭中开辟出了通往西亚和南亚诸国的曲折通道,促进了蜀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与繁荣,带来了古蜀国的兴旺发达。三星堆文化有明显的地方特色,也有显著的复合型文化因素。
  
  
正是由于吸收了包括中原文化在内的其他文化的优秀因素并加以融合、改造,才形成了如此光辉璀璨、博大精深的三星堆古蜀文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