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张小华:唐诗反映的唐朝
顾忠华:再谈历史教学中
顾忠华:从2006年高考作
钟祖华:悬念设置在历史
唐少华:创造性思维与历
钮昕华:历史学习中的必
逝水年华:再谈历史教学
张志华:“演绎法”在新
彭兴华:教学叙事反思
殷松华:捕捉课堂“星火
最新热门    
 
赖卫华:历史新课程改革十四论

时间:2009-10-18 17:19:37  来源:赖卫华
 

赖卫华:历史新课程改革十四论

1、通过历史人物充满人文主义精神的语言感染学生

夏昆在《我所认识的陶渊明》(《师道》2003年第十期)一文中说:“在他(陶渊明)任职期间,有一天,他送了一个仆人给儿子,并附上一封信,信里说:‘我把这个人送给你,帮你做些粗活,他也是别人家的孩子,你一定要善待他……’‘他也是别人家的孩子,你一定要善待他。’整个一部《南史》,后来在我眼里就只剩下这一句了。”由此可见,一句充满人文主义精神的话语会给人多么大的震动。只要留意,历史上类似的经典语句还有很多,老师可以有技巧地给学生引用一些。

2、通过历史人物反人文主义的语言来教育学生

哲学家程颐曾有一句众所周知的名言:“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哲学家朱熹的一句名言:“存天理,灭人欲。”也是众人皆知。这两句话都是为维护封建礼教,要求扼杀人自然的需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反人文主义的角度展开讨论和批判,使我们对这两句名言有更深层的认识。象汪精卫“宁可错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等都可拿来作为反人文主义的语言来教育学生。

3、通过典型的人文主义历史事件感染学生

神农氏尝百草,德雷福斯案中善良的人们对德雷福斯的救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位普通妇女考察黄河并为救黄河奔走呼号,一位摄影师上山考察贫困地区儿童上学问题并为之奔走呼号(后引发希望工程)等等都足以让我们感动。有的时候教师可以不发表意见,让学生静静体会即可。

 

4、通过典型的反人文主义历史事件教育学生

秦始皇焚书坑儒、秦军长平之战活埋40万赵军、朱元璋发明“千刀万剐”等酷刑、从宋代开始的妇女缠足、清朝的文字狱、“文革”时对刘少奇等人加上种种罪名进行迫害等等都是对人的精神和肉体的无情虐待,或是对文化的摧残。朱永新老师在《中国教育缺什么》一文中说:“现代很多人在讲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讲得很玄乎,我说没有那么多玄乎。什么是人文?人文,一个是关心人,一个是关心文。关心人类的命运,关心他人;关心人类文明,关心人类文化,加起来就是人文。”象对“焚书坑儒”这种既摧残“人”又摧毁“文”的野蛮行径,建议教师不必采用机械的一分为二的“辩证法”(所谓为维护统一、统治,在人文主义面前显得多么苍白无力)。对于这些反面教材,老师应引导学生站在人文主义的高度加以深刻批判,不能一带而过。

5、通过一些宗教故事及教义教育学生

例如,佛教讲慈悲为怀,不杀生(走路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照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等都是人文主义的体现。

6、过组织观看一些历史影视剧感染学生
电视剧《孙中山》、电影《泰坦尼克号》等都有许多感人肺腑的体现人文精神的情景,教师可适当摘录给学生看。

 

7、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去体验

鼓励学生去参加慈善活动、保护环境的活动、保护文化的活动。鼓励学生去调查访问在精神和物质方面有困难的人,培育其悲悯之心。陈桂棣、春桃深入安徽农村进行调查,农民之苦一次次震撼了他们的心。他们写出的《中国农民调查报告》使无数人看过之后都不禁潸然泪下。这说明亲自调查、体验会极大程度地培育我们的悲悯之心。

8、注意引导学生识破那些打着种种名义,干反人文主义的事

历史上做坏事的人,往往打着又大又好听的名义。希特勒屠杀犹太人,斯大林搞肃反运动等等无不如此,因此要让学生识破那些虚伪的旗号。

9、注意引导学生关注那些对人精神桎梏、摧残的事
中国极端专制的王朝往往搞精神独裁和愚民政策,西方天主教会搞垄断文化。这些都造成了对人的精神的极端迫害和摧残,它比看得见的肉体迫害更为可怕。具体地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首先就造成了人们精神上的巨大压抑。“文革”期间只准看“样板戏”,只准读毛主席的书也是如此。

 
10、利用古代诗词等文艺作品中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佳作影响学生
“一夜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等等都是反映人文精神的名句。教师在讲到历史人物杜甫等人时,可重点提一下这些语句。

11、通过人文主义的标准来看待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目前,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存在着机械辩证法的问题,存在一些困惑。例如,我们对秦始皇、斯大林等人的评价一直处于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毛泽东说:斯大林七分功,三分过。我们也是将秦始皇、斯大林之类的人物机械地以功过划分了事。然后,就是在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的问题上多年纠缠不清。对两千年前的秦始皇连一个基本肯定和基本否定也搞不清,这使学生思想产生极大的困惑。假若我们跳出功过是非的思维误区,站在人文主义的高度来看这类历史人物,问题则会迎刃而解,我们的思维就会豁然开朗。秦始皇、斯大林之类是典型的反人文主义的历史人物,因此,一票否决,没有讨论的必要(意思不是不让学生讨论)。我们不必为他们的所谓大功所吓倒。
首先,具备人文主义精神的领导人也能建大功;其次,不采取残酷手段也能建功立业;再次,长城的修筑、二战的胜利等主要是士兵和人民群众的功劳(这才真正符合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用人文主义的标准来深刻地看待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西进运动的评价似乎已有了定论。前一段史学界特别流行用生产力这一唯一标准来看待一切的办法。结果,象西进运动等就完全被肯定了。这种办法在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你除非说印地安人不是人,你才能完全肯定西进运动。对印地安人来说,他们连命和家园都没有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他们有什么意义?其实即使对一部分西方人和世界来说也不见得完全是好事。

 

12、在讲到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发明时不要平淡地一带而过,在司空见惯、平淡中发现惊人的创举,对看似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东西要站在当时的角度表示由衷的赞叹、惊奇
对猿人产生直立行走这一大胆想法(现在不足为奇,可在当时是爬行了百万年之后才有的)、对第一个想到打制或磨制石器的人、对第一个看到鸟巢而受到启发准备“构木为巢”的人,对第一个想到以树叶为衣的人,对第一个产生让牛为人耕地想法的人,我们都要对其天才的奇绝的创造性表示出高度的赞赏。对麻布的出现、对馒头饺子的发明、对窑洞的发明、对第一叶孤舟在河中出现,都要表示由衷的惊叹。对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的出现及在每个阶段的创新由衷地表示钦佩。对创建出一整套民主运作方式的古代雅典人,对最早培植出粟麦黍豆的人们,对最早唱歌跳舞的“神人”,我们要心存敬佩和感谢。
在精神方面为古人新奇、颇具创造性的思想而惊叹。例如对“庄周梦蝶”,首先我们要赞颂其惊天地之独特、奇绝的创造性的想法。(庄子在这个故事中提出的问题至今为中外哲学界叹服,至今无人能解答)而不能象过去部分老师那样,对其以讽刺讥笑、否定批判为主。对“白马非马”论的处理也要注意,不能只是简单地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将其批倒了事,还要肯定其提出问题的创造性(这一问题的提出在哲学史上是有价值的),否则,就大大降低了其教学价值。甚至对“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象山全集》卷36)这一过去被批倒批臭的哲学观点,也不要简单否定,要看到其在哲学史上创造性的价值和地位。
教师不断地对人类在物质和精神领域的创造性活动进行赞赏,会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欲望。

13、通过赞颂历史人物的伟大想象力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人类的许多重大发明都是以想象为翅膀才得以成功的。其实想象本身就是创造。
正是因为先有了用电听声音这一大胆奇特的想象,所以才有了电话;正是因为先有用电看东西这一大胆新颖的想象,所以才有了电视。教师在讲电话和电视的发明者时注意抓住想象力这一点来赞颂。
没有想象力,也就没有艺术家。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多么浪漫奇美的想象。郑板桥画了一幅红色的竹子送给友人,这又是何等超凡奇绝的想象。
石达开西征到达贵州的苗族地区。苗族父老将窖藏多年的一坛老酒献给翼王。石达开按照当地风俗习惯,用手握着插在坛口上的一根空心细竹管开怀畅饮后诗兴大发:
千颗明珠一瓮收,
君王到此也低头。
五岳抱着擎天柱,
吸尽黄河水倒流。
这是何等大气磅礴,痛快淋漓的想象!
教师在讲李白等艺术大师的作品时,注意选择那些想象力丰富的佳作熏陶学生。

 

14、通过自己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语言来影响学生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用一些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语言,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位湖南籍的老师是这样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同学们,我是毛主席派来的,当年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用枪杆子打天下,如今他老人家派我来,让我用历史带领你们打天下。历史有那么伟大的作用吗?有……”如此富有创造力的新鲜的幽默的自我介绍,会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受到创新的启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