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张小华:唐诗反映的唐朝
顾忠华:从2006年高考作
钟祖华:悬念设置在历史
唐少华:创造性思维与历
钮昕华:历史学习中的必
逝水年华:再谈历史教学
张志华:“演绎法”在新
彭兴华:教学叙事反思
殷松华:捕捉课堂“星火
王升华:关于中学历史教
最新热门    
 
顾忠华:再谈历史教学中的“动”

时间:2009-10-18 17:54:43  来源:顾忠华
 

               再谈历史教学中的“动”


                 江阴高级中学 顾忠华

    拜读了李惠荣老师的《“动”的学问》(《初中教学研究》2004年)一文,笔者深有感触。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向我们气势磅礴般涌来之时,广大的一线教师已经无法再按兵不动了。对于“新课改”,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照抄,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勇敢地动起来。可以说,谁先动起来,谁就走在了“新课改”的最前沿;谁先动起来,谁就率先把握了改革的时机;谁先动起来,谁就率先找到一套新课程教学中最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这“新课改”不断深入的关键时刻,广大的一线教师们实在是不得不动起来了。笔者就李惠荣老师“动”的学问这一话题再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

一、“动” 使历史课堂教学由学科本位转向人的发展本位。

    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不再是教师的表现,而是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同学间的合作的行为表现、学生的参与热情、情感体验与探索、思考的过程等等。因而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必须是一个让学生获得历史知识与培养技能同步进行的过程。教师最重要的使命将不再仅仅是传授历史知识,而是创设来自生活的历史教学情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历史的主动性,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容的课堂。

    由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课堂将改变一味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被动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历史信息资料的能力、探索新历史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更加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体需求和个人尊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学生认同正确的价值取向。

    同时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将使教学活动的框架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伴随历史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间的交往也将发生变化。历史课堂教学已不再是一味要求学生适应单一的教师,而是让教师适应风格迥异的学生。课堂上表演的是“群口相声”,学生大胆质疑,挑战权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所以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只有老师和学生都动起来,才从真正意义上符合并服务于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动”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灵魂。

    所谓“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历史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个体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作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培养能力与情感体验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相互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学习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将方法交给学生,凡是学生能读的历史资料就让学生读,凡是学生能说的历史故事就让学生说,凡是学生能写的历史小论文就让学生去写。总之凡是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去做,凡是学生能解答的就让学生解答,凡是学生能想的就让学生想,凡是学生能总结的就让学生总结,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读书时间、练习时间、思考时间、思考空间、想象空间,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者和组织者。

    历史课堂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但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巡视各小组的合作情况,充当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合作者,参与学生历史问题的讨论,仔细观察及时表扬善于运用交流方式的小组,提高小组学习交流的实效性。合作学习结束以后,教师展示结果,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有效指导。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个人与小组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相交往沟通,互相竞争,使得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流于形式。

    开展历史探究性学习,不仅是为了适应当前中学课改中的研究性历史课程教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它强调尽可能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发展过程、原因结果等。在一个充满探索的过程中学习历史,让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那些非正规的历史知识和体验上升为科学的历史结论,从中感受到学历史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动”使历史教师成为教材教学的研究者。

    以前历史教师从来不关心历史课程问题。历史教师成为各种历史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学生是被动的学习,教师是被动的教学。这种教学与教研脱节的状况对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它一方面抑制了历史教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难以使历史教育理论与历史教学实践很好的结合,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历史新课程所蕴涵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要求历史教师本身即是一个研究者。它意味着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和分析历史教学理论与历史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以科研为中心,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科研中学习,在科研中提高,在科研中积累资料,在科研中进行理论提升,写出有水平的实践报告和学术论文。

    综上所述,如果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实现了“尚自然,展个性” (蔡元培语),即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了多边互动机制的构建,才能真正“动”起来。而且我们必须“动起来”。只有不断进行历史专业的学习,对自己的历史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努力地实践,深刻地体会,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在历史教育教学中的创造性和专业发展的能动性。

                                                            

 

        (发表于《初中教学研究》2006年第8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