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张小华:唐诗反映的唐朝
顾忠华:再谈历史教学中
顾忠华:从2006年高考作
钟祖华:悬念设置在历史
唐少华:创造性思维与历
钮昕华:历史学习中的必
逝水年华:再谈历史教学
张志华:“演绎法”在新
殷松华:捕捉课堂“星火
王升华:关于中学历史教
最新热门    
 
彭兴华:教学叙事反思

时间:2009-10-18 17:53:05  来源:彭兴华
 

 

教学反思

彭兴华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老师在课堂教学必须做到的,它会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也会影响老师的情绪(学生积极性高,老师在讲台上讲得也就更兴奋)。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幽默”的使用,多给学生举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幽默历史故事、发生在学生现实生活中幽默趣事、古今中外的国内外大事等,并辅之以一定的手势和诙谐的语言,这些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能让学生无意识地加深了对该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老师讲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周四到东浦小学听了王如丹老师主讲的题为《爽的感觉》公开课,我感觉还不错: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思想教育贯穿始终;面部表情自然、和蔼、亲切;能够很好地联系学生实际等。在听课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初一政治课本一种纯粹“思政教育”是否合理,单纯地为思政教育而教育的教育理念能否为学生所接受,有时学生也只是在附和老师的一些结论,而不会去深入思考到底有些“坏”行为为什么不能去做。当前社会道德正在步入边缘化,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去重塑社会道德,向学生宣传社会公德,但哪种方式是最好的呢?一个从道德水平的高低与自己所受到的教育是分不开,这里的教育既指学校教育,也指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务之急,也刻不容缓!我也会在自己的历史教育中去好好贯彻的。

 


周三我到高一(8)班倾听了李校的一节历史课。课题为《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主要讲述的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和英国四国对亚洲、美洲、非洲的殖民扩张和掠夺。这节课,李校讲得不多,主要让学生看书,但也不是放手不管,而是在学生看书前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回答、教师在一旁引导、补充和归纳、概括。我觉得这种教学形式挺好的,评价一节课的优劣应该看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而不是看教师讲得如何精彩;有时教师讲得越多反而会事倍功半。不过,我觉得这节课上完后,应该布置一两道习题让学生课后去做,以期达到进一步巩固之效。

 


周三我听了李鑫副校长讲授的一堂历史课,让我学到了很多。李校的授课班级中高一(8)班,该班的学生在高一整个年级中属于第三层次,又是一个理科班。因此,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至关重要,而在这一点上李校做得非常好。在讲述新课过程中,李校能够非常轻松自如地联系学生周边的一些实际情况去讲述新知识,这就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如在“陶器”的讲述中,李校先从现实的陶器入手,让学生说出陶器的一些特点,然后再比较“陶器与瓷器的区别”,这能让学生很容易掌握该知识点。

在李校的课堂,学生可以随意发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在我的课堂上很难做到,主要是害怕。害怕什么呢?害怕不能控制课堂;害怕有些知识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与我的威望、知识储备和应变能力空缺有关。

李校在讲完一目的内容后,能够很快地进行总结,并提炼出重要的知识点。其实,记忆就是在不断强调、不断接触地过程中强化的。

对于理科班的学生,我在讲课过程中讲得有点深,这与他们仅要求通过会考不符,而李校的讲述则非常浅显易懂、平易近人。

以上这些,当然不仅这些,都是我以后要着重学习和加强的。多去听听别人的课,真的能学到很多东西!

 

 

 

 

上周四我们政史地组的所有老师聆听了由潘乔生老师主讲的一节示范课,课题为《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潘老师首先以“我国民主政治的流程: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作为新课的导入,马上话锋一转,由上节课讲了“民主选举”进入新课的主题“民主决策”。导入简洁、清晰、明了。
    在新课的讲述过程中,潘老师先用三个问题进行“导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思考;潘老师也注意联系最近国内正在召开的“两会”、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例子穿插到教学过程中,既活跃气氛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最后,潘老师又有针对性地出了几道课堂习题,让学生做,这能很好地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点,这种方式比较好,我以后在课堂的教学中也尽量去使用。
    总得来说,潘老师在这堂课上讲得不多,但却能学生很好地掌握书本上的知识,真正做到了“教学地有效性”。不过,我觉得在小结部分,可以对这节课的重点再次强调一番,以增加印象,让学生对重点的内容重点掌握。

 

周三上完转正课,我的心一下释然了许多。那天的课安排在下午第二节课,在还没有上课之前,我的心一直“呯呯”直跳,本打算再看一二遍教案、打打腹稿,但发觉完全不能投入到其中去,于是用听听音乐和看看闲书来“消磨”时间。看来,我的心里素质还是挺差的,以后要多加锻炼才行。
    第一节课的下课铃终于响了,我深呼吸了一口气,就来到高一(3)班的教室,并借来了几本课给来听课的老师使用。不过,走到教室后,我发觉自己的紧张感顿失,呵呵,我刚才还担心自己会在上课时语无伦次呢。
    这节课我讲的内容是《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由于平时我说话和上课的语速都有点偏快,因此我尽量在讲课过程中放慢自己的语速,不过,由于我刻意放慢语速,因此没有很好地安排好时间,前两个问题讲得时间有点偏多,最后一个问题有点时间不够。
   我自己认为这节课还比较成功,教学目标基本完成;把已经准备好的内容基本上都传授给学生了;也能让学生参与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当中;在授课过程中不紧不慢;能够联系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做到新旧知识的结合;遗憾的是是没有很好的把握好时间,小结有点仓促。希望在以后的讲课过程中,自己能够不断提高。

 

周二上午我到高二(1)班听了由吴永红主讲的历史课,题为《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吴老师用两个课时讲完了孙中山的一生,她把孙中山的一生划分为三个阶段:1911年前、1911一1919年和1919-1925年,分别讲述了孙中山的革命实践。
    吴老师能很好地处理好“教师讲与学生学”的关系;也能做到“讲与练”的结合;并能把新旧知识贯穿一起;而且对教材内容非常熟悉,自始自终保持着从容。
    不过,我觉得吴老师讲述孙中山第一阶段的革命实践活动时,应该简单地提一下孙中山的“从医历程”,或进一步与鲁迅地“弃医从文”联系起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