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张小华:唐诗反映的唐朝
顾忠华:再谈历史教学中
顾忠华:从2006年高考作
钟祖华:悬念设置在历史
唐少华:创造性思维与历
钮昕华:历史学习中的必
逝水年华:再谈历史教学
张志华:“演绎法”在新
彭兴华:教学叙事反思
殷松华:捕捉课堂“星火
最新热门    
 
梁仁华:稳步推进是课改后高考历史命题改革的理智选择

时间:2009-10-18 17:19:49  来源:梁仁华
 

梁仁华:稳步推进是课改后高考历史命题改革的理智选择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广,从2004年秋季开始,高中课程改革也将在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个省区展开实验,随后推行到全国。从历史教学界来说,对于即将到来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上至大学、下至中学,这必将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他们既关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制定,关注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关注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实施,也关注高考历史命题的改革。可以肯定,随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推行,许多新的问题会不断出现,许多问题会引起人们的思考与争论。我认为,和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相关的问题能引起人们的思考与争论,这是正常的,也是对课程改革积极投入的一种表现。关键的是,和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相关部门的人们应该思考在前,准备在前,工作在前,这样,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就有可能减少一些困难,少走一些弯路。高考历史命题改革是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高考历史命题改革对整个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有很大的影响力,也很可能会成为人们思考与争论的焦点,故本文在此试图对高考历史命题改革的步伐作些探讨,希望有助于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与高考历史命题改革的顺利推进。

高考历史命题改革的步伐应该是积极稳妥、稳步推进。与此相关的思考和建议有如下几点:

一、 春暖是花开的前提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开始以后,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随着教育方式、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的改革,高中历史课程在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丰富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届时,在高中历史课程改革领域,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派百花齐放、春意盎然的美好景象。高考历史命题的改革也可乘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东风展露丰采,成为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然而,在展望美好前景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春暖是花开的前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是非常优美的,但它把花开的前提归结为春风而非春暖却是不科学不公正的。高考历史命题改革春天的到来和自然界春天的到来一样,它是以春暖为前提的,否则,在高考试题中,渗透再先进的理念,撒播再理想的种子,也是育不出理想之苗,开不出理想之花,结不出理想之果的。那么,高考历史命题改革所需要的“春暖”是指什么呢?是指支撑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家底”的不断充实与完善,它包括教师队伍、学生队伍、历史教学的软硬环境,等等。通常,人们都习惯于家底不外露、家丑不外扬,但是,如果我们都能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改革,我们就应该明白:我们想做什么是以我们能做什么为基础的。尽管“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浮躁作风被我们在口头上、文章上批评了千百遍,但在当今社会中,其阴魂仍然不散。假如浮躁作风的阴魂不再缠绕我们的视野,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与高考命题改革赖以进行的家底吧。

按照课改的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是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的学者型教师,高中历史课多半是学术讲座型、学术研讨型和活动探究型的课。在现有的高中历史教师队伍中,有些教师已经具备这些方面的优良素质,但为数太少,多数是经验型或是复印机型。这些经验型或是复印机型教师的教学,大都局限于教材、教参和复习资料的水平;其中很多人的教学立意和教学方式大都停留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水平,这就是以识记为主,填鸭式、满堂灌;他们的勤奋主要体现在抢时间、题海战术和对学生保姆式的全天侯跟踪;由于应试的压力和需要,他们很少或基本无意于了解与探讨学术问题,他们可以经常整天地坐下来批改作业或是做练习,但一拿起学术著作或学术刊物就头痛;他们有不少人虽然工作了多年,但从未涉足科研,如果要他们给全校或全年级的学生开一次小专题的学术讲座,他们中的不少人往往会心发跳、手发汗、眼发黑、腿发软。他们基本上是凭着大学时的学业基础、凭着血肉之躯去打天下的。之所以这些教师的素质仅停留在这个水平,与他们自身的努力不够有关,与长期的应试压力有关,也与高考历史命题侧重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考察有关。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依*的主力军是广大的高中历史教师,要使他们的基本素质能符合课改的要求,必须想方设法让他们赶快去充实与提高,但这是要有个长过程的,一夜肯定不能吃成一个大胖子。显然,高考命题改革是不会向落后低头的,但高考命题改革却是必须考虑现状与条件的,任何急功近利的想法或做法只能是适得其反。

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决定了学习历史的学生队伍是不尽理想的。从初中来说,除了少数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城市或地区外,全国多数地区的历史教学是很不健全、很不正常的。即便是在那些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城市或地区,也还是存在着历史教学不正常的情况。由于多数地区的中考不考历史,因而,学校缺乏专职历史教师、开不足历史课时的现象极为普遍。从高中来说,因为初中历史教学开展得不正常,因而,高中学生的历史素养大都是先天不足,加上升学择业的路子较狭窄等因素,高中的优生中很少有人来选学历史。目前,在有历史单科考试的省份,选学历史的学生队伍实际上很庞大,但质量却很差。对大多数地区来说,粗略估计,假如一个年级的学生将他们的素质按好、中、差分成三部分,那么,选学历史学生中的多数、至少是半数以上在第三部分,比这更惨的情况就不去说了。这种素质的学生队伍曾经使高考命题专家领教过他们的厉害,有些题目在命题专家看来已经是很简单,学生们应该能做好的,但他们却偏偏做不好,致使整套试题的难度居高不下,真叫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常规的高考试题他们尚且如此,课改后的高考试题对他们来说更是可想而知了。当然,我们相信,课改后,学生们的素质会有所提升,但这也是相对的逐渐的提升。假如高考命题专家不去实地考察学生的基本素质,不去深入了解高中历史课改面临的具体问题,只是凭自己的满腔热情去命题,那么,肯定是会碰壁的。其道理很简单,因为高考是学生们去考,而不是命题专家自己去考,题目的立意再新,表述再巧,如果脱离学生知识、能力与生活积累的实际,命题也不能说是成功的。这些话可能会使一些人听起来感到不舒服。其实,这是高考命题专家和中学历史教师共同面临的无奈的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二、 山雨欲来应该是风满楼

实验区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是从2004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的。一般说来,作为体现高考历史命题改革的试题是在2007年高考中出现。假如高考命题专家和广大的中学历史教师都在坐等2007年,问题可就大了。对中学历史教师来说,如果消极等待,整个几年的历史课程改革必然是陷入盲目与被动,影响几届学生。对高考命题专家来说,如果消极等待,将失去逐渐探索高考历史命题改革的时机,失去高考历史命题与高中历史课程改革逐渐磨合的时机。因为高考在中国的地位太重要、影响太大,因此,随着2004年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来临,人们对后几年高考历史命题的导向将越来越关注、越来越重视。客观说来,对广大的高中历史教师来说,他们也需要从后几年高考历史命题中看到有助于推动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朝积极、健康、稳妥方向发展的相关信息与导向,从而减少他们在课改探索中的盲目性。中学的教师是社会成员的一部分,他们的素质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对于即将到来的课改,他们有的翘首以盼,有的胆颤心惊,有的依然故我,有的麻木不仁。假如后几年高考命题能吹来几丝课改的春风,能洒播几粒课改的春雨,这对于调整人们的心态,焕发人们的精神,从而以积极的精神面貌对待课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因此,对高考命题专家来说,在2004年到2006年高考历史命题改革的过渡期中,很有必要,也完全可以通过试题,为推动、引导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有所作为。山雨欲来应该是风满楼,而不应该是风平浪静。如果一直是风平浪静,这种表面平静下潜藏的许多未知的问题到时候很可能集中地暴露、突然地喷发。如果这样,解决起来将会是十分的棘手,给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带来的必然是负面影响。也许,在过度期,高考历史命题中渗透课改的相关要求会使一些人感到难以接受,会在一定的范围里引起一些骚动,但今天的难是为了明天的不难,今天的骚动是为了明天的稳定与顺畅。改革肯定是要遇到问题、要付出代价的,我们只不过是想尽量让问题逐渐地出现,让代价逐渐地付出,从而尽可能让改革稳步顺利推进罢了,况且,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所以,像历史课程改革对学生所倡导的一些基本理念,一些基本的历史素养,一些有益于学生个性、创造性发挥的试题,应该在后几年高考历史命题中适当渗透。只要所渗透的内容在现行的教材中有一定的依托,所要求的素质是通过现在的历史教学应该具备的,并对其深度、广度、难度、量度进行恰当地控制,广大学生和教师是能够逐渐适应并逐渐接受的。

三、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中国是个考试大国,不管高中课程改革如何推进,高考的权威性仍然是不可动摇的,至少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是不可动摇的。这种状况对高中课程改革来说,是好事,也是坏事。通过权威的考试,选拔出符合高等院校所需要的人才,维护竞争的公平性,这无疑是好事。但是,权威过于集中,标准过于统一,不利于发挥、调动人们在高中课程改革中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的培养。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它给高中课程改革带来的可能不仅仅是困惑,甚至是窒息。怎样做,才能既维护高考的权威性、公平性,又有利于高中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呢?我想,这是一个需要大家静下来心平气和探讨的问题。早些年,在历史教学与历史学术界,曾经有过关于高考历史试题功能的探讨与争论,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与争论本身并不是坏事,但它反映出来的问题是:与历史教学和考试相关的部门缺乏有效的联系与沟通,因而形不成合力。今天,在事关人的现代化,事关民族兴衰的课程改革来临之际,如果我们不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而是各吹各的号,各奏各的调,那么,这不但于事无补,而且有可能贻误下一代。因此,我认为,在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来临之际,和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和高考历史命题改革相关部门的人们要加强联系与沟通,加强互助与协作,做到智慧共享、优势互补。只有这样,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和高考历史命题改革才能实现良性互动、稳步推进,整体往往是大于部分之和的。

那么,要实现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和高考历史命题改革的良性互动、稳步推进,它要涉及到哪些部门的人们,这些人目前应当思考或做些什么呢?我想,至少应当涉及到的是高中历史课标组,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及其领导下的高考历史命题组,各地、各级历史教研员和广大的高中历史教师,广大的学生,等等。

    对高中历史课标组来说

 ,他们制定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既是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纲领性的文件,也是高考历史命题改革的指针,因为它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即便如此,也不等于说课标制定完了,便可高枕无忧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现在制定好了,所能体现的只是他们现在对相关问题的认识水平,这些认识是否符合课改的实际,还有待实践的检验。此外,随着形势的发展,它还须不断地充实与完善。这一切都要求高中历史课标组要与基层联系,与高考命题组成员及广大的历史教师和学生协商。就现在看到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来说,有些地方还是值得探讨的。比如,在内容标准中,它基本上是以专题的形式呈现,如果依此编出的教材缺乏一定的变通,缺乏相应的材料或内容作铺垫,教与学和高考命题都是比较困难的。在选修课程的改革专题中,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放进去是不是太偏了一点?在选修课程的人物评说专题中,把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把南非反种族歧视的曼德拉放进去,是不是会显得更全面一些?为了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判断力,是否可以把一些较为复杂的历史名人放进去?比如西乡隆盛、希特勒等。


对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及其领导下的高考历史命题组来说,他们面临的情况要复杂的多,因而,他们付出的努力也要艰苦得多。首先,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是“出则为兵,入则为农”,并不是职业兵。这种机制的优点是可以保持活力,缺点是不利于静下来研究课改与命题。其次,他们虽然很有学问,但其学问主要也就在他们长期研究的那个领域,对于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对于高中历史教学,他们了解和研究的并不是很多,而高考历史命题改革要想稳步推进,又要求他们必须深入实际,加强对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加强对高中历史教学的了解和研究,否则,对于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他们就有可能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目前,对于即将到来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他们不但应该大声疾呼,而且应该身体力行,通过开讲座、搞培训的方式,一方面广泛宣传、讲解课程改革、命题改革的理念、思路;另一方面,广泛与历史教师接触、交流,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疾苦,解除他们的困惑,指点他们的迷津。

对于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与高考历史命题改革,各地、各级历史教研员和广大的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既是主力军,又是助手;既是实践者、参与者,又是探索者、创造者。在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中,他们既要埋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既要做好日常工作,又要加强学习,加强与高中历史课标组和高考历史命题组的联系与交流。目前,他们最需要做的是为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和高考历史命题改革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理论准备、方案准备、资料准备。其中,包括积极地参加各种相关的培训。要想武装别人,必先武装自己。课改的春天即将来临,我们应该展开双臂迎接春天,再也不能把春天当作冬天来过了。

教育改革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的学生,他们是由一个个有个性、有追求、有生命力的个体组成的群体。不少商人都知道,顾客是上帝,他们要接触上帝、了解上帝、尊重上帝、满足上帝。但在以往的多次教育改革中,学生们大都是以被动接受的姿态出现,这是非常遗憾的。在这次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与高考历史命题改革中,我们千万不能忽视我们的服务对象,不能忽视我们的“上帝”,他们也应该是改革的主人。只要我们的工作做得早、做得深入、做得扎实、做得灵活,这些“上帝”将会给我们的改革提供极大的帮助,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许多惊喜。

当我们静心分析与高考历史命题改革有关的各种因素后,我们就会发现,高考历史命题改革绝非易事,它与中国其它领域的改革一样,都是任重而道远的,因此,它的改革步伐应该是积极稳妥、稳步推进。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但智者不能不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