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北师大版06年历史中考模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历史期
北师大版初二历史期末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历史期
北师版七年级期末历史能
北师大版06年中考历史模
北师大版初三第二次阶段
校本教材开发中如何关注
东北师大附中第一学期高
东北师大附中高三历史知
最新热门    
 
北师大:当前历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09-10-18 17:19:59  来源:北师大
 
当前历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
尤学工 赵梅春 执笔

  我国历来有重视历史教育的传统。先民很早就认识到“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的哲理,说明历史知识在人生修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深刻地指出:“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民)之要务,为国家之要道。”这反映了史学对于国民和国家的极其重要性。清代思想家龚自珍更是提倡国人“当以良史之忧忧天下”,增强民族的忧患意识。当代思想家任继愈先生则认为“史学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是国家兴亡之学,民族盛衰之学”,必须重视历史学和历史教育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更好地发挥历史学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面对国内国际形势,我们对我国目前历史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如何改进这方面的工作,提出如下一些认识与建议。

  一、我国在历史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历史教育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初步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历史教育体系。这主要表现在以各级学校为主体的历史教育体系基本建立起来,有一支从事历史教学和研究的教师队伍,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历史教学在内容和方法上不断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不断发展,历史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基本确立。

  第二、为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作出了贡献。通过多年的历史教育,人们认识到,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也是在各民族不断的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中形成和壮大起来的,从而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凝聚力和责任心,促进了民族团结、国家稳定。

  第三、为明确祖国前途,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作出了贡献。通过多年的历史教育,使人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出光辉的业绩并为之自豪,也使人们懂得了中华民族的每一步发展都是经过长期而艰苦的奋斗取得的,从而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自强不息。

  第四、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历史教育丰富了全民文化知识,提高了全民的文化素质,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在历史教育方面所取得的这些成绩,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将继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二、当前历史教育面临的严峻形势

  由于近年来人们在教育思想上的急功近利、实用主义以及历史学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当前历史教育所面临的形势异常严峻。我们认为以下问题应当引起特别的关注:

  第一、高校历史教育举步维艰。高校历史系是从事历史教学和研究的主力军,而今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陷入了招生难、学生就业难的困境中。相当数量的高校历史专业所招收的新生基本上是从其他专业调节而来的,学生们往往不安心专业学习。在各高校纷纷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许多的历史系却缩小招生规模,还有不少大学将历史系改成旅游文化管理学系或开设旅游文化管理学专业,以图生存。

  第二、中学历史教育存在缺陷。中学教育是国民文化教育的重要阶段,一个公民接受历史教育、了解祖国的历史主要在中学阶段,其人格的塑造也主要在这个阶段。正因为如此,当今的历史教育工作者特别关注中学历史教育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的中学历史教育却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1.历史课程教学不受重视,对历史课定位不准确。历史课往往被视为可有可无的“副科”,影响教师教学热情,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2.没有将历史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人格培养联系起来,而是以传授历史知识,特别是以政治教育为主。这种历史教育既不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中学历史教材多为大学历史课本的缩写本,概念多,现成的结论多,叙述形式呆板,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教育界的注意,正在进行历史教材改革试点。

  4.教学方式陈旧、单调。在现代教学手段日益发展的今天,中学历史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向学生灌输历史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难以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5.历史教师自身水平亟待提高。他们的学历和职称总体偏低,特级、高级教师的比例尤低。有些初中历史教师为兼职教师,没有接受系统的历史教育和教学训练,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6.初、高中历史教学难以衔接。目前初中开设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课,高中开设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中国古代史为限定选修课,这样难以避免初、高中教学内容重复,而且二者之间的难度、深度距离太大。这些问题导致教师授课不便,学生学习困难。

  第三、影视、小说等歌颂帝王将相、“戏说”历史成风。优秀的电影、小说如《鸦片战争》、《林则徐》、《李自成》等曾在传播历史知识、培养爱国情感方面起过重要作用。但现在,许多影视、小说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更关心票房收入,而不是社会效益。众多历史影视剧、小说中展现的是被美化的封建皇帝,在嘻笑怒骂中一味歌颂封建王朝的“太平盛世”,在“戏说”和编造中散布被歪曲的“历史真相”。它们向观众、读者传播的是帝王将相创造历史这种消极落后的历史观和封建落后的文化,危害极大。

 

第四、公众历史知识贫乏,历史意识淡漠。据一份关于青少年对中国历史知识掌握情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受测试的1065名参加者,平均得分为27.69分,及格率为15%,而受过高等教育者的平均得分也只有33.46分,仅比一般人高出5.77分。某体育明星不知道卢沟桥为何物。有人身着日军军服招摇过市,其历史意识竟淡漠到了这种地步!至于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肆意破坏文物古迹、斥巨资修造假古迹的现象更是层出不穷。

  上述问题远不足以包罗历史教育目前所面临的全部问题,但已足以让人痛心和忧虑。

  三、重视和加强历史教育的对策

  面对我国历史教育的严峻形势,学界前辈如白寿彝、任继愈、戴逸等都曾撰文呼吁重视和加强历史教育,呼吁充分重视历史教育的重大意义。更有一些学者提出了加强历史教育的具体对策,如针对公众历史意识淡漠,苏智良提出,我国应建立由中央政府主持的隆重的纪念抗日战争的永久仪式,以期不忘国耻,教育来者。白寿彝先生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发表了20篇关于加强历史教育的文章和言论,并语重心长地说:“不重视历史,不是一个民族的光荣。”可见,加强历史教育确是一件极为迫切的工作。

  为有效改变历史教育的现状,建议有关部门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在全社会纠正轻视历史学的倾向。党的三代领导人对历史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性都有深刻的论述。毛泽东同志指出:“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这些都是极坏的作风。这种作风传播出去,害了我们的许多同志。”他强调说:“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而“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邓小平同志多次向全党发出“要学点历史”的号召,指出“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要求党“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江泽民同志曾在各种场合多次强调要加强历史教育。他说:“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全民族的共同财富。全党全社会都应该重视对中国历史的学习,特别是要在青少年中普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以使他们学习掌握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励他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奉献力量。我一直强调,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注重学习中国历史,高级干部尤其要带头这样做,要推动全社会形成学习历史的浓厚风气。”党的三代领导人深刻地阐明了历史教育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认认真真地学习贯彻其指导思想,在全社会范围内纠正轻视历史学的倾向,充分认识历史学的重大社会作用和意义。

  第二、加强历史教育的理论宣传。中华民族要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能忽视历史教育。首先,历史教育与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密不可分的。社会发展离不开总结经验,总结经验得力于认识历史,认识历史得力于了解历史真相,这正是历史教育的任务。要实现现代化,必须两个文明一起抓,共同发展。而历史感、历史知识、历史智慧是精神文明非常重要的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全在历史范围之内。但现在我们对此做的工作很不够,适应不了现代化的要求,所以要加强历史教育。

  其次,培育民族精神必须藉由历史教育。历史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铸造民族精神,培育国民意识。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课题,并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概括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爱国主义的核心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而要培养国民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就必须藉由历史教育。

  再次,综合国力的竞争也与历史教育有关。我国对综合国力的认识有一个历史过程。开始将综合国力定位于经济的竞争,接着是把国防力量也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后来又提出科学技术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到了十五大,又将社会主义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必要的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在1998年的一次讲话中将民族凝聚力也作为综合国力一个必要的部分。轻视历史教育,难以培养和增强民族凝聚力。

  还有,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要求加强历史教育。经济全球化是一客观趋势,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被全球化浪潮所淹没,必须弘扬、研究和发展中华文明。只有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我们才能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就更加重了历史教育的迫切性,正如人们指出的那样,历史教育担负着铸造民族精神,培养国民意识的重任。历史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是如此重要,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宣传历史教育,使公众充分认识到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历史教育的风气。

 

第三、关于进一步加强历史教育的具体建议。

  1.编辑、出版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党的三代领导人关于历史教育的言论汇编,从思想上提高全民族对历史教育的认识,并以此作为历史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依据。

  2.建立圆明园国耻博物馆,陈列自鸦片战争以来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证,让国人永记国耻,奋发自强。

  3.建议教育主管部门设立历史教育专项课题研究项目。目前历史教育问题的研究状况是:学校历史教育谈得多,社会历史教育谈得少;中小学历史教育谈得多,其他层面的历史教育谈得少;实践问题谈得多,理论问题谈得少;提出批评的问题多,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少。可以看出,历史教育问题还处于不断的探索之中,教育主管部门有必要对这种探索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有力的支持,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设立历史教育专项课题研究项目,并对有关研究成果的出版发行、推广应用提供必要的条件。历史教育问题研究应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理论研究应包括研究历史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地位;历史教育应遵循的规律;历史教育的层次和分类;历史教育与其它学科教育的关系;中外历史教育与发展经验及对比等。实践研究应包括历史教育实施的途径与方法;历史教育工作者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学校教育系统与社会教育系统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历史教育的制度化;历史教育实施时应注意的其它问题等。

  4.提高初、高中历史教师的思想水平和教学水平。目前初、高中历史教师的学历和职称水平总体偏低。以上海市的一项调查为例,有相当一部分历史教师还未达到本专科学历,特、高级教师的比例偏低(个别区县高级教师的比例仅达1.92﹪)。上海是我国教育水平比较高的地区,情况尚且如此,其他地区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有些地方的初中历史教师主要由民办教师充任,有些地方则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而这些教师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历史教学训练,教学方法也以读教材为主,教育质量难以保障。所有这些问题都与初、高中历史教育在整个历史教育中的基础地位极不相称,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初、高中历史教师的学历和职称水平,使他们自身的思想水平和教学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

  5.加快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应对历史教学改革做作统筹规划,整体安排。首先,应加快各级学校历史课程改革,建立符合时代对人才培养要求的历史课程体系;其次,应加快中学历史教材编写改革,增加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紧密结合社会现实的内容,尽量呈现生动的史实,避免过多的结论,避免将中学历史教材变成大学历史教材的压缩本,使之更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特点和时代要求;再次,应加快中学历史教学方式改革,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历史实物材料,将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结合起来,并改革考试方式,使之与历史教育的育人目的结合起来。

  6.加强大学与中学历史教师之间的交流,以提高中学历史教学水平。美国的一个做法可作为参考:各大学制作印有各学科教授专长的手册,发放到本地区及相邻地区的有关中学,由他们自主交流。另外,还应当为中学历史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提供更多的机会。教育部门应对高校历史系提出相应的要求。

  7.推动历史知识普及工作的制度建设。建议相关部门设立一个旨在推进历史知识普及工作的专项基金,用于资助相关课题研究,并定期进行评选和奖励。给予历史知识普及成果恰当的评价,并将其与其他科研成果等同视之,以使普及工作者的努力得到承认,从而激发他们做好工作的积极性。为保证普及成果的质量,应将其评估事宜交由科研部门管理。

  8.建议在所有高校历史系以外的各系科中开设中国通史课程,并规定为公共必修课程。

  9.设立各级领导干部的历史讲座。这种讲座,对于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纠正轻视历史教育之风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0.鼓励电视、电影、报纸等传媒严肃地、有责任感地负起推进历史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责任。为避免媒体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社会责任,应加强文化界对它们的批评和监督机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