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赵文龙:历史有效性教学
赵文龙:辛亥革命教学(
赵文龙:辛亥革命教学(
赵文龙:岳麓对话甘地赏
成长沙龙:关注历史教学
蒲涛历史沙龙:必修专项
赵文龙:历史选择题100
赵文龙:理解西周政治制
赵文龙:理解西周政治制
赵文龙:理解西周政治制
最新热门    
 
赵文龙: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时间:2009-10-18 17:20:17  来源:赵文龙
 

cangsangkanyun的博客

历史课程网  赵文龙老师的 历史博客

 

高中历史必修三备课札记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什么?主流思想又是什么?在学界并没有一个“独尊”的定义,朱维铮先生写过一本书,书名就叫《音调未定的传统》,单从书名上看便知,对什么是传统,什么是传统文化,朱先生认为实际上是大可值得研究的。中国文化往好处说是博大精深,往坏处说就是柏杨先生的酱缸。透过这样是非分明的价值分歧,我们倒不难明白一个事实判断,那就是无论怎样的褒贬,传统文化确实还是存在的。只是是什么,却有些你说这样我说那样,很难统一到一起。于是想把事情弄清楚的学者们便吵来吵去,如同那些摸完象就急于给象下定义的盲人,到最后也很难把象是什么说清楚。实际上聪明的办法就是在我们还难以抽象把握一件事情的时候,应该放弃笼统地妄图将一切涵盖的下定义的努力,将与之相关的内容先弄清楚,倒不失为一种明智的办法。具体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我们可以先不去管什么是主流思想,我们可以先去弄清楚孔老庄韩,弄清楚独尊儒术,弄清楚宋明理学和顾黄王颜,这些问题弄清楚了,什么是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或许就可以明白一二了。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安排了四课内容,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思想流派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按照时间的序列分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产生与百家争鸣,两汉时期的百家的罢黜与儒术的独尊,宋明时期理学的产生与发展,明清时期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和发展。从这四个时期的内容上看,也许以一贯之的都与儒学有关,于是努力将中国文化进行抽象概括的习惯便又浮现,毕竟,我们都有不满于事实的描述而着意构建一个体系,于是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样的结论就硬梆梆地搁在了教科书中。

这个结论自然没有错误,只是理解起来还有些困难,尤其对中学生来说,更是困难。

首先,儒家思想是什么,就恐怕不是简单几句话能够说清楚的,因为孔子创立儒家之后,徒子徒孙绵延不绝,思想不断发展演变,在孔子之后不久就有子张之儒,子游之儒,儒家就已经流派众多。即便到汉代儒家被官家定于一尊,成为政府的主导思想,而董仲舒的思想已是吸收阴阳五行思想的儒家与孔子的“不语怪力乱神”大异其趣。至于综合儒道释的宋明程朱理学更与孔子自是相去万里。到了明末清初,顾黄王颜对传统儒学的批判明明是反对孔子的学说,却仍被圈定在儒家范畴,愣是继承和发展了儒家。那么到这个地步,“儒家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了”。儒家到底是什么,现在真是难以说清楚了。即使我们将中国古代四个阶段的主要思想成就都介绍完,儒家思想是什么,恐怕还是说不清楚,说清楚的可能只是我们了解了古代思想的一些皮毛,至于能否以儒家贯之,还真不好说。

其次,主流思想是什么,是政府支持的思想吗?还是民间影响最大最深远的思想?抑或二者兼而有之?恐怕也没有个明确的定义。如果是政府支持的思想,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时政府对孔子的思想并不支持,要不孔子也不会生前颠沛流离,死后哀荣无限。到了汉代之后,孔子思想有利于官家统治的价值才被汉代皇帝认识,于是儒学被政府定为官家学说得以发扬光大,孔子的地位也日渐被抬升拔高最后进入文庙成为“至圣先师大成文宣王”,其思想学说也不断被弘扬的同时也不断被阉割,也可以称之为发展,农民革命家朱重八对孟子的学说就十分反感而下令将孟子牌位从圣人庙里撤出,可见,即使是以政府支持下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也是变幻不居的。从影响看,历代政府支持下的儒家思想确实曾经占据过主流,证据就是儒家思想主导下的科举曾经使很多读书人皓首穷经乐此不疲,天下英雄如我榖中的帝王治术确实使儒家思想成为政府的主导思想,“格致正诚,修齐治平”更是成为宋代以后读书人的人生孜孜以求的理想,就是民间百姓也一直接受那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文化观念。这样的影响使儒家思想深入民间,深入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而成为我们日常的生活方式,无疑与政府的主导有关,但是如果我们将政府主导的思想定为主流思想的话,那么,很显然,明末的顾黄王颜这些传统儒学的批判者很难与被批判的对象一样列入主流思想。明末清初的这些思想家在当时并没有多少支持者,他们的书籍也绝不会是什么畅销书,我们今日对其推崇恰恰是当时他们思想先进,没有什么支持者,是孤独的先驱。这样的思想很显然也不是哪个时代的主流思想,哪个时代的主流思想恰恰是他们所反对的思想,不知为何,到了我们的教科书中就变成了主流思想,这恐怕只能是今人的一种臆测,真实情况未必如此。

实际上造成如此尴尬难以自圆其说的局面并不是文化自身的过错,而是我们总是努力(也可以说吃力的,费力不讨好地)将多元的、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方纳圆凿地置于一个系统。这样的努力弄得不好,很容易用思维之剑砍掉历史本身的多元性和丰富性,结果也使自己的结论建立在有选择地叙述历史的基础之上,从而造成对历史本身造成误读。当然,笔者并非反对将中国传统文化加以总结,在充分掌握史实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结论正是历史学习的任务,也是历史学习的最终目的,对历史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是历史学习的最高境界。只是什么样的结论都得经得起史实的拷问,这样的历史才能给学生真正的智慧。可惜现在我们很多教科书结论太多,而史实的论述不够,许多结论硬梆梆地搁在哪里,教师理解起来都有困难,遑论学生。而一些似懂非懂的结论让学生去背然后应付考试,这样的历史只剩下了记忆了。不理解只要记下来应付考试,最后得一个分数,或许还能成为进入大学的敲门砖,至于进入大学之后,历史还有什么用大多都丢到脑后,我们很多历史教育实际上就重复了这样的过程。这样的历史教育自然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历史沦落为一种工具,一种只是用来谋生的工具,这样的历史教育也是使我们逐渐丢失学生的主要原因。

扭转这样的现象,最主要做的应该是理解。对历史的理解,对历史教科书中的理解,这样的理解才是历史教育的基础。说白了,历史教育实际上就是师生对历史的理解,其起点是教师对历史的理解,终点是学生对历史的理解。通过对历史的理解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并为我们的人生服务。

回到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这个话题,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到明清时期的顾黄王颜,中国古代思想流变的四个阶段十分清楚,但是能否用儒家思想演变来概括,不敢肯定。另外那个“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的结论也只能辨证地看,否则传统文化的毒素我们就难以认清,也对不起新文化运动之后那些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和改造的先驱们,更谈不上对传统文化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改造,而这一点是在我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时首先应该明确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