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张小华:唐诗反映的唐朝
顾忠华:再谈历史教学中
顾忠华:从2006年高考作
钟祖华:悬念设置在历史
唐少华:创造性思维与历
钮昕华:历史学习中的必
逝水年华:再谈历史教学
张志华:“演绎法”在新
彭兴华:教学叙事反思
殷松华:捕捉课堂“星火
最新热门    
 
邓先华:川教版使用情况调查与建议

时间:2009-10-18 17:20:38  来源:邓先华
 

义务教育课标历史教材(川教版)重庆綦江地区使用情况调进与建议

重庆綦江县历史学科中心组  

邓先华  

为较好领会新编历史教材的编著意图,促进历史教材在运用中更好地促进历史课标的实现,也为了促进教研课改,探究教材教法,更好地发挥历史教学的有效功能,我们对新编历史教材在使用中的一些感受与体会进行了一些思索和问卷调查,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初步探讨,得出了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一、好的做法

刚接触到新编历史教材,有一种最大的感受就是该教材有两大突出的变化:一是教材编排上的重大变化,改原来按时间、朝代为序的编排体例,按主题板块式的体例安排;二是从原来纯知识型教材向“知识趣味学法探讨并重”结合的转变。

在这两点变化中,第一点变化突出了历史知识的主题性、板块性与阶段性,有利于学生较好地把握历史的阶段性特征。对培养学生总体上把握历史的能力大有裨益。但这一变化也有一弊: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朝代线索。当然,在这种利弊的比较中,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发挥长处,弥补不足。

第二点变化是新编教材的重大优点。它较大的体现了新教材编者不仅仅注重于知识体系的构建,而且注重对教材的实施对象的研究,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特别是利于学。1.教材的趣味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较大的改进: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材语言简洁明了、脍炙人口,图文结合、形象生动;知识的展现除提纲式展示外,还辅以表格式和框架式展现,直观形象;特别是“史海拾贝”最受学生的喜爱,它短小精悍,或给学生介绍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或介绍点滴趣味知识;2.配以辅栏指导学法;3.课后安排学习活动培养学生通过活动等多种方式学习历史知识。

除此之外,教材删除了一些繁难知识点,对于教师在有限的历史课堂完成教学任务也是一大好处。旧教材由于内容过多,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为了完成较多的知识任务而穷于应付,而对历史知识真正讲深讲透体现不够,当今的教学重要的是注重方法的引导,而不是知识的堆砌。通过对一个历史知识较深入的学习,从而举一反三,从中培养学习历史的方法,体验学习历史的浓浓趣味,并借史鉴今,指导现实生活,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二、遇到的困难

当然,在新编教材的使用中,也遇到了一些困惑的问题,在此提出探讨。一是学生对朝代史的生疏,颠倒史实时间的先后顺序,感觉知识体系衔接不上;二是学生对历史学科越来越高的趣味性要求;三是学生在解题中的辨析题易混淆,四是学生在学习中学科语言的欠缺;主要表现在材料题与判断题的解答上;五是在教学中,受时间与教学设施等的限制,导致一些学习方式无法使用,一些学习活动没有开展或是流于形式;六是教师的教学观念上的更新,这是一个最大的困难,也是局限新教材实现新课标要求的最大障碍;七是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使得历史学科长期没有一个公正的地位,历史教师的教研活动得不到各级教育机构与各级学校的重视,历史教师缺乏教研教改的热情。

1.对于第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引起重视,通过我们的教学上的努力,以求得到较大的改观。比如在教学中,注意落实与引导学生切实开展历史朝代大事年表的编制与交流学习等。

2.初中学生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追求趣味性,并且这种要求阶段性时间内是越来越高。历史学科的教学中,学生刚接触到的时候,往往兴趣盎然,这有来自新兴学科的原因,逐渐的发展为以为历史学习就是听故事讲故事的学习。但当随着历史教学的推进,故事性与神秘性的逐渐减淡,学生的兴趣的保留就成了一个问题。这需要我们历史同仁共同努力加以研究解决。

3.对于第三个问题,实际上是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但却长期影响着我们历史教师的教学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与辨析能力的不足。我们认为,这其中之一有历史学科本身的知识特点的原因,历史知识本身就是纷繁复杂的,其容量也是非常丰富的。所以,对于刚接触到历史学科的初一学生来说,他们要透过历史现象去把握问题的实质,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其二也与我们历史教师自身在教学中忽视潜移默化的、在平时教学中进行辨析性教学的落实有关。

4.学科语言的欠缺主要表现在学生在回答问题上缺乏历史学科的语言味,要么干瘪瘪几个词,要么像记流水账一样把该历史问题相关的史实全部叙述一通。

5.学习方式的局限,学习活动的流于形式。如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教学,对于我县较多学校还没有完全用上;即使用上的学校,使用的水平与不高,或是教师的制作有限,太花时间等的局限,导致不能得以较好运用。又如,让学生课外阅读相关的资料史籍,或是上网查阅历史知识、历史文献与历史人物故事等都大受影响。再如要求学生按教材要求开展学习活动,由于历史学科一个周只有两节课,而对于农村学校的学生来说,由于学生基础较差,以前所能了解与积累的历史知识还很少,所以开展起活动来,可能城里学生几分钟能完成的学习任务,农村学生花两节课都不能完成。从而导致很多学习活动开展起来只能流于形式,涉及皮毛,甚至是根本就没有开展。

6.最大的困难莫过于教师教学观念上的更新。我们历史教学,有很多教师都习惯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师讲生听或是师讲生记笔记,再或就是师设问引导生回答加师小结的模式。而新课标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还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学习、主动感悟历史,培养其学习历史的兴趣与学习方法,并在一定程度上运用历史知识指导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要在课堂上组织更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最大多数的学生都动起来,在活动中学史、在趣味中学史。这一方面需要我们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组织能力,更需要历史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模式;另一方面是教师所能搜集到的相关学习资料、所能运用的各种教学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新教材新课标的实施。

7.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历史学科与历史教师长期得不到公正的待遇。由于历史学科在初中中考中处于一种岌岌可危的地步,许多历史教师不安心于教学,更不能潜心教学教法的研讨。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历史学科教材在教学中对新课标的实现。很多教师甚至强烈呼吁上级部门给历史学科一个公正的待遇,改变历史教师在学校的被歧视状况。

三、问卷调查分析

通过对三类学校的调查问卷统计,我们得出以下一些共识。

教师问卷:

普遍肯定了新编历史教材在两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一是教材内容中增加了对学生学习实践上的要求。如辅栏要求、课后活动和主题活动等,认为这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让教师更明了某些知识的要求和如何指导学生去学。二是教材增加了趣味性。如增加了“史海拾史”等趣味性的知识、趣味性的学习活动与主题活动,还有就是历史图片更准确,使用彩图使之更生动。

对教材所采用的主题板块结构持不同意见较多,有的认为主题虽好,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时间朝代上的先后衔接,尤其是文化史一章的教学上需教师特别去下工夫才能把握;有的认为主题板块一目了然,是一个大胆的尝试,有利于学生把握阶段性的历史特征;总的来说对这一变化持肯定意见居多,只是提出了要加强思索“如何在教学中调动教师深入研讨如何发挥优势,改变不足”这一问题。

对新教材中删去的较多繁难知识,也有不同意见:有的认为这样一来教材内容变浅了,但如果考试却变难的话,怎么办?有的认为对学生的历史知识作初步且较全面的了解可能会被削弱;但多数持肯定意见,认为以前的旧教材中有很多知识是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深入理解透彻的,而考试时本身也把这些内容划出了《考试说明》之外的,所以不用担心;而学生知识体系构架的形成,对一些不全面的知识,这应该由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因材施教予以解决。但对个别知识的增删提出了值得商榷的意见,如楚汉战争与汉初的休养生息的政策,东汉的建立等。

教师教学中对课后学习活动与主题活动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城内学校做得好一些,而农村学校在这方面没有开展、或是流于形式。而这也是限制新教材、新课标实现的最重要一环;这需要大力加强教研课改的中心指导作用,使基层教研课改落到实处。

 

 

学生问卷:

学生对历史课本的最初感觉:喜欢和基本喜欢的占91.1%;

总体对历史课本:满意占42.8%,基本满意占52.4%,不满意占4.8%;

觉得对历史课本感觉很好、能够适应的占89%,不能适应的占8.6%。

学生对教材内容板块的评价:对辅栏、史海拾贝的评价较高;对课后活动的评价城区学校的评价较高,农村学校的评价较茫然,这可能与没有落实或较好地开展大有关系。

学生课外获取历史知识的渠道:对城区学生来说,方式较多一些,课本之外,可以是课外书籍、主题活动同学交流、网上查询等;而对农村学生来说,方式较为单一,主要就是课本和教师的言传身教,也有少量从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中看到的。

学生对学习活动与主题活动的评价:多数同学渴望参加,也有少数同学持无所谓的态度;经我们分析:这与活动的组织与否和组织水平有较大的关系。如果组织得好,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则兴趣盎然;反之则漠不关心的态度。

学生对教材的典型建议:1.把历史教材编得更有趣些,史海拾贝的知识更多一点,多介绍名人、多增加课外资料,多编一些相关的历史小故事,多编些插图,语言更精练,书后的朝代年表更详细些。2.认为辅栏编得好,如想想看看议议说说等,促进了同学间的讨论合作学习;3.认为学习测评题目设计过少了;4.特别提出了半坡文字“陶片上的刻画符号”应像老教材一样有图片;5.知识删除过多,有些地方知识连接不上的,应当加进去,一些经典故事被删除了,不应该等。

学生对教学的建议:1.要求尽量采用多媒体上历史课,上得更生动活泼有趣;2.多搞历史活动与历史表演,活跃课堂;3.更多地补充资料、故事、名言、成语典故和与其他学科相关的历史知识。

四、对课标教材的评价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新编历史教材是一套经得起实践考验的优秀教材,但一线的教师与学生提出了很多建议(具体详见调查分析),这些建议我们认为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历史教材某些方面的欠缺。有些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善的,也有些提法很好,但要想让我们的教材去实现这些建议,在操作中可能很难办到。另一方面,特别对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切实贯彻新课标教学的理念,改变教学方法模式有待大力改进。

新教材的教学中,教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一些教学方式方法上的尝试:

一是增加学生的操作性学习。如北京人体质的教学中,让学生制作北京人模型;南北朝综合学习中,让学生查阅各种各类历史资料,编制历史朝代简表与历史古今地名对照表等,编制历史小报,创办历史学习角等活动;

二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创编表演性学习。表演一个历史剧、历史故事等活动;

三是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式学习。教师针对一些历史问题设计一些讨论式问题,组织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互相开展讨论与辩论,让学生在争辩中越辩越明,产生水落石出的效果;

四是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教学。这是当今新课标教学的一大发展趋势。运用多媒体教学可直观展示历史图片、历史地图以及与史实相关的视频教学;还可以更大限度地充实一节课的容量,让学生较大地感悟史实材料,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等。但是由于我县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多媒体设备,教师们只有“望洋兴叹”了。

总之,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是日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与学生主体能动参与过程学习的有机结合,以达到历史新课标的要求。

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标新教材在使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较大变化:由单一的听课式、记笔记式、背记式学习向多种学习方式并用转化。

学生讲历史故事式的学习,创编表演历史小剧的学习,讨论交流式的学习,课外阅读收集历史资料式的学习,创办历史角、历史小报、编历史小词典等整理式的学习,竞赛式的学习,自己提问式的学习,直观感悟历史剧篇的学习等多种方式都在教学中有所体现。这是新教材在辅栏、课后学习活动与主题活动等学法引导上所发挥的一大作用,也是在调查统计中深受师生共同肯定的地方。

六、对教材、地图册怎样运用才能发挥最好作用

教材是我们教与学的依托,但我们不能完全局限于教材。要在教材的基础上有所拓展,特别要引导学生从一节课的学习、一个史实的学习中,学会历史学习的一些方法,培养历史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去学习与发现教材之外的一些史实,运用史实经验教训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我们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中都越来越体会到教材与地图的关联作用非常突出。在教学中,要把相关的史实能够在地图中展现的,尽量运用地图与史实结合教学。这样,可增加对史实的了解,也可以使课堂教学图文并茂、生动形象。

七、教材中的每部分如何处理,如何拓宽课程资源

教材各部分的处理浅议:

1.导语:教师可在加工的基础上采用。

2.正文内容要周密设计,精讲突破;小字部分应指导学生阅读与讨论交流,拓展学生知识。

3.辅栏要求要引起重视,有的可直接按辅栏要求指导学生学习,有的可在教师加工的基础上予以运用。这部分是对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上的最基本的指导,所以要引起重视。

4.文中的图片与图,要引导学生与相关的史实结合起来阅读和观察,以加深对史实的理解。有些还要与彩图册上的图结合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加生动形象与直观性。

5.课后的学习活动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开展,许多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把这一要求省掉了。这对学生和我们的教学来说都是一大损失。这是新教材实现新课标的一大优点,让学生参与活动,这本身就是过程教学的最好体现。同时,学生在这些编故事、编历史剧、评价人物、辩论竞赛的过程中,其乐趣无疑会得到较好的培养,其历史知识也会在这些活动中得到较好的增长。

6.学习测评应在课堂上当堂给学生处理,或课上完后,或上课中结合相关史实的教学穿插处理。

7.“史海拾贝”可结合课堂中相关史实的教学中穿插渗透,这既可加深对相关史实的理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又可节约时间。当然,有时也可作为学生的课后阅读或课前预习处理。

8.“心得与疑问”这部分的处理有点流于形式,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示范性的引导和长期的督导。才能较好的培养学生每学一课都认真地去思考,去整合的习惯。

9.主题活动一般来说要指导学生课前做较充分的准备,或者可以在一单元的教学之初就指导学生,给他们分配主题目活动的任务,让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并主动的收集相关史实,为主题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甚至可以成立历史兴趣小组,让他们在主题内容的收集准备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课程资源的拓展,一方面需要我们历史教师尽量地去占有历史资料,如通过网上查询、资料文献查询等方式;另一方面是指导学生去主动的占有,如让学生查询,可以采用告诉他们上网网址的方法;介绍历史文献的方法等。并让学生把所得收获通过历史角、小报、历史报告会等方式交流。

八、区县、学校教研在观念上怎样转变、校本教研怎样发挥作用

对于校本教研,我们很多学校都处于一种茫然状态,不知道校本教研到底是什么,又该怎么实施。我们较一致的认为:校本教研就是要结合本校本地区的实际,开展教学方式方法上的研讨与实践,从中发掘出好的做法,加以推广;结合本学科的实际,开展校本教材的开发,以补充历史教材的不足。

这在观念上,一要有大环境的支持,二要有教师本人的切实参与。首先,对于区县、学校来说要从大环境上营造一种教研意识;其次是教师本人要有教研意识。

我们中心组主要提出通过中心组的一些活动营造这种教研环境与意识。如开展新教材地区赛课活动、论文比赛活动、片区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等。还提出了从以下两方面拓展开发校本教材:一是课本教材与地方史相结合,形成一套地方史校本教材;二是收集与课本教材相关的趣闻逸事,形成一套与课本教材同步的趣味史或故事集教材。

总的来说,我们想通过上面的做法,一是起调动作用,调动学科教师的教研积极性与参与性,二是起示范作用,如果真能形成一套本地区的校本教材,一定会对我们教师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

 

 

九、课程评价观念与评价方式上有何新经验

新课标新教材下的历史教学在诸多方面的变化也必然引起课程评价观念与方式的变化。由于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形成知识与能力的同时,还强调学习过程与情感价值观的形成,所以,我们较一致认为:对一节课的评价,主要看教师对这一节课的设计是不是巧妙得当,课堂上是否绝大多数学生都被调动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师生在知识的学习探讨过程中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辨析得深入透彻,学生在知识的深入学习中是否产生较浓的情感共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否较大限度的培养了其各方面的能力……但不能否定以往的评课方案:一堂课的重难点把握怎么样,时间设计与运用是否合理等。我们认为,这些传统的评价方式还是该看,这是一堂课最基本的东西。我们应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这个提高就是要以新课标为准,继承传统中的好的评价方案,补充一些好的新的做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