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学习指导一:比较型选择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一:台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设计
高中必修古代经济专题设
高中必修古代商业专题设
高中必修古代经济政策专
高中必修古代经济专题单
李明赞:从历史教学的角
广雅:实验区高一历史必
高一历史必修2单元测验
最新热门    
 
必修一:启蒙运动

时间:2009-10-18 17:21:29  来源:本站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性质及其影响。

(2)知道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和代表作。

(3)理解启蒙运动标志着近代资本主义思想和文化的基本确立。

2。  能力与方法

(1)通过学习,理解17、18世纪西欧社会的变化(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自然科学领域的进步),从而把握启蒙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

(2)通过图书阅读和课堂讨论,找出卢梭和伏尔泰、孟德斯鸠思想的不同之处。

(3)结合以前的学习,试比较一下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讲述启蒙思想家们几经流亡、遭受迫害但始终坚持信念,并最终实现理想的经历,教育学生做任何事都是不易的,要想获得成功和认可,就必须付出汗水和代价。

(2)教育学生做事要有理想和目标,要有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奋斗不止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讲授法国的启蒙运动,包括其历史背景、主要代表人物、主要内容、性质及其影响。

在内容的编排上,教材采用了一种新的结构,就是以法国启蒙运动高潮中的三位主要代表人物伏尔泰、狄德罗和卢梭为主线,通过对他们生平、主张、著作的讲授,清晰、条理的再现启蒙运动的全貌。

17、18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力量正日益壮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更加证实了这一点。尤其是在当时的西欧,英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深深的吸引着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但是,当时就整个欧洲大陆来说,仍是封建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占统治地位,经济上实力越来越雄厚的资产阶级,政治上却没有地位,所以他们十分强烈的要求在政治上掌权来维护自身利益,要求开展反封建斗争。这场斗争首先就从反教会开始,从剥去封建制度的神圣外衣开始。于是,强调人的价值和权利的思潮汹涌而来,形成了以宣传理性为中心的启蒙运动。而这一时期,数学、物理学及天文学都有显著的发展,也为人们思考和判断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这就是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

那么,为什么18世纪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必须从反教会开始呢?

在18世纪封建专制主义仍然十分盛行的西欧,天主教会势力很大,教众极多,教皇更是最大的精神统治者。教皇不仅有自己的教皇国,是一个国家的君主,而且还是其他国家的精神领袖。只有通过教皇加冕的君主才是合法的,才能得到国民和其他君主的认可,天主教的红衣大主教对封建君主的地位是否稳固有着重要的意义。封建主义的王权、特权都是赖宗教而维持统治,正因为有神、有上帝的存在,才有了上帝安排的享有统治权的君主。

所以,恩格斯说:“为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必须从制度身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启蒙思想家自然首先要破除人们对宗教的迷信,以人的理性代替神的安排,这样才能把那些所谓“受命于上帝”的君主及他们的制度、政策、法律统统放到人的思考中去检验,才能揭露神和君主的欺骗性。

启迪愚昧、破除迷信、普及文化教育自然是启蒙运动的一项重要使命,也是它被称为“启蒙”的重要原因之一。

启蒙运动的高潮为什么会出现在18世纪的法国呢?

18世纪的法国,虽然已远非路易十四时代那样强大,但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之高,也是欧洲大陆的佼佼者,资产阶级力量愈益壮大。然而,令他们苦恼的是,法国是当时欧洲大陆封建势力的堡垒,专制统治、等级制度、天主教势力盛行。经济上拥有雄厚实力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却处于无权地位,被列入第三等级,处处受限制。因此,他们强烈要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他们赞美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度,开始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对旧体制发起猛烈攻击,从而完善了启蒙思想,形成了启蒙运动的高潮,使法国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

卢梭与伏尔泰、孟德斯鸠思想的不同之处及其在后来革命中的反映有哪些?

在整体上,他们都主张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宪政民主、在法律上的公民平等、人的自由权利应受保障等,但在政体问题上,卢梭与另外两位就不同了。

伏尔泰一开始主张限制王权,实行有资产阶级参与的“开明君主制度”,但当他到标榜实行此制度的普鲁士游历后,发现普鲁士王腓特烈二世只是想借助他的名声来装点自己的统治,才认识到要让封建君主主动发展资本主义的东西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后来就与孟德斯鸠一起赞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认为英国“建立了一个举世唯一的政府”。提出分权原则的孟德斯鸠,也认为英国式的政治制度可能是能够保障公民政治自由和平等权利的最好的、最理想的政治制度。

伏尔泰和孟德斯鸠都是大资产阶级的代表,所以他们赞同并赞美君主立宪制度,主张保留封建的君主。他们的思想在之后的法国大革命中,为大资产阶级所实践,就有了大革命第一阶段的君主立宪派统治。

而卢梭则代表了中小资产阶级的立场,他的贫苦生活和坎坷经历使他更注重人民的民主权利,他热情赞美民主共和国。他认为,真正能保障人民的自由和平等权利的不是大资产阶级掌权的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而是人民直接拥有国家主权和立法权的民主共和制度。他的一系列主张在法国大革命中被罗伯斯庇尔为代表的雅各宾派所奉行,成为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最激进的一派,造就了法国资本主义最激进的一段历史。

 

 

启蒙运动的影响:

它是一次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以人权对抗神权、以法律对抗专制、以科学对抗蒙昧的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它有力的批判了封建专制和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它更为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作了直接又充分的思想准备,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它也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培养了一大批活动家,它的影响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影响了美国的独立战争,同时也对19世纪的日本和中国产生了震动,我国著名学者严复就在那时翻译了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译为《法意》),以启迪中国国民;

最后,启蒙思想家为了自己的理想,有的遭受迫害,有的被迫流亡国外,有的倾家荡产,但是他们却从不退缩,而是选择勇敢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坚持自己的理想,奋斗终生。这种伟大的精神也成为世人学习的榜样,是人类的财富。

 

三、教学资料

1。      历史事实简介

(1)   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

启蒙运动是十八世纪欧洲资产阶级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也是近代史上第二次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文艺复兴,第三次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兴起),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它代表着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对封建意识形态的全面批判,试图通过著书立说帮助人们从神学教条、基督教会和专制统治下解放出来,走向光明。

启蒙思想涉及宗教、哲学、伦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史学、美学等各个领域,出现各种学说体系和许多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以及爱霍尔巴赫,英国的阿迪生(Joseph Addison , 1672-1719)、斯蒂尔(Richard Steele , 1672-1729)、波普(Alexander Pope , 1688-1744),德国的门德尔松(Moses Mendelssohn , 1729-1786)、莱辛和赫尔德,意大利的维科,美国的潘恩、杰弗逊和富兰克林,俄国的别林斯基、赫尔岑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等等。

启蒙思想家们高举理性主义的大旗,认为正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样,人们也能够凭借理性的力量发现有关自然、人类和社会的法则,用以谋取世俗的幸福。他们否定神学,揭露天主教会的虚伪和黑暗,霍尔巴赫就勇敢的写道:“神就是一个独夫民贼,一个什么事都干的出来的暴君。”他们提倡宗教上的无神论;在哲学发展史上,启蒙运动也是从机械唯物论向辨证唯物论过渡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政治上,启蒙思想家们主张实行开明君主制和民主政体,虽然在具体的政体问题上有些观点不同,但都主张宪政民主、在法律上的公民平等、人的自然权利应受保障等,特别是孟德斯鸠提出的分权原则;经济上,主张自由放任,绝对尊重经济自由原则。

启蒙运动不仅对当时的法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更广的范围和更长的时间内起着积极的作用,极大的启发了民智和反封建的意识,为后来的资产阶级的革命培养了活动家并作了舆论准备。

(2)   伏尔泰(Francois Marie Arouet de Voltaire ,1694-1778)

他是法国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作家、启蒙思想家。原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出生于法国的一个富裕的公证人家庭,自幼就以才华出众而崭露头角。早年因写诗讽刺封建贵族遭逮捕,在狱中创作悲剧《俄狄普斯》,首次署名伏尔泰。出狱后流亡英国,深受牛顿、洛克思想的影响。回到法国后,曾一度担任王室史官和国王侍臣,1746年当选法兰西科学院院士。他一生中著作甚丰,通过文章、科学论文及艺术作品,无情的揭露了法国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他首先对天主教进行大胆的攻击,认为天主教是罪恶的根源,其教义是卑劣欺骗的产物,他说宗教本身就是弥天大谎,基督教也不例外,天主教会是一切进步的障碍,他号召为科学和进步而奋斗。在政治上,提倡自然权利学说,认为自然赋予人们以自由平等的权利,他的平等是人人在法律上的平等,而不是社会生活上的平等,他在《哲学词典》中对于“平等”作了如下解释:“除非有无限数量的人一无所有,人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人类就是这样。”;主张以资产阶级的私有制代替封建农奴制,赞成实行“开明君主制度”,但当他受普鲁士王腓特烈二世之邀到普鲁士游历一番后,发现腓特烈二世只是想借他的名声装点自己的统治,从而认识到让封建君主主动消灭封建制度是不可能的,就改为赞成通过改良途径转变为君主立宪制。在史学上,作了世界史写作的尝试,并把文化和商业提到同政治、军事并重的地位。尽管他是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家,对待普通群众有很大的偏见,但他的功绩是不朽的,他犀利的笔锋、辛辣的语言、向愚昧和无知的宣战,在当时的时代的确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他为逃避迫害,晚年一直蛰居在法国、瑞士边境的费尔纳,骨灰也是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后的1791年才得以运会巴黎,在先贤祠安葬,墓碑上写着“他引导我们走向自由”。生平主要著作有:《哲学通讯》、《路易十四时代》、《牛顿哲学原理》、《论通史及各国习俗和精神》等。

(3)   孟德斯鸠(Montesquieu,1689-1755)

查理?路易?孟德斯鸠,原名夏尔?路易?德?塞孔达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出身于贵族家庭自小受法律教育。1716年袭孟德斯鸠男爵称号,并任波尔多省法院院长。1728年进入法兰西科学院。他游历过欧洲许多国家,在法国期间就潜心写作。他著有《论法的精神》、《罗马盛衰原因论》、《波斯人信札》等等。

他的最大成果就是提出了“三权分立”原则。他认为任何国家的法律都要受到地理条件、经济状况、人民的宗教,特别是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制约,据他看来,最重要的因素是政治制度,它决定法的精神和立法的内容,在这里他显然夸大了政治制度的意义,不了解政治制度本身是取决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的,但他在当时的时代却是进步的,比起天主教的神学解释科学多了;最理想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以保障自由为目标的的法治是国家的灵魂,而保证法治的手段就是“三权分立”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应分属于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三者相互制约,权利平衡。三权分立原则的锋芒是指向国王专制制度的,因为在这个制度下面,君主独揽立法,行政及司法大权,而实行三权分立就意味着国王权力受到很大的限制。这一学说为日后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奠立了理论基础,成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武器和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4)狄德罗(Denis Diderot , 1713-1784)

法国哲学家、作家、启蒙思想家。出身于手工业者家庭,1729年到巴黎,因不从父命被停止经济供应,过着贫困的独立生活。曾学习法律,因发表无神论著作而一度被捕。1751年任《百科全书》主编,虽屡遭迫害而不废其志,终于历二十年完成该巨著。1773——1774年间应沙皇叶卡特琳娜二世之邀访问俄国。他利用当时自然科学的的成就,对世界的物质性作了带有若干辩证因素的探讨和猜测。提出“异质分子”说,认为物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在质和量上的差异产生了物质的多样性,世界不存在绝对的静止,人的认识开始于感觉经验,认识方法应包括对自然的观察、思考和实验等三种。还认为,各国虽因条件差异而有君主制和民主制之分,但只有人民才享有主权,国家应为人民谋福利;法律万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应对封建旧法律进行根本的改革。他开创了近代文艺批评之先河。主要著作有:《哲学思想录》、《对自然的解释》、《修女》、《拉摩的侄儿》、《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哲学原理》等。1784年,狄德罗在家中的桌边突然去世,他女儿听到他讲的最后一句话是:“怀疑是向哲学迈出的第一步。”

(5)百科全书派

原指十八世纪法国《百科全书》的撰稿人,泛指当时法国启蒙思想家,总之是一些杰出的哲学家、科学家和作家组成。《百科全书》全名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辞典》,1751-1772年间共出版28卷,1776-1780年又增加补遗及索引七卷。参加该书条目撰稿的有一百四十余人,出身和观点各异。但其主编狄德罗及主要的撰稿人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霍尔巴赫、爱尔维修等等都坚决反对宗教愚昧和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宗教容忍,提倡理性主义和批判精神,宣传自然神论、无神论或唯物主义,热心新科学和技术。他们用自己不屈的精神坚守信念,以《百科全书》的编写和出版形成了法国启蒙运动的高潮。

(6)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

让?雅克?卢梭,法国哲学家、作家、教育家、启蒙思想家。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自幼家境贫寒,当过学徒、杂役、家庭教师、秘书、乐谱抄写员等等。贫困的流浪生活以及同下层人民的不断接触,使他深刻了解人民的疾苦,最终成为反封建专制制度的战士及伟大的民主旗手。1762年《爱弥儿》出版后,遭迫害逃亡瑞士,不久又被逐出境,流浪英国,1770年回到巴黎,暮年生活极度贫困,后卒于巴黎。

他在《社会契约论》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可是现在他却处处带着镣铐!”这有力的道出了饱受压迫而渴望自由的法国人民的心声。他认为在自然状态中,没有私有制,也没有国家权力。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产生了私有制和国家;主张建立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民主制国家,主权属于生而自由平等的全体人民,统治者如果破坏社会契约,人民就有权推翻它。在民主共和国中,贫富悬殊将不复存在,但保存着小私有制,人人都拥有仅够满足基本需要的少量财产。其政治思想对十八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有重大影响。

在教育观点上,他提倡自然教育,主张自由发展儿童的天赋而避免文明社会的腐败影响。同时,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其文学作品对以后浪漫主义思潮影响很大,他曾为《百科全书》撰写有关音乐等方面的一些条目,并作有数部歌剧。主要著作有:《社会契约论》、《爱弥儿》、《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忏悔录》、《论科学和艺术》等。

(7)天主教

亦称公教、罗马公教、加特力教,有时也被称作旧教,以别于基督教新教。它本是基督教的一个派别,与东正教、新教并称为基督教的三大派别。公元二、三世纪基督教广泛传播于罗马之后,逐渐形成了以希腊语地区为中心的东部教会和拉丁语地区的西部教会。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基督教也在实际上分裂为两大派(正式分裂发生在1054年)。东部教会称正教,以君士坦丁堡大主教为首;西部教会称天主教,其首脑自公元五世纪起自称教皇。公元756年,法兰克国王矮子丕平将罗马至腊万纳一带地方赠给教皇,是为教皇国之始,自此教皇既是天主教的首脑,又是一国君主。各地教会也得到世俗封建主的馈赠,成为封建大土地所有者。公元八至十世纪,教皇先后受制于法兰克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同时教士腐化堕落,与世俗封建主同流合污,致使教会威信大减。为此,十世纪末至十一世纪,天主教会内部实行克吕尼改革,制止教士世俗化,加强教会,尤其是教皇的地位。至教皇英诺森三世在位时期(1198-1216),教皇的势力盛极一时,著名的十字军东征就是英诺森三世组织发动的。把哲学、政治、法律都置于天主教神学的控制之下。虽然在其后西偶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和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中受到沉重打击,但在十七至十九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天主教会与封建势力勾结在一起,麻痹人民,是资产阶级破除封建势力的大敌。现今,天主教主要分布于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拉美诸国等。

(8)开明君主制度

这是一种以改革道路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萌芽形式。18世纪时,实行此政策的代表人物是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奥地利的特蕾西亚女王和俄国的叶卡特琳娜二世。

它实际上是在保证封建制度不变、封建君主权力不变的前提下,采取的一种将资本主义的发展视为国家富强的表现,从而实施一些某种程度上顺应资本主义发展潮流的改革。大体上,是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前提下,鼓励和保护工商业的发展,兴建基础设施,保证全国经济发展的畅通。腓特烈二世和叶卡特琳娜二世都宣布了废除皇室领地上的农奴制度,叶卡特琳娜二世则以实行开明君主制的名义加强了贵族的专政。这两位君主还都和伏尔泰保持了联系,但伏尔泰自去过普鲁士后,就看清自己希望“开明”君主主动消灭封建制度是不可能的,他们只是改变一下统治形式来适应现实的需要罢了。

但是,18世纪出现的开明君主制度无疑是一种相对进步的现象,同时,它也体现了封建君主们统治的多变性与牢固性,他们实行此制度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封建统治、增强国力、维护封建制度,但客观上是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形式的发展的。

(9)《论法的精神》节录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的执行这些法律。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完了。

(10)《社会契约论》节录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因而,如果我们撇开社会公约中的一切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一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于是,这一结合行为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组成共同体的成员数目就等于大会中的票数,并且共同体就以这一行为而获得它的统一性,它的公共的大我,它的生命和它的意志。

 

 

2。      学术动态简介

 

启蒙运动是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一步,对于它的研究可以说是面面俱到了,这主要是通过对当时保留下来的历史资料的研究以及对诸位启蒙思想家的著作的研究。各位启蒙思想家几乎都是多才多产的作家,著作也涉及经济、政治、文学、法律、等诸多领域。经过几个世纪各国学者不间断的努力,启蒙思想家的思想观点等等基本上都有了定性的结论,但还有些个别问题尚在争论中。

如孟德斯鸠到底是不是“地理环境决定论”者,关于这一问题,国内学者大多持肯定态度,但近年来也有不少人认为并不能下这个结论,因为国内在理解和翻译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当然,孟德斯鸠本人并没有直接说地理环境决定历史发展,他认为那只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罢了,这还要找他的《罗马盛衰原因论》和《论法的精神》原文来看,才公允。

 

四、参考资料

 

1、            李凤鸣:《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

2、            徐新:《西方文化史:从文明初始至启蒙运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            侯鸿勋:《孟德斯鸠及其启蒙思想》,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4、            汉金斯,托马斯?L:《科学与启蒙运动》,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            葛力:《启蒙思想泰斗伏尔泰》,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版。

6、            罗曼?罗兰:《卢梭的生平和著作》,三联书店1993年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