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设计
高中必修古代经济专题设
高中必修古代商业专题设
高中必修古代经济专题单
高中生历史课外阅读调查
对高一历史教学要解决好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与素质
吕准能:构建高中历史教
关于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选题
最新热门    
 
高中必修古代经济政策专题设计

时间:2009-10-18 17:56:00  来源:佚名
 

             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劝学:标准要求执子之手——名师伴你同行

知识能力目标:识记古代中国“重农抑商”、区域政策倾斜、“海禁”、禁奢侈等经济政策,认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海禁”等经济政策,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历代封建王朝的经济政策调整,是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但是长期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明清时期采取“海禁”政策,使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长期得不到发展,从而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合作:学习要点提炼我思我在——合作从沟通、探究、发现开始
1.重农抑商政策: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封建王朝都推行这种政策。
(1)原因: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2)表现:① 明清统治者沿袭“重本轻末”的治国理财思想。② 明清两代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独占专利,限制了民营商业范围。专卖制度是指国家对某种产品的买卖、生产进行垄断的一种制度。明清两代由官府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限制了民营商业的经营范围,从而阻碍了工商业发展。③ 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明清两代对民营商业征税不仅税率高,税目繁多而且关卡林立。④ 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⑤ 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3)后果:“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清封建统治,违背了历史潮流。


2.区域经济政策的倾斜
(1)原因:在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结构中,不同地区的发展条件是不同的。最高执政集团施行的区域经济管理政策,有时会出现偏差。一般说来,统一王朝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多在首都及少数重镇,只有这些地方才有优先的发展机会。
(2)秦统一后,对关中秦国本土和新征服的六国故地实行了不同政策,使关东地区的经济结构遭受了破坏。而秦王朝关东政策的失败,是秦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3)西汉时,关中地方享有特殊地位。
(4)东汉六朝全国经济重心向东南地区转移之后,扬州、益州等地成为了中央财政的主要支撑,也承受了更为沉重的经济压力。


3.工商业的管理
(1)秦:统一度量衡,秦律中的《均工律》体现了使劳役人员才尽其用的原则。
(2)汉:征收重税;盐铁官营;王莽时期推行加强工商业管理的经济政策,对一些经济活动实行管制。
(3)明清:“海禁”政策,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4.禁奢侈
(1)抑制奢侈、提倡节俭是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禁奢侈在某种意义上是抑商政策的辅助政策,也是抑商政策的具体步骤。
(2)效果不佳的原因:奢侈之风往往自上而下蔓延,由于贵族高官崇尚奢侈,民众效仿,而形成社会风气。所以对奢侈世风 的纠治,应当先“上行”而“下效,而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

 

 探究:提高与超越谁能极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请回答:
(1)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

 

 


(2)从材料二、材料三中分别归纳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3)简要评价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4)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立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各帐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
《清稗类钞》记载:"(帐房)散放丝经,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风麓小志》记载:"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帐房为生。"
材料三《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女工)有力焉。"材料四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何异同之处?说明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三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它对材料一、二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

 


(4)材料四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南宋高宗)谕大臣……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材料二   明初,政府规定“片板不许下海”,……隆庆元年,明政府开放海禁,但在船只数目、贸易地点等仍有许多限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前期,流入我国的白银近1.5亿两,17世纪后期流入2600余万两。然朝廷……只图罢市舶,填平双屿港,烧毁出口大船,禁海令又起。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材料三    (1616年)法兰西“始有船只赴广州,但贸易额甚微。”
——《中国对外关系简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利入甚厚”主要说明了什么现象?

 


(2)根据材料二,说明开放海禁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材料三中“贸易额甚微”的主要原因。

 


4.阅读下列材料
明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和西方显露资本主义曙光,大致处于同一历史时期。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变动,曾程度不同地在东西方同时显现。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中国正处在明末农民战争高潮与清兵入关前夜,从此明显进入两种不同轨道。清王朝专制集权制更趋强固,自然经济依旧占据统治地位,对外更加闭关自守。而西方则实现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大工业生产取代手工作坊,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君主贵族特权,人的理性冲破中世纪神学禁锢,科学战胜蒙昧,并通过工业革命向工业文明转轨。在东西方社会发展的道路上何以会发生这种分途,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课题。应该说,明清鼎革的动荡与清初的逆转,确曾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遭受严重摧残,但中国近代化因素未能顺利发育成长,有着更为重要的深层原因。明清时期在专制集权统治和传统纲常礼教的维护下,广大农村自然经济和乡土宗族血缘网络再度胶合强化形成的混凝土结构,使社会凝固板结,阻滞着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中国高度成熟的农耕文明具有极富韧性的自我整合机制,不断扭曲化解异质变革因素,修补完善自身的体制,成为桎梏近代化因素发展的巨大障碍。而这又是传统农耕文明衰落,被远远甩到世界潮流之外的根本症结。人口压力过大、密集型劳动模式和先进市镇被广大农村包围、牵制等诸多因素,也使中国突破工业革命的瓶颈格外艰难,尚需经过漫长的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中英社会发展的主要异同点。

 


(2)根据材料,分析导致中英社会发展走向分途的主要原因。

 


(3)由材料内容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三、问答题
5.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这是否能导致中国经济性质的改变?为什么?

 

 


6.简述我国重农抑商政策的发展过程。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归纳这一政策的实质。试述推行这一政策的主要影响。

 


7.明清时期是我国辉煌与落后交织的特殊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本课知识,说明这一时期“辉煌”的主要表现。


(2)结合史实分析导致这一时期落后的主要原因。


(3)根据这一时期的发展特征,预测我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走向。

 

 

 答案详说
一、材料解析题
1.(1)是正确的。说明了农工商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2)工商皆本,重农抑商。(3)黄宗羲的观点有利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雍正帝的观点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是落后的,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的。(4)在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工商业;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衡按比例协调发展,才是国家的富强之本。
2.(1)纺织业发达,工匠与机户之间存在雇佣关系,工匠无生产、生活资料。本质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相同点:都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存在。不同点:表现在早期资本家身份的变化。清朝时帐房成为早期资本家。清代的资本主义萌芽在形式上比明代有所发展。(3)不同。材料三反映的是自然经济条件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不是资本主义萌芽。对社会起阻碍作用。(4)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稳定,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1)现象:南宋对外贸易繁荣,外贸税收是政府主要财政收入来源;政府重视发展对外贸易,并设专门机构管理外贸。(2)影响: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巨额资金,推动了中国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3)原因:政府海禁政策限制了中外贸易;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对外国商品需求不大等。
4.(1)同: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时间大致相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都对社会产生了一些影响;都曾在大致相同的时间里出现了社会政局动荡。不同:中国封建专制集权制度日趋强化,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中国自然经济依然牢固,英国实现了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封建思想在中国没有被触动,英国经历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在明末爆发了农民起义,英国则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中国手工业等没有实现质的飞跃,英国实现了工业革命;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英国加强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等。(2)原因:明清更迭引发的政局动荡和清初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推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等,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自然经济和乡土宗族血缘网络胶合强化,使社会凝固板结,阻滞了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高度成熟的农耕文明成为桎梏中国进步的障碍;人口压力大、盛行密集型劳动模式和先进市镇被广大农村包围、牵制等。(3)认识:重视并充分估计中国传统文明对现代化的消极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任务重,时间长;对任何社会现象的分析应从多方面考虑等。
三、问答题
5.性质能否改变:资本主义萌芽只出现在个别地区和生产部门,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经济取代封建经济还须一段漫长的时间。
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成长。这表现在:农民受到残酷剥削,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地主和商人剥削来的钱财,往往用来买田置地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国内关卡众从,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几次下令禁止海外贸易。
6.过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政策,此后为历代封建王朝的基本政策。表现:实行以农业税收为政府财政收入的理财思想;鼓励农耕,大力发展农业;推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征收重税;实施歧视商人的政策;扶植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等。实质:维护封建经济基础。影响: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封建制度的巩固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过度重视农业,如人为地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了环境的恶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消极作用也日益增加,它不仅维护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妨碍农民的分化和国内市场的扩大,妨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和资本的积累,而且极大地压制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商业资本的发展和向手工业资本的转化,也使微弱的手工业资本难以迅速地大量积累起来,因而严重地桎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封建社会陷于长期停滞的困境。
7.(1)“辉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商品经济繁荣,传统手工技术先进。(2)落后原因:封建制度,特别是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还使过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最终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3)走向:中国日趋落后,西方资本主义日趋强大,中国必然受到西方的殖民侵略;这时如果中国仍不思进取,必将成为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成为西方国家掠夺的对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