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设计
高中必修古代经济专题设
高中必修古代商业专题设
高中必修古代经济政策专
高中必修古代经济专题单
李哲治:培养学生历史阅
对高一历史教学要解决好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与素质
吕准能:构建高中历史教
关于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
最新热门    
 
高中生历史课外阅读调查对策

时间:2009-10-18 17:55:48  来源:卓君飞
 

 

高中生历史课外阅读调查对策研究

 

结题报告

 

执笔人:君飞   

 

课题组成员:陈必日、张志胜、郑岩滨、汪俊梁

 

一、课题提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长保罗·郎格朗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当今,国外教育发达国家,特别强调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我国教育部也向全国推荐《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新的教学大纲,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了必修课程,由专题研究、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社会实践四部分组成 ,并突出其中的专题研究课。专题研究课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学生从感兴趣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进行专题研究,这就是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一项基础工作就是搜集、查阅和分析资料。历史研究性学习所进行的收集资料、寻找史实论据和理论依据等工作,都离不开阅读。因而加强历史课外阅读也是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要求。在加强课外阅读方面,语文学科已经走在前头,中小学教材都已增加了大量课外阅读,除了有专门配套的《语文读本》,还有专家推荐的课外阅读篇目。而目前,对于历史课外阅读的研究并不多见,我们课题组成员一致认为有必要进行调查,并提出对策,加强历史课外阅读,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的目的。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1.      调查法:对所任教班级学生进行阶段性集体问卷调查;对个别同学

2.      准实验法:设立对比班进行对比实验。

 

(二)研究内容

1.      高中生历史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2.      学生课外阅读资料的源泉:个人藏书、学校图书馆的资料、网上资料等。

3.      指导学生如何读书:(1)历史课外书分类:古今中外正统与非正统的各种历史文献,历史人物传记、历史小说等。(2)推荐书目,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3)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由浅及深、由少及多、由点及面、由表及里。并特别注意知识的积累,做好阅读札记、写读后感或与同学交流等方法。

4.       

(三)研究目标

不愿读或少量阅读历史课外书——爱读、多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达到终生受益。

 

(四)研究条件

1.         学生条件:首先,高中生已经具备阅读的最基本条件——文字识别能力、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功;其次,在小学和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历史知识;再次,现在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一般有能力购买一些历史课外书,或者利用网上资源。

 

2.         教师条件:课题组成员都是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且事业心强勇于创新、探索改革教学方法,具有团结协作精神。

 

 

3.         学校条件:我校是省一级重点中学,不仅学生素质高,基础较好,而且学校设施齐全(如有高效快截的校园宽带网、藏书丰富的图书馆、阅览室等),科研意识强,积极支持教师多进行教学改革和科研,这为我们课题组的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

 

 

4.          

三、研究过程

(一)研究程序

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三个阶段

研究内容

阶段成果

第一阶段

(02.1)

课题提出

人员分工

研究的方法、目标、程序等

拟订研究方案,

成为区级立项课题

第二阶段

(主要阶段)

(02.2~02.9)

第一次调查并进行数据统计

根据调查情况进行对比实验

设计调查表

设立对比班(高一15、16两班)

在高一16班落实加强措施

第三阶段

(02.1~02.11)

再次调查了解学生阅读情况

同时撰写研究报告

设计调查表

检查加强课外阅读措施的效果

形成调查报告

(二)            具体实施过程阐述

1.第一阶段:

课题组成员第一次会议:2002年1月,初步确定分工,确定研究方法(见上文)、目标(见上文)、程序(见上表)。

 

2.第二阶段:

1)拟写问卷调查

2)进行问卷调查:2002年1月我们在高一(15)(16)两班100名学生进行调查。

(3)    调查数据

 

 

 

 

问        题

所占百分比(共100人)

1.你对历史感兴趣吗?

感兴趣

(16﹪)

一般

(24﹪)

不兴趣

(60﹪)

2.你对高中历史课感兴趣吗?

很兴趣

(14﹪)

一般

(24﹪)

不兴趣

(62﹪)

3.你经常利用课外时间看历史课外书吗?

经常看

(10﹪)

有时看

(18﹪)

不看

(72﹪)

4.你喜欢看哪一类历史书

历史文献(0﹪)

人物传记

(8﹪)

其他

(12﹪)

5.你看历史课外书随时记笔记吗?

随时

(4﹪)

偶尔

(6﹪)

只看不记

(16﹪)

6.你看历史课外书时,家长意见如何?

支持

(4﹪)

不管

(12﹪)

反对

(16﹪)

7.你认为多看历史课外书有益吗?

有益

(20﹪)

浪费时间

(8﹪)

不知道

(72﹪)

8.你能读懂我国古代历史著作吗?

(4﹪)

难懂

(12﹪)

未读过

不知道

(84﹪)

9.你喜欢看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吗?

喜欢

(30﹪)

一般

(42﹪)

不喜欢

(28﹪)

10.你对参观历史遗址感兴趣吗?

兴趣

(28﹪)

一般

(32﹪)

不兴趣

(40﹪)

(4)    数据分析

课题组第二次会议进行数据分析,一致认为:高中生历史课外阅读现状令人十分担忧。究其原因主要有: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家长的干涉;学生自身的错误观念;新闻导向的偏差等。

 

(5)    对比实验

 

重点对高一(16)班进行指导性阅读,而对高一(15)班只是稍作强调。

 

具体步骤:

 

 

 

①向学生高一(16)班的学生大力宣传加强历史课外阅读的好处:

 

a.加强历史课外阅读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众多能力培养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则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只有提高这一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思维等各方面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历史课外阅读物极其丰富,古今中外,不计其数,它们是全人类珍贵的知识遗产,是一种社会集中的、形象化的反映,是前人智慧的结晶。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不但能从中获取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得到启示,以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b.加强历史课外阅读是研究性学习的要求。研究性学习的一项基础工作就是寻找、搜集和分析资料。资料不充分,原子能就工作难以为继,论点站不住脚跟;资料不可靠,研究工作就没有意义。然而,要从不同类型的资料中获得大量游泳的信息,必须进行透彻系统的阅读。

 

c.加强历史课外阅读也是最新高考的一项重点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历史高考加大了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是考察。历史新教材已增加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图片等,高考试题中很多内容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且在广度深度上有所拓展,只有知识面广阅读能力强的学生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d.加强历史课外阅读也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终身受益。我们的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好每一门课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爱读书、会读书的好习惯。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如果,一个学生高中后还没有学会怎样自学,那么,他的将来将是非常无聊的,甚至要被社会所淘汰。

 

e.加强历史课外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家的热情。国情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只有“知我中华”,才能“爱我中华”。让学生多读书,尤其是阅读大量地方史资料,了解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和爱家的热情。

 

②向学生推荐书目

 

由于学生中大部分对历史书籍不感兴趣或不知道读什么样的历史书,所以,老师有必要先对学生进行一些指导,向学生推荐书目。

 

为此,我们分期推荐:

 

a.先推荐一些浅显且有兴趣的一些书籍:人物传记(毛泽东、孙中山、蒋介石、拿破仑、华盛顿、爱因斯坦等)、历史小说(封神演义、三国演义、隋唐演义、太平天国演义、上下五千年等)、报刊杂志等。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b.推荐与教材紧密相关的历史著作:

 

c.推荐历史文献:历史文选、中国通史、世界通史等。

 

③学生按照老师推荐的书进行阅读,要求做好读书笔记(记录一些知识性、哲理性的内容,并注明书名、作者、出版社、版本、页码等)、写好读书心得(既可三言两语、也可长篇大论,但必须是有感而发),老师并作定期检查。

 

④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编写历史小报(包括人物春秋史海漫步、读史有益、历史小知识等栏目)、历史小论文(如人物评论、焦点评述等)。要求高一(16)班全体同学至少编一份报纸和写一篇小论文,基础好一些的同学可以适当多编写。而高一(15)班的同学不作要求。

 

3.第三阶段

再次进行问卷调查:

对高二(15)、(16)班(即原高一15、16班)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表格如下:

 

 

问题

所占百分比

两班对比情况

高二(15)

高二(16)

1.你对阅读历史课外书的重要性有进一步的认识吗?

较大(31℅)

5℅

26℅

有一点(24℅)

10℅

14℅

没有(45℅)

35℅

10℅

2.你对老师推荐的历史课外书感兴趣吗?

感兴趣(36℅)

7℅

28℅

一般(32℅)

12℅

20℅

不兴趣(32℅)

24℅

4℅

3.除了老师推荐的之外你还读过其他的历史课外书吗?

读过许多(28℅)

2℅

26℅

读过一些(40℅)

6℅

36℅

没有(32℅)

30℅

2℅

4.在你所读的这些历史著作中最喜欢哪一类作品?

历史文献(5℅)

0℅

5℅

人物传记(30℅)

8℅

22℅

历史小故事(40℅)

13℅

27℅

5.在读书过程中你随时记笔记吗?

随时记(17℅)

2℅

15℅

偶尔记(32℅)

8℅

24℅

只看不记(38℅)

34℅

4℅

6.当你读到一本好书时有没有再向别人推荐这本书?

竭力推荐(8℅)

0℅

8℅

随便说说(22℅)

3℅

19℅

只顾自己看(41℅)

12℅

29℅

7.读了老师推荐的这些书后有启发吗?

较大(19℅)

5℅

14℅

有一些(35℅)

12℅

23℅

没有(46℅)

35℅

11℅

8.在读书过程中你是否被书中的事或人打动过?

经常被打动(21℅)

9℅

13℅

偶尔被打动(32℅)

12℅

20℅

没有(35℅)

33℅

2℅

9.读了历史课外书后对其他功课有帮助吗?

有帮助(40℅)

6℅

34℅

没有(22℅)

17℅

5℅

妨碍(7℅)

7℅

0℅

10. 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你大约读过几本历史书?    

10本以下(40℅)

10℅

30℅

10~20本(12℅)

2℅

10℅

20本以上(3℅)

0℅

3℅

 

形成两班不同情况原因分析,主要是:

(1)    老师的大力教育下,高二(16)班的学生对历史课外阅读普遍有了新的认识,改变了观念。

(2) 通过老师的指导,他们掌握了更好的读书方法。

(2)    在阅读过程中逐步培养了他们对学习历史的兴趣。

 

 

 

四、研究成效

通过近一年的实验和研究,可以这么说,历史课外阅读好处无处不在:

 

1.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探究奥秘的兴趣

 

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历史故事曲折动人、历史之迷引人入胜……古希腊历史学家、哲学家克罗齐曾说:只有现实生活中兴趣,方能使人去研究过去的事实。在课外阅读中,由于没有考试的压力,更觉轻松自在,学习的兴趣往往会情不自禁地产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历史、研究历史,而学习和研究又促使他们去进一步阅读,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2.      拓宽学生知识面,巩固和深化课堂学习内容

 

古今中外历史知识就象浩瀚无边的海洋,而我们历史教科书里的内容仅仅是沧海之一粟,所以,只讲授课本内容,是难以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的,而课外阅读则能弥补这个不足。从内容上讲,它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学生只有广泛地阅读课外读物,才能更好地理解课内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如,曾国藩这个历史人物 ,仅从历史教科书上看,他是洋务运动的地方代表,编练湘军,对内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对外妥协投降。而实际上,他不仅是中国近代化之父,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同时也是中国一代儒学大师,他一生勤俭,治学严谨。我们让学生阅读有关曾国藩的历史资料,还他以真实的历史面貌,防止对他产生误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辨证、客观、全面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所以,课内知识与课外阅读可以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3.      是学生掌握最新的历史信息和史学动态,增强学生的时代意识

 

今天发生的事就是明天的历史,社会现实是历史的自然延伸。长期以来,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并没有反映社会历史的多样性,如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中东问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台湾问题等一系列热点问题,还有很多与学生的经济和文化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只有通过大量课外阅读,使学生将历史与今天紧密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国际意识,做时代的主人翁。为此,我们要求学生阅读《参考消息》、《环球时报》、《看世界》、《世界知识》、《半月谈》等一系列报刊杂志,给学生以“鉴古知今”的启迪,使历史教学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

 

4.      加强学科间的知识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历史知识无处不在,无论是社会学科还是自然学科,都与历史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特别是人文学科之间更是密不可分。例如,我们让学生读《史记》,这部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文史著作,却记载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包括天文学、工程学、农学、艺术等很多方面的知识。21世纪需要培养的是具有全才的专门人才,我们的学生只有博览群书,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掌握丰富的各种知识,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5.      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终生受益

 

我们教育学生不仅要学好每一门课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爱读书、会读书的好习惯。我们尽量引导学生多看书、看报,利用课外时间多到图书馆、阅览室及互联网等进行阅读,并通过做笔记,整理归类,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如果年复一年,学生不仅拥有丰富的知识,而且拥有善于学习的本领,走上社会不同的工作岗位后,也会如饥似渴地去读书,及时增加补充新鲜的知识,会永远成为时代的主人,永不掉队。

 

6.      激发学生强烈的热爱祖国和热爱家乡的感情

 

国情教育是历史学科担负的重要任务,只有“知我中华”,才能“爱我中华”。让学生多读历史课外书,尤其是读大量的地方史,了解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才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感情。我们安排学生读戚继光在台州抗倭、太平军在台州活动、抗战名将陈安宝、路桥经济发展史等书籍,通过阅读,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和热爱祖国的热情,决心为祖国繁荣昌盛奋发学习,努力进取。

 

7.      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的能力

 

学生通过不断的阅读,整理各种知识,往往也能形成一些他们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习和讨论,还利用课余或节假日自编历史小报、撰写历史小论文。虽然,他们的观点不一定成熟,但是,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也锻炼了实践能力。

 

    五、研究结论

本课题主要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对高中生历史课外阅读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我们课题组成员一致认为,必须重视高中生的历史课外阅读,同时,还可以将本研究扩大到其他各门学科,以大力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 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年6月第二版 1999年5月第2次印刷

2.卢仲衡著:《自学辅导教学论》,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3.袁振国著:《教育改革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2年版

4.金生   著:《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7年3月第1版

5.【意】贝戴托·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傅任敢译) 商务印书馆  1982年第二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