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研究成效
通过近一年的实验和研究,可以这么说,历史课外阅读好处无处不在:
1.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探究奥秘的兴趣
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历史故事曲折动人、历史之迷引人入胜……古希腊历史学家、哲学家克罗齐曾说:只有现实生活中兴趣,方能使人去研究过去的事实。在课外阅读中,由于没有考试的压力,更觉轻松自在,学习的兴趣往往会情不自禁地产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历史、研究历史,而学习和研究又促使他们去进一步阅读,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2. 拓宽学生知识面,巩固和深化课堂学习内容
古今中外历史知识就象浩瀚无边的海洋,而我们历史教科书里的内容仅仅是沧海之一粟,所以,只讲授课本内容,是难以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的,而课外阅读则能弥补这个不足。从内容上讲,它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学生只有广泛地阅读课外读物,才能更好地理解课内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如,曾国藩这个历史人物 ,仅从历史教科书上看,他是洋务运动的地方代表,编练湘军,对内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对外妥协投降。而实际上,他不仅是中国近代化之父,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同时也是中国一代儒学大师,他一生勤俭,治学严谨。我们让学生阅读有关曾国藩的历史资料,还他以真实的历史面貌,防止对他产生误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辨证、客观、全面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所以,课内知识与课外阅读可以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3. 是学生掌握最新的历史信息和史学动态,增强学生的时代意识
今天发生的事就是明天的历史,社会现实是历史的自然延伸。长期以来,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并没有反映社会历史的多样性,如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中东问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台湾问题等一系列热点问题,还有很多与学生的经济和文化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只有通过大量课外阅读,使学生将历史与今天紧密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国际意识,做时代的主人翁。为此,我们要求学生阅读《参考消息》、《环球时报》、《看世界》、《世界知识》、《半月谈》等一系列报刊杂志,给学生以“鉴古知今”的启迪,使历史教学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
4. 加强学科间的知识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历史知识无处不在,无论是社会学科还是自然学科,都与历史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特别是人文学科之间更是密不可分。例如,我们让学生读《史记》,这部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文史著作,却记载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包括天文学、工程学、农学、艺术等很多方面的知识。21世纪需要培养的是具有全才的专门人才,我们的学生只有博览群书,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掌握丰富的各种知识,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5. 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终生受益
我们教育学生不仅要学好每一门课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爱读书、会读书的好习惯。我们尽量引导学生多看书、看报,利用课外时间多到图书馆、阅览室及互联网等进行阅读,并通过做笔记,整理归类,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如果年复一年,学生不仅拥有丰富的知识,而且拥有善于学习的本领,走上社会不同的工作岗位后,也会如饥似渴地去读书,及时增加补充新鲜的知识,会永远成为时代的主人,永不掉队。
6. 激发学生强烈的热爱祖国和热爱家乡的感情
国情教育是历史学科担负的重要任务,只有“知我中华”,才能“爱我中华”。让学生多读历史课外书,尤其是读大量的地方史,了解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才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感情。我们安排学生读戚继光在台州抗倭、太平军在台州活动、抗战名将陈安宝、路桥经济发展史等书籍,通过阅读,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和热爱祖国的热情,决心为祖国繁荣昌盛奋发学习,努力进取。
7. 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的能力
学生通过不断的阅读,整理各种知识,往往也能形成一些他们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习和讨论,还利用课余或节假日自编历史小报、撰写历史小论文。虽然,他们的观点不一定成熟,但是,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也锻炼了实践能力。
五、研究结论
本课题主要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对高中生历史课外阅读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我们课题组成员一致认为,必须重视高中生的历史课外阅读,同时,还可以将本研究扩大到其他各门学科,以大力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 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年6月第二版 1999年5月第2次印刷
2.卢仲衡著:《自学辅导教学论》,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3.袁振国著:《教育改革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2年版
4.金生 著:《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7年3月第1版
5.【意】贝戴托·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傅任敢译) 商务印书馆 1982年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