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设计
高中必修古代经济专题设
高中必修古代商业专题设
高中必修古代经济政策专
高中生历史课外阅读调查
对高一历史教学要解决好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与素质
吕准能:构建高中历史教
关于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选题
最新热门    
 
高中必修古代经济专题单元测试

时间:2009-10-18 17:56:00  来源:佚名
 

             单元标准测试


一、选择题
1.中国传说的“圣王”中,神农氏有显赫地位的主要原因
A.创制耒耜,“能殖嘉谷”       B.使用大镰收获  
C.使用铁铧犁          D.推广牛耕技术 
2.西汉时期,中国南方采用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使用翻车     C.庄园经济     D.井渠灌溉法 
3.《战国策》记载秦国“以牛田”,
A.秦国首先使用牛耕       B. 秦国是惟一用牛耕种的国家 
C.牛耕技术是秦国国力强盛的原因   D.该记载是错误的
4.东汉时使用的耦犁  
A.一牛挽犁              B.二牛抬杠
C. 便于收获         D.轻便灵活
5.古代劳动者所承担的徭役  
A.是“泰半之赋”      B.是以小农个体经营为主
C.是无偿劳动        D.专指修建水利、交通工程
6.“井渠”法
A.是李冰主持的        B.是郑国主持的
C.是关中农民创造的      D.目前在长江流域仍流行
7.明清水利事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A.灌排工具的改进            B.开设郑国渠 
C.王景治理黄河                D.设立渠堰使负责水利工程管理
8.下列关于田庄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田庄是一个完全能够自给自足的社会单元②田庄的劳动者以耕作为主,兼营副业③田庄是一个相当完备的微型社会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②
9. 下列关于“工官”制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专门负责制造官家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平民不得使用
B.“匠户”职业由子孙世代承袭,不得脱籍改业
C.“工官”的制作工艺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
D.在“工官”制度下,各项手工技术工艺得到了很好的保存
10.“如何织纨素,自着蓝缕衣”、“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对比这两句诗,说明
A.丝织业不够发达,产量较少   
B.当时的织品主要供上层社会消费
C.丝织品主要出口地中海等地区
D.丝织品为皇家和官家专用,百姓禁止使用

 


11. 汉代中国被称为“赛里斯”(即丝国),是因为
A.中国官营纺织业生产规模大,私营纺织业已经兴起
B.中国丝织品种类繁多,工艺精湛,如绒锦、天鹅绒等
C. 中国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用家蚕丝织布
D. 当时中国的丝绸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沿岸
12. 在一座古墓葬中发现了丝织品、唐三彩、景德镇白瓷,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13.汉代文献《四民月令》中“籴”“粜”谷物,三月可“买布”等记载反映了
A.乡村农业的发展               B.乡村商业活动的活跃
C.城市商业活动的活跃           D.城市手工业的发展
14.宋元时期商品远销到东亚、南亚、西亚以及东欧和北非等地区,其直接原因是
A.宋元海上运输发达             B.宋元经济发展
C.宋元政权稳固                 D.宋元时期商人有冒险精神
15.唐代许多官员开设邸店,后政府规定:“五品以上,不得入市”,这说明了
A.唐朝政府鄙视商业
B.政府要严格限制商业发展,不允许商人抬高地位
C.唐朝商业不发达,不需要太多邸店
D.唐朝陆路商运发达,邸店生意十分兴隆,许多官吏参与争利
16.“贾客灯下起,犹言发已迟。高山有疾路,暗行终不疑。寇盗伏其路,猛兽来相追。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岐。”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商人为追逐名誉而往来奔波
B.反映了当时陆路商运的发达
C.反映了当时海路商运的不发达
D.反映了商人在经商过程中时常面对人身财产的安全风险
17.下列史实中,能充分体现封建统治者重视农业的是①商鞅变法时奖励耕织,明确规定重农抑商的原则②《吕氏春秋》提出后世长期遵循的重农原则③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④《潜夫论》作者王符认为农商皆“本”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丁而成之,荫而通之。"并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以上材料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
A.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      B.对农工商业一视同仁       C.以农为本                D.重农轻商
19.秦王朝统一后,实行不同的区域经济政策,其结果是
A.关东地区经济遭到破坏,掀起反秦运动,是秦灭亡的原因之一
B.巩固了关中本土,使秦的统治基础更加巩固
C.使秦国本土和六国故地均衡发展
D.倾向于关东地区,招致本土臣民不满,掀起反秦浪潮
20.清朝时期,“处处皆关,关关有税”。清政府的这一政策
A.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B.有利于扩大资本的原始积累
C.压制了大规模工业化变革     D.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政治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刀,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
──《管子•海王》
材料二       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不勤,损亦如之。
──《汉书•食货志》引李悝语
材料三       耕夫务多种,而耕暵不熟,徒丧功力而无收……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
──《晋书•傅玄列传》
材料四       谚曰:顷不比亩善。谓多恶不如少善也。
──《齐民要术•种谷第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一历史现象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2)概括材料二、三、四的共同点。这些共同点说明了我国农业发展的什么特征?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三、四间的联系。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的主要观点。

 

 


(2)在如何看待农商间关系问题上,材料一、二有哪些不同点?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二观点的主要原因。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23.以唐朝为例,简述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此时,我国农业发展对手工业和商业有何影响?

 

 


24.宋元时期在我国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归纳这一时期我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主要成就。分析导致元朝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2)这一时期我国手工业经营形态主要分为哪些种类?此时的制瓷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3)简述这一时期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分析此时商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4)这一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间呈现出什么关系?概括此时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2.A、3.C、4.D、5.B、6.A、7.C、8.C、9.D、10.D、11.B、12.B、13.B、14.A、15.D、16.D、17.B、18.B、19.A、20. C
二、材料解析题
21.(1)现象:铁器的广泛使用。影响: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私田的增加,改变了我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使我国古代农业出现精耕细作技术;为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2)共同点:都强调精耕细作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说明: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和发展是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特征之一。(3)联系:铁器的广泛使用,为精耕细作技术的出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22.(1)观点:材料一:重农抑商;材料二:农商皆本。(2)不同:材料一认为商业发展必然严重影响农业的发展,农和商只能选择一个;材料二认为,工商业与农业一样,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理由:材料一:商业只是消费,人们都经商,必然导致资源缺乏;只有农业才能稳定社会,使人们安居乐业。材料二:工商业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都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3)原因: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都促进了社会繁荣,为黄宗羲提出上述观点提供了客观依据。
三、问答题
23.表现:农业经济继续发展,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农耕技术进一步提高;土地私有制基本完成;小农经济得到发展;生产工具有所改进等。影响:促进制瓷业和丝织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24.(1)成就: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期,南方稻麦两熟制出现;农作物品种交流非常广泛,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传播到江淮地区,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中心,“苏湖熟,天下足”,东北、西北地区得到发展。原因: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组织编写《农桑辑要》,指导农业生产;下令禁止毁农田为牧场;招募流亡,鼓励垦荒屯田;兴修水利等。(2)分类: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成就:制瓷技艺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涌现出一批名窑;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能烧制出青花瓷。(3)表现:城市商业的繁荣,出现了开封、临安(杭州)等都市;大都是国际商业大都会;杭州是元代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泉州是元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商品种类增多,出现各种类型的集市。边境贸易繁荣。海外贸易发达。原因:消除了晚唐、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的局面,社会经济得以正常发展,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开始发行纸币“交子”,便利了商业活动的进行,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水陆交通便利,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元代实现了国家的空前统一,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重新疏浚了大运河,疏浚后的大运河从杭州直达大都;开辟了海运,海运从长江口的刘家港出发,经黄海、渤海抵达直沽(天津);政府在各地遍设驿站,横跨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也重新繁荣起来。(4)关系:农业、手工业是商业发展的基础;商业发展又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特征:经济进入繁荣时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